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3600000027

第27章 转型中的俄罗斯传媒(2)

苏联解体之后的俄罗斯传媒搭乘“转型号”轮船也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渐次泊位终于驶入了深水港。经历了10年的转型时期的痛苦和寻觅,进入21世纪之后,普京政府在尊重传媒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强调政府对传媒的干预。国家加大了对传媒的重组力度,特别是全面发展国家电视台、兼并主要商业电视台,完全瓦解寡头对媒体的干预。“传媒自由”在民族复兴的背景下变得归顺和理智,成为了在高科技支持下的政府新的舆论工具。当然,今天的俄罗斯传媒的相对稳定带有更多的普京时代的个人色彩,只要打开俄罗斯主要网站就会发现和明星出镜率一样高的是普京总统的招牌形象:内敛、坚定和有力。在某种意义上说俄罗斯传媒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设计自己的新形象。传媒的本体意识和功能得到不断恢复和凸显,传媒力求体现“客观报道事实”的现代特色,同时也注重用带有倾向性的评论和不同的信息来源来影响公众在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上采取的立场。各家传媒也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反映民情民意,提出意见和批评,代表国家、政党和财团和」益的强势媒体逐渐形成气候并开始主导社会舆论。

普京政府对媒体的干预与其对寡头的打击互为帮衬,同步进行。关于俄罗斯传媒,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媒体还不是充分的媒体,因为寡头还在继续掌握着媒体,地方政府影响着媒体,为此政府要加强对媒体的干预。”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舆论界的不合作态度坚定了普京打击媒体寡头的决心。首先,政府利用政治优势积极扶植国家媒体,同时通过经济手段迫使寡头在传媒领域做出相当的让步。如迫使古辛斯基的“传媒一桥”集团让出独立电视台的部分股份,实质上是让出领导权,古辛斯基的传媒王国从此崩溃;2001年底,别列佐夫斯基的TB—6又成为整肃对象;尤科斯事件中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被捕也在撼动俄经济的同时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传媒不要过多地流露出对政治的兴趣,否则就要遭到重创;另一个传媒帝国波塔宁领导的奥内克西姆银行是俄罗斯最大的银行之一,同时波塔宁本人曾是作为政府副总理的著名民主派人士,在普京政府的重拳整顿下,他自觉地把兴趣转到了艺术和宗教领域,淡出传媒界和政治界;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也及时调转方向,主动站到了普京政府的立场上。

到2002年,普京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原来传媒集团的瓦解。今天的俄罗斯传媒主体脉络是国家传媒,但是社会组织和私有商业传媒以及外国传媒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国家主流媒体分别由俄联邦政府、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俄罗斯进出口银行和莫斯科、彼得堡等强力部门掌控。这就从原则上保证了国家政策法令的有效实施和舆论方向。而远离政府的媒体,如独立传媒集团往往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娱乐市场的开拓上,所以在本质上不会触动俄政府的敏感神经,所以政府对它们的态度显然也就宽松了很多。

有俄罗斯特色的传媒正在逐步形成,这种特色即是政府和商业传媒模式。国家是传媒的最大股东,但是政府只是在涉及国家安全和政治安全等原则问题上出面干涉传媒,至于传媒业的经营和收益则完全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国家不再对其扶植。所以,进入新世纪的传媒终于在经历了一系列转型的痛苦之后找到了既符合政府利益又符合受众喜好,当然也能够给自身带来巨大经济利润的发展道路。这种模式在目前的俄罗斯应该说既符合了人们对于稳定的渴望,也符合新闻传媒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当代俄罗斯传媒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际能源市场对俄罗斯经济进行拉动等良性背景下,传媒业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发展,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传媒的语言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果说,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报刊曾一度充斥俗语、行话、俚语、外来语和各种有失分寸的文字游戏的话,那么此时很多有识之士呼吁传媒能够重新成为受众的言语样板,提高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言语修养和总体文明水平,传媒界渐渐地放弃了解体之初普遍使用的模仿欧美报刊的腔调和风格。在今天的俄罗斯报纸中,除了必要的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新语汇外,很少再用英语借词。今天的报纸文字风格呈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传媒语言更具时代特色。报刊的栏目名称更具亲和力,诸如将“健康饮食”栏目改用“祝您胃口好”来替代等;新闻主播也面带微笑,用亲切的语言播报新闻;和从前人们对政治的畏惧心理不同,今天的报刊往往会用一些生动的口语来谈论政治现象和政府的政策法令。

