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荧屏上的画面是由称为像素的光点组成的,同一幅画面,组成它的光点数越多就越清晰,光点数越少就越模糊。现在普通电视的扫描线为525或625行,而高清晰度电视的扫描线则为1050到1250行。因此构成高清晰度电视画面的光点数约为普通电视的4倍,也就是说它的清晰度是普通电视的4倍。
高清晰度电视的另一个优点是画面宽、视角大。普通电视屏幕的宽高比为4:3,而高清晰度电视为16:9,屏幕比普通电视宽1/3。普通电视画面视角为10°,而高清晰度电视则为30°。因此,观众坐在距荧光屏约为屏高3倍的地方,就有观看宽银幕电影的感觉。
高清晰度电视的第三个优点是音响效果好。它有多个音源,声音可与立体声激光唱盘比美。
目前,各国都在争相研制高清晰度电视,国际奥委会已将高清晰度电视转播定为申办奥运会的必备条件之一。
是谁发现的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是具有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呈现出电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线的性质的材料。超导材料最早是由荷兰物理学家开默林·昂内斯发现的。
1911年,开默林·昂内斯在实验室研究水银在低温下电阻变化的情况时,他发现水银的电阻随着温度下降而减小,当温度降到-269℃时,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一发现,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此以后,科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超导电现象,把能产生超导现象的材料称为超导材料。从这以后,各国的科学家们对超导的本质和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986年,瑞士物理学家米勒和德圈物理学家贝德诺尔茨发现了氧化物陶瓷材料的超导电性,这一发现为超导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米勒和贝德诺尔茨也因此而获得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超导材料所具有的优异特性从它被发现之日起,就向人类展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超导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微电子、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探矿、医学等领域,超导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的战略技术,它的研制和发展,被称为现代技术的一场革命。
何谓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自出现以来,人们已经编写了数不清的程序,以便用来控制计算机完成不同的工作,例如科学计算、过程控制、文字处理、娱乐游戏等。但近几年来,有人编写了一些特殊的程序,这些程序一旦运行,就悄悄地复制自己,并将复制品驻留在计算机中或插入其他程序中,由于复制品能反复地复制自己,这些程序就很快地传播开来。而且,这些程序有时会显示一下自己,或唱歌,或讲故事,或显示图案,甚至破坏计算机的系统和程序。由于这类程序传播极快,又干一些完全不需要或很可怕的事,人们就给这类令人讨厌的程序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有多种分类方法。从技术结构上可分为引导型、文件型和混合型。引导型病毒将自己复制到系统主引导或分区引导的位置上,此后只要计算机开机或重新启动,病毒就可以顺利地获得系统控制权,对系统进行修改并完成驻留。文件型病毒则是将病毒复制品插入其他文件中,使文件变长并破坏文件,病毒随着文件而传播。混合型病毒则是同时具备上述两种特性,传染性更强。
从发作后果上分,计算机病毒又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病毒发作时对计算机没有破坏性,不过是唱个歌、讲个故事或显示一些图案而已。恶性病毒发作时会对计算机的某些部分造成破坏:轻者造成部分文件或数据丢失,重者则会造成硬盘被彻底清除的严重结果。
什么是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又称电子信件,英文简称E-mail,是由美国人雷·汤姆林森(RayTOmlinsOn)发明的。电子邮件是指用计算机通信方式传递信件、文稿的“邮政”业务,是由计算机通信网提供的一种数据通信方式。通信双方须在电子邮件中心拥有各自的“电子信箱”地址。发信者只要用自己的通信终端,经过通信线路,向电子邮件中心的计算机申请服务,获准后即可将信件或文稿及收发双方的信箱地址等有关内容按规定的格式以电码形式发往其中心计算机,由计算机将这些信息存放在收方信箱编号的存储区中。收方用户使用自己的通信终端,经通信线路向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检索属于自己“信箱”内的邮件,计算机即自动将该“信箱”内的有关文件,经过通信线路在收方用户的通信终端上打印或复制出来。
为了让人们都拥有容易识别的电子邮箱地址,汤姆林森决定采用@符号,符号前面加用户名,后面加用户邮箱所在的地址。
电子邮件符号@的来历
@符号在英文中曾含有两种意思,即“在”或“单价”,它的前一种意思的发音类似于英文at,于是就往往被作为“在”的代名词来使用。“早晨在学校等”的那张英文便条就成了“waityou@schoolmorning”。除了at外,又有each的含义,所以“@”也常常用来表示商品的单价符号。
赋予符号“@”于新意的始创者是美国的一位电脑工程师汤姆林森,是他确立了@在电子邮件中的地位。为了能让用户方便地在网络上收发电子邮件,1971年就职于美国国防部发展军用网络阿帕网BBN电脑公司的汤姆林森,奉命寻找一种电子信箱地址的表现格式。他选中了这个在人名中绝不会出现的符号“@”,并取其前一种含义,可以简洁明了地传达某人在某地的信息,于是“@”就理所当然地登上了电脑网络。
