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240200000034

第34章 军事战争故事(13)

可悲的是,马援死后,竟遭到个别部下和朝中小人的诬陷。刘秀不分清浊,下令追回新息侯印绶,子孙不得袭爵食封。一代名将死后,宾客、同僚、故人竟然不敢凭吊。马援的妻子只好买了几亩地,草草安葬了这位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军人。

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公元74年,马援终于得以平反昭雪,被追封为“忠成侯”。

披坚执锐

秦朝末年,秦二世胡亥派大将军章邯进攻赵国。章邯派部将王离领二十万军队,把赵王紧紧地包围在巨鹿,自己亲率二十万大军屯兵城外,以逸待劳,准备打击来救援的军队。赵地危急,赵王多次求救于楚国。楚怀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楚军五万人北上救赵。另派刘邦率一支军队攻打咸阳,以策应宋义和项羽。宋义带领人马故意缓缓而行,好容易到了安阳境内(今山东曹县一带),宋义竟然命令军队休整46天。年轻气盛的项羽多次劝说宋义:“秦军把赵王围困在巨鹿,我们应该赶快进军,如果我们在外面攻击秦军,赵军必然会作内应,这样秦军必为我们所破。”欲收渔人之利的宋义却说:“现在秦军攻赵,如果秦军得胜,他的军队一定十分疲困,我们就趁秦军疲困之时进攻;如果秦军不能取胜,我们就大张旗鼓地向西进军,也一定能打败秦军。”说到这儿,宋义斜视着项羽又说:“身穿铁甲,手拿锐利武器去打仗,我不如你;坐下来讲用兵之策,你就不如我宋义了。”项羽心里着急,又向宋义建议道:“现在将士都希望我们进兵,协力攻秦,而且今年灾荒严重,百姓饥饿,军队缺粮,久留是不行的。如今秦军强大,大有一举吃掉赵国之势,哪有什么疲困的机会可以利用。楚王把一国之事交付于你,国家安危在此一举,望你以国家利益为重。”宋义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无论项羽怎样劝说,就是不为所动。项羽无奈,就把宋义杀掉了。

项羽杀了宋义,夺了兵权之后,楚怀王封他为上将军,接替宋义的职位。项羽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人,去断秦军的粮道,自己亲率主力跟进,渡过漳水后,破釜沉舟,令士卒只带三天的干粮,准备与秦军决一死战。当时燕、齐、魏国等救赵的军队都已到达巨鹿郊外,却慑于秦军威势,不敢交锋。项羽身先士卒、带领楚军杀进重围。楚军已绝后路,个个奋勇争先,以一当十,结果所向披靡,勇不可挡。燕、齐、魏军在楚军的鼓舞下,也一齐杀向秦军。秦军大败,王离在阵前被俘,章邯边战边退,在今天河南安阳附近走投无路,投降了项羽。至此,不仅巨鹿之围被解,而且秦军主力全部覆灭。

与此同时,由于秦军主力是在赵地作战,原来作为偏师的刘邦,借此机会绕路从秦军防守的薄弱之处攻到了咸阳,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被迫投降。后来项羽率军来到灞上,随后就发生了“鸿门宴”、“火烧阿房宫”以及后来的“楚汉相争”。用“披坚执锐”来比喻项羽的骁勇善战,是再恰当不过的。这句成语也被人们用来表示投入战斗。

短兵相接

“短兵相接”今天常用来比喻敌我双方,面对面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作为典故,它最早的出处应该追溯到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所著的《九歌》。他在《楚辞·九歌·国殇》中描写古代战争场面时,就使用了“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的诗句。汉朝的司马迁是最早把“短兵接”作为成语来运用的。

