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52600000020

第20章 奥地利的文学奥地利的文学简史(1)

早在10世纪以前,基督教已传入阿尔卑斯山区和多瑙河流域。修道院是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僧侣是唯一掌握文化的阶层,因此最早有文字可查的文学是僧侣文学。僧侣们根据《圣经》传说编写各种形式的作品,宣传“苦行”“遁世”思想,谴责一切要求现世快乐的思想和行为。僧侣埃索(生卒年不详)写的《埃索之歌》(1063)就是这种文学的代表作。

11世纪末和12世纪初,僧侣们的取材范围不再限于圣经故事,世俗生活也成为选材的对象。大约在1145年以前由许多人陆续编撰而成的《皇帝编年史》和兰姆布莱希特(生卒年不详)的《亚历山大之歌》(1150),写的都是世俗皇帝的事迹。他们反抗世俗封建主对教皇的威胁,并对抗当时盛行的骑士精神和骑士文学。与此同时,僧侣文学也在不知不觉地接受骑士文学的影响,亨利希·封·梅尔克(生卒年不详)的《忆死》(约1150)已对骑士精神不持否定态度。

同僧侣文学相对立的是骑士文学,它产生于10世纪中叶。开始时骑士文学深受僧侣文学的影响,但到12至13世纪,它取代了僧侣文学的统治地位。骑士爱情诗是骑士文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从法国传入的行吟诗与奥地利民歌相结合的产物。在它的早期阶段,骑士爱情诗歌颂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代表作家是封·德尔·屈伦贝格(大约生活在12世纪中叶)和迪特玛尔·封·艾斯特(约死于1171年以前)。12世纪末,骑士爱情诗成了骑士为女主人“服务”的手段,歌颂一个假想的“女郡主”的“高贵”品质。这种诗所表达的感情矫揉造作,形式千篇一律。主要代表是赖因玛尔·封·哈格瑙(约1160—1210)。他的学生瓦尔特·封·德尔·福格威德(约1170—1230)写的骑士爱情诗很快就突破了他的程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创新,使骑士爱情诗发展到了顶峰。福格威德不仅是中世纪优秀的抒情诗人,同时还是伟大的政治诗人。他为维护皇权反对教权写了许多优秀的政治诗歌。

骑士文学的另一种重要形式是叙事体的骑士宫廷史诗,大型英雄史诗《尼伯龙人之歌》(约1200)是其中意义最为重大的一部作品。它的诗体与早期骑士爱情诗极为相似。从作品的结构和风格看,它出自一个人的手笔。根据作品所描写的背景和景物,作者是帕绍一带的人。由此推断,《尼伯龙人之歌》是奥地利人写的作品,是奥地利中世纪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

奥地利也有人写另一种骑士宫廷史诗。这种史诗取材于外国古代传说或基督教传,不过大多模仿或抄袭德国作家哈特曼·封·奥埃等人的作品,只有德尔·施特里克(约1250)写的《繁花似锦山谷中的达尼尔》(约1215—1220)是例外。他编写的德语文学中第一部笑话集《教士阿米斯的笑话》(约1230)却是一个贡献,它是骑士文学向早期市民文学过渡的先兆。

14世纪,骑士文学趋于衰落,早期市民文学逐渐兴起。笑话的出现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笑话是一种诙谐的讽刺文学,它的讽刺对象有教会和世俗的封建主也有农民。它主要在民间口头流传。15世纪中叶,法兰克福特(约1420—1490)把民间流传的笑话集中到牧师封·卡伦贝格身上,编成《封·卡伦贝格牧师的事迹》(约1450)。

骑士爱情诗在14世纪也走向衰落,奥斯瓦尔德·封·沃尔肯施泰因(1377—1445)是最后一位著名的骑士爱情诗人,他的诗歌已具有明显的市民文学的特征。此后盛行起来的是民歌。民歌主要是由手工业工人创作并演唱。到了16世纪,出现一种“愚人歌曲”的民歌形式,内容主要是现实生活中新发生的事件,因而有“歌曲报纸”之称。

维也纳和当时在奥地利管辖下的布拉格是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中心,人文主义的代表是《波希米亚的阿克曼》(约1400)的作者约翰内斯·封·萨茨(或泰佩尔)(1350—1414)、亨利希·德尔·泰希讷(1310—1327)和采尔蒂斯(1459—1508)等。他们的作品宣扬维护人的尊严。