汤姆林森设计的电子信件的表现格式为:人名代码+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两个字母表示的国家代码,如yourname@abc.com.cn,其中,yourname是人名代码,abc是电脑主机或公司代码,corn是电脑主机所属机构的性质代码,cn表示中国,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用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其中用“@”符号把用户名和电脑地址分开,使电子邮件能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
什么叫因特网
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英文是Intemet,它是将分布于全球近百个国家的数亿台电脑网络连接在一起、拥有上亿个用户的通信网。网内的任一用户遵循共同的计算机通信协议,共享资源,彼此交织形成单一的虚拟网络。可提供一种便捷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功能有电子邮件、远程登录、文件传输、信息浏览、资料查询等。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之后,已形成4个主要干道进入因特网,它们是: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技网和中国金桥信息网。目前,中国联通和铁路信息网也正在加入其中。
据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到1000多万。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上网人数将达到2.8亿。人们从因特网上不仅获取了大量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因特网会更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那时你就会发现,地球将变得越来越小。
因特网的起源和发展
因特网最早是美国国防部为支持国防研究项目而在1960年建立的一个试验网。它把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联接到一起,这样,研究人员就可以通过这个试验网随时进行交流,而不必再频繁地聚在一起开会讨论问题了。同时,由于各地的数据、程序和信息能够在网上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地资源,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983年,因特网开始从实验型向实用型转变。随着对商业化使用政策的放宽,因特网不仅能提供信息传递,而且能提供信息服务。许多机构、公司、个人将搜集到的信息接到因特网上,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浏览服务,人们把提供信息来源的地方称为“网站”。凡是连人因特网的用户,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可以从网站上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可以说,此时的因特网才真正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正是从这时起,因特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团体和用户,这个网也随之越来越庞大了。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的节奏,伴随着高性能的计算机走进普通家庭,因特网也进入了飞速发展刚‘期。目前,全世界已有两亿多用户接人因特网。
因特网能提供哪些服务
在因特网上,除了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同朋友聊天外,还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海洋,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风土人情,只要你点一下鼠标,你就可以在因特网这个巨大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在日常生活中,写信和打电话是常用的联系方式,可是在因特网上,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方便快捷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进行通信,有的甚至是免费的。另外,通过网络还可以打电话,甚至可以打可视电话,不但能听到声音,还可以看到对方。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上购物逐渐普及。要买东西,只需要连上因特网,进入网上商城,点点鼠标,敲敲键盘,配送人员就会把你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送到你家。
此外,在因特网上,你可以做自己的个人主页,发布你的信息,这样,你的朋友就可以通过因特网浏览你的主页了。
核电站为什么要临水而建
世界各国核电站都建造在浩瀚大海边,我国秦山核电站就建在临海的杭州湾,究其原由,这是因为水是核电站正常运转时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
据有关科学家分析,一座100万千瓦级的核电站在运转时会变得“大汗淋漓”,因而需要大量冷却水降温,每秒钟大约需要11立方米~12立方米的冷却水,它的冷却降温方式通常是采用冷却塔密闭式循环。若是采用一次通过冷凝器冷却汽轮机的话,每秒钟冷却水需求就不得少于50立方米。这比大火力发电站要高出50%。
