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表现出喜怒无常、做事不自觉、不听父母劝告的现象时,会让我们觉得“头大”:这样的孩子真让人无奈!这样的孩子将来可怎么办呀!
可是父母是否想过,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否反思过自己曾经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和引导?孩子这种缺乏自制力的任性胡为的行为是天生的吗?
8岁的琭琭闹着让妈妈带他去海洋馆玩,可是妈妈早已经安排了别的事情,去不成了,于是妈妈对琭琭说:“妈妈今天有事,改天再带你去,好吗?”
琭琭一脸的不高兴,嘟着嘴走开了,但琭琭走开没几分钟,就又来到妈妈身边,缠着妈妈带他去海洋馆:“妈妈,带我去吧,我就是想去看海豚表演。”
妈妈安抚道:“今天妈妈有比较重要的事,真的不能带你去,等妈妈一有时间,就会带你去的,不信拉勾勾!”
琭琭并不买妈妈的账,依然不依不饶地闹着:“我就是要去,我一定要去,不去不行!”
见儿子闹得越来越凶,妈妈觉得苗头不对,看来非要大闹一场不可了,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过。
于是,妈妈不再理睬琭琭,而是径直走进卧室,把门锁上。琭琭一看这阵势,知道妈妈要惩罚自己了,于是大哭起来,可任凭他怎么哭闹,妈妈就是不开门、不理他。
大概过了一刻钟的工夫,妈妈听着外面没动静了,就悄悄地打开房门走出去,结果看见琭琭正在自己的房间里画画呢。见到妈妈后,琭琭抬起头看了一眼,妈妈对他赞许地微笑了一下,然后走开了。
事例中琭琭的任性行为,或许很多家长都从自己孩子的身上感受过。实际上,任性是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身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这是孩子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给家长带来苦恼。
对于孩子的表现,大人多是表示无奈,有的家长想让孩子赶快结束这种情绪,就采取妥协退让的策略,答应孩子的要求;有的家长会用恶狠狠的语言教训孩子,但却很少有家长能像故事中的琭琭妈妈这样懂得“对付”孩子的任性。
任性行为虽然不是天生,但却是在孩子最初的成长过程中就具有某些形成任性的“条件”的,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父母们还要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教育,让他成为一个和任性不沾边的好孩子。
1.不要轻易地对孩子妥协
有些时候,特别是在人多的地方,父母往往顾及脸面而向孩子的任性行为妥协。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作为父母,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厉害”——不会轻易纵容自己,于是孩子也就乖乖地放弃自己的要求了。
2.父母必须做到有令必行
很多父母往往是嘴上勤,行动上懒,他们给孩子制定这样或者那样的“制度”,但对于具体的执行情况却常常大开绿灯,导致孩子产生这样的认识:爸爸妈妈说的话可听可不听,因为不听也不会有什么后果。
由此看来,要想让孩子听话,父母必须得做到有令必行,做个坚定的家长。
3.别“配合”孩子,及时撤离
很多孩子表现得任性,往往是父母无意识中助长的。因为你越是注意他,他就表现越强烈,所以,当孩子用不合理的方式来提要求或者闹情绪的时候,父母可以不予理睬,及时地撤离“战场”。或许有的父母觉得这样做有些“绝情”,也有些不负责任,让孩子自行其是,父母不去纠正他的行为,而是“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