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对大学生进行自由联想与迅速反应训练,要大学生针对迅速抛出的观念做出最快的反应。速度越快,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这种疾风骤雨式的训练,非常有益于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五、培养强烈的求知欲
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存在的好奇是哲学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人们对某一问题具有追根究底的探索欲望时,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便由此萌发。精神上的需求是产生求知欲的基础,我们要有意识地设置难题或者探索前人遗留的未解之谜,激发自己创造性学习的欲望,把强烈的求知欲望转移到科学上去,不断探索,使它永远保持旺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求索,进而探索未知的新境界、新知识,创造前所未有的新成就。
职场十点需牢记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度量;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21是难关也是机遇,成功藏在拐弯处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经常听到一些员工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抱怨命运不公。评价别人的成功,也总是一味强调人家“运气好”。实际上,机会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一位伟人曾说:“人生90%决定于你所作出的反应,而不是你所遇到的事情。”成功的企业跟倒闭破产的企业,卓越的人生跟平庸的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挑战其实都差不多,之所以会有结果上的差别,关键在于如何作出反应罢了。
然而,有的人只靠不断成功的刺激来维持自信心,受不得一点挫折,受了一点挫折就轻言放弃,怨天尤人。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困难也是一种难得的机会,所谓“时势造英雄”,敢于负责的人会在困难中寻找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走不出人生的困境,是因为我们用了错误的惯性思维,去看待我们所面临的事物。面对困难,首先需要改变错误的惯性思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反之,你强它就会弱得不堪一击。面对困难,意志薄弱的人只会退缩,意志坚强的人会勇往直前,成功之路显然只属于后者。
敢于承接“苦差事”
对工作中的“苦差事”,大多数人往往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工作终归要有人来做,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转变一下思路,主动去接触“苦差事”。要知道,这往往也是你展露聪明才智、勇气和责任心的大好机会。
张先生是上海一家制药企业的销售经理。1996年年初,企业准备在新疆成立分公司,拓展新疆市场。当时新疆的条件十分艰苦,不付出三五年的艰苦努力根本不可能在那里挣到钱。因此在委派新疆公司经理时,尽管是总经理亲自点将,也遭到了好几个人的断然拒绝,有人甚至说:“让我到新疆去,我立即辞职!”
就在这时,张先生主动请缨:“我去新疆!”
在场的销售经理和销售员们先是一愣,继而议论纷纷。有的说他神经有毛病,有的说他头脑发热,有的说他出风头。
在普通人眼中,他的决定很不明智,因为当时他负责的片区业绩很好,每年收入50多万元,而去一无所有的新疆,别说50万元,5万元恐怕都不能保证。
“有些东西比金钱更重要。”张先生后来说,“当所有人都往后退时,你向前一步,机会就属于你了。我当时在上海虽然做得很好,但比我更好的还有几个人,我必须寻找新的机会去超越他们。”
1996年,张先生只挣到2万元,还不及他在上海时的二十五分之一。
1997年,他挣到6万元,只是他在上海时的十分之一多一点。
1998年,他挣到20万元,不过仍然不到他在上海时的二分之一。但是,在1998年里,他的经营业绩却大大增加,在所有进入新疆市场的制药公司中名列第一!
有人替张先生算了一笔账,他在上海三年,可以轻松挣到160万元,他去了新疆,意味着三年损失了近130万元。
可事实上,张先生真的损失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1999年年底,公司提拔张先生为市场总监,年薪高达360万元!
