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如来讲罢,对众言道:“我现四大部洲,众生善恶,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践;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1、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
东胜神州:指中国,即嘉靖王朝。
敬天礼地,心爽气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礼仪之帮。炎黄子孙有着自己的信仰,安居乐业。
2、北巨芦洲者,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无多作。
北巨芦洲:指中国北边的蒙古,即当时的蒙夷。
虽好亲生,只因糊口,性拙情流.无多作:蒙古地处荒漠,人民虽然热爱生活,但因为物质贫乏,生活难以为继,导致他们性格粗野,经常窜犯大明王朝。
朱元璋推翻元朝,驱元蒙于大漠,但元蒙仍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始终是朱元璋的心腹之患。虽然元蒙的部落多达几十个,但最主要的部落有三个:一、鞑靼部落,其首领是元顺帝的后嗣,退到塞外后,去掉元朝国号,改称鞑靼部。二、瓦刺部落,其部落首领为元顺帝旧臣的后裔,居住在鞑靼西边。三、匈奴部落。这些部落有时相互残杀,有时相互联合,侵犯明朝。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地方也相继失去朝廷控制,加入各部落混战,这就是兀良哈三卫。兀良哈三卫本是明朝的地名,地点在自辽、沈至宣府一带。朱元璋统一全国时,将所有归顺他的元朝旧人安置在这一带居住,封为朵颜卫、秦宁卫和福余卫,统称为兀良哈三卫。没想到这些元朝旧人受到元蒙一些人的鼓盅,很快就反叛了明朝。朱元璋曾几次征伐,损伤惨重,耗资甚巨。因深感平定北元不易,便改变策略,以防御为主,在长城以北置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以阻蒙古南下。成祖继位后,曾五次御驾亲征,亦未摧毁其游牧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最后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封鞑靼部落首领为宁王,瓦刺部落首领为顺宁王,不但不要他们交税纳贡,还按照朝廷的编制发放他们主要官员的俸薪,企图从根本上改善蒙汉关系,达到双方相安无事的目的。
正统元年,瓦刺部太师脱欢征服了鞑靼部落,继而又击败了兀哈良三卫,其他小则数千人,大则数万人的部落部纷纷归顺,统称为蒙古。其控制的地域东及朝鲜,西抵中亚细亚,北连西北利亚,南接长城。东西横亘数千里,声势浩大。正统四年,脱欢死,他的儿子也先继任太师,自称淮王,其凶残剽悍的个性远胜其父。正统十四年(1449)六月,也先挟持已成傀儡的脱脱不花可汗分兵四路大举侵犯明朝:第一路由脱脱不花可汗率鞑靼部二十万兵卒侵犯辽东、大宁两大边关重镇。第二路由知院伯颜攻打宣府,进而威逼居庸关。第三路由兀哈良十万兵马组成,侵犯雁门关、宁武。第四路由也先亲自率领三十万瓦刺兵侵犯明朝北方重镇大同。四路人马七十万,号称百万,气势汹汹。英宗皇帝朱祁镇闻报,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在居庸关以北与也先决战,结果全军覆灭,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蒙古部落长期生活在马背上,能征惯战。但由于游牧经济的单一性,影响着蒙古人的生计。他们“人不耕织,地无他产”。牧民无锅,“不得已,至以皮贮水,煮火以为食。”衣帛等生活物质全赖边贸甚至掠夺供给。同时,蒙古各部落互不团结,经常相互征伐。为了休养生息,他们借着“土木之变”的胜利,便要求明朝向他们“封贡”,若朝廷年年向他们“封贡”,他们便不与明朝为敌。
“封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要明朝每年送一些生活物资给他们,不然的话,他们没法生活,就不得不来抢明朝的东西。这实际上是要明朝向蒙古进贡的一种客气说法,是为了双方都好下台。景泰皇帝朱祁钰迫于当时的情况,只得答应每年向蒙古“封贡”。
“封贡”是大明王朝向蒙夷买安的一种苟且做法,“封”多少又没有一个标准,所以,从景泰王朝到正德王朝,一百多年来,蒙夷不断骚扰明朝边境,一直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3、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西牛贺洲:指西藏。
