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我们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有另一半,但却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我们总是无助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说这样愚蠢的话呢?我为什么会做这样愚蠢的事情呢?”
“我不是故意的,妈妈,我没法控制自己。”当母亲因为淘气而责骂她的时候,一个小女孩这样说。我们在面临压力甚至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一个人心情不好、无法正常思考和行事时,都会做出一些出乎别人意料的事情。人们甚至会觉得,主宰自己的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两个人、三个人轮流主宰。
我们的思想里好像有一个淘气的小家伙,促使我们做一些与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令我们很难过。
很少有人故意地去做这样的事情,它们都是突然出现的。人们总是在做了一件圆满的事情后,由于自己的夸耀而前功尽弃。
人们可能会问,人为什么总是有这种莫名的冲动呢?其实这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虚荣。
通常情况下,这种冲动都很温和,没有什么坏处,除非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思想之中,成为我们思想的一部分。如果这样的话,那后果就会很严重了。
谁愿意把自己最差的一面烙在别人的印象里呢?让我们好好地看管好这个淘气的小家伙吧,否则我们就会走上邪路!
做真实的自我
有一只小鹿,在森林里与那些跟它一样弱小的动物们生活在一起。平时它们都集体外出,走路都格外小心,就连吃草的时候也还得随时东张西望,提心吊胆地警惕着猛兽的侵袭。
小鹿觉得自己活得太委屈了,自己要是能像虎豹那样威风该多好。
一次,小鹿独自走到森林边上,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张虎皮,也不知是哪一位猎人丢下的。开始,小鹿还有些害怕,不敢上前去捡那张虎皮。
几经犹豫后,小鹿壮了壮胆,拾起了虎皮,它觉得挺有趣的。突然它灵机一动:要是我穿上这身虎皮,不也会很威风吗?谁会发现我是一只假虎呢?于是,小鹿把虎皮披在自己身上,在森林里走着。
当小鹿走到自己的住地的时候,那些和自己一样弱小的动物突然看到“老虎”来了,都吓得跑的跑、躲的躲,四处逃窜。小鹿见此情景,心里觉得自己真是很了不起。现在,自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小鹿一边这样想着,一边向一片草地走去。
小鹿停在草地上,原来那些伙伴都不认识它了,一个个离它离得远远的。于是,披着虎皮的小鹿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吃起草来。
正当小鹿香喷喷嚼着青草的时候,一只恶狼朝它走来。披着虎皮的小鹿猛地吓得浑身颤抖起来,那只本来已停下脚步、迟疑不前的恶狼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开始仔细观瞧这只“老虎”。
是恶狼已看出这是一只假虎吗?显然不是。只是鹿自己清楚自己的底细,它一辈子都是豺狼虎豹的口中食,一见到这些猛兽就会胆战心惊,以至于它此刻已完全忘了自己还披着老虎皮。自作聪明、玩火自焚的小鹿最终成为恶狼的腹中物。
徒有虚假外表而无真正本领的人,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一旦让他们面对考验,空虚的内心很快便使他们败下阵来。很多人平时总是爱吹牛,可一到真刀真枪上,就原形毕露了。所以,千万不要让内心膨胀起来,而要做个真实的自我,否则,将来有你痛哭的时候。
时刻都自省
有一个人向一位老人抱怨说自己很努力却总不能成功:“我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工作,一刻也没闲着。”老人微笑着问他:“那么你用什么时间来反省和总结自己呢?”
正如成功多是内因起作用一样,失败也多是自己的缺点引起的。一个人必须懂得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老在原处打转或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才可以走出失败的怪圈,走向成功的彼岸。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上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
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
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所以具有自省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培养自省意识,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责己”的劣根性。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是故意的。”“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这不是我干的。”“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的错”是一种全盘否认。否认是人们在逃避责任时的常用手段。当人们乞求宽恕时,这种精心编造的借口经常会脱口而出。
“我不是故意的”则是一种请求宽恕的说法。通过表白自己并无恶意而推卸掉部分责任。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表明此人想借装傻蒙混过关。
“这不是我干的”是最直接的否认。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是凭借扩大责任范围推卸自身责任。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或拖延了自身错误的社会后果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沦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其次,培养自省意识,就得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一直到晚上上床睡觉前,不知道要照多少次镜子;这个照镜子,就是一种自我检查,只不过是一种对外表的自我检查。相比之下,对本身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要比对外表的自我检查重要得多。可是,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你每天能做多少次这样的自我检查呢?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某一天我们没有照镜子,那会是一种什么结果呢?也许,脸上的污点没有洗掉;也许,衣服的领子出了毛病……总之,问题都没有发现,就出了门。可是,我们如果不对内在的思想做自我检查,那么,我们就可能是出言不逊也不知道,举止不雅也不知道,心术不正也不知道……那是多么得可怕!
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就是每当夜里刚躺到床上的时候,都要想一想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每当出了问题的时候,首先从自己这个角度做一下检查,看看有什么不对;而且,还要经常地对自己做深层次、远距离的自我反省。
最后,培养自省意识,就得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
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
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内在的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圣的力量,比事实、命运和邪恶的力量更强大。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当我们希望使用这种力量时,这种力量就在我们的眼前,在我们的内心之中。然而,许多像我们一样普通的人因为认识并且运用了这一理论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我们把自己作为单个的个体来看待,并且排斥于神圣力量之外,那么,在邪恶力量的面前,我们就会变得无助,成为恐惧和不祥的牺牲品。
但是,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神圣力量,并且用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那么,那些曾经令我们恐惧、折磨我们的事情,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就是这种神圣的力量,这会助长我们的自负,使我们变成一个空虚的人,最终一定会落得失败的下场。
一旦我们沉迷于这种意识,我们就会像一只玩具气球一样,触到尖锐立即爆炸,其后果会更悲惨。
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虽然力量单薄,但在我们内心之中有一种神圣的力量十分强大,这样我们便可以从容、无畏地应对恐惧。
我们的斗志总是在我们的肉体之前被打败。如果我们拒绝被征服,我们就不会被征服。如果我们懂得并且坚持这一道理,生命中那些丑恶的东西就不会再困扰我们。
在一些困难面前,如果我们拒绝被击垮,依靠这种神圣的力量,困难和恐惧就会越变越小,最终被彻底打败。
如果我们学会了这一道理,我们不但可以忍受和超越挫折,还可以完成自己本来无法做到的事情,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
做人也需要品牌
有一对夫妻,下岗后开了家烧酒店,自己烧酒自己卖,也算有条活路。
丈夫是个老实人,为人真诚、热情,烧制的酒也好,人称“小茅台”,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传十,十传百,酒店生意兴隆,常常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