俄罗斯今天的报纸竞争日益激烈,怎样围绕传媒特点,寻求更有趣和更有效的新闻图片成为报业人士关注的焦点。一张好的图片往往比一篇好的文章更能提高人们对报纸的注目率。在今天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面前,俄罗斯人对报纸往往只能“浏览”,为了争夺读者,各大报纸都使出浑身解数,推陈出新,推新出奇。这就需要精彩的、容易吸引人们眼球的时尚图片,如果说从前报刊上图片相对于文字始终处于次要地位的话,那么今天两者至少已处于同一地位,甚至在某些场合,图片已更加具有新闻效应。

2006年7月26日的《独立报》“生活方式”栏目,记者纳塔莉娅·列斯科娃以:‘最好的梦”为题报道了现代人睡眠严重不足,而这有可能导致很多生理疾病的消息。应该说这则消息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并不构成:‘新闻”,但是记者在报道这个古老的真理近来被俄罗斯社科院生化研究所实验证明之后,配发了一幅有趣的图片:拥挤的十字路口上,一辆汽车在等待绿灯,而车里面的一对年轻学生已经沉沉睡去,车窗上的角落里贴着麦当劳促销活动的小张贴,对面高楼上巨大的广告牌也映在玻璃上。照片下配发的文字是:不要叫醒睡着的学生一他们承载了过多的信息。这幅图片恰好说明了当今所谓的信息爆炸无处不在。人们时刻被这些有用的和无用的信息所侵扰,而这些恰好也夺走了我们合法的睡眠时间。所以消息虽然无甚新意,但是图片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说到俄罗斯传媒发展不能不提到广告。广告在今天的俄罗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传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俄罗斯广告基本分为电视、广播、报刊和户外广告四个部分,当然近年来又增加了互联网广告。在所有广告业务中,电视广告遥遥领先,没有广告业务电视传媒已无法生存,同样广告也需要借助电视这个最有效、最迅捷和最稳定的平台来发展。俄罗斯电视广告业抓住了不同年龄层次,特别是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且在时尚用品中多采用欧美的广告创意,因为在这些时尚商品面前俄罗斯人更喜欢相信:‘他者的判断”;在传统加工产品面前打的还是“传统”这张牌,慈祥、健康的俄罗斯奶奶的形象经常出现在电视镜头里。目前的俄罗斯广告立意含蓄,夸张幽默,能吸引普通老百姓的注意力。

报纸广告中主要介绍汽车及汽车产品、印刷品和不动产等。而占据大部分广播广告时间的仍然是手机、药品和服务类广告;户外广告自然还是传统的烟草、手机、家具和著名企业的广告,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社会公益广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广告费用尤其是电视广告费用近年来节节攀升,各主要国有和私有电视台每分钟的广告费用在2000年时还不足1000美金,而到了2004年以后则达到了6000美金以上。

在苏联时期,人们走在街上看到的只是口号和标语,语言单调,色彩单一。而今天走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大街小巷,和古老的建筑一样引人注目的还有色彩缤纷的广告;在地铁车站,面对旧日的苏联雕塑、鲜亮的广告牌和流浪艺人的演奏,会让人一时不知身在何处;缓慢穿行于城市各个街区之间的有轨电车车身是户外广告的最佳场所,古老的电车铃声响过,一辆车身涂满五颜六色夸张的广告的有轨电车载着安静的老人穿过街道,成了现代俄罗斯城市里一道有趣的风景。