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地方偏僻贫困,明朝没有要他们纳税交粮,让他们实行自给。他们安居乐业,从没给大明王朝生过事端。
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西藏是崇信佛教的地方,加上气候原因,人们都长寿。
3、但那南赠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南赠部洲:这里代指倭寇、海盗。
元末明初,日本北朝的足利氏征服了南朝,统一了日本。南朝一批失败后的武士和破产的农民等无以谋生,纷纷逃亡海上。同时,原本统治江浙一带的张士诚、方国珍部在被朱元璋打败后,其残余力量流窜到海上,还有两国的不法商人也夹杂其中。这样,几股势力互相勾结,形成庞大的海盗集团。他们经常对明朝沿海地区进行疯狂的侵扰和抢劫,这就是史称的“倭患”。
贪淫乐祸,多杀多争:贪婪淫恶,对明朝的自然灾害幸灾乐祸。唯利是图,杀戮无数。
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这是对海盗本质的刻画。
逍遥公:“淮仙,如来佛的这番话,是不是淮仙你从地理环境,四周不同的社会气氛对嘉靖王朝进行的描述?”
淮仙:“是呀,当时的大明王朝,内忧外患,人民深受其害。”
逍遥公:“能举例说明吗?”
淮仙:“我的家乡淮安靠近大海,海盗上岸烧杀抢劫,很多家庭流离失所。我本人曾任民间抗倭军军师,挥刀上阵,斩杀过敌酋。”
逍遥公:“对了,有史料说,淮仙少年习武,不知是否属实?”
淮仙:“这倒不假。当年,我虽不敢说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但横刀上阵,也敌得住一员大将!”言讫,三人便开怀大笑起来。
《西游记》:如来:“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怎样理解如来佛上面的话呢?这要从解析正德王朝的情况入手:
正德王朝,张太后把持朝政,正德皇帝朱厚照成为傀儡。为了与张太后抗衡,夺取属于自己的皇权,正德皇帝先宠信太监,指望他们能帮助自己。没想到弄巧成拙,短短两年时间,朝中就形成了太监八虎,尤以刘瑾为最,竟然妄称九千岁。导致河北文安爆发了刘六刘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安化王朱寘也起兵响应。
刘瑾被诛,太监失宠,正德皇帝又广收干儿子,想以恩恵前程为诱饵培植自己的势力。结果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朝中形成了以江彬为首的“奸党”。正德十四年(1519年)七月,宁王朱宸濠在经过了十二年的充分准备后,起兵十万,由江西南昌出发,直取大明第一府——应天府(江苏南京),欲在那里称帝后推翻朱厚照。一年后,朱厚照呜呼哀哉。
从上面的情况可以看出,大明王朝当时的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已呈分崩离析之势了。
法一藏,谈天:指怎样立法。
论一藏,说地:指怎样治水,发展农业。
经一藏,度鬼:指怎样教化人。
一句话说到底,如来佛的意思是说,当时的嘉靖王朝,急需从正德王朝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需要迅速立法、发展农业、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
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这句话是对明朝宗教形势的概述。明朝道教盛行,佛教受到压制,很多和尚还俗,寺庙冷清。
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这句话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憧憬。佛教以善为本,宣传“酒色财气”四大皆空。而当时的大明王朝,地痞流氓横行,贪官污吏当道,坑蒙拐骗充塞生活的角角落落,社会一片乌烟瘴气。作者盼望着人们能够回到行善积德,诚信处世的轨道中来。
逍遥公:“淮仙,《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影射小说,还是你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的真实写照。”
淮仙没有吱声。当年,他一生不得志,忧国忧民,又有谁能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