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覆瓿(b俅):谦词。比喻自己的着作价值不高,只能用来盖酱罐。
笼纱:做罩子的棉纱。
[11]不肖:无能;儿子不像父亲。
[12]撙节:节省。
[13]渠:他。
[14]造就:成就。
[15]贫窭(j俅):贫穷。
[16]孜(z侃)孜:勤勉不怠。兀(w俅)兀:勤勉不止。
[17]周恤:广泛接济。
[18]茹荤(h俦n):吃鱼肉。
[19]谏果:橄榄。因果味虽涩,但食后回甘,有如忠言逆耳,故名谏果。
[20]朱轼:清代高安人,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吏部尚书。曾与怡贤亲王允洋共治畿辅水利,溉田甚广。
[21]簪(z佟n):插定发髻或冠的长针。珥(侑r):用珠子或玉石做的耳环。
[22]僧道:和尚道士。礼拜:致礼于所信仰的神佛。神像:神仙之像。
纸钱:祭祀时烧化给死者的用纸凿成的钱。牲牢:供祭祀用的牲畜。
[23]俸禄:按官位等级所给的薪俸。
[24]甘旨:美味。
[25]冯谖:战国时人,曾为齐孟尝君食客,为之收债于薛,矫正孟尝君之命。尽焚其券,以市义于民。后来孟尝君被废,归薛,老百姓都表示欢迎,最终依赖冯谖之力,得以复其位。
【译文】
一个守住钱财不施舍给别人的人,叫做守财奴。人生一世,不过穿衣、吃饭、居住这三件事最不可少。然而,穿衣只求保暖,吃饭只求填饱肚子,睡觉有个合适的地方,入梦就像离开了人世,也就感到满足了。何必穿衣必求绫罗绸缎,吃饭必须美味食品,起造高大房屋,讲求宏伟美观,这又能享受多少呢?象因象牙珍贵而招致捕杀,麝因麝香而招致灭亡,多藏钱财会引诱人犯盗窃之罪这句话非常中肯。一个人处于乱世,钱越多则害处越大。一年之中能够吃饱穿暖,便是大福分、大富贵。要钱多有什么用,内心劳累过度而日益变得愚蠢,才是最可鄙的。自古以来富贵人家有几代能被人谈起、垂名青史?
倒不如穷苦之人致力于学问,一篇文章,价值虽不很高,却实用,流传下去可以永存。就是要想钱多,养得无能子孙狂嫖滥赌,挥霍无度,纵然有座铜山也是坐吃山空。所以我只希望子孙贤能,不希望他们金钱富足。如果子孙无能,为他们储蓄衣服、谷物、金钱、钱财、田产、书籍,也都是没有用处的。他们看到留存的钱多,就会不知艰难节俭,游荡骄佚,不思上进,这反而害了他们的一生。
常常见到富家子弟读书只求虚饰而不知道讲求实际,有成就者不多见。唯有那些贫穷的人能吃得苦中苦,勤勉不怠,兢兢业业,反而多有成就。所以我们对于子弟,要切戒其奢侈懒散。他们要钱用,必须靠他们自己去努力谋求,使他们不致成为坐享其成的人而成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对于那些贫困的人,理应广为接济。
我在军营里面,不吃鱼肉,只食素菜,觉得就像吃生橄榄一样,味虽涩但过后就觉得回味甘甜美妙,所以尽量节省。
我想到本朝大官朱轼曾经说过:“节省一份酒食的费用,可以养活几个穷人;节省一份交际应酬的费用,可以养活几个穷人;节省一份穿戴、妆饰、衣服被褥的费用,可以养活几个穷人;节省一份施舍给和尚道士以花在拜佛、神像、纸钱、祭祀用的牲畜等方面的费用,可以养活几个穷人。”
现在正是世道纷乱年岁不顺的时候,我总在想节省用度来帮助老百姓。我做官所得的俸禄,除了供奉父母吃点美味的食品之外,其他常常移做赈济老百姓之用。这样做并不是要像战国时期的冯谖那样去取悦老百姓,只求我内心安然自在而已。
【评析】
彭玉麟出身寒微,从政做官之日起即守定“不要钱”之约,一生勤俭节约,廉洁奉公,老百姓对他的钦佩敬仰之情见诸于史籍。他在篇中反复强调,一个人应当把钱财看得很淡,多留钱财给子弟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了他们的一生。一个做大官的人在战乱频繁、老百姓生计艰难之际,只有多多予以接济扶助,才会感到心安理得。这种视钱财如粪土,体恤下民生计,要求子孙自谋出路的思想作风非常可贵。
宜教子弟恭敬乡里周济亲友
【原文】