16世纪奥地利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戏剧,在学校里经常演出宗教和世俗内容的戏剧,形成了所谓“学校剧”,代表人物是雷布(约1506—1546)。但是,意义更为重大的是“戒斋节剧”的发展。奥地利的戒斋节剧与德国的纽伦堡戒斋节剧由于历史来源不同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异。早在12世纪阿瓦夫人(约死于1127)就创立了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宗教剧。到14世纪,从宗教剧发展出一种“内德哈特剧”的世俗剧,奥地利的戒斋节剧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奥地利是旧教的堡垒,它一直处于反宗教改革的天主教势力的统治之下,同时它又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基地,因而阻碍了15、16世纪的早期市民文学的发展,宫廷文学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对17世纪奥地利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从事文学创作的,除了王公贵族外,就是为宫廷服务的受过教育的市民。他们不再表现下层人民的生活和要求,而是迎合宫廷的趣味,表现理想化的宫廷生活。他们用拉丁文写作,抄袭、模仿外国作品,专讲形式和技巧,“巴洛克”风格盛极一时。

17世纪,奥地利文学中最发达的仍是戏剧。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宣传天主教的思想,发展出一种用拉丁文写的“耶稣会剧”。它在技巧方面有所发展,但内容都是正统的天主教思想。比德尔曼(1578—1639)是它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雷亨帕赫(1634—1706)是另一种宗教剧“本笃会剧”的主要代表,这种戏剧也宣传天主教思想,不过态度温和一些。小说方面,成就最大的是贝尔(1655—1705),他继承了格里美豪森的传统,描写真实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具有反宫廷的性质。代表作有《德意志的冬夜》(1682)和《夏日有闲情逸致的人》(1683)。当时还流行一种说教文学,阿拍拉罕(1644—1709)是它的代表。

在各种宗教戏剧盛行的同时,民间出现一种专事打诨逗趣的滑稽剧,由业余或职业演员流动演出。1706年,施特拉尼茨基(1676—1726)组织剧团,在维也纳市郊演出。他重新创造了早已流传的汉斯·乌尔斯特这个丑角的形象,写了许多“历史大剧”。他创立的“古维也纳民间喜剧”很快就流传开来,并取代了巴洛克风格宗教剧的主导地位。

18世纪中叶,奥地利文学进入启蒙运动时期。启蒙运动和共济会在奥地利是并行发展的,共济会所提倡的宽容、个性自由发展、乐于助人、博爱等思想,是启蒙运动思想的重要内容。1761年,佐嫩菲尔斯(1733—1817)建立了“德意志协会”,1765年编辑出版道德周刊《没有偏见的人》。布卢毛尔(1755—1798)于1782至1784年主编维也纳启蒙运动亦即共济会的机关刊物《维也纳写实报》,并主编《维也纳文艺年鉴》。奥地利的启蒙运动作家,大多是在德国启蒙运动作家影响下从事创作的。布卢毛尔受德国作家维兰德的影响,戴尼斯(1729—1800)则把德国作家克洛卜施托克作为效法的榜样。佐嫩菲尔斯致力于戏剧改革。他在《维也纳舞台通信》(1768)和《杜绝临时编词的必要性》(1770)两文中反对演员在演出时即兴编词,反对汉斯·乌尔斯特这种专门打诨逗趣的丑角;要求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榜样,创作和演出必须严守一定的规则。他介绍西欧的启蒙运动思想,批评当时戏剧中的混乱状态,具有积极意义,但他忽略了18世纪初兴起的“古维也纳民间喜剧”的大众性。他的主张遭到了哈夫纳(1731—1764)的反对,哈夫纳把所谓“汉斯·乌尔斯特喜剧”发展成为维也纳“大众剧”,被誉为“大众剧之父”,对赖蒙德和内斯特罗伊有很大影响。

