第四章 启智弃愚——小寓言中的大智慧 (2)
可是勤劳的农夫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他有四个不成器的孩子。他们非常懒惰,无论农夫怎么教育,总是不肯劳动。由于他们不愁吃喝,因此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又因为兄弟人多,该干活的时候,他们总是相互推诿。
终于,农夫老得干不动农活了。他病倒在床上,怎么也起不来。眼看着他苦心经营的葡萄园就这样一天天荒芜了。
农夫知道自己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如何使儿子们明白劳动致富的道理呢?焦虑更加重了他的病情。
这一天,农夫的一位好友来看望他,这位朋友给农夫出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农夫把四个儿子叫到床前,对他们说:“我不久就要死了,我必须告诉你们一个
秘密。在我们家的葡萄园里,我埋着几箱财宝,它就埋在……”话还没说完,农夫就咽气了。
办完了父亲的丧事,四个儿子就开始到葡萄园里寻找财宝。
由于农夫病倒多日,葡萄园已经杂草丛生了。为了寻找财宝,儿子们带着工具出发了
。
大儿子拿着铁锹,由园中心开始挖,杂草都除掉了,土翻得很深,地也翻松了,可
是什么也没找到。
二儿子牵着一头牛,套上犁,把整个园子从头到尾犁了一遍,结果同样一无所获。
三儿子扛上锄头,在园的四角挖掘,挖得极深,结果把泉眼给打出来了,清澈的泉水
滋润了整个葡萄园。那些即将干枯的葡萄藤又开始变绿。可是三儿子也没找到财宝。
四儿子也出动了,他既用铁锄又用铁铲,但还是一无所获。
四个儿子虽然没有挖到财宝,但把葡萄园里的土地翻得又松软又平整,加上三儿子打出的几个泉眼,园里的葡萄茁
壮成长,比往年的收成还要好。
葡萄成熟了,四个儿子把葡萄运到城里去卖,路上遇见了农夫的那位朋友。他看到满车的葡萄,感到特别欣慰,并告诉农夫的四个儿子说:“其实,农夫并没有在园子里埋什么财宝,财宝来自于勤劳的双手。”
四个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苦心。
【故事智慧】
习惯决定命运,如果农夫没有想办法改变儿子们的懒惰,而是任其发展,那么农夫
的儿子们仍然会一事无成。这个故事的结局饶有趣味,四个儿子虽然没找到宝藏,却获得了比往年收成还好的葡萄,最终也懂得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拥有勤劳的双手就等于拥有无穷的宝藏。
挑水与挖井
有两个和尚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
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好朋友。就这样,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
。”便不以为意。哪知一个月过去了,左边那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
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
等他到达左边山上的庙前,看到他的老友后,他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
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
可以不用喝水吗?”左边那座山的和尚说: “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
山上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早课后,都会抽空挖
这口井。如今,我终于挖出了水,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
【故事智慧】
“妨碍人们创新的最大障碍,并
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凡事多想一步,当别人挑水喝的时候,你已开始挖井,那么,你必然能创造出别人所无法企及的功绩。
铁匠教子
从前,在泰国的曼谷,住着一位老铁匠,他精湛的手艺闻名遐迩。
老铁匠的儿子十分好吃懒做,每次父亲劝他学手艺,他总是找借口推辞。更糟的是,他还结交了一群酒肉朋友,天天泡在酒馆赌场里。
老铁匠为了儿子的事,真是伤透了脑筋,操透了心。
一天晚上,儿子又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地推开家门。
老铁匠生气地说:
“你看看你,这副德性!你可给我听好了,从明天开始,你要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至于怎样赚钱
,随你!只要不偷,不抢,不违法,不昧着良心就行了。”
儿子的酒忽然醒了大半:“啊?要我自己赚钱?可我什么活也不会干,这哪成呢?”
老铁匠斩钉截铁地说:“我可不管。你要花天酒地也行,不过,我可没那么多闲钱供你挥霍
!”
儿子脾气也不小:“哼,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顶多去做苦力。”
第二天一早,儿子准备出门找活干了。但他从没干过正经活,赚钱谈何容易?这时,
母亲来了,她悄悄地塞给儿子一个铜板,说:“儿子,你要是觉得太辛苦的话,就别干了
,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来,把它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来的。”
这正中儿子的下怀。于是,他去找朋友混了一天。晚上,他装出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回家,把铜板交给父亲。
老铁匠接过铜板,看也没看,就把它扔进烧得正旺的炉火里。儿子呆住了,可他并不敢
说什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枚铜板落入火中……
老铁匠冷冷地说道:“我知道,这枚铜板并不是你自己赚的。哼,早料到你
没用,却想不到,你还这么没骨气。”
儿子愣住了,父亲怎么会知道的呢?
