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乾祐元年(948年)二月,郭威等人遵照遗诏,请出年仅18岁的周王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刘承佑继位之后,援照旧例,大封文武百官;刚找到了点做皇帝的感觉,就得到几则坏消息:先是护国节度使李守贞自称秦王,在河中府(山西永济西)造反;接着,永兴(陕西西安)牙将赵思绾在取得了长安城中的控制权后也造反了,并接受李守贞的“伪职”;同年六月,凤翔巡检使王景崇因为不愿意接受朝廷的调令改任邠州(陕西彬县),同时向“秦王”李守贞和后蜀皇帝孟昶称臣。
这三个叛镇组团对抗朝廷,让这位新皇帝又急又怕。他既不太懂政治,又不懂行军打仗,于是忙找人来商议,最后决定由郭威任西征军主帅。这个差事郭威当然乐意干,一来平定三镇的叛乱本是他的职责,二来可以借机提高声望,扩充实力。果不其然,大军一边西行,郭威一边给军队发军饷,等到了前线,郭威在军中的威望急速提高。
郭威熟谙将将与将兵之道。他放下“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架子,和士兵们打成一片。对那些手脚不太干净的军卒,郭威也不责骂;即使立下了鸡毛蒜皮般的小功,郭威也是该赏则赏。有这样的带头大哥,下面的兄弟当然誓死效命。
郭威率军攻到河中城下,并没有急着攻城,而是将河中团团围住。李守贞派兵出城挑战,但被后汉军用箭给射了回来。李守贞情急之下,派出部将朱元冒死突围前往南唐求救,希望南唐能出兵救他。南唐和河中远隔千山万水,远水救不了近火,南唐皇帝李璟也不想得罪后汉朝,派出一支部队晃了晃又转悠回去了。李守贞除了骂娘,只能坐以待毙。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七月,郭威下达了攻城命令,后汉军个个像小老虎,气势如虹。李守贞部下见势不妙,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李守贞长叹一声:“自作孽,不可活!”一把火把自己和妻儿老小都烧死了。虽然这时王景崇还在,但也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郭威决定暂不搭理他。一场漂亮的大胜,使原本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郭威也一仗打出了声势,打出了口碑,这也为他日后攒下了不少威望。
京中事变,侥幸逃过一劫难
后汉高祖刘知远死后,郭威遵其遗嘱,兢兢业业辅佐刘承佑,在力保后汉政权稳固的同时,也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平叛三镇之乱之后,郭威回京没几日,便得到辽国大军南下的消息。刘承佑又慌了手脚,便又找来郭威商议对策。让谁去抵抗辽国呢?纵观朝廷上下,可用之人并不多,皇帝只好再次让郭威出征邺都,防御辽国人。郭威生来就是劳碌命,备好粮草,安顿好家人,便带着养子柴荣发兵邺都。
郭威作为武将,带兵打仗是家常便饭,而朝中的事情则交给杨邠、王章和史弘肇三人。郭威和这三位是铁杆朋友,而且还是政治上的坚定盟友。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刘承佑,但实权其实掌握在这四位手中,可以说,他们形成一个紧密的权力集团。在这四人当中,论能力,郭威无人能及。
有一次,郭威回朝办事,在朝会上,杨邠等人准备让郭威以枢密使的身份坐镇邺都。刘承佑一时没拿定主意,转头问吏部尚书苏逢吉:“前朝有无此例?”苏逢吉和郭威等人分属不同势力,枢密使权位极重,苏逢吉当然不想让郭威得势,说道:“枢密使掌天下军务,轻易不授外镇。”郭威为了避讳,也不好说什么,史弘肇却不高兴道:“郭枢密才干不世出,况带枢密守大镇,可以震服诸道。陛下不要听别人的闲话。”刘承佑想想也是,便准史弘肇议。史弘肇埋怨苏逢吉多事。苏逢吉更是一肚子的恼火:“史公!朝廷控制诸侯,这是王道。现在诸侯权重,对皇权威胁极大,史公不晓前朝故事么?”说完苏逢吉调头自去。
第二天,朝中重臣到大司徒窦贞固府中喝酒议事,两派又发生了矛盾,史弘肇是个粗人,当即倒满一杯酒递给郭威道:“昨天朝议有屈郭贤弟,今日我且尽此樽,聊为慰劳。”苏逢吉也不想得罪郭威,也举杯劝酒:“昨日逢吉也是公事公议,并非是针对郭大人,幸勿介怀。”史弘肇特别讨厌苏逢吉这些顶着一张烂嘴的读书人,当即大喝道:“平定天下,削平祸乱,靠的是长枪大剑,不是一张破嘴!”苏逢吉等人对此极不痛快,私下痛骂了史弘肇。郭威见状,有些担心,也劝过史弘肇对这些文官态度稍收敛一些,但他根本听不进去,郭威忐忑不安地回到了邺都。