目前俄罗斯约有五分之一的广告流向了户外广告,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例较高的,这或许和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分不开,在俄罗斯的很多城市,包括莫斯科和彼得堡,一栋楼往往可以占据一条街,这在空间上给发布户外广告带来了可能性;同时由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还不十分发达,所以政府对于户外广告这样简单易行的模式给予了宽松的政策,把一些“吸引人眼球的地方”,如街道、路口、海滨和广场等地方都用来发布户外广告。当然,户外广告也不是“百无禁忌”,俄烈性酒生产商多年来垂涎于城市户外广告,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拿到发布户外广告的许可证。户外广告在俄罗斯不同城市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中小城市,由于人口少,所以户外广告不很发达。

今天的俄罗斯广告业还引起了很多外国传媒公司的兴趣。有关专家认为,虽然多数俄罗斯人对电视广告持排斥态度,但是广告总能找到自己的消费者。随着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很多民众对商业广告会减少偏见,尤其是年轻人。随着俄罗斯电子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业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3建立俄罗斯新闻社和传媒行业组织

苏联时期,国际新闻通讯社为塔斯社,是苏联政府的代言人。1990年7月27日,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总统令,在新闻出版社基础上创建了新闻通讯社,主要负责国际新闻通讯。这样原来的塔斯社就主要负责俄国内的新闻通讯。±荅斯社和新闻社在1992年正式合并。2004年4月正式注册为联邦国有企业,其全称为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简称俄罗斯新闻社或俄新社)。

俄新社拥有广泛的通讯网络,在俄罗斯境内、独联体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设有代表处。俄新社拥有全俄规模最大的图片资源部,能够组织海外记者来俄罗斯进行采访活动,在海外举办专题介绍等其他媒体活动,并且对海外新闻媒体发布的信息进行分析。俄新社的技术力量能够提供电子信息技术服务、在互联网上直播新闻发布会、组织专题的圆桌会议和其他非正式的活动。俄新社的客户包括:俄罗斯政府、总统办公厅、联邦委员会、国家杜马、政府部门、各俄联邦主体行政机关、俄罗斯国内外的实业界、各国驻外机构和社会团体等。

由于曾多次出现俄罗斯传媒与政府的不合作现象,俄罗斯政府对国家传媒法进行了修正。针对政府的举措,媒体内部也签订了公约,强调媒体之间应该保持合作和自律。这些举措在新世纪逐步发挥了作用。如在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中,大部分传媒尊重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加大了事件过程的报道力度,而没有过分对事件进行评论和炒作。可以看出,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自由的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传媒内部也形成了默契的合作态度。

对内加强和政府对话、行业自律,对外加强和世界新闻组织的密切合作,以期在世界传媒业“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新世纪俄传媒追求的目标。2007年世界记者大会将在莫斯科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0万名记者和各国政要参加,这也是第一次在俄罗斯举行的记者大会。除了俄罗斯记者协会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民间协会,如俄罗斯著作权协会、俄罗斯大众传媒业协会、俄罗斯印刷者联盟、俄罗斯图书馆协会等,这些协会协调与政府的关系,代表民间力量为本行业发展争取更大的天地。

新闻采访和报导的自由一方面带来了传媒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使记者尤其是战地记者的安全受到严重挑战。传媒人的使命感使得很多记者在报道事实的时候很少考虑自己的安危,亲历亲为成为他们工作的原则。早在2002年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中就有很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和特种部队一起冲向人质现场,希望获得第一手材料。自2000年以来,已经有12位俄罗斯记者被害。除了那些战地记者之外,一些报道社会敏感话题的记者也常常会受到非法骚扰甚至恐吓,有一些记者还为自己钟爱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如2006年10月7日,48岁的记者安娜·波莉特科斯卡娅从自家电梯里出来准备去车上取买来的东西时被枪杀。安娜长期以来关注车臣问题,为《新报》供稿。很多普通俄罗斯民众来到普希金广场,点燃蜡烛默默地悼念这位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的女记者。所以,保护记者安全在俄罗斯传媒界也同样受到高度关注。