闻弟近置田园,将修养身心。趋柳荫而钓,识濠上之趣;赴桑陌而蚕[1],知衣帛之贵[2]。非特可耕有砚[3],临写有池也[4]。大佳大佳。吾人处世,身常劳苦,心常安逸,最善。衡阳雁至,每念故乡。子侄辈肯读书向上,宜时加奖励。前办乡塾,乃思转移风气造就人才,使一乡于耕耘、贸易之馀,处处敦品立行。亦使我之子弟,随在观感,敬恭桑梓耳[5]。五舅来书,还嫌客气。请暗中探访用途,资竭时周济之。吾每恨入世太晚,致贵太迟,不能见以前诸尊长提携捧抱我时之欢容笑貌,到此亦按时馈赠,以慰吾心。只剩几位髩萧齿豁之老年人[6],虽时供养,殆润等勺水而感甚晨露者矣。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桑陌:种桑树的田间小路。
[2]衣帛:衣服丝绸。
[3]可耕有砚:喻指半耕半读。
[4]临写有池:碰到什么需要的东西早就有了准备。
[5]桑梓:乡里;故乡。
[6]髩(b佻n):同“鬓”。靠近耳边的头发。萧:没有生气。齿豁:牙齿脱落。
【译文】
听说弟弟你近来在家乡购置田园,准备修养身心。坐在柳荫底下钓鱼,感受庄子与惠施在濠梁之上漫游的乐趣;劳作在种桑的小路上来养蚕,知道衣服丝织品的来之不易。不只是半耕半读、修身有素,而且准备充分。很好很好。我们这些人活在世上,身常劳苦,心常安逸,这样最好。衡阳每有消息寄来,常常引发我思念故乡之情。子侄辈肯读书向上,最好时时加以奖励。前不久我们在衡阳举办乡塾,考虑的是改变社会风气并造就人才,使一乡的人在耕种田地、进行买卖之余,处处做到谨守良好的行操和品德。也使我们家的子弟从中有所感受,养成敬恭乡亲的感情。五舅来信中还有许多客套话。请弟弟你暗地里了解他所需费用的用途,在他钱财缺乏时对他予以接济照顾。我常常恨自己从政太晚,发迹又太迟,不能见到年幼时各位长辈提携捧抱我时的欢容笑貌,到这个时候也按时对这些长辈们赠送一些钱财,以使我的心里得到稍许安慰。现在只剩几位鬓发稀少、牙齿脱落的老年人,对他们时时加以赡养,虽然所给的很少却使他们感到正是需要之时。
【评析】
篇中强调劳逸结合是修养身心最适宜之举,而举办乡塾既可改变乡里风气,更可使官家子弟敬恭乡亲。这说明彭玉麟身居高位却不忘出身寒微,不忘家乡亲友的真情实感。
万不可学人机变巧诈
【原文】
世间唯笃实一路人跌不倒,机巧变诈,徒自苦耳。吾向来自命是笃实人,自入世途后,觉处处艰危,多险峻而少康庄,办事每跋前踬后[1],一时想不出道理来,后悟人都趋诈,吾太率真,晚清农村生活场景想亦参些机变,总觉苦恼万分。不徒精神上烦剧,便是心底里难安。乃悟笃实之好处,是良心安定妙法。逢到人家欺诈我,我唯把忠诚两字去抵制他。久而久之,人家欺诈用得太苦,自己也不愿意再来欺诈我。若然彼勾心斗角而来,我亦屈志违心去做,相迎相拒,弄到无论若何地位,总无好结果,所谓心劳日拙者是已[2]。吾弟亦是笃实人,万不可学人机变,把身心弄坏了。学得不像,惹人讥笑。所谓东施效颦[3],益彰其丑耳。营弁某甲来[4],吾已知其近犯一事,有意督过之。看彼形色局蹐不安[5],心中还想伪饰几句话,便东支西吾,汗流颜赤,愈想说话愈说不出,竟致木立若鸡,待余一一道破,彼乃泣下。即良心发现时,懊悔作伪欺人、文过饰非之于前也。能悟此理,便省却许多烦恼。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跋前踬(zh佻)后:比喻进退两难。
[2]拙(zhu侪):笨;不灵巧。
[3]东施效颦(p侏n):比喻以丑拙强学美丽,效果适得其反。
[4]营弁:营中低级武官。
[5]局蹐(j俨j侏):拘束不敢放纵。
【译文】
