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能否成功,与商品采购有很大关系。如果采购太多,库存就相对过剩,这样不仅积压资金,而且还可能因销售不畅出现亏损;相反,如果采购太少,又很可能造成缺货,失去更多赢利机会;如果进了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还会给经营信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可见,把好商品采购关,固本清源,是商战成功的前提条件,须臾不可掉以轻心。
把握商品采购的5项要