作为成语,它最早出自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故事说的是,秦末楚汉相争的初期,汉王刘邦乘楚王项羽大军在山东一带作战的有利时机,亲率五十六万大军一举攻占了楚都彭城,也就是今天的江苏徐州。项羽见自己的后方告急,立即领精兵三万从山东挥师南下,迅速包围了彭城,打得刘邦措手不及。汉军仓促迎战,被驱入谷水、泗水,死伤二十余万人。项羽的部将丁公率军穷追不舍,他是项羽手下猛将季布的舅舅,是一个很有心计,也很会带兵打仗的将军。追到彭城以西,穷途末路的刘邦不得不回头迎战,两军在战场上开始了你死我活的拼杀。古代作战使用的兵器,弓箭称为“长兵”,刀剑称为“短兵”。近身作战,弓箭无法展开,必须使用短兵器,所以叫做“短兵相接”。在生死攸关的战场上,双方自然是奋力搏击。汉军人少,又连日征战,人困马乏,形势非常危急。刘邦自知很难脱身,便勒马回头对追上来的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呢?”丁公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想了想,便卖了个情面,引兵退去。刘邦这才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带着仅存的数十名残兵败将,脱身而去。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短兵相接”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刘邦、季布和丁公的结局。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做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曾多次与刘邦交战,让刘邦颇为忿恨的季布先是被通缉,刘邦为其人头悬赏千金;后来,刘邦听取了谋士建议,为收买人心,赦免了季布,还拜他为中郎将。而丁公呢?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兵败后,他自恃救过刘邦一命,主动前来投靠。没想到刘邦不仅不感激他,反而说:“你作为项羽的部属,是不忠的。使项羽最终丢失天下的人,就是你丁公。”随后,刘邦下令将丁公推出斩首,告示三军,做人做事不要学丁公!

马革裹尸

“马革裹尸”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马援列传》。原文的意思是:大丈夫应当战死沙场,用马的皮革包裹尸首,还葬故乡。

马援是后汉时期的一个重要将领。他生在前汉末年,12岁时父母双亡。哥哥马况让他学诗,学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起色,马援便要求到边疆去放马。哥哥怕弟弟灰心,就鼓励他说:“汝大才,当晚成。”意思是你的才能很大,可能成熟得晚些。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大器晚成”。

马援果然应验了哥哥的话——“大器晚成”。王莽末年,他被任命为新城大尹,就是汉中的太守。王莽败后,隗嚣拜他为绥德将军,后来,马援与隗嚣反目成仇。刘秀大军西征时,马援受到重用。刘秀让马援与群臣共商讨伐隗嚣之计。马援顺手将一袋米倒在席上,按地形堆成山川河谷,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沙盘模型。当时,刘秀高兴地大叫,敌军全在我眼中了!随后,刘秀大军便进占第一(今宁夏固原县),隗嚣军大败。建武九年,马援被拜为太中大夫,建武十一年拜为陇西太守,是刘秀帐下有名的常胜将军。

光武帝刘秀基本统一中国后,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极力避免战争。

建武二十年,马援班师回京后,刘秀赏赐给他一辆兵车,职务仅安排在九卿之后,封为新息侯。许多朋友都前来祝贺,其中有一个人叫孟冀,他跟马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言谈中不免有些溢美之词。谁知马援却说:“男子汉就是应该在战场上逞雄,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醉卧床上,缠绵于儿女之情!”言辞之间表明了自己立志战死疆场的雄心壮志。孟冀敬佩地连连称道,说:“将军真是壮烈之士,男子汉就应当如此!”

虽然马援在花甲之年请战出征,为国尽忠,最后病逝军中,但他的“马革裹尸”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传颂,在历朝历代的将士中影响深远。

毛主席也曾在大悲大痛的时候,引用过这个典故。抗美援朝期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光荣牺牲,金日成希望能将毛岸英烈士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毛岸英烈士的遗体是留在朝鲜还是运回国内,当时毛主席没有立即答复,等到第二天早上,秘书发现主席的桌子上有两句诗,写的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席的批示就在诗中。毛岸英烈士被安葬在了朝鲜的国土上。

兵不厌诈

此典出自《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后汉书·虞诩传》中的这段文字,就是“兵不厌诈”这个成语的由来。意思是说用兵打仗,要尽可能地多采用一些迷惑敌人的办法。不过,关于这个成语的最早文字记载,还有一处是在《韩非子·难一》中:

战阵之间在,不厌诈伪。

这两处的文字其实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兵不厌诈”。

东汉安帝年间,由于天灾不断,兵火连年,加上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内忧外患迭起,各地农民起义不时发生,少数民族问题一直困扰着开始颓败的后汉王朝。永初四年,活跃在青海一带的一支羌族反叛,切断了陇道,割断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当时临朝听政的是邓太后,她使用了镇压和安抚相结合的策略,但未能奏效;几次征讨又都不胜而还,益州、汉中太守先后被羌族所杀。不久,这支羌族部队又进攻武都,邓太后得到这个消息后,想到了当时担任朝歌长的虞诩。邓太后召虞诩进宫,改任他去当武都太守,即日从洛阳到武都赴任。