没过几天,王章邀请众人到府中饮酒取乐,说是想缓解一下紧张的气氛。酒过三巡后,大家开始行酒令。和史弘肇闹过矛盾的苏逢吉在场面上说了一句:“玩输了也就罚两杯酒,只要身边有个姓阎的,输了也没什么。”哪知史弘肇以为苏逢吉是在讽刺他原来娼妓出身的老婆阎氏,当下就翻了脸,并要打苏逢吉。苏逢吉拔脚就跑,史弘肇哪里肯饶,抽剑就追,被杨邠死死拉住劝道:“不要和这等人计较,而且他是宰相,杀了他,在皇帝面前不好交代。”史弘肇这才罢休。
这个事件之后,双方怨恨更深了。苏逢吉为了除掉这几个人,便勾结了刘承佑身边的亲信李业、聂文进和郭允明等人,请他们在皇帝面前拆史弘肇的台。李业他们对杨邠这些人经常打压自己,不让自己升官恨之入骨,就在刘承佑那里说坏话。刘承佑虽然是皇帝,但没有一点实权,朝政完全被杨邠等人把持,心里本来就很堵,听对方再一嘀咕,便有了主意。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杨邠、王章、史弘肇跟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入朝。他们一进入殿中,就被提前埋伏的士兵冲上来刺死。随后,刘承佑下旨,夷杨邠、王章、史弘肇等人三族,无论少长,尽数诛死,而“三逆”党羽如京使甄彦奇、内常侍辛从审、枢密副承旨郭颙、控鹤指挥使高进、三司都勾官柴训等人,也一个没逃过。
把持朝政的四大骨干中三人被杀,唯一漏网的就是郭威。此时郭威还在邺都镇守,李业虽然奈何不了郭威,但郭威和王峻的家人还在京中。于是,尽数杀掉了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包括柴荣的三个儿子。此次事变中,郭威之所以能侥幸逃过一劫,主要得益于其出众的军事政治才能。试想,如果他缺少带兵打仗的本领,就没有机会率兵坐镇邺都;那样,留在京中被杀也在所难免。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发生的京中事变,是后汉党羽之争激化后引发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可以说它加速了后汉的灭亡。时任皇帝的刘承佑昏庸无能,无力掌控朝政,却想在两派间玩权力游戏,结果却被玩于股掌之间,最终成了两派斗争的牺牲品。
回京“议事”,挥师西进清君侧
当汴梁血流成河的消息传到邺都后,郭威差点晕死过去,旁边的柴荣气得直跺脚,破口大骂。与此同时,刘承佑的诏书也送达,他要郭威速“回京议事”。郭威骂道:“人都杀了个精光,还有什么可议的,不就是想要我的命吗?”兵房主事魏仁浦在一旁说:“郭公坐镇邺都,久为京中那帮小人所忌恨,若回京,恐遭人算计。现在要设法自保,切不可回京。”
郭威也知道回去是送死。他手下的将军跟随他多年,都咽不下这口气,要郭威向朝廷讨个说法。郭威叹了口气,说:“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可说!”遂命令养子柴荣留守邺都,他亲率大军西进。
当郭威大军行进至澶州时,捉到了前来刺探军情的小太监岩脱。于是,郭威让他捎封信给刘承佑,信的内容大意为:“前者陛下密令郭崇威(郭威手下的大将,初名崇威,后避周祖名,只称崇)暗图于臣,崇威等人不肯杀臣,强迫臣到京中请罪。京中事变和陛下毫无关系。过几天臣就会到京师,到时是非对错,还请陛下主持个公道!”
当小太监岩脱把郭威的信捎给刘承佑时,郭威的大军已经到了封丘,距离汴梁已经不足五十里,刘承佑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但刘承佑的“叔父”、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慕容彦超和刘知远同母不同父)大言不惭,说道:“郭威小儿也,不足畏,陛下且看臣生擒老贼于马前。”刘承佑半信半疑,便让慕容彦超出兵前去对付郭威,随后刘承佑也去前线给慕容彦超助阵。
两军在汴梁北面的刘子坡展开厮杀,慕容彦超差点被郭崇斩于马下,只好狼狈窜回兖州。后汉军见势,只好退了回去。后汉军中有些人早对这个皇帝不抱希望了,于是来了个反戈一击,纷纷投于郭威帐中。郭威不想收留这些人,怕过早暴露意图,便把他们撵了回去。
刘承佑知道郭威不是一般人,便拔马回京,准备固守。可当刘承佑带着苏逢吉等人来到汴梁城下时,守城的代理开封府尹刘铢根本不理这个皇帝,任由他怎么呼叫,就是不开城门。刘承佑不死心,一个劲儿地说“我是天子”如何如何。刘铢不耐烦了,便放出一队人马要活捉他,刘承佑吓得扭头狂奔,一口气跑到赵村时,发现背后乱军紧追不舍,其手下的茶酒使郭允明知道无路可走,于是一刀结果了刘承佑,随后他也举刀自杀。
郭威听说刘承佑死了,眼泪也是像断了线的珠子,哭得十分伤心:“陛下山崩,我之罪也!”哭归哭,演归演,但他心有怨气,巴不得这个废物皇帝早点玩儿完——不是昏君,怎么能听信苏逢吉等人的谗言把杨邠、王章、史弘肇以及他的家小给杀个精光,逼得他走投无路!