人世间唯有性情笃实的人不会遇到太多坎坷,机巧变诈,徒然是自己苦了自己。我向来自认为是笃实的人,自从走入社会以后,觉得处处艰难危殆,人生之路多高山陡岭而少平坦之道,办事常常感到进退两难,一时想不出解决的法子来,后来悟出人都趋向于机诈,我却太直率认真,也想学些机变,总觉得苦恼万分。不只是精神上感到很烦恼,就是心底也感到难安。才又真正感悟到“笃实”二字的好处,这是良心安定的妙法。遇到人家欺诈我的时候,我只用“忠诚”二字去对付他。久而久之,人家欺诈得太苦,自己也不愿再来欺诈我。如果人家抱着钩心斗角的心思而来,我也权宜变通,屈志违心去对付他,针锋相对,以牙还牙,那么无论弄到如何地步,总不会有好结果,到头来不过是身心疲惫而已。弟弟你也是一个笃实的人,万万不可学别人的机变之法,把自己的身心弄坏了。如果学得不像,反而会惹人讥笑。所谓东施效颦,反而会更明显地暴露出自己的丑来。我的军营中有一个低级武官来到我这里,我已经知道他近来犯了一个错误,本想对他严加督责。看到他形色拘束不安,大概心里还想伪饰几句话,于是东支西吾,汗流浃背,面色铁青,越想说话越说不出来,竟弄到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等到我一一指出他的错误时,他才哭泣着跪在地上。这就是良心发现时,才会懊悔之前作伪欺诈别人、文过饰非之不应该。弟弟你能够悟到这里面的道理,就会省却许多烦恼。
【评析】
彭玉麟一生刚直不阿,待人笃实诚恳,篇中字里行间充分显示出他为人处世的真谛。作为一个身居高位的官吏,在清末那种官场腐败、机巧变诈风行于朝野的环境下能做到如此,确是不容易的。
治军贵严犹须以身作则【原文】
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1],而流弊不可胜言矣。治军何独不然?威信不立,军心日弛。既弛矣,虽鞭箠而不乐于就羁勒[2],必损其群。故严父之于子,慎始克终。主将之于勇,杜微防渐。其敬畏之道,又非以身作则不为功。余在九江率水师剿匪,夜睡甚少而起独早,迨余起而全营皆先起矣。询之曰:“将军治事烦剧犹早起,勇可独晏乎?”[3]自入安徽抚署后,犹不敢求怡悦[4],恐失其威信也。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佚惰:享乐懒惰,不思上进。
[2]鞭箠:鞭打。羁勒:接受管束。
[3]晏:迟;晚。
[4]怡悦:愉快;高兴。
【译文】
治家贵在一个严字,严父教导之下常多出孝子,教导不严则子弟就会慢慢变得追求享乐、懒惰、不思上进,各种弊端就说不完了。治军又怎么会不是这样呢?主帅在军营中没有树立威望信誉,军心就会日渐变得涣散。既然已经涣散了,就算对士兵加以鞭打责骂,他们也不会乐于接受管束,必然会减损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严父对子弟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很谨慎。主将对兵勇的统帅,重在防微杜渐。使兵勇对主将存有敬畏之心的方法,若主将不以身作则不会成功。我在江西九江统率水师镇剿太平军时,晚上睡得甚少而起得很早,当我起床之时全营兵勇都先起床了。我去询问其缘故,兵勇对我说:“将军你每天处理的事情很繁杂,还早早起床,我们这些兵勇哪有起得迟的道理?”我自从到安徽任巡抚之后,更不敢追求愉快安逸,怕的就是在兵勇中失去威信。
【评析】
彭玉麟强调,作为一军之统帅要能驾驭千军万马,单靠严责苛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在于以身作则,在兵勇面前树立威信。这一观点是很有见地的。
德不进业不修才是君子所忧其大者
【原文】
钊侄书来,以未入学为忧,余心窃不以为然。吾人只进德、修业是分内事,科名两字是身外事。分内事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进德至何等地步,便算我之地步。修业至何等光景,便算我之光景。至于科名,由命中注定,丝毫不能自主。便算得了科名,德可以不进、业可以不修否?抑科名两字,是进德修业之止境耶?若定要拘拘于科名[1],则所修学业非为自己学,乃为科名学,吾未见成。今侄年轻,迟早之数则可谈,终身无望即不可说。若以此次小试不售[2],遂发牢骚,骂主考,骂学院,即自认为是才学好,有了限止,便无进益。若以此次小试不售遂生忧闷,则窃叹其所志者小而所忧者不大也。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乃忧不能继内圣外王之业[3],乃忧不能尽修、齐、平、治之心[4]。德不进,业不修,则足忧之。贪不廉,懦不立,则足忧之。贤否不明,仁惠不施,悲天命而悯人穷,此皆天下之隐忧,我宜独先其忧者也。若夫微名之得失,世俗之荣辱,君子固未暇及此也。请弟将此意转谕之。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拘拘:固执;限制。