羌军得到虞诩就任武都太守的消息后,便派一支精兵到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面),羌人准备在半路上拦截。虞诩当时只带了几千人马,见羌军是有备而来,当即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就地安营扎寨。他故意让将士们散布说羌军兵多,我们打不过。太守已向太后奏请援兵,等大军到来后,再继续进发。羌军探听到这一消息后认为,虞诩一两天内不能进军,也不可能向他们发起攻击,就分兵进攻邻县去了。虞诩见羌军中计,急忙命令军队不分昼夜火速前进,并且下令部队每天都要增加行军用的土灶数量。这时,他的部下中有人不解地问:“从前孙膑打仗时,每天减灶,为什么你倒要增灶呢?兵法上规定行军每天不过三十里,为的是要防止意外,为什么我们每天要走一百多里的路呢?”虞诩说:“敌军人数多,我们人数少,走得慢了,会被敌人追上;走得快,每天又增加灶数,敌人以为我们部队多,就不敢追了。”他又说:“从前孙膑减灶是‘见弱’,我增灶是‘示强’,彼此情况不同,对付的办法当然就不能一样了。”

这一说,大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当虞诩不过三千人的部队和羌军一万多人对阵时,虞诩下令不准使用射得很远的强驽,只用射得近的弱弓。羌军认为虞诩的部队战斗力很弱,就下令猛攻。虞诩等到羌军逼近时,下令集中强驽射击,把羌军打得大败。虞诩又派出人马,埋伏在羌军的退路上,进行袭击,最后终于打败了羌军。之后,他在辖区修筑了一百八十座营垒,赈济贫民,武都郡从此得到了安定。

虞诩带兵打仗灵活机动,“通权达变”,不为前人兵法所束缚,值得学习,但他镇压羌人起义却是应该给予批判的。虞诩一生多次沉浮。最终,他在永和初年,就是公元136年升为尚书令,不久就去世了。临死之时,他对自己镇压农民起义,杀害无辜进行了反省,受到了良心的谴责。

今天,我们讲的“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最初叫“兵不厌权”。“权”,就是权宜、权变,因时因事而变通办法,“兵不厌诈”这个成语是“从兵不厌权”演变而来的,其军事思想就是为了迷惑敌人。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一首燃情千古的悲情之作。因为它是在七步之内作成的,所以叫《七步诗》。这首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南宋大文豪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不过,这首诗原是这样的: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据宋朝的《漫叟诗话》记载,今天我们见到的《七步诗》,是经后人修改过的。到底是谁修改的,已无从考证。当然,修改后的《七步诗》更凝练、简洁、集中。

这首诗从表面看,说的是豆子和豆萁相燃相煎,隐喻的却是兄弟手足相残。说起这首诗呀,还有一段故事呢!

这首诗的故事出自于三国时期。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的正月曹操病死洛阳后,他的儿子们便开始争夺王位。

曹操一共有25个儿子,王后卞夫人亲生的有四个:他们是老大曹丕、老二曹彰、老三曹植、老四曹熊。由于曹熊早早就死了,因此,王位争夺基本上是在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之间展开。而三兄弟中,最有心计和手腕的是曹丕。

曹丕虽然文才、本领都不如三弟曹植,但他贿赂了一大批重臣,曹操一死,曹丕赶紧把先王的灵柩运到自己坐镇的邺城,急着以卞王后的名义,立自己为魏王。等曹彰带着兵马从长安赶到后,为时已晚。

曹丕掌权后,最惧怕的人就是三弟曹植,因为曹植文韬武略都在自己之上,老二曹彰只不过是一介武夫。当时,前往邺城奔丧的兄弟都到了,惟独曹植没去。曹丕终于找到了杀人的借口,他立即下令猛将许褚带兵到临淄,将曹植捉到邺城,质问曹植为何不来奔丧。

曹植暗想:“你早有杀我之心,来是死,不来也是死,我又何必送上门来?”不过,他嘴里还是说:“臣罪该万死!”