(第二节)转型中的俄罗斯报刊、广电和网络

一、转型中的俄罗斯报刊

报纸因为是以“今天”作为起点,所以更多的就是关注正在经历、正在感受的和正在进行的生活。俄罗斯目前的报刊种类过万种,主要报纸为《论据与事实》、《劳动报》、《莫斯科共青团真理报》、《消息报》、《独立报》、《地铁报》

等。相对于报纸形态的变化而言,杂志的发展相对稳定,苏联时期的专门类杂志在解体之后不少保留了自己的个性。如文学类杂志《十月》、《青年近卫军》、《莫斯科》、《俄罗斯文学》和《涅瓦》等并没有因为解体而有更大的变化,依然保留了严肃的文学性。增加的杂志以时尚性较强的商业和娱乐杂志居多,如《莉札》、《瑞丽》和《花花公子》等欧美成熟时尚杂志的俄文版等。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报业经过分化组合,形成了三种所有制形式:国家所有、寡头政党所有和自主经营。属于国家所有的报纸如《俄罗斯新闻报》

和《俄罗斯报》等,这一类报纸主要是用来发表重要的官方消息和文件,诸如总统令、政府决议、各种法律和法规。形式和内容相对刻板;而被各大财团收购的主要是苏联时期的党报党刊和新创办的报纸;此外,有一些自主经营的报纸,如《真理报》等。

同类推荐
  •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幽处满茶烟(上下册)

    品茶,是一种生活方式,爱茶的人,内心都不会太浮躁,当你推开茶馆的门,你就开始了修炼。从古今茶人到名茶轶闻,从茶馆风貌到人生百态,本书是茶友了解茶文化的绝佳读本。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后宫政治(下)

    后宫政治(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热门推荐
  • 巴黎铁塔下的背影

    巴黎铁塔下的背影

    一次雨天,她在游巴黎的时候忘了带伞,在这倾盆大雨中微微闪着一个人的背影,他给她披上了外套,给了她一把伞,对她温柔得说“别着凉了”,她看他那温柔的眼睛,俊俏的脸,但不知自己爱上他了,一次偶然,她在玻璃外看见了他和一个女人聊天,她的心完全崩溃了,但他还像用剑戳着她,“你走吧,我爱的不是你才知道,原来,自己真的爱上他了!”就这句话,她每次都会在下雨天走进去,等着他来,可她等了二十年,他还是没来!他,真的不会来了吗?
  •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The Spirit of the Bor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春是朵孤独的异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青春是朵孤独的异域(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作品讲述了作者11岁那年在新疆乌鲁木齐治疗的生活,11岁,作者在远离家乡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承受着病痛折磨,而孤独和痛苦成了那段青春岁月的主题。校园铃声,则宛若天堂之音。那一天,妈妈站在我的身边,她说:“我陪你,一切都会好。”从西安到乌鲁木齐,陌生的异域,生死的悬念,亲情的考验。11岁的作者大声质问乌鲁木齐的每个晨曦:“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作者以一个17岁女生独特的青春笔触,略带顽皮,辛辣与柔软回旋的文字质感,为读者描绘一场黑暗时期的淋漓盛宴。其中人物对话,场景再现,情感波动,矛盾对峙,可谓呈现到极致。教人没有不一睹其真容的理由。杨娃娃,女,本名杨可欣,95年末生。陕西省作协会员,0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歌集《冬天撞碎了小风》,散文集《完美等待》,长篇小说《十一月的影子》与《我要成为谁》。文字被著名评论家安武林赞誉:“读她的作品,就像一只猎物嗅到危险的气息......”
  • 从皇宫走出的男人

