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萧铃儿给萧靖布置了课业后,萧靖新世界的门就此打开,不过同时也有几件让萧靖心痛的事儿。
第一,萧铃儿让萧靖背过《三字经》的全文,并且自己翻译全文,更可怕的是不允许询问别人其中句子的问题,还说什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他一句都不懂啊,这该怎么办?
第二,萧铃儿规定,在他没有背诵过《三字经》全文之前,萧铃儿将不会给他授课,直到萧靖能将《三字经》一字不差,倒背如流地记下来才会给他开始新课程。
第三,只有等他将《三字经》全部背诵下来后,萧铃儿才会给萧靖解释一下这个书中个别词语的意思,当然,解释的也只不过是极少数而已,大篇幅还是要靠萧靖自己去意会。
这可如何是好?萧靖并不识字,至于每天的背诵,只能让郑延卿配合着萧靖去学习,大概就是郑延卿读一句,萧靖跟着读一句,一个句子通常郑延卿会带领萧靖读七八遍,直到萧靖能够记住了,郑延卿才会开始下一句的学习。一段读完了,萧靖基本上便可以背诵下来那一段,虽然很是磕磕巴巴,但总好过两眼茫然,一问三不知的好。
这样做虽然让萧靖能够背诵下来,不过可就苦了郑延卿了。
萧靖作为一个刚刚接触课本知识的新学员,对于学习知识这件事是分外地积极主动,以前那么喜欢睡觉的小孩子,现在为了学习,可以不出去玩,可以睡晚些。虽说萧铃儿说了,等他背诵过《三字经》全文后,会给他教着如何写字,认字,不顾萧靖个人觉得,自己不识字的话就要郑延卿一句一句地给他念,然后自己再鹦鹉学舌般地跟着郑延卿念,这样很难受,而且在没人的时候,就算给他面前丢一卷书简,他也只能呆愣愣地死盯着上面的文字而不知道从何下手。毕竟一点儿也看不懂嘛。为了让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新知识,萧靖握拳,一身壮志地去找自家二爹爹萧乾,请求他给自己教着识字,再加如何书写文字。
萧乾当然不会吝啬给自家儿子教着识字,关键是教会了儿子他就可以把郑延卿捞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呢?萧乾毫不厌烦地给自家儿子将《三字经》上所有出现过的汉子全部教了一个遍,确定他记住了后,又用一手苍劲有力的字深深折服了萧靖,随手丢给萧靖后,告诉他自己练习,多写写多练练,自然能写一手好字,再这种多写多练的情况下,记忆起课文来会事半功倍。
交代了萧靖之后,萧靖眼睛亮晶晶地用两只手接圣旨一样接过了萧乾的字,再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萧乾心中有数:这孩子一定能成大器!嘱咐他不要学的太久,累着了身子,还有不要喝墨汁,咬毛笔之后,便欢天喜地地去找自家“老婆”玩儿了。
萧靖丝毫不在意自家那个哈士奇性格的二爹爹兴高采烈的状态,只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张好看的字上,还有那个二爹爹命人拿来的《三字经》上,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了一卷书,动作和眼神宛如在祭拜神灵似的,格外虔诚。看着上面刚刚认识不久的小伙伴,萧靖的内心可是分外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捧起那卷书,小心翼翼格外谨慎地小声读了起来:
“人之初……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个字念什么?……哦,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算了,等会儿问问二爹爹怎么读吧……。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并没有多长的课文,萧靖粗略地念了一遍,发现有些字自己还没有完全记住,要想好一会儿自己才能想起来,不过还有些字……他怎么怎么想都想不起来啊?
萧靖委屈地咬住小指头,心中苦闷,眼圈也随之泛了一圈儿红。小小的孩子,正是玩乐的时候,萧靖却把自己逼着坐在小房子里头,刻苦钻研着自己喜爱的文字,不过文字好像并不喜欢他,总是不让他牢牢记住它们,这让萧靖挫败极了。
“这么多的字不会读,问爹爹和二爹爹,他们会不会生气啊?”自言自语地说着,一根小指头在桌上画着圈圈,之前蘸了墨汁的小指头画着圈儿,上头未干的墨汁随着指头的动作,而在桌子上画了一个线条粗粗的小圆圈,而手上动作着的萧靖脸上也带着对自己的不爽,一双眼睛瞪得老大,秀气的眉毛拧成了一个团,脸气的鼓鼓的,像极了一个可爱的小包子,小嘴巴此时也是抿的紧紧的,总体看上去像一个小老头,格外好笑。
进来打算看自家儿子的郑延卿正好看到了萧靖可爱的一幕,郑延卿也不打算掩饰,噗嗤一下,笑出了声。
“儿子,怎么了?怎么愁眉苦脸的?像个小老头一样,谁欺负你了吗?”
萧靖郁闷地摇摇头,不说话。
郑延卿伸手过去揉了揉萧靖气呼呼的小脸,笑着问道:“怎么啦?是不是二爹爹给你没好好教?我回头替你打他一顿!”
听到这儿,萧靖扁扁小嘴,委屈之下,竟然哇的一声大哭出来。
这可把郑延卿吓得不得了,立即抱住自家的小宝贝,拍着脊背温声哄到:“靖儿别哭,告诉爹爹怎么了,爹爹一定帮你好不好?”
听到最后一句话,萧靖这才哭哭啼啼地说出了心里话:“爹爹,靖儿好笨,居然不识字,《三字经》老师全部有给靖儿读过,也让二爹爹给靖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过,然而靖儿还是不认识字,爹爹,靖儿是不是很笨?”说这话,还抽噎了一下,拿手蹭蹭鼻子,继续哭。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儿啊。郑延卿听到是为这事儿,才放下心来,揉着萧靖的小脑袋低声安慰:“没事儿,靖儿很聪明,爹爹八岁了才会读《三字经》呢,靖儿很厉害喔!来,跟着爹爹多学几遍,我们聪明的萧靖就一定会记住了呢。”郑延卿拍着萧靖的小脑袋柔声安慰,希望这样能有所效果。
果然,萧靖听到郑延卿这样说,立刻放心了,揪着郑延卿的衣服可怜巴巴地问道:“真的吗?”
郑延卿则用力点点头,“真的,保证萧靖能够很快的学会!”
“太好了!”听到这儿,萧靖才放下心来,破涕为笑了,“那爹爹快些教我吧,我还想早早背下来呢!”
见着自家儿子高兴了,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郑延卿也不推脱,坐到萧靖身边开始给萧靖拿着指头指着书简上的文字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了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听着郑延卿略微有些低沉的声音在自己的耳边从容不迫地响起,萧靖侧头看了一眼他,再低头看向郑延卿手指的地方后,心中一片暖意。
谢谢爹爹……萧靖这样想着,更加用心地去跟着自家爹爹朗诵《三字经》。
他就不信这个邪了,他偏偏要背过这个东西,再好好的翻译给铃儿老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