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地狱。逍遥公对淮仙:“淮仙,十八层地狱我们也来看了,《西游记》接下来到了李世民妹妹借尸还魂的这个情节。不过,这段情节不管你有没有深意,在下都没有兴趣。?”
显灵:“为什么?”
逍遥公:“因为我只对跟嘉靖王朝有关的事情感兴趣。”
显灵:“你怎么知道李世民妹妹借尸还魂的故事,跟嘉靖王朝没有关系?”
逍遥公随口回答:“借尸还魂的本意是指一些野心家,以帝王为傀儡,为掌中玩物,操权弄术,把持国政。如果说正德王朝和嘉靖王朝前期,张太后把持朝政,我相信。但按照《西游记》的进展,大闹天宫已经结束,嘉靖皇帝夺取了皇权,在下看不出有谁还在借尸还魂,敢玩弄嘉靖皇帝。”
淮仙戏道:“借尸还魂的意义很广泛,公不会狭隘到只限制于玩弄帝王吧!”
逍遥公:“行,在下洗耳恭听,看这个借尸还魂的故事到底影射了嘉靖王朝的什么事情。但愿淮仙不要出现创作逻辑上的错误。”
淮仙用仙指一划,出现了一幕情景:
¥¥¥¥¥¥¥¥¥¥¥¥¥¥¥¥¥¥¥¥¥¥¥¥¥¥¥¥¥¥¥¥¥¥¥
大地,一片干旱情景,田地干裂,草木枯萎。
金銮殿。年轻的嘉靖皇帝:“亲自设坛求雨,以解苍生之危。”
大臣甲:“皇上,设坛求雨,这不是一国之君应该做的事。若要求雨,还是另选别人吧。”
嘉靖皇帝:“朕知道,设坛求雨,要在祭坛上打坐,顶风冒日,十分辛苦。可京城半年不下一滴雨,已经危及了万物苍生。为了解救苍生,朕吃点苦没什么。”
大臣甲有口难辩的样子。
大臣乙:“皇上,设坛求雨是没有把握的事情。微臣以为还是另选他人为妥。”
嘉靖皇帝很不高兴:“朕诚心诚意为天下苍生求雨,焉有求不来之理?”
大臣乙:“微臣不是怀疑皇上拯救天下苍生的诚心,而是怕万一求不来雨,就会遭到肖小之人的攻击,于皇上治理国家不利。”
嘉靖皇帝一挥手:“爱卿不必再说。朕为了天下苍生,不惜顶风冒日,你们不理解也就算了,如果还百般阻挠朕,朕就不允许了。”
众人全都呆呆的样子。
一个高架,嘉靖皇帝坐在上面打坐求雨。烈日下,嘉靖皇帝双掌合十,微闭双眼,挥汗如雨。
高架下面的地上,群臣陪坐,挥汗如雨。大臣们不时相互扭头对视,有抱怨之色。
晴朗的天空渐渐乌云滚滚。
嘉靖皇帝打坐,依然如故。
地上的群臣开始仰望天宫,大家都很惊讶。
天空下起了漫天大雪。
野外皑皑大雪。
两只兔在雪地上欢快地奔跑。
几条狗在雪地上欢快的追逐。
一只雄鸡在打鸣。
整个大地一片欢腾情景。
¥¥¥¥¥¥¥¥¥¥¥¥¥¥¥¥¥¥¥¥¥¥¥¥¥¥¥¥¥¥¥¥¥¥
淮仙:“嘉靖七年,京城半年没下一滴雨,不但使土地绝收,还使人畜饮水发生了困难。当时‘后党’虽然受到了沉重地打击,但并没有连根拔起,他们在朝中还有很大的势力。加上各地的藩王无不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稍有不慎就会使他们内外勾结给国家招来灾难。嘉靖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道人邵元节的劝说下,他作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亲自设坛求雨,以解苍生之危,以示自己是真龙天子!”
显灵笑问逍遥公:“这算不算是借尸还魂?”
逍遥公有些尴尬:“这、这。”
淮仙:“当时,嘉靖皇帝在道人邵元节的安排下,斋戒三日,然后登坛求雨。到时是冬天,第二天,漫天大雪边下边化,整整两天两夜,竟使干涸的河床动流。群臣呆若木鸡,百姓们则欢声雷动。市侩文人做词颂圣,童谣儿歌充塞大街小巷,一时成为了神话。野外兔奔鸟走,雌雄成双。农家狗欢猫叫,公鸡报晓特别洪亮。久旱盼来甘露的快乐,真是罄竹难书。”
逍遥公不相信:“这个、这个不应该是真的吧!”
