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家庭里,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过随着相关政策的开放,有一些“双独”家庭可以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有兄弟姐妹,而不再是独苗苗一个了。
养育两个孩子对家长而言虽说辛苦加倍,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却不无益处,这会让他们更有同伴玩耍,也更懂得在和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一些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巧。
当然,家长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互敬互让、和谐相处的,因为当孩子在家庭里懂得了谦让,那么在外面和别人相处时也才能够不霸道、不自私。
虽然说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很多的家长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孩子时时处处都敢于争抢,生怕赢不了别的伙伴,或者吃亏,等等。
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资源有限,利益冲突就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是我们始终不要忘了,谦让的品格与孩子在人生竞争中获得胜利并不矛盾。西方人有个说法,硬币有正反两面,中间的地方就叫做妥协。虽然只有选择其中的一面才体现硬币的价值,但如果没有中间的“妥协”,就不会有硬币的存在,更谈不上价值了。
再者说,只有宽宏大量、谦虚克己的人才能团结其他人,才会有号召力,这是因为有谦让品格的人让人信赖,至少让人不会产生敌意,而这往往可以给人更多的机会,因此,当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愿意往后退一步的胸怀和风度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才可以更宽广。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里面的孔融懂得谦让的行为更是值得称道。在此,我们再来温习一遍这个故事:
东汉鲁国,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6个兄弟,他排行第6,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但对于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4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可以说,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和睦相处,而不是吵吵闹闹、你争我抢。而孩子们之间能否如父母所愿,对于整个家庭的幸福而言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互谅互让,那么整个家庭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家庭成员才会备感幸福。
无疑,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因为谦让而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其实就是一种自己没获得好处的共享,因此,我们应让孩子具备一点儿“牺牲”精神。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或许有些父母会担心,现在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孩子一味地谦让,会不会被人看作是软弱的表现?孩子自己也可能变得畏缩退让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一个自信的孩子无论怎样谦让也不会软弱,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价值,相信自己可以过得更好。换句话说,自信的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就不会害怕失去某些并不重要的东西。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样的孩子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不会容忍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而是有勇气去保护自己。
2.面对争端,父母可补偿让步的孩子
有时候兄弟姐妹之间争抢东西,拿不到的那个孩子就会感到委屈。这时候,家长在参与处理争端的时候要注意补偿做出让步的孩子。比如,哥哥把玩具让给弟弟玩,但是哥哥有点儿不情愿,这时候,家长可以表扬一下哥哥,或者再给哥哥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来玩。我们所说的谦让,并不是让孩子放弃权利,而是让他们懂得,有时候为了缓和矛盾,与他人友好相处,是需要做一些让步的,而做出这些让步往往也是可以获得补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