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同样有三要素,我(意识),控制,我(身体),前一个我是主体是意识,后一个我是客体是身体,但由于意识和身体一致性的特点,而且主要目的也是一致性,因此合称为自我,控制是自主的实现过程。
自我:在精神分析法的理论中,将我分为潜我、自我、超我三个层面,其中,自我主要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认知,即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包括对自己的期望、目标、理想等主观了解认识,以及结合社会现实对我的评价,能力,优势,特点等客观的评价和认可,即是我是我而不是其他人,也是我是我和其他人有什么异同,主要强调独立于人、与众不同的方面。
自我是一个整体,包括意识和身体,理想与现实,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特点主要是前面分析的一致性、偏好性和适应性。
控制是一种特殊的反馈模型,反馈模型的特点同样存在与控制模型中,比如:
控制的一致性,类似于反馈的完整性,对控制而言,身体功能的完整性并不困难,难的在于身体与意识的一致性,有多少意识会转化成行为,而这种身体与意识的不一致,有的来源于惰性,有的来源于教育或习惯,有的来源于理性的判断选择等。
控制的经济性要求也不高,更强调方向性,偏好性,正确的方向可以促进自主,形成良性循环,与反馈相比较,反馈中负反馈是对身体有利的,而自主中正自主更有利。
控制的适应性也是一个重要特点,使意识和身体尽可能抑制,比如降低不合理预期,努力改变和提升现实等,另外,也需要经受一些挫折和磨难,提高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养成健康的心态,而不是被小小的挫折轻易击败、吓住,不敢去行动、实现、挑战,或者换个说法,需要永不放弃。
另外,自主的可塑性更强,也叫习惯,习惯形成和改变的规律如下:
1,首因效应,也叫路径依赖,第一次的行为对习惯影响更大。
2,近因效应,源于记忆规律,最近一次行为对习惯影响更大。
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当有不同路径时,可以不同的曲线和阴影面积表示,面积的大小,也叫概率,为下一次发生类似自主行为选用改自主模型的概率,一般而言,习惯是很强大的力量,因为一旦形成,就会自动自我强化,强者愈强,表现为马太效应,最后,甚至类似于本能。
改变习惯很难,但并非不可能,同样根据上面的规律,当用一种新的自主模型替代原来的习惯之后,可以表示为:
可见,新习惯如果坚持下去,因为时间的作用,旧习惯的的面积会越来越小,因为会遗忘,而新习惯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当新习惯的概率(阴影面积)超过旧习惯后,就意味着新习惯的正式形成,而一旦形成,就会自我强化,不需要刻意努力就能做到,习惯成自然。
最重要的在于坚持,而且不破例,一旦破例,相当于重来一次,前功尽弃,但坚持是困难的,尤其在早期,却又是重要的,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