卞夫人在一旁直落泪,她一向疼爱曹植,就求曹丕念在兄弟情分上,饶他一命。曹丕见母亲反对,也不敢硬来,就心生一计说:“先王在世时,你不是常炫耀自己的才华吗?限你在七步之内,吟诵一首诗出来。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我们兄弟为题赋诗,但诗中不准出现兄弟的字样。”

曹植战战兢兢地从地上爬起来,未到七步,诗已作成。曹丕一听,泪水夺眶而出。曹植明明是把哥哥比做豆萁,把自己比做豆子,燃萁煮豆,这不正说明哥哥要杀弟弟吗?曹丕幡然省悟:我能容得天下,如何容不下一个亲弟弟呢!当场赦免了曹植。虽然对曹植的封地进行了削减,但仍然将曹植封了个安乡侯。

《七步诗》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皖南事变”时,周恩来总理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愤然作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一诗: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这首诗被登在当时的《新华日报》上,举国震惊,由此掀起了反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的高潮。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这个典故,最早记载在《晋书·苻坚载记下》中。原文是这样的:

前秦苻坚将攻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苻坚的大意是说,我兵马众多,就算是把马鞭扔到长江里,也能把江水挡住,使之不再流动,(他们)还有什么天险可守的呢?

那么,苻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呢?

十六国时期,苻坚灭了前燕国,降服成汉国。太元元年,也就是公元376年又灭了前凉,并且出兵攻晋,占据襄阳,统一了北方大部,海东诸国六十二王纷纷派出使臣前来朝拜。

苻坚此时飘飘然起来。他经常大宴群臣,极尽歌舞,朝廷上下渐渐兴起豪华奢侈之风。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苻坚决心兴师讨伐东晋。

一天早朝的时候,苻坚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谁知文武百官顿时鸦雀无声。

秘书监朱彤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忙上前奏道:“陛下威震四方,今御驾亲征,是应天顺时之举,大军所到之处,高山低头,河水让路,必然是有征无战……此举定能统一天下,建万古不朽功业!”

朱彤话音刚落,百官中走出一个人,高声奏道:“臣以为现在不能伐晋!”众人一看,原来是尚书左仆射权翼。苻坚很不高兴,就说:“你讲吧!”权翼正了正朝服,说:

“臣听说,国王无道,诸侯才共同来讨伐。如今晋国虽弱,却君臣和睦,上下同心,并且朝中还有谢安、桓冲等杰出人才,因此出兵伐晋还不是时候。”

苻坚听了这番言论,心中更是不高兴,沉默了一会儿才说:“诸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同类推荐
  • 学国学,用国学

    学国学,用国学

    本书紧紧围绕“本领”和“能力”,通过分析国学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问题,让领导干部能够清楚地了解国学知识,学会用国学知识中的精髓来分析当今社会出现的问题,懂得用国学知识来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点明了国学精髓的所在,开创性地把当今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国学联系起来进行探究,是一本既讲得时尚,又要讲得明白;既讲得有深度、有层次,又讲得很管用、很实用的国学经典书籍。
  •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

    中华成语作为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语言的精华、文明的积淀,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成语以其言近旨远、华美简洁、形象生动的独有特点,传承了中华几千年丰富的历史精华,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民间习俗、道德风尚和理想志趣。成语中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一般都有其由来、典故和史实,这些精彩的历史片段构成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成语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探寻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成语典故全读本(超值白金版)》取材广泛,着重选取了实用性强、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并集知识性、准确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
  •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宁波——这方水土这方人

    本书是宁波市政府网站主持编写出版,全书采用汉日对照的形式介绍了宁波概况、政府区划、宁波名人、宁波经济、风光名胜、文化生活等内容。
  •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最精彩的谜语故事