淮仙:“它就是真的,史书有明确的记载。”
逍遥公:“在下真的不敢相信。”
淮仙:“这没有什么不敢相信的,因为你不了解道教。”
道教发源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紧紧相连,深深扎根在神州大地上,一直得以盛行。不同的是她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拉信徒而故弄玄虚给自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已。《四库全书总目》中说: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教。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节,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录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万事万物都有道(规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理。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发展成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作《易传》。《易经》这部能够解开宇宙人生密码的宝典,因为被少数人秘传并渐渐将人们关在了神秘的大门之外。物极必反,人们才反过来说它是“迷信”,并将它批倒批臭了。
道教主张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正被全球科学界所接受。两千多年前,当西方还是一片混沌时,中国人却知道了哪一天月亮圆,哪一年圆十二次,哪一年圆十三次,并把月亮圆的这一天定为每月的十五。1930年,中国留法学生刘子华,用八卦推算出了第十颗行星的质量、运动速度和轨道,他写了篇论文《八卦宇宙论与现在天文》使他一夜成名,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道教倡导的“修道、修真、修为、修养、养生、卫生、长生术”等,并不是绝对腐朽的东西。比如道家的养生术被世人演变成了“长生不老”加以讽刺,后人在嘲笑过后又用“保健”来加以圆说,并推销出千奇百怪的“长寿(生)药”“美容药”等,难道换种说法就改变了事情的本质!所以,对世界的客观态度是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一竿子打死某一事物,这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以嘉靖皇帝求雨来说,它其实是道人邵元节掌握了一些天文知识,知道哪天要下雨,在故弄玄虚而已。在今天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掌握了气象知识,对天气的变化了如指掌。但当年嘉靖皇帝求雨成功,对稳固自己的皇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却说嘉靖皇帝求雨成功,一时天下震动,四方不法之徒莫不蛰伏,人民无不以圣主降世而载歌载舞。这为他开始推行新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听完了淮仙的介绍,逍遥公自我解嘲:“要说这也算是一种借尸还魂的手段,不过这也太勉强了,让人很难联想在一起。”
淮仙:“嘉靖皇帝当年求雨,是他稳固皇权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不能不影射。如果说我的这种影射有些牵强附会,换成公,公该如何影射?”
逍遥公:“这个,这个在下倒没想过。”
显灵笑道:“李世民的妹妹借尸还魂的故事出现在观音菩萨找到唐僧之前,嘉靖皇帝求雨的事情出现在嘉靖皇帝推行新法之前,创作逻辑上没有出现错误吧!”
逍遥公笑道:“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显灵你这么不给在下面子,也太不仗义了吧!”言讫,三人大笑起来。笑过之后,逍遥公问:“历史上,真有李世民妹妹借尸还魂的事情吗?”
淮仙:“哪有啊,纯属虚构。”
逍遥公:“不过,民间确有把尉迟恭、秦叔宝当门神的事情。尤其到了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门神的年画。”
淮仙:“民间有许多习俗都让人说不清楚,不说也罢。”
三七、《西游记》、唐僧与佛教的发展
逍遥公问淮仙:“该要说说唐僧了。唐僧,历史上是真有其人的,你描写的唐僧的身世是真的吗?”
淮仙笑道:“这话问的真是多余,既是神话小说,那情节能是真的吗?”
逍遥公:“可你用的是殷开山这个人物呀!殷开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子孙岂能随便杜撰!”
淮仙戏道:“与公相比,我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逍遥公:“什么意思?”
淮仙:“公的长篇小说,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我’,小说中的事情都是公的故事吗?”
逍遥公:“那不是为了贴近生活,让人觉得真实嘛!”
淮仙:“那么我呢?”
逍遥公愣住了,呆了呆:“倒也是,淮仙那样写确实有鱼目混珠之效!”
淮仙欢笑:“好你个逍遥公!人家堂上好喝酒,自己屋里尽出丑,说的就应该是你!”
笑过之后,逍遥公:“唐太宗李世民有认玄奘为御弟这回事吗?”
淮仙:“当然没有。”
逍遥公:“有人说,《西游记》都源自《大唐西域记》里面的故事,有无道理?”
淮仙:“别人这样问也就罢了,公也这样问,就让我不好怎么回答了。”
逍遥公笑道:“一点也没采用?”
