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不打我,我还打你;你打我,我找一帮人往死里打你的五代乱世,并不强大的南平小国何以在强敌如林的乱世中立身?它是南方诸国中,地域最为狭小的政权,甚至未被正式承认的燕、岐都比他的块头大。在南平存续的57年中,可以说它把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绝技发挥到了极致。
建功立业,替“爷”献策擒养父
荆南又称南平,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因为这个政权的建立者高季兴先是被朱温封为荆南节度使,后又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时被封为南平王,所以史称荆南或南平。
高季兴(858年~929年)本名高季昌,自称东魏司徒高敖曹的后人,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高季兴出身贫寒,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饱饭,后被家人送到汴州(今河南开封)富户李七郎(本名不明,行辈称“李七郎”)家里做家奴。
唐中和三年(883年),朱温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李七郎因献出大量钱财,被朱温收为养子,改名为朱友让。有一次朱温在朱友让府中喝酒,看到高季兴面貌不寻常,便让朱友让收下高季兴做干儿子。高季兴只比朱温小六岁,却当了朱温的孙子。不过朱温对待这个“干孙子”却不薄,朱温让高季兴在手下做牙将,开始学习骑射功夫,并逐渐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高季兴悟性好,很快就学会了一些招式。
高季兴为人有智略,深得朱温的赏识。唐天复二年(902年)五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劫走了唐昭宗李晔,“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了争夺对唐昭宗的控制权,朱温和割据凤翔的李茂贞反目。朱温派兵攻打凤翔军,李茂贞自知不是朱温对手,闭城不战,任凭朱温怎么挑战,一概不理。攻了很长一段时间城,没有丝毫斩获,又见李茂贞死活不出城应战,朱温便想撤兵,众将很疲惫,也主张先撤兵,以后寻机再战。
此时高季兴却提出不同意见:“现在天下的英豪们关注此事已经一年了,不应仓促撤兵,敌军和我们一样疲惫,城破就在旦夕之间。大王担心的只是敌方总是闭门不出,以消耗我们的给养和士气。这不难对付,我有办法可以将敌人引出来。”朱温被他一激,便问:“计将安出?”高季兴进言道:“李茂贞无非是想坚壁清野,和我们耗粮食。大王可以派人入城散布谣言,就说汴军粮尽,人皆思乡。李茂贞必然来偷袭,我可一战破之。”
朱温听后大笑,遂采用高季兴的计策,并让高季兴负责此事。高季兴找来敢死士马景,让马景带着几个敢死队员假装投降,让汴军埋伏四面,准备围歼凤翔军。马景入城后骗李茂贞:“吾等因军中无粮以充饥,故来降大王。朱温已经带着汴军主力东归,而余下一万多老弱病残守营,今晚归去。时机难得,大王勿错过。”李茂贞果真上了当,当夜,李茂贞尽出精锐,偃旗而出,直扑汴军营中。宣武军趁机攻入城内,大挫李茂贞军的锐气,李茂贞无力再守,杀掉一些宦官,和朱温讲和,并交出了唐昭宗。
高季兴立下大功,朱温和众将士从此对他刮目相看,回到长安后,唐昭宗赐给高季兴“迎銮毅勇功臣”称号。朱温提拔高季兴为宋州(今河南商丘)刺史。后来他又随朱温扫平了青州(今山东益都),因功升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防御使,并复姓高氏。
荆南就是以荆州(今湖北江陵)为中心的湖北南部的一部分地方,因为此地可以西进蜀地,又连接中原和南方,在军事上战略地位极高。朱温派兵从割据的赵匡明手中收复后,任命高季兴为荆南留守。等到朱温称帝后,以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这也是荆南(南平)政权的开始。
这时,所谓荆南只存荆州一州,其他如归、峡、夔、忠、万、澧等州,都已被其他割据势力所夺。高季兴遂招集流散兵民,网罗人才,加上唐末进士梁震等人的辅佐,积蓄力量,准备割据。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封高季兴为渤海王。等到后唐灭后梁,高季兴又向后唐称臣,924年,被后唐封为南平王。这也是南平“国号”的由来。
虎口脱险,入觐洛阳遭不测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晋王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高季兴得知后,为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之讳,将名字由“季昌”改为“季兴”,并在一些文臣武将的劝说下打算入朝朝觐。首席智囊梁震劝道:“大王不可入朝。梁朝与唐朝有二十年的世仇,大王是梁朝旧臣,手握强兵,占据重镇,如果亲自入朝,恐怕有去无回。”高季兴不听,亲自前往洛阳朝见。
