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龙虎山。
抬头看,山巅楼阁高耸,气势滂沱,华夏古典建筑的“重檐脊”、“翠瓦丹墙”赫然入目,虽然都是古色古香,但建筑风格多有微小差异,正是历朝历代慢慢扩建,积累而成道宫、道观,正殿、偏殿、楼台、亭榭。无论石雕还是楼阁都显得古朴陈旧,青苔遍墙、绿藤爬瓦,看上去与四周山势风景相溶相恰,不至于不起眼,也不会显得过分张扬,在表现出名宗气派的同时,也尽显道家清净。
龙虎山合共九十九峰二十四岩一百零八胜景,山状若龙盘,似虎踞,又有无数神井丹池、飞瀑流泉、灵溪清河,依山缓行,绕山转峰,遍纳山之阳刚,水之至柔。
天师教历来为华夏正统,在现在全华夏群魔乱舞,桀骜不驯的修行者纷纷出现的情况下,现在天师教更受华夏政府重视,今天华夏长老会的大长老来龙虎山拜访天师教,就是想请当代天师张清流出山,震慑宵小之辈,整合全华夏的修行者。
天师教在一段历史中遭逢大劫,到现在元气仍然没有完全恢复,实施了保守的策略,在各路金丹高人纷纷出现的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显得很低调。
但是烂船也有三斤铁,无论是从黑暗时代熬过来的金丹老修士,还是刚刚接触修行的菜鸟们,都知道天师教身为华夏道门祖庭,深藏的底蕴不容小觑,绝对有隐修的金丹高人。
华夏大长老在身边侍卫的护送下,刚刚踏上山路,便有两名身穿青色道袍正刺五彩八卦背绣黑白阴阳的道士,手持银尾金杆的拂尘上来迎接带路,礼数周到,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龙虎山历朝历代接受朝廷的封赏,即使是曾经糟了大劫,现在也逐渐恢复过来了,虽然不如******财源广开,但衣着依然比较讲究。
正统的道士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判断一个道士是什么地位,最简单的方法是看他佩戴的什么道冠,天师教的道士所佩戴的道冠等级最高为莲花冠,其次为芙蓉冠,皆非成就金丹大道的大德真修不可戴,再次为五岳冠,修道有大成者方可佩戴。最常见的就是黄冠,受戒门人皆可佩戴。来迎接的两名道士虽然年纪不大,但佩戴着五岳冠,不问可知全是术有所成的高手。
龙虎山,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王国。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道观都只是供游人善信进香拜祭的去所,真正的修真山门之外都布有迷阵,将那些寻仙访道的凡人拒之门外。至于真正的客人,自然都由这些有真道行的门人负责接待引导。
进了全由天然奇石形成,尽显古朴雄奇的山门,猛然就见前方一片大得离谱的广场,差不多得有将近一平方公里,全以方石铺面。打磨得平整之极,宽敞。大气!广场四角,依四方各镇一尊足有近十米高的巨大石像。正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各作飞腾潜伏之姿,形态栩栩如生,矫健威猛,气势惊人,仿佛可以随时活转过来扑噬妖魔,令人一见难忘。
踏入广场,大长老目光首先投向正中搭起的一个三层法坛,底层一百零八面法旗齐备,暗合天罡地煞,中层二十八位青衣道士持剑而立,对应二十八法幡星宿,最上层只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幡,各有一名守幡童子,中间供以太上先师道德天尊以及张道陵之神位。白发银须的张清流张天师立于正中。正一丝不苟行拜祭之礼。虽说眼下天路已彻底断绝,然而礼不可废,该进行的仪式仍然要不折不扣进行。
法台之下传来阵阵诵唱,伴随鸣丝吹竹。击金鼓镗之声,宛若仙国云端有天籁之音渺渺飘来。
佛门有诵经梵音,道家也有道乐。除了做斋醮、庆典之类的法事之用外,也是龙虎山道士每日借诵颂经文真诰以修持自身道性的日常功课。听在道门之外的人耳中。虽不能虔诚其心,却亦有陶淑性情之妙。渐觉一应尘世忧躁渐渐消淡,心平气和,心灵渐趋空明。
大长老在接引道士的带领下进入了道观大殿,大殿空旷广大,古朴威严,只有一股磅礴的气势。
此时道观大殿中已凭空多了一位面如冠玉,神色威严,穿灰袍挽着道髻的中年道人。须发黑白相间,但即使白发也亮如银丝。相貌气度初看似有六七十岁,但由于他肌肤上却又充满弹性,具有年轻人的活力光泽,仔细看说他只有四五十,甚至三十都有可能,此人正是当代张天师——张清流。
见过华夏大长老,握手行礼,客套一番,大长老忍不住先谈起了正事。
“如今天下群魔乱舞,天师教身为华夏道门之首,张天师为何不出山荡清妖氛,还九州一个朗朗乾坤。”
“大长老过誉了,现今天师教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天师教了,如今天师教门人凋零,实力衰微,我想要出山,却是实力不足,有心无力啊。”
“张天师过谦了,在我看来,天师教依然是天下第一大教。”
“大长老,这赞誉天师教是在当不起啊。”
“张天师,明人不说暗话,你们传承两千年的天师教难道会没有金丹期修士?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国家需要你们的帮助,只要张天师肯出山帮助我们,国家一定不会亏待天师教的。”
“此事至关重大,请大长老给我些时日,让我好好考虑。”
“我有一句话要告诫张天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天下不止天师教一家宗门”
“我明白。”
“告辞。”大长老说完就转身离开,没有半点犹豫。
待到大长老及其护卫走远了,大殿的角落里突然窜出了一个大约十二三岁,眉清目秀的少年“师傅,出家人不是要慈悲为怀吗?为什么不帮他们呢?”