18世纪,奥地利在文学方面并无突出的建树。到了19世纪,才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格里尔帕策(1791—1872)是19世纪第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他创立了奥地利的古典剧。他的艺术倾向属于以歌德和席勒为代表的古典文学范畴,但他作品的题材完全是奥地利的。《鄂托卡国王的幸福和结局》(1825)是他的代表作,在艺术上可与席勒的《华伦斯坦》媲美。赖蒙德(1790—1836)克服了原来充斥于“大众剧”中的低级庸俗的噱头,创造了富于幻想和幽默的童话剧和魔术滑稽剧,把“大众剧”提高到新的水平。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在它的影响下,奥地利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革命形势。这时的重要作家大多是民主主义者。内斯特罗伊(1801—1862)也是“大众剧”的作者,他不仅在艺术上净化和提高了这种深受民众欢迎的戏剧形式,而且给它贯注了民主主义和社会批判的内容,因而成为1830年以后深受欢迎的剧作家。西尔茨菲尔德长期侨居美国,他的小说对美国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作了真实的描写,把美国的民主制看作欧洲的榜样,在写作技巧上也有创新。1848年革命以前,奥地利也涌现出一批“倾向诗人”,最主要的是奥尔斯佩格(1806—1876),他的诗集《一个维也纳诗人的散步》(1831)猛烈攻击梅特涅政权,遭到查禁。莱瑙(1802—1850)也是民主主义者,但他的思想和创作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倾向诗人”。他作为诗人在同时代的德语文学中仅次于海涅,他的不少优秀诗篇一直被人称颂。

1848年革命失败,影响所至,使文学脱离现实的倾向增强,作家回避现实的重大社会问题,寄情于山水和远离资本主义大都市的乡村。施蒂弗特(1805—1868)在1848年以前的作品还具有革命的激情,以后的作品就流露出一种悲观低沉的情调。他对人物心理和生活细节的刻画真切入微,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亲切感人,但他的作品缺乏深刻的社会内容,人物苍白无力。萨尔(1833—1906)是位很有才华的作家,他的哀歌和中篇小说在艺术上很有成就,但压抑忧伤的情感模糊了作品的民主主义倾向,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冲淡了作品社会批判的意义。

19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奥地利文学中的社会批判的因素明显增加,出现了安岑格鲁贝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也以故乡为背景,写乡村的生活。但他并不着重写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而是写乡村的社会斗争。他不仅揭露天主教势力对奥地利农村的统治,而且鞭笞资本主义对金钱和权力的追求。同时,他把“大众剧”提高到了古典戏剧的水平。19世纪下半叶的现实主义作家还有埃布纳·埃申巴赫(1830—1916)、戴维(1859—1906)、屈恩贝格(1821—1879)、弗兰佐斯(1848—1904)等。

19世纪末,奥地利文学流派纷繁,人才辈出。“青年维也纳”是当时有影响的一个文学团体,与它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作家,尽管哲学和艺术观点不完全相同,但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感到憎恶,预感到哈布斯堡王朝的覆灭已无可挽回。他们厌恶现实,鄙弃现实,但对现实发展又迷惑不解,于是就逃向梦幻世界。他们否认现实是艺术表现的对象,认为只有人的内心世界才是艺术应该表现的对象。他们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形式的完善。他们不仅反对当时正在盛行的自然主义,而且要与整个19世纪的现实主义传统决裂。

巴尔(1863—1934)是“青年维也纳”理论方面的代表,施尼茨勒(1862—1931)是创作方面的代表。施尼茨勒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用于文学,他的戏剧打破了传统的格式,他的小说抛弃了叙述故事的手法,对20世纪的“现代派”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著名作家霍夫曼斯塔尔(1874—1929)与“青年维也纳”也有过联系,同时也一度是德国“格奥尔格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歌音韵优美,剧作对话典雅,情节和人物都是寓意和象征性的,主题是超时代的“永恒的”生与死、苦与乐等的斗争。

在布拉格,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涌现出一批举世瞩目的作家。卡夫卡(1883—1924)、布罗德(1884—1968)、恩斯特·魏斯(1882—1940)、韦尔弗(1890—1945)都是生活在布拉格讲德语的犹太人。共同的社会处境,使他们成为朋友,文学史上称他们为“布拉格派”。他们的艺术倾向并不完全相同,但孤独和压抑是他们作品的共同基调。他们在文学上各自都做出了贡献,其中最杰出的是卡夫卡。他的作品情节离奇怪诞,环境陌生可怖,人物的精神状态孤独绝望。他批判现实,但现实又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人只能听任它的摆布。这种神秘悲观主义是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相当普遍的社会思潮。他的艺术手法与西方现代派文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被誉为现代派文学的大师。