高季兴到洛阳觐见李存勖时,被任命为中书令。一次,李存勖问他:“如今天下还不服从我国的,只有吴国和蜀国。蜀道艰难,而江南与淮南仅隔着一条长江。我打算先征江南,你认为如何?”高季兴回答说:“我听说蜀国富裕,得到蜀地可以获得大利益。江南贫困,地方狭窄,百姓稀少,就算得到了,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认为陛下应该先灭蜀国。”李存勖本就意欲灭蜀,听闻高季兴的话,十分高兴。高季兴暗自庆幸:“我是骗他的,他竟然真的信了。”
事后,李存勖有意留高季兴,郭崇韬(后唐宰相)进谏道:“陛下得到天下,各地诸侯都只是派人进贡,只有高季兴亲自前来,您应该褒赏他以为表率。若是把他扣留,怎么能使天下诸侯归心呢?”李存勖于是命高季兴回江陵,高季兴赶忙离去。高季兴走后,李存勖又后悔了,密命襄州节度使刘训在中途将其截留。李存勖的密诏到达襄州时,高季兴早已连夜离开。在襄州酒喝到酣畅时,高季兴对人说:“这一趟有二错:我去朝拜是一错,他们放回我是二错。”
高季兴返回江陵后,握着梁震的手道:“后悔没听您的话,差点没能回来。”众人问朝中的形势,高季兴说:“新皇帝刚得到中原,便举掌对功臣道:‘我在手指头上夺得天下。’灭亡梁朝岂是他一个人的功劳?皇帝如此傲慢,功臣无不寒心。而且荒于酒色,当不了多久了。我有什么可怕的。”因此,高季兴在江陵修缮城池,储备粮食,招纳后梁朝散兵,以备将来。因为高季兴是第一个来朝见自己的诸侯,所以李存勖待高季兴也算不薄,后唐同光二年(924年)三月,李存勖加高季兴尚书令,并封为南平王。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十月,李存勖发兵大举入前蜀,十一月,后唐军攻下成都,王衍面缚出降。等到前蜀国被灭的消息传来时,高季兴正在吃饭,闻听之后,失手将筷子掉在地上,叹道:“这是我失策了。这真是把剑柄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高季兴十分清楚:如果李存勖真能扫平天下,下一个必要伐他!所以对李存勖是又恨又怕。这时,后唐军入成都后,魏王李继岌搜刮大批金银财宝,走山路不方便,便通过水路运往洛阳。高季兴看着眼馋,有心打劫,却惹不起李存勖,心里七上八下。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洛阳发生兵变,李存勖被杀,李嗣源称帝。消息传到江陵,高季兴乐坏了:“竖子果不出吾所料!这些东西就没必要送给李嗣源,本就不是他的东西!”高季兴便趁火打劫,下令斩杀护财使者,将全部金银财宝据为己有。
要在乱世中做枭雄,要出人头地,要让人看得起、惹不起,有人有地盘还不够,还必须得有钱,李存勖不失时机地“赞助”了高季兴一笔横财,他自然笑纳。
周旋列国,做刀尖上的舞者
在五代十国中,不论从实力、地盘、军力哪个角度来看,南平都是一个弱小的政权,谁也惹不起,谁也不敢得罪。更让高季兴倍感压力的是,南平又身处四战之地,要想称霸一方,就必须先想办法生存下来。对高季兴来说,军力、财力、智力,生存的三大保障条件中尤属智力不足,身边没有几个能谋事的人难成大业。高季兴的军师梁震给他推荐了陵州(今四川仁寿)人孙光宪。孙光宪有文才,善计略,高季兴因是梁震所荐,而且孙光宪确实很有才学,便征为掌书记。
有次,高季兴想打马殷的主意,孙光宪劝谏:“公误矣!荆南狭小,百姓困饥,现在我们应该恢复生产,积蓄力量,再图后举。今攻楚,必为他人所乘,大事必去!”高季兴大悟,方才罢手。因为家底薄,又不敢随便发动战争掠夺,便只能向朝廷张口。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六月,高季兴上表李嗣源:“臣需要养的人太多,江陵地头太小,请陛下宽容则个(一下),把夔州(今重庆奉节)、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划给臣吧。”
李嗣源当然舍不得,没有同意。这时高季兴却有点耍赖,软磨硬泡,非要让李嗣源开恩。李嗣源被他逼得没办法,便给了他一点面子:“地方可以给你,但刺史均由朝廷任命。”高季兴觉得这“买卖”不划算,地盘还让你管,这不等于没给吗?于是,把李嗣源派来的刺史全都撵回去,派高家子弟去守三州。李嗣源认为高季兴太不自量力,敬酒不吃非要吃罚酒。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三月,李嗣源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北路军,东川节度使董璋、副使西方邺为西路军,楚王马殷为南路军,三面讨伐高季兴。高季兴见李嗣源真来讨伐,便急忙向淮南的徐温求救,若江陵失守,淮南门户大开。所以,徐温立即发水师来救。
刘训来到江陵,高季兴固守不战,加上天降大雨,后唐军将士多数病倒,刘训也病得不轻。李嗣源又派枢密使孔循来督战,孔循先礼后兵,劝高季兴投降。高季兴不从,回信差点把孔循骂死。
孔循大怒,发军攻城,高季兴打仗也是一把好手,硬是把后唐军给生生打了回去。楚王马殷表面上出兵,实则坐兵岳州,等待机会。江陵本应把中原政权作为战略腹地,和南方几个霸主对抗,高季兴却捉了马殷的使者史光宪,派人去广陵向南吴称臣。徐温现在还不想得罪李嗣源,便拒绝了高季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