当然,郭威起初一心一意辅佐刘承佑,并为他出生入死,帮他平叛乱军,对他还是很忠心的,也是有感情的。但在乱世,无法一味讲人情,请感情,正因如此,在近60年的五代十国历史中,频频上演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人间悲剧。
黄袍加身,预备皇帝终转正
提到“黄袍加身”,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位一统华夏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未非“黄袍加身”第一人,在宋朝之前,至少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等先辈。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叫得响的,要数被赵匡胤夺了后代江山的后周开国皇帝郭威了。
刘承佑没当几天皇帝,就稀里糊涂地死了。如果说在挥师入京时,郭威还有做“预备皇帝”的打算,那么现在刘承佑死了,国不能一日无主,郭威想不做皇帝都难。皇帝一死,人心不稳,天下大乱,到处有烧杀抢夺。为了稳住局势,于是郭威率百官去朝见李太后,说到伤心处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李太后知道郭威起兵实属被逼无奈。于是对他说:“如今皇帝驾崩了,当务之急是在宗室里选择一位贤王嗣立,奉承大汉基业。开封尹刘承勋和徐州节度刘赟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们在里头选一个吧。”
刘赟是河东节度使刘旻的儿子,但已经入继给刘知远为子,郭威等人本想立刘承勋,但刘承勋是个病号,连生活都自理不了。李太后看出了郭威的心思,他想让刘承勋做木偶皇帝,以方便幕后操控。李太后让人把刘承勋请出来,大伙一看,果然是病歪歪的。郭威只好和众人议定让刘赟做皇帝,派老太师冯道出马,去徐州请刘赟过来。冯道知道郭威心里想的啥,走之前故意问郭威:“郭大人,你真心拥戴刘赟?”郭威怕被这个老江湖当众揭了老底,有些着急,于是比划着说:“当,当然。”
后汉朝各藩中实力最强的,除了郭威就是河东节度使刘旻。刘旻得知刘承佑在赵村被杀,郭威已经入汴的消息,准备率河东精锐南下和郭威决战,刘家的天下岂能落入他人之手。不过刘旻又听说刘赟要当皇帝,又喜上眉梢:“儿子做皇帝,老子不就是皇帝他爹,嘿嘿,天下还是咱刘家的,跑不了。”
郭威为了稳住刘旻,给刘旻写了封信:“刘赟聪明英武,真为社稷主,所以朝议拥立。”太原少尹李骧看出郭威意图,劝刘旻:“郭威这人很狡猾,主公不可轻信,应该出兵太行,等到少主即位后收兵不迟。”这时镇、定诸州快马告急:辽世宗耶律兀欲(也称耶律阮)派大军南侵后汉边境,辽国军在河北腹地横冲直撞,连下安平(今河北安平)、束鹿(今河北束鹿)。
李太后不懂军务,听说辽国南犯,现在唯一能够调动的也就是郭威了,刘旻还在太原城中准备做“太上皇”呢。只好再让郭威出马去过招辽国人,郭威也很乐意,率大军一路北上。当郭威来到澶州时,军队突然发生哗变,有些会看天相的人对众人惊呼:“快看呐,太阳旁边升有紫气,直夺郭公马前,此大祥兆也,当主郭公为天子!”众人疯狂地簇拥着郭威,喊道:“我们已经和刘氏结下深仇,刘赟终将不会放过我们,请侍中自为天子,保我们活命!”郭威连连摆手,一口一个“使不得”。
众人不管不顾,撕下一面黄旗上前就裹在了郭威的身上,伏地高呼“万岁”,场面壮观。然后,众将士拥着郭威南行还京,这一天是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二十。当郭威率军回到汴梁,文武百官早已得知兵变消息,又见刘家大势已去,便都把郭威视为天子一样拜迎。李太后见形势不可逆转,只好下令让郭威监国,以求自保。而名义上的皇帝武宁节度使刘赟刚到宋州(今河南商丘),就被郭威的心腹郭崇给扣留了起来。
后汉乾祐四年(951年)正月初五,也就是刚过完新年,李太后便下诏将汉朝天下传给郭威。郭威意气风发地御临崇元殿,昭告天下,自称周朝后人,改国号为大周,将后汉乾祐四年改为后周广顺元年。至此,郭威总算修成正果,经历了二帝、立国不足四年的短命王朝,后汉朝就此湮没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