于是,科学家们在为核电站选址时,往往将目光投向水源丰富的沿海地区。因为浩瀚的海水、江水既可为核电站设备降温,也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的水源。
据了解,核电站的核反应堆芯一旦失去冷却,燃料元件熔化的话,在极短的几分钟内就会有15%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因此,冷却水往往被视作核电站正常运转的血液。核电站要临水而建的原因就在于此。
什么是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采用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悬浮与守向、由直线电动机推进的列车。1979年,日本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列完全新型的火车——磁悬浮列车。列车长13.5米、宽3.8米、高2.7米,重10吨。车身上写着M、L500的字样。其中,M、L分别是英文Magnetic(磁力)和Levitation(悬浮)的缩写,M、L是“磁悬浮”的简称;500则标志列车时速高达500千米。
磁悬浮列车由于不存在轨道对:车轮的摩擦阻力,因而突破了传统列车时速300千米的极限。火车运行时,由于车轮和钢轨分离,使之腾空而起,因而被称为会“飞”的火车。磁悬浮列车除了速度快之外,它还具有无震动颠簸、无噪音、对周围环境无污染等许多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美国和俄罗斯等国正在研制速度更快的磁悬浮列车。
认识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与一般的飞机不同,它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用火箭作动力将其送人太空,飞行过程是先后将用完的助推器和外储箱抛掉,进入近地轨道运行,返回时靠自身的能力,像普通客机一样降落在跑道上。在航天飞机内配备有压力空间实验舱(即载人空间实验室),在实验舱里,除驾驶员外,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可以进行实验。航天飞机能容纳7名乘员,如作为紧急救生用,可容纳10名乘员。航天飞机在轨道上飞行时间一般为7天~8天,如将装置稍加改动可飞行30天。
航天飞机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地面到空间站来回运输航天员和空间站,并将其送入地球轨道。这种空间站是组装式的,即用航天飞机将空间站的组件分批送入地球轨道,然后航天员在太空中将其组装成完整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自从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以后,人类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二十多年来,一些国家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制订了形形色色的航天飞机方案,为人类自由进出宇宙空间提供运载工具。
认识载人飞船
载人飞船是用多级火箭做运载工具,从地球发射的可在宇宙飞行的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段为推进舱,也称服务舱,为飞船提供电源、动力支持;第二段为返回舱,为飞船宇航员升空和返回时提供安全可靠的环境支持;第三段是轨道舱,为有效载荷的各种科学试验提供保障。
载人飞船和空间站是供宇航员、科学工作者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必须具备宇航员在宇宙空间生活和工作的生命保障系统,其设施与人造卫星明显不同。载人飞船是载人航天器中较小的一种,它可使宇航员座舱沿弹道式或升力弹道式路径返回地面垂直着陆。其中,载人飞船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式载人飞船等。
载人飞船必须为宇航员提供安全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这些生命保障系统较为复杂,除包括无人飞行的分系统外,还须具有环境控制系统、生命保障系统、应急救生系统等。
国际通用的“SOS”
“SOS”是国际通行的请求救援的信号。过去,船只在海洋上航行时,经常会遇到海盗抢劫或触礁沉没的危险,但由于各国语言不通,救援标志各异,难以得到迅速的救援。鉴于这种情况,1912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无线电通讯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商定,选用美国电报发明者莫尔斯创造的莫尔斯电码中三点三横三点(………)作为国际救难的信号。在莫尔斯电码中,S的代号是三点,0是三横,所以人们就把国际救难信号简称为“SOS”。1912年,大型邮轮“泰坦尼克号”在航行中遇难时,船上的报务员就向过往船只发出了“SOS”救援信号。
由于“SOS”的救援含义和具有的国际性,后来,人们推而广之,逐渐成为欧美国家求助求援的一个代名词。例如,西欧和平组织的成员为了抗议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太空霸权、造成太空的严重污染时,他们就高举着写有“SOS”英文字母的标语牌,向人们大声疾呼:“Save-ourspace”(意思是“救救我们的太空”)。
飞行服上没有纽扣
飞行服是为适应空中飞行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一种服装,它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优点,比如良好的保温、密闭性能和极强的减轻颠簸、抗晕厥能力等。但是,飞行服还有一个与其他军服截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在飞行服上找不到一粒纽扣。那么,飞行服上为什么没有纽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