夜里,儿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着父亲的话和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他暗下决心,要自己去赚些钱来让父亲瞧瞧。
第二天,他早早地起来,又准备出门了。母亲送他到门口,说:“你父亲太精明了,这回,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了。”
儿子坚定地说:“您放心吧。这次,我一定老老实实地干活,赚钱回来。”
这一次,过了三天儿子才回来,而且,还带着满脸的倦容。
老铁匠看着浑身像散了架似的儿子,问道:“这三天里,你可曾赚了钱?”
“瞧,都在这儿了。”儿子像宝贝似的捧上三枚铜板。
“嗯。”老铁匠点点头,接了过来,又把它们投入了炉火。
“不!”儿子发疯似的跳了起来,冲向炉子,可是已经晚了……
他绝望地冲着父亲喊道:“你知道吗?为了它们,我流了多少汗。这三天里,我在饭店里没
日没夜地劈柴、挑水、洗碗;在木器店里锯木头;甚至……甚至,我还去另一家铁匠铺帮人家打铁。现在可好,全被你扔进了火里!”
老铁匠拍着儿子的肩,说道:“现在你明白赚钱有多辛苦了吧。上次,我把钱扔进火里,你吭都不吭一声,我就知道,那钱不是你自己赚的,否则,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哪会任人糟蹋?
儿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从此,他改掉了坏毛病,成为一个勤劳的手艺人。
【故事智慧】
父亲用把钱扔到火里烧掉的办法来告诉好吃懒做的儿子:人只有对自己辛苦挣到的
东西才会珍惜。不劳而获的所得最终会被挥霍掉,流自己的汗,用自己的双手挣来的财富才会被珍视。
钻石就在自己的花园里
印度流传着一则关于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
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并对他说:“倘若您能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
部的土地;倘若能得到钻石矿,还能够让您的儿子坐上王位。”
钻石的价值深深地印在了阿利?哈费特的心里,他请老者指教在哪里能够找到钻石。老者告诉他:“您在很高很高的山里寻找淌着白沙的河。倘若能够找到,白沙里一定埋着钻石。”
于是,阿利?哈费特变卖了田地,让家人寄宿在街坊家里,自己出去寻找钻石。
但他始终没有找到宝藏,失望地在西班牙投海死了。
可是,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天,买了阿利?哈费特房子的人,把骆驼牵进后院,想让骆驼到后院的小河里喝水。这时他突然发现河里沙中有块发光的东西。他从沙里挖出一块闪闪发光的石头,带回家放在炉架上。
过了些时候,那位老者又来拜访这户人家,一进门就发现炉架上那块闪着光的石头,他惊奇地嚷道:
“这是钻石!阿利?哈费特回来了!”
“不!他还没有回来。这块石头是在后院小河里发现的。”新房主答道。
后来,新房主又从这块土地上挖掘出了许多钻石。献给维多利亚女王的那块有名的钻石也是出自那里的。
【故事智慧】
财富在哪里?与其跋山涉水地奔波,不如发掘已有的资源,将它转化
为财富。以“近贵远贱”的世俗观点看待事物,放弃眼前的东西,为缥缈的镜花水月操
劳,注定只是徒劳。
释迦牟尼的劝解
传说曾有一位母亲,因失去了心爱的儿子而悲痛欲绝,她向释迦牟尼苦苦哀求:“用您无边
的法力救活我的儿子吧!”释迦牟尼答道:“那必须有个条件:先到从未举行过葬礼的人家
那里取来香火。”这位母亲不禁转悲为喜,赶紧去寻觅。
可是,那位母亲所到的每一家都死过人,举行过葬礼,最后她只能空手而归。这时释迦牟尼说:“现在你明白了吗?任何人都有失去亲人的遭遇,都尝过生死离别的悲恸……”
【故事智慧】
生死自有天命。面对失去儿子极度悲伤的母亲,释迦牟尼让她“到未举行过葬礼的人家那里取来香火”,从而让这位母亲领悟:人人都免不了一死,每个家庭都遭受过丧失亲人的悲痛。
在面对不幸时,我们并不是孤单的,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也承受着忧伤和不幸。
国王和牧童
从前,有个国王总是爱向别人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那些问题连最聪明的大臣也回答
不了。这一天,国王和一些大臣到草原上去玩,看见有
个牧童在放羊。
国王就把牧童叫了过来,问:“我有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牧童说:“您问吧,我什么问题都能回答。”
国王问:“第一个问题——海里有多少滴水?”
牧童回答:“陛下,这可真是个难题。不过,您得把所有的河流都堵起来,免得海再继续变大。到那时候,我再替您数吧。”
“很妙!”国王开心地说:“第二个问题——天上有多少星星?”
牧童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三包细小的花籽,把它们全都撒在了草地上,说:“天上的星
星和这地上的草籽一样多,您自己慢慢数吧!”
“好极了。”国王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又说,“还有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