    谜语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化艺术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的文字游戏,也是中华民间语言花园里一枝色彩诱人、异香扑鼻的山野奇葩。它曲折别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不仅有其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与社会文化功能,而且源远流长,凝聚着民族的丰富智慧和美好情趣。
热门推荐
  •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你心里有多喜欢钱,你就会多有钱,你相信吗?很多人说自己喜欢钱,只是嘴上喜欢,并不是心里喜欢。只有在心里真正喜欢钱的人,才会成为有钱人。嘴上说喜欢钱的人,喜欢在理财方法上下功夫,这是在意识层面喜欢钱,往往收效甚微。心里喜欢钱的人,愿意从心态上下功夫,这是在潜意识层面喜欢钱,真正的有钱人都是这么做的。本书作者从与借钱、赚钱、花钱和存钱四个方面相关的潜意识层面入手,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说事,彻底揭示一个人应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走上成为有钱人之路。本书作者严肃提醒:你的钱意识里藏着你一生的财富。
  • 碧落皇瑜(中)

    碧落皇瑜(中)

    天眼石?令水神官抱憾终生不能拥有一枚的天眼石?镶在九重天五千年脱落一次的天眼石?能通晓人性,能幻化成人形的天眼石?碧落?娶一块精灵古怪的灵石当皇后?再生一个精灵古怪的小囡女儿?他也能像其它兄弟一样拥有来自异界的掌中宝?嗯,石头皇后,配他这半人半妖皇,正正好!“如果嫁给我当皇后,那可是半壁江山,要不要?”哈,穿越成疯,不但石头爱发疯,连皇帝也疯了!
  • 七星破极

    七星破极

    万年前,一颗大星从天而降,从中走出的七十二位魔神摧毁了星能文明的荣耀,为这片大陆带来了魔法。三千年前,天上降下七颗流星,魔神消失,其后一群名叫术士的人自称星能文明的后裔与魔法文明展开了战争······”哇哇哇···“伴随着风茗大陆山脉深处术士村一个孩童的降生,我们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 峰行无界

    峰行无界

    一个被新兴修行门派收留的孤儿,本来无忧无虑,一心修行,却惨遭灭门,本应身死魂灭。一只本应灭绝、来历神秘的黑色甲虫,挽救少年于绝命,与少年成为了共生体。这两个同样经历过过生死,也本不应存在于世间的存在,将在承仙大陆乃至仙凡九界掀起一场动荡。
  • 蛮荒纪幻神

    蛮荒纪幻神

    上古时期,洪荒妖兽纵横,人如蝼蚁。唯有修仙成神,纵横大陆,终有一日天地纵横,弹指虚空浩瀚无垠傲游宇宙———
  • 织梦岚

    织梦岚

    炎热之夏进军队,西藏北极均闯荡。来势力侵我乡,我携宝物回首望。追逐之战坠黑洞,碰见黑狼和白狼。眼看局势尽在手,地狱呼喊从天降。低温恶魔我不怕,只惧无你心无望。层层地狱终闯过,歌舞升平到天堂。绿水蓝天欲告白,你却让我别多想。
  • 邪王追妻:废材四小姐

    邪王追妻:废材四小姐

    轮转千年,她穿越而来…隐藏在千年前的战争,一触即发。是谁,对她紧迫杀害?又是谁,对她暗中相助?隐藏在黑暗中的影子,操纵着什么?到底是阴谋,还是另有其他?相传灭绝了万万年的神族,又为何会再次出现?是假象?还是确实存在?魔族和亡灵,又为何会打开那本被神族封印了万年的结界,出现人世间?
  • 枕上娇妻:景少的独家宠爱

    枕上娇妻:景少的独家宠爱

    为了逃离家里一群极品家人,肖潇嫁给了全国最有钱的景家,但是没有想到渣妹渣父竟然还不放过她,景家一群渣渣也来找她麻烦,从此她过上了虐渣渣的生活。“老婆,听说昨天你把小妹教训了?”“怎么?你心疼了?”“没有,我只是想说,教训的好,下次再有这样的,你叫上我,我帮你一起教训,只是教训完记得安抚我一下。”“怎么安抚?”“睡前运动一下,让我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 九珠心

    九珠心

    洪荒之初,她应炁而生,证位成仙,魂魄飘荡于八荒六合万年,曾以四海为家却不知家为何物,直至爱上那位屹立于九天银河之上的神君。昆仑山一劫,她被贬下界,散去修为归为诸仙末流,携先天至宝九珠心登陆烛照。后来,她常常做同一个梦,梦中的弱水之渊白花烂漫,飘零如羽。待她最终历劫归来,成为九重天上“统摄天兵,照察善恶”的真正元君,不知银河之上的他,可还记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