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
吉强学兄:
您好!
从固始乘车返京后,看了几天书。有些资讯和看法,提供你研究时参考。
1.2005年4月,我在《闽台社会史札记》(收拙着《闽台缘与闽南风》,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一文里辑录了古之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等人批评“闽祖光州固始”之说的言论。及读你赠送的《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版),始知有人做了一番续附的工作:于古之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的言论之后,加上今之学者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对‘闽祖光州’的质疑”之说,并由此设论,做其文章《闽祖光州并非相传之谬》。
实际上,郑樵和方大琮不认同的是“皆云固始”、陈振孙不认可的是“皆称光州固始”、洪受拒不认定的也是“莫不曰光州固始人也”;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批评的则是历史上部分闽人“伪托”和“冒籍”为光州固始人的行径。古今学者郑樵、方大琮、陈振孙、洪受、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一干人等对“闽祖光州固始”之说的批评和质疑是正当而合理的。我在《闽台社会史札记》一文里尝谓:
福建在历史上经历过移民开发的阶段,来自中原的移民当有出于光州固始者而“未必其尽然也”;今之福建居民的主体乃由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与古代当地土着住民的后裔构成。若“皆曰光州固始”,“不亦诬乎?”
现在,我依然持论不移。
以闽人称祖“皆曰光州”为前提的“闽祖光州”之说属于“相传之谬”;以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固始”为前提的“闽祖光州固始”之说当然亦属于“相传之谬”。
闽人称祖“或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完全符合历史事实;闽人称祖“多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基本符合历史事实;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包括光州固始)则非“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让我们在“或曰”、“多曰”和“皆曰”,固始、光州和中原之间各取一语,以“闽人称祖多曰中原”为研究对象,以“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为选题,你以为如何?
陈支平、杨际平、谢重光、徐晓望是1977年以后一起成长的福建学者,他们在1994年前后晋升为教授,都是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我忝列其末,以识荆为幸。
豫闽两地学者应更好地开展“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领域的合作。
举例言之,徐晓望教授在闽国史研究方面是学术权威,谈论光州固始人王审知在闽史实,不可不从徐教授的着作请益。希望豫闽两地学者在良好的学术氛围里进一步开展合作。
2.关于陈元光的籍贯,宋代文献记为“河东”,如宋人王象之《与地纪胜》卷九十一《广南东路》于“威惠庙”条下记:
朱翌《威惠庙记》云:陈元光,河东人,家于漳之溪口。
我藏有《与地纪胜》(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92年10月版),上记引文见该书第3册第2929页。
有人认为,河东“是陈元光家族的郡望而已,不是陈元光的籍贯”。据我所知,以“河东”为郡望的姓氏为卫、吕、柳、裴、蒲、聂、薛七姓,并无陈姓;陈姓出颍川、汝南、下邳、广陵、东海、河南六望,并无河东。
我藏有明代万历《漳州府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该书上册第143页记: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其先河东人,后家于光州之固始,遂为固始人。
我另藏有明代万历年间基本成书、崇祯年间刊印的何乔远《闽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版)。该书卷四十一《前帝志·君长志》于“陈元光”条下记:
陈元光,字廷炬,固始人。
上记引文见《闽书》第2册第1012页。
从所见文献看,明代万历年间始有陈元光为固始人的记载,此前的明代正德《漳州府志》无此记载。
此后的相关记载则多多如也。
康熙《龙溪县志》(我藏有该书之漳州图书馆2005年1月影印本)记:
陈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审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与泉人多祖审知,皆称固始。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闽人称祖,皆曰自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当审知之时重固始也,其实谬滥。
康熙《漳浦县志》记:
陈元光,光州固始人;王审知,亦光州固始人。而漳人多祖元光,兴、泉人多祖审知,皆称固始。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夫闽人称祖,皆曰光州固始来,实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故闽人至今言氏族者本之,以当审知之时,重固始也,其实谬滥。
自唐陈将军入闽,随行有五十八姓,至今闽人率称光州固始,考《闽中记》,唐林谞撰,有林世程者重修,皆郡人。其言永嘉之乱,中原士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可以证闽人皆称光州固始之妄。
我藏有《漳浦县志》之《康熙志·光绪再续志》的点核本(福建漳浦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04年12月编印本)。上记引文见该书第710页。
道光《平和县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第500页记:
漳人称祖,皆言来自光州固始。由王潮兄弟从王绪入闽,王审知因其众克定闽中,以桑梓故独优固始;而陈将军元光亦出固始,故言氏族者至今本之,而不尽然也。按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本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源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即此可知向来相沿之误。
上记三则引文均批评了“闽祖光州固始”之说,另一方面又均认定陈元光为“光州固始人”。这是很可注意的。
康熙《漳浦县志》记:
陈政,字一民,号素轩,光州固始人。父克耕,从唐太宗攻克临汾等郡,政以从征,功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高宗总章二年,泉、湖间蛮獠啸乱,居民苦之,佥乞镇帅以靖边方。政刚果有为,谋猷克壮,进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将士自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从其号令。诏云:“莫辞病,病则朕医;莫辞死,死则朕埋。”其子元光,从政至漳。草创经营,备极劳瘁。自以众寡不敌,退保九龙山,奏请援兵。朕命以政兄敏、敷领军校五十八姓来援。敏、敷卒,母魏氏代领。至闽,乃进屯梁山外之云霄镇,作宅于火田村居焉。
尝经漳江,谓父老曰:“此水如上党之清漳”。故漳州名郡,漳浦名县,悉本诸此。仪凤二年四月卒,葬云霄山。
又记:
论曰:将军陈政,唐高宗朝统岭南行军总管事,出镇绥安,卒,元光代领父众。后人因元光请置州郡,为刺史,遂祖元光,不及政。《闽书》、《郡志》皆选其名,亦思开屯建堡,始自何人。“朕医”、“朕埋”,誓同带砺。记载缺如,能无遗憾?因考其轶事,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尔。
《闽书》未收陈政传。《郡志》则指《漳州府志》,我所见正德《漳州府志》(福建省文史馆馆员陈正统老先生藏有影印本)、所藏万历《漳州府志》,亦未列陈政传。陈政传入于福建志书,确是康熙《漳浦县志》的首创,所谓“首入《名宦志》,亦先河后海之意云尔”。
3.道光《平和县志》第501-502页记:
陈元光家谱载,从元光入闽者:婿卢伯道、戴君胄,医士李茹,前锋将许天正,分营将马仁、李伯瑶、欧哲、张伯纪等五人,军谋祭酒等官黄世纪、林孔着、郑时中、魏有人、朱秉英等五人,府兵校尉卢如金、刘举、涂本顺、欧真、沈天学、张光达、廖光远、汤智、郑平仲、涂光彦、吴贵、林章、李牛、周广德、戴仁、柳彦深等十六人,惟卢氏、许氏有家乘存焉。噫!建邦启土,咸有功力。从唐候来者五十八姓,又有许天正以下一百二十三员。今得胪举者此,此志乘失修之过也。世代相沿,子孙陵替,先世虽有竹帛之勋而浸以澌来无传矣。可胜惜哉!
万历志:玄宗先天元年,赐故将军陈元光诏曰:“环甲缮兵,积有二十四年之苦;建邦启土,治垂二十五载之平。”又云:“以身殉国之谓忠,战胜攻取之谓毅,引荐善类之谓文,普播仁恩之谓惠,可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兼光禄大夫中书左丞临漳候,谥忠毅文惠。”
按:唐制太常谥法驳议颇严,宰臣谥皆一字。吏部尚书吕谨议谥忠肃,独孤及力驳其非。载在《通典》,四字为谥未之前闻,岂宋以后追谥之耶?镇国大将军武阶二品,光禄大夫文阶二品,兼秩为赠,或出特典。而唐官制中书无丞,今曰左丞亦属可疑。按府志载,会稽童华《重修开漳圣王庙记》云:“诏赠豹韬卫镇军大将军,封临漳候,谥忠毅”。此更为可据。
私家修谱与官家修志之间的互动,于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