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们一谈到孩子,大都离不开提及花销的问题,这个说:“养孩子真费钱,简直是个‘无底洞’啊!”那个说:“可不是嘛,现在的孩子就是家长的‘投资项目’,赔赚先别管,投入是最起码的。”
的确,现在的孩子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勇气也不断上扬,尤其是过度地攀比、浪费、大手大脚地花钱现象层出不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发展的因素外,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培养。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家长们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智力发展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却忽略了对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的培养。
然而,一个真正有教养的孩子懂得尊重家长的辛勤劳动所得的。他们不会乱花钱,不会买不需要或者过于贵重的物品。实际上,这种勤俭节约的品质不仅可以使孩子所拥有的东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要求还是尽量满足吧,反正家庭条件也不是不允许。殊不知,这样下去只会发展到这些家长们不想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孩子爱讲排场、爱攀比,不懂得负责任。
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而是希望他知书达理,那么就适当地控制一下孩子的消费情况,尽量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这样他们才会珍惜自己的一切,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长大后,也就更容易增强艰苦奋斗的责任心,成才成功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很多。
张高明的家庭条件不错,家长对于他的花钱问题一直是放任自流,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很快,张高明升入初中了,这时候爸爸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教育理念,意识到孩子的花钱问题需要好好控制一下了,于是,爸爸跟张高明约定,每个月中旬会往他的卡里存300元生活费,其余时间不会再汇钱。
按说张高明一个月300元生活费是够用的,可是由于他从小到大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让他很快就捉襟见肘。有时候,张高明和关系不错的同学到餐馆用餐或者到KTV唱歌,一通挥霍就把所有的生活费花光了。每到这时候,张高明就给家里的爸爸打电话,要爸爸给汇钱。
出于爱子心切,爸爸便原谅了儿子的行为,并给他汇钱,就这样,父子俩的约定就是个形式,实质上没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张高明非但没有变得节约用钱,反而更变本加厉,花钱越发大手大脚起来。
直到有一天,张高明又囊中羞涩了,就给爸爸打了电话,说:“爸爸,我只有几十块钱了,给我汇1000元钱过来吧。”按照之前的惯例,爸爸明天就会汇钱过来。然而,出乎张高明预料的是,这次爸爸没有汇款,而是在两天之后收到了爸爸寄来的信,上面写着一行字:“儿子,这次爸爸不给你汇款了,没饭吃就饿着吧。”
张高明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他万万没想到爸爸这次和他“玩真的”。出于无奈,张高明只好拮据地过着之后的日子,他想尽办法地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对每一分钱都有计划地安排。到了下个月的中旬,让张高明吃惊的是,居然还剩下十几元钱,这在之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至此,张高明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需要钱,而只是花钱太没有节制了。从这次经历中,张高明受到了启发,之后他都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样下来,每个月他都能存下八九十元呢。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爸爸不给汇钱的“狠”劲儿,张高明或许还是那个花钱大手大脚的“阔少”。而当张高明懂得了勤俭节约,他不仅没有因此而觉得过得不好,反而让自己更加充实。
不可否认,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能够合理消费、理性花钱的重要元素。要想过上好日子,除了辛勤劳动、辛勤工作之外,还要节约。因而,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生活,父母就要在教育他刻苦学习、辛勤工作的同时,还要从小教育他要懂得节俭。
1.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像对待宝贝疙瘩一样,把所有的爱和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于是,就容易对他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他想要的、想做的,父母都会满足他,哪怕自己省吃俭用、清苦度日也要全力满足孩子。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看似是毫无保留地爱孩子,但实际上会导致孩子变得懒惰和不负责任,这样的爱等于“害”!
2.和孩子一起制订消费计划
上面事例中的张高明得益于制订了明确的消费计划,才懂得了节约,其实这一点对每个孩子都适用。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周或者一个月内的消费计划,列出必要的花费和机动的开销数额,把全部花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来计划支出。
3.让孩子当一回家
为培养孩子懂得勤俭节约的品质,家长一方面除了适当地给他讲解一些父母如何挣钱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妨让他当一回家,让他体会一下挣钱持家的不易,比如,根据自己家的日常平均消费水平,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钱,让他负责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的家庭开销,这样,孩子就会学着精打细算,体会出花钱的“容易”和挣钱的不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