    从皇宫走出的男人

    周易穿越了,成为大汉神朝皇宫内的一名小太监。然而在这个武道为尊,神通无量的年代,他要如何步步为营,才能在深宫大院中,活下去?
  • 碧未央,夜尽凉

    碧未央,夜尽凉

    多年之后,水碧站在昆仑铺天盖地的白雪之中,缓缓回过头来,喑哑了嗓子说道;“你问我可有心,呵呵,我大概是没有了心。”说完,她回过头去,颤抖着双手指了指刺眼的苍穹,“九天之上,那个叫玄武的战神,早就死了,你们现在看到的,不过是一具苟且偷生的行尸走肉罢了。我们……就此,别过吧。”九天之上的战神,玄武一族的长公主,水碧,未曾想过,自己看似繁花似锦的一生,原来是个天大的笑话。“原来她就是蛮荒时期的灭神荆天留下来的恶种!”“灭神的女儿,继承她父亲毁天灭地的神力,留着足以祸害苍生!”就连她最信任的人,在那一刻,犹豫着却将剑插入她的胸口,惊慌失措的看着她。堕仙之后,她在妖界颠沛流离,饱受冷眼,接受命运的嘲笑。直到他出现在她的面前,一如既往的,牵起她的手,“灭神之论尽是谣言,我倒是要看看,那些人怎样对付你!”她那颗畏惧的心,终将是遇见甘霖一般,肆无忌惮开得烂漫起来。却也未曾想到,有一天,他也冷冰冰的出现在她面前,毫无表情的,用剑尖指着她,一字一句的说道:“邪神就是邪神,还有什么废话可说!”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是交错了心,最终还是成了他人的笑话。
  • 倒腾浆糊

    倒腾浆糊

    你一定要离开我吗?没有那回事。不要走。没有那回事。你不喜欢罗姑娘。没有那……师父,我错了!孤儿!
  • 无敌从煅造自己开始

    无敌从煅造自己开始

    拥有神奇的煅造系统,在别人为了升级而累得跟哈巴狗似得,杨锋只需要意念一动,脑海中响起‘铛’的一声,他又升级了……可煅造事物:武器、等级、天赋、异兽……
  • 致命罂粟

    致命罂粟

    她是警司局长千金,虽不嚣张,但也傲气!他是黑帮大少,风流不羁,冷酷个性!本是八杠子打不着的两人,却因一次意外事故走到一起!奈何天生是冤家,一言不合,拳脚相向!这到底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还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自己也混乱了!
  • 重生的双魂

    重生的双魂

    “不要过去阿峰!”我心意已定,再见了,兄弟们,咱们要有来生,再见!我跟你拼了!说完阿峰,一个箭步冲了出去,眼睛充满了血丝,眼中还带着一丝坚毅,果断的冲了出去,只留下一个,他们怎么挡也挡不住的背影!她的情人哭着拍喊到:阿峰,你快回来,我们一定还有对策的!一定还有对策的!她的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因为他们知道这种情况,对于这个世界可能是最好的情况了!她那清秀的脸庞上,多了两行清泪,眼睛也红肿了起来,她再也没有一丝力气,他知道她最爱的男人走了.....此时远处传来了阿峰最后的一句话,阿兰,不要悲伤,有来生的话,我会来找你的!但是还会有来生吗?!这句话阿峰说的很小声,没有让在那一边的人听到,自己确实冲到了那一个令人发抖的的地方!他们要同归于尽!“你终于来了,阿峰!我们已经很多年没见了吧?!"海峰眼睛死死的盯着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恨说道:你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说完情绪越来越失控,忍不住咆哮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个男人说的,多说无益,开战吧!顿时天昏地暗,这一仗不知道打了有多久,中学双方都朝着远处遁去,这场战争也不告而别!哦,这是哪里?我的头好痛!
  • 莫望雪

    莫望雪

    ,是一个好命的女人,在人生最好的年纪遇到了三个良人,许她一段最是人间好年华。此人尴尬挠挠头,瞥眼望了一眼天空,呃……或许是吧……她,也是一个最为苦命的女人,同时正当好年纪便背负上深重的苦难,沉痛的情劫。年幼时失家,年少时失去最亲的良人,年华正好时失去最爱她的良人,算是真正丢掉这生最难解的一剂情毒。此人眼望着败落的宫院,无言叹了叹气,背手离去。身为邪宫之主,受江湖口诛笔伐刀剑来诛。灭宫,失亲,逼上复仇深渊,最终来,不过是上一辈人的大阴谋,大玩笑而已。于此,眼媚一抖,只想表示摊手,赠一句:“这都什么玩意儿,弄啥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