如果你认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就会吃亏,因而与其他人一样逃避“苦差事”,那你就和其他人一样,永远也没有机会脱颖而出。如果你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达到他人无法达到的境界,必定会获得他人所无法获得的丰厚回报。
当然,谁都难免会碰到劳而无功的情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路途是漫长的,日后说不定就会有意外的收获。相反,眼前看起来可以确保万无一失的事,或许很快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压力往往伴随着成长机会
所谓的压力,是当我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我们的身体或者精神上的生理反应。这种反应包括身体成分和精神成分。
人活着就会感受到压力。没有人是可以“免疫”的,不管你喜欢与否,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会每天伴随着我们。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要求生活中没有压力,就好比幻想在没有摩擦力的地面上行走一样不可能,关键在于你怎样对待压力。美国最伟大的推销员弗兰克说:“如果你是懦夫,那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是勇士,那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对于胆怯而又犹豫不决的人来说,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他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恐惧、忧虑包围着,看不到前面的路,更看不到前方的风景。正如法国著名文学家蒙田所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
美国的克里蒙·斯通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小斯通十多岁时,就跟着母亲为保险公司推销保险。斯通始终清醒地记得他第一次推销保险时的情形——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个遍。但是,他犯怵了。
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他走进大楼,很害怕会被踢出来。但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他脑海里一直想着那句话:“马上就做!”走出一间办公室,更担心到下一间会碰到钉子。不过,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强迫自己走进下一间办公室。
这次推销成功了,他找到了一个秘诀,那就是:立刻冲进下一间办公室,这样才没有时间因感到害怕而犹豫。
那天,只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以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提高推销术方面,他的收获是很大的。第二天,他卖出了四份保险。第三天,他卖出了六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就像不能逃避生活一样,我们无法逃避压力。事实上,有压力并非坏事,克里蒙·斯通就是因为接受了压力,才得以脱颖而出。
挑战困难,独当一面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对那些容易解决的事情负责,而把那些有难度的事情推给别人,这种思维常常会导致我们工作上的失败。
困难是最能考验人的。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力、毅力和能力。然而面对一些高难度、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经常会有员工贪图安逸,或者害怕没有办成而受到老板的责备,在接受任务时就竭力避开。这种做法不仅让老板为难,也会使自己的工作停滞不前。
罗冰是一所民办大学的教师。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学校招生办都会抽调一部分教师到各地招生。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招生是令校长苦恼的难以分配的差事。生源既关系着学校来年的收入,也代表着将来学生的素质。罗冰所在的学校还没有打出品牌,所以,每一次挑选教师去招生时,教师们总是找借口推脱,一些偏僻的城市更是没人愿意去。
罗冰来学校后的半年,难题又来了。在招生动员会上,校长再三动员,要教师们报名参加招生,教师们却没有积极响应。就在一片尴尬的气氛中,罗冰带头报名参加,并做其他同事的思想工作。在罗冰的带领下,一些年轻教师也报名参加了。
在选择划分区域时,罗冰主动选择了大家公认为难点的四川、福建等省。她联系了当地的省、市招生办,到一些学校宣传。罗冰在各所高中学校之间奔波,帮助学生填报志愿,向学生解说招生形势。很多学生家长来找她咨询,罗冰不论他们是否报考自己的学校,都给予热心的指导。
由于工作细致,罗冰的招生工作完成得相当顺利。她主动承担难题、顺利完成任务的事迹在学校树立起了榜样,校长对她刮目相看。在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分配时,罗冰被委以重任。
不论哪位老板,都需要那些面对困难时独当一面的员工。他们勇于承担责任,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敢于创新,能够圆满地完成任务。
挫折是进步的转机
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工作中的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既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也可能破坏个人的前途,关键在于你怎样面对。
适度的挫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对于一个有志者来说,挫折的发生会唤起他的自信心,激发他的进取心。而严重的挫折会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紧张、消沉、焦虑、惆怅、沮丧、忧伤、悲观、绝望。长期下去,这些消极恶劣的情绪得不到消除或缓解,就会直接损害身心健康。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一阵嘲笑。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挫折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理论。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认可。
人,不经磨炼不成才;事,不历坎坷难成正果。对挫折的一次承担,就是自我精神的一次壮大。挫折不仅是人的生命中不可回避、必然出现的部分,而且它的出现使人的生命更加绚丽多姿。所以,挫折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如何来正视挫折,调整心理状态把坏事变为好事、把磨难视作经验。
战胜自己对困难的恐惧
有位推销员因为常被客户拒之门外,慢慢患上了“敲门恐惧症”。他去请教一位大师,大师弄清他的恐惧原因后便说:“你假设现在站在即将拜访的客户门外,然后我向你提几个问题。”
推销员说:“请大师问吧!”
大师问:“请问,你现在位于何处?”
推销员说:“我正站在客户家门外。”
大师问:“那么,你想到哪里去呢?”
推销员答:“我想进入客户的家中。”
大师问:“当你进入客户的家之后,你想想,最坏的情况会是怎样的?”
推销员答:“大概是被客户赶出来。”
大师问:“被赶出来后,你又会站在哪里呢?”
推销员答:“就——还是站在客户家的门外啊!”
大师说:“很好,那不就是你此刻所站的位置吗?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回到原处,又有什么好恐惧的呢?”
推销员听了大师的话,惊喜地发现,原来敲门根本不像他所想象的那么可怕。从这以后,当他再来到客户门口时,就不再害怕了。他对自己说:“让我再试试,说不定还能获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要紧,我还能从中获得一次宝贵的经验。最坏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到原处,对我没有任何损失。”这位推销员终于战胜了“敲门恐惧症”。由于克服了恐惧,他当年的推销成绩十分突出,被评为全行业的“优秀推销员”。
很多困难都是经过我们的想象被放大的,等战胜它之后,才发现所谓的困难也不过如此。所以,面对难题,不如从心理上缩小它的难度,解决起来也许会易如反掌。
以平常心挑战任何困难
在职场上,我们不能藐视困难,也不能被困难吓破胆,而要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它。
弗洛姆是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个学生向他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咝咝”地吐着芯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姆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三位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上桥后,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