[2]不售:不中。
[3]内圣外王:道家的政治理想,指所谓圣人有王者之位,以推行自然无为之道。也就是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体用兼备,各尽其能。
[4]修、齐、平、治:分别指古代士大夫的传统人生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译文】
钊侄寄信来,因为没有入学而忧虑,我心中私下感到不以为然。我们这些人只有增进自己的品德行操、完成自己的学业才是自己分内的事,科举成名则是身外的事情。分内的事由我自己做主,得一尺则我自己就有一尺的收获,得一寸则我自己就有一寸的收获。进德到何等地步,都算是我自己的进步。修业到何等的光景,都箅是我自己的光景。至于科举成名与否,则由一个人的命运所注定,丝毫不能由自己做主。即使是取得了科名,德就可以不进、业就可以不修吗?然科举成名几个字是进德修业之最终目标吗?如果一定要执着于科名,则所修学业,就不是为自己而学,乃为科举成名而学,而自身的德行学业却没有提高。现今侄儿还年轻,科举成名迟早之数是可以讲的,终身无望这样的话不能说。如果因为这次小考不中就发牢骚,骂主考官,骂学院,就自认为才学好,有了止境,就不会再有进步。如果因为这次小考不中于是就闷闷不乐,则我只能私下感叹你的志气太小而所忧虑的境界太低。有才德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是不能继承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人生模式即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之业,忧的是不能尽其修身、齐家、平天下、治国之心。德不进,业不修,则是足以让人忧虑的。贪婪而不廉洁,懦弱而不毅勇,则是足以让人忧虑的。贤否不明,仁惠不施,悲天命而悯人穷,这都是社会深层的问题,是我们首先要忧虑的问题。如果是那些微名之得失,世俗之荣辱,德行好的人则没有空闲时间去顾及了。请弟弟你将这个意思转而教导钊侄。
【评析】
彭玉麟教导其弟,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不顺心的事,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对待它。进而,他认为一个人所需忧虑的不是个人的功名利禄、荣辱得失,而是如何进德修业,如何成为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这一思想虽体现了封建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但仍可借鉴吸取其中有用的成分。
戒发牢骚可以修养身心
【原文】
友朋中郁郁不得志者,每发牢骚,一吐其胸中抑塞之气以为快。或且形于颜色,盛气凌人。怨尤满腹,百不如意,遂更为人所厌恶。潦倒莫由振拔,殊可惜也。袁槿斋、张蓼洲辈,多犯是病。盖无过而怨天[1],天心默感降之戾[2];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而痛诋之[3]。吾弟处顺境久矣,偶遇失意事,幸引袁槿斋、张蓼洲为鉴。平心谦抑以反省,力自镇压忿激斯可已[4]。
——节录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
[1]盖:文言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