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厂工作一年后,1995年的春节,柳絮回了一次老家。
回到阔别近两年的家,她受到了父母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待。得知她在国企上班,父母对她十分客气,好像女儿已经是城里人似的。他们一改往日的责骂,忙出忙进地围着她嘘寒问暖,这份久违的亲情让柳絮感到十分温暖。
在家里,父母交给她几封信,分别是林珑,刘圆,张爱和李可等人寄给她的。
林珑在武汉上大学,她随信寄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她比高中时略微胖了一点,寄着军训时的军装,眉宇间多了几份成熟与自信,显得英姿飒爽。
在信中,林珑问柳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给她回信,身处大学校园的她哪知道柳絮这一年多来遭受了多少人生磨难,哪有心情写信呢。
此前林珑对柳絮的家庭状况稍有了解,她很关心柳絮,知道她喜欢英语,劝她有空要坚持自学英语,说不定以后能用得上。
柳絮知道林珑在武汉上大学,出于本能的自卑,她不敢写信给那些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一直将这份友情埋在心底。
当初在学校时,林珑的成绩十分优秀,柳絮和李可,张爱,刘圆的成绩不好,她们五人天天在一起玩。为此,班主任特地召集她们开会,要求刘圆,柳絮等人不要与林珑一起玩,以免影响她的成绩。
虽然林珑从没有因为成绩好而看不起她们,可是柳絮总觉得自己成绩太差,不配与她做朋友。她们同在武汉,可是身份却天壤之别,林珑是重点大学的高材生,她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打工妹,有什么脸面去大学校园里找她们玩呢?
毕业后柳絮一直未与林珑联系,直到多年以后,她在东莞的事业家庭都趋于稳定,有一天无意中在网站上看到了采访林珑的报道,才知道她已经是一家国企的总监。
柳絮连忙通过网站与林珑取得了联系,人到中年的她们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磨难,心态已经很成熟,人生得失早就看得很开,不会介意彼此是什么身份。
刘圆离开武汉后,就去天津打工了。那时她在天津一家电子厂上班,信中也附了一张在街头拍的照片,相片中她的穿着打扮比在武汉时洋气了不少,看得出她在天津的打工境况应该不错。
张爱那时在武汉一家职业大专读书,她不改爱玩的本性,在公园里照了很多相片,随信寄了几张给柳絮。姣小的她站在花圃旁边笑得很甜,看得出她过得很开心。
她在信中说,父亲已经给她的未来做了安排,毕业后打算安排她去县财政局上班。那时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暇想中,她根本就没有想到毕业后不久,她的家庭将会遭遇重大变故。
李可进县城那家工厂后不久,就认识了已婚的老翟。给柳絮写信时,她已和老翟生活在一起,那时老翟还没有离婚,正和妻子打官司。李可向柳絮诉说心中的苦闷,她希望柳絮回家后就去县城找她玩。
柳絮那时心情极度压抑,哪有心情拜访朋友。她这些信带到武汉,打算回工厂后再给她们回信。
柳絮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国企的真实状况,在他们看来,既然何科长能将她带进厂做临时工,就一定能帮她转正。只要转正了,柳絮以后就是城里人。那几天,父母拼命地给她灌输“要好好工作,在领导面前好好表现,争取早日转正”的思想观念。
她理解父母盼望她成为城里人的心情,可是让她去求何科长帮忙,她实在开不了口。
何科长与她家非亲非故,凭什么帮她?更何况,即使何科长愿意帮她,她也得凑钱买转正指标,家里哪来这么多钱呢?更何况办个“非农户口”比登天还要难,既然办不到这一切,何必低声下气去求人呢?
父母甚至还以为,只要柳絮工作表现好,也许就有机会转正。殊不知,在那家国营企业里,想升职就得靠关系网,处处都是拿钱办事,根本没有丝毫人情可言。领导们眼里只认钱,他们绝不会因为一个乡下女孩的工作表现好而感动。
柳絮知道无法说服父母放弃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假期结束后,她背负着父母的重托再次回到武汉,在那家国企里继续做一个处处被人看不起的车间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