“那不过是和尚骗人的话,我辈修行,讲得是舍弃。
道德经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昔年我天师教为盛名所累,现在正是抛名弃利的大好时机,从此让门人们安静潜修,不理俗世。
我意已决,传我法令,天师教门人潜心修行,不参与这趟浑水。”
“谨遵掌教法旨。”大殿旁的门人告退,去传达消息了。
张清流又对少年说道:“现在我天师教除了我以外,只有你的师叔张清河也是金丹期修士。我天师教高端力量不弱,不过低辈弟子却法力低微,也没有多少晋级金丹的希望了,门内青黄不接。
张明镜,你是我的嫡传弟子,修行本门嫡传《五雷天心正法》,可要努力修行,争取成为我天师教第三位金丹修士。”
“我一定努力修行,不辜负师傅信任。
对了,师傅,我有一些疑惑,前几天茅山派的道友来我们龙虎山交流,他们的修行法门似乎和我们的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
“我们龙虎山“金丹大道”所划分的正统修真六重境界——练气、筑基(等同先天)、金丹、元婴、化神、合体飞升。其原理即是先练气筑基,再将自身精神气凝聚为一颗种子(金丹),从中孕育出一个灵性生命(元婴),再培养其成长壮大(元神),最终与自身的物质形态身躯结合成一体(合体),彻底蜕变成另一种更高层次的生命(天仙)。到了那时即可随意超脱现实物质世界,游走色空之间,自由来往诸界,其中更高层次者甚至可以不借助任何信仰之力,单凭一己之能,在一无所有的虚空中开辟出一个无边无穷,不依凭任何外物而存在的稳定世界。
其中合体一层乃是关键所在,这一层将灵体状态的元神与物质形态的躯体合为一体,精神与物质,虚幻与现实从此再无分界。精神不灭,生命亦永存;意念所达,自身亦瞬息而至;神念分化无穷,分身亦有无数;思念超脱虚空之上,躯体亦超脱于虚空;心中幻想世界,幻想即为现实。到了这一地步,才算是将自身的理想与夙愿彻底“修成真实”,与鬼仙一途的“阳神”殊途同归。不过这关键一步,也是彻底颠覆了世界法则的一步,要受极其厉害的天劫天谴,熬过了才算成功。
由于天劫着实难过,所以也有人选择不过“合体”一关,单凭无限提升元神强度与**元气来获得长生。这便是地仙。不过这种长生并不是没有代价的,由于肉身还是脱离不了物质存在范畴。所以地仙无法做到游走色空之间,自由来往诸界。而且由于物质躯体依然遵守自然规律。要对抗有生必有死的无常规则,地仙的元神与元气总要随着时间推移的而无限增强,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与天地元气发生激烈的共鸣互扰,也就是五百到一千年就会发生一次的地仙之劫。虽然不能相比天仙之劫,但也一次比一次厉害难熬。不过事无绝对,当地仙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同样也可以凭着物质躯体强行撕开虚空屏障,穿越虚空乱流而前往别的世界。只是地仙再如何强大。若不借助外力,也完全没有无中生有,开辟虚空世界之能。就连穹冥帝君,也是在地仙之身陨落后才开始借神道开辟世界。不过地仙若是肯接受接引,也能居住于天仙所开辟世界中。
道家修真之途,虽然不外一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其实在炼气化神这一节,抛除总总玄门术语,还要分两条大道。
一种是把躯体当成炉鼎,养气服药,凝练金丹,金丹一成,就有类似天人武者一般与天地元气沟通之能,之后将自身神识与金丹合一,丹破而成元婴,这种修炼过程,相当于先沟通天地元气极大壮大自身元气,再以强大的自身元气培养元神。元神极为凝实,躯体强度虽然逊色天人武者,却也颇为强大,随着修为加深,寿命越长,最终有成仙之望。
另一种道路却是跳过沟通天地元气极大壮大自身元气这一节,不凝练金丹,当自身元气以及神识修为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就直接以自身气血精元滋润壮大元神,比金丹大道更快实现元神出窍。这种元神也称为鬼仙(不等于鬼修,鬼修是死后阴魂修炼之路),即使原本躯体老死毁坏,也能够投胎夺舍。
然而由于跳过沟通天地元气壮大自身元气这一节,对自身躯体损伤颇大,容易让原本的肉身损元折寿,而且元神也不如金丹系凝实强大,不过却可以更早拥有元神出窍后的各种神通。
此后鬼仙还可继续修炼,让神魂经受雷劫,直接以天地元气淬炼自己元神,最终圆满,也可成就天仙地仙,不逊色金丹系,也是殊途同归。只是这个过程少了自身元气居调和,也没有强大躯体庐舍护持,自有更多凶险,比金丹大道更易落得身死道消。
茅山派走得就是鬼仙的路子。”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