里尔克(1875—1926)是出生于布拉格的奥地利作家,也享有世界声誉。他与德国的“格奥尔格派”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区别。他在现实中感到孤独痛苦,但仍希望现实能有所改变,他不像格奥尔格那样完全逃向远离现实的纯艺术的虚幻世界中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表现主义兴起,《蒸馏瓶》是奥地利表现主义的一份重要刊物。特拉克尔(1887—1914)是重要的表现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曾在《蒸馏瓶》上发表。克劳斯(1874—1936)在表现主义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利用所主编的《火炬》杂志猛烈攻击社会的各种弊端,在奥地利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他的代表作剧本《人类的末日》(1918—1919)广泛地反映了战前奥地利的生活,是奥地利第一部揭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品。

同类推荐
  • 再见,平成时代

    再见,平成时代

    皇室更迭,SMAP解散,经济“负增长”,新井一二三回望日本平成时代,共感走过的曾经时光。《再见,平成时代》是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对于平成的回望。2019年日本改年号为令和,结束了平成时代。新井一二三回望平成时代,写日本皇室,写SMAP解散,写安室奈美惠引退,写樱桃小丸子作者樱桃子、西城秀树等在平成最后一年告别世界。新井写来到“负成长”的21世纪的平成时代,作家津村记久子说,普普通通一个人也能幸福过日子。两大超级高龄女作家:95岁的濑户内寂听和94岁的佐藤爱子,喊出90岁没什么可喜,活着就是为了死,不死的人最恶心。过去是次文化重镇的吉祥寺区域,过去要捏出好饭团才是日本好女人,男性垄断的政治界,虚假的皇室谎言……新井在《再见,平成时代》里记录平成时代的文化现象,并以《再见,平成时代》告别平成时代。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加拿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之名人太谷文化太谷

    由县政协倡议,太谷县晋商商都策划传媒部搜集、整理、编印的《中国历史文化古城——太谷》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县政协本着“让世界了解太谷让太谷走向世界”的宗旨,在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和开发古城旅游宣传上做的一件大好事。
  •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一起活下去

    重生之一起活下去

    怕死,怕回不去。更怕一个个出生入死的兄弟死在我面前!所以我必须在他们的前面握紧手中残缺的刀继续战斗下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妖契少女

    妖契少女

    一个掌管世间所有妖怪契约的少女——芸灵,因云曦寺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而不得不在俗世中闯荡……世有百种情缘,唯独妖怪的契约不同。痴,贪,妄,种种皆有……
  • 诱婚:极品律师大叔

    诱婚:极品律师大叔

    初遇时他出门开个房,与她无意间相遇。一个‘车祸’,却被她给‘睡了’。那晚他堂堂金牌大律师,跑到女士内衣店,买“维多利亚粉红色C!”。到最后换来的却是他这辈子第一次被女人给踹下床的恶果!(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瑶瑶马上遇见你

    瑶瑶马上遇见你

    在杭大上了三年的学,成绩倒是优异,人也挺温柔,但是身为校花的顾瑶瑶竟然连一个男朋友都没有谈过!作为她的中国好室友林喜冉都看不下去了,“瑶瑶,你都大三了,能不能先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啊?”顾瑶瑶无语的吐了吐舌头,随手点开微信的摇一摇,“叮……”一个限量定制的超级高富帅已经顺利的送达顾瑶瑶的手中。
  • 王府长华

    王府长华

    这世间最可怕的,非妖,非魔,而是,人心...纵然世界冷漠如是,长华儿郎热血不败...内斗奸佞破阴谋,外抗妖魔战沙场,护家国大义,世代延续将门风骨......
  • 重生之超级班长

    重生之超级班长

    重生了,当上班长了,有自己的职业了。虽然是初中班长。但也要有自己的专业素养。我为本班小弟“哦,不对”是本班同学出头是作为一个班长素养高的表现。同学被欺负出头必须的,老师追女朋友帮忙是一定的。泡MM必须的,泡个外星人公主都不是问题!赚钱更必须的。一切都在《重生之超级班长》。
  • 异界之封神召唤

    异界之封神召唤

    乾坤世界,强者辈出,在这里帝国可以说是堪称弱小的存在,一国之君不能定一国之事,何其悲哀,而一位穿越而来成为帝王的存在,想要改变这一切,成为一统乾坤的帝王。路漫漫其修远兮,
  • 声声岁

    声声岁

    【一个老太太降妖除魔顺便带孩子的故事】关于姜炀,传言有三道:安忍无亲,为活命亲手割下兄长的头颅;好勇斗狠,嗜血成性乃至以屠城为乐;天理不容,克死了两个本应功德传颂的好友;于是,十万年后,姜炀的棺材板终于压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