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攀枝花开得正艳时,西宁路上上演了一起英雄事迹。血流在店铺前的街道上,令人触目惊心。昨夜的东风已将这件事吹至大街小巷,围观的人群一片叹息与哀伤之后,神情警醒地走开了。
他们要回去告诉家中的妻儿老小,见义勇为的事儿不能管,因为英雄倒下了。为了活命,就不如做个小小的顺民,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事,就高高悬挂在别人头上吧。
倒下的英雄只有十七岁,有人说他是江西人,也有人说他是湖南人。总之,他是一个远离家乡讨生活的少年,从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来到另一个不发达亦不甚兴旺的县城,换取自己的温饱,抑或是可以诗意地解释为在奔赴梦想的途中停留。
人们不知道他来这里多久了,只知道在一个平常的夜晚,正在加班工作中的他,突然听到两个女人大呼“救命”的声音。他放下手中的活儿,以飞翔的速度冲出去,看到逃跑的歹徒,拼命地拦截下来,追回了两个女人被抢夺的财产。
惊魂未定的两个女人也许连声“谢谢”都忘了说,她们惊恐地向家的方向奔去。十七岁的少年松了口气,他开心地笑了,他为自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高兴,仿佛这一个瞬间,他就长成了男子汉。
就在他要关了店铺准备下班时,一伙持刀的歹徒来到他面前,他甚至还来不及思考报复的含义时几个刀子就指向了他的身体,他大声地呼喊“救命”。可惜深夜的街上再无人听到他的声音,即使听到了,也不会有人在强盗的面前愿意自取灭亡。就这样,他倒在了血泊中。
当警车呼啸而来的时候,歹徒早已扬长而去了。而医院,再也唤不醒一个失去呼吸的人。
血流在大街上,流在人们的心里。痛一点点侵袭着人们的神经,也一点点麻木着人们的良知。
总以为英雄应该配上宝马、快马、鲜花、美女,然而,这个还未成年的孩子卑微地死了。他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冤魂,他用他的身体换来的不是任何荣誉,也没有成为这个时代的光荣楷模。即使在不小心之间成为楷模,也是成了一种害怕担当的活教材。在“义”与“勇”的面前,“命”是无与伦比的第一位,于是,“义”成了最稀缺的资源。人们以他为榜样,告诫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千万不要管闲事,一不小心你就会失去生命!
英雄的母亲来了,她跪倒在异乡的大地上,乞求苍天还他年少的儿子。除了漫天的雨,除了无边的泪,再没有什么可以抚慰她悲伤的内心。当她提出那个小小的要求,被人决绝地拒绝以后,她抱着那个装着她儿子生命的小盒子悲痛地离去了。
其实,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请求,只能算作是一点小小的念想。我可以理解为她想见见最后见到她儿子鲜活容颜的人——那两个受害的女人。当初,电视上公告寻找证人时,许久不见她们去配合调查。后来,又要拒绝一个心碎的母亲。我无法知道其中的过程是否有难言的苦衷,只能在自己的生活里妄自揣摸一下自己的良心。
许多年前,遇见坏人横行时,可以当作过街老鼠来打。如今,即使眼看着行凶的坏人,也只能视若无物。榜样的力量后面原来是让我们更加懂得生命的可贵,以致人们都忘记了所应遵循的“道”。
无数的英雄都死了,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竖立起的丰碑,正在被人们当作一种有利于自己的道具。人们疼惜他,爱戴他,但从不想成为一个他们那样的人。也许有一天,“英雄”只作为一种名词,存在教科书里。那么,许多许多年以后,许多人都将死于一种叫作“冷漠”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