淮仙:“采用了一些里面记录的民风民俗,但微乎其微,不值一谈。”
逍遥公:“我在查阅唐僧资料时,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叙述: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对此,淮仙怎么看?”
淮仙:“有些话我不好说,我能说的是网络世界是个虚幻世界,没有多少事情是可以相信的。”
逍遥公:“不要走题。我们现在只谈唐僧,不谈其他。”
淮仙:“我是在与公谈唐僧。如上面的叙述: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这就是在胡说八道。”
逍遥公:“请淮仙明示。”
淮仙:“唐僧是一个钻进佛教里出不来的人,除了佛理,其它的他一无所知。佛教发源于印度,是域外文化,他周游列国交流佛教理论,不能代表中华文化,如何就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佛教既不是中华文化,唐僧更不能代表华夏政府,他周游列国交流佛教理论,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这就更是放狗屁了!”
逍遥公以为然。
淮仙:“所以,网络世界是个虚拟世界,也是混沌世界。小处说,是一些无知愚蠢的网络编辑为了混饭吃,瞎编的词条。大处说,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混淆视听,让人们是非难分,危害社会秩序!”
逍遥公:“淮仙对唐僧很了解吗?”
淮仙:“唐僧生活在唐朝,我生活在明朝中期,前后相差一千年。要说很了解是瞎说。但为了写《西游记》,我确实认真研究过他。”
逍遥公:“那么以淮仙对唐僧的研究,该如何给他下个定论?”
淮仙:“好办,实事求是,只能肯定他是高僧,其他的沾不上边。”
——————————————————————————————————
唐三藏简介:佛教典籍有三种形态: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著书立说解释的佛经及戒律。只要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的人就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古今中外,被称为三藏大师的人有很多。
唐三藏是指唐朝一个很有影响的和尚,法名玄奘,本名陈祎(602年~664年)。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奴(大乘天奴)。
玄奘13岁出家。唐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去学习佛教。那时,佛教在中国很受皇家重视,和尚们在社会上吃香的喝辣的,高人一等。贞观十九年(646)玄奘返回中国,带回了大量的经书。不久,唐太宗李世民改信道教,尊道教鼻祖李洱为李姓祖宗,佛教遭冷落,佛教活动受限制,和尚地位一落千丈。玄奘深感凄凉,便开始游历世界。其《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的就是他西游亲身经历的各国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晚年叶落归根,圆寂于长安(西安)大雁塔,葬于白鹿原。
————————————————————————————————————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10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佛”意为觉悟者,简称“佛”,所传宗教被称为“佛教”。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门多派多理论,因此宗教宗义不像道教那样简单明确,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所以,非佛教资深人士,很难说清佛教的教理。
中国是佛教经典收藏最全,佛教文献最多的国家之一。佛教在什么时间由什么地方进入中国,说法纷纭,难以考证。但她的发展历程却有点像中国民间的一句话:家花没有野花香。也就是说,在她的发源地印度,人们很排斥佛教,几千年来,佛教已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在印度,佛教徒却寥寥无几。
西方学者批评中国人,说为文者不严谨,为史者不重事实,尤其是在数字上特别混乱,让人难辨真伪。比如说玄奘从印度到底取回了多少经书,资料众多,数字也众多,到底哪个数字是准的,谁也说不清楚。有一点可以肯定,玄奘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其后,佛教在中国内地受到冷落,几度低迷,险些从内地消失。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意插柳柳成荫。佛教在向全球发展的过程中,遭到了各地宗教的坚决抵制,随着《西游记》在全球的红火,佛教找到了全球性大发展的契机。《西游记》为佛教的发展所起的推波助澜作用,不但是吴承恩没有想到的,更是那些曾经切齿痛恨《西游记》的佛教权威人士也没有想到的。
逍遥公戏谑淮仙:“淮仙,你现在在宗教界成了一个是非人物。爱你有道理,恨你有道理。要供奉你的大有人在,要将你碎尸万段的也大有人在。”
淮仙笑道:“还有一种情况公没有说出来。”
逍遥公:“什么情况?”
淮仙:“三行人,必有嫉妒我的人!”
逍遥公连忙故意地对显灵:“显灵,你嫉妒淮仙呀!”
显灵欢快地哈哈大笑:“公得了吧,你们两人打嘴巴仗,怎么扯到我身上来了!”
淮仙亦哈哈大笑:“这是典型的雷打急了往树上指!”
逍遥公更快乐:“怎么样显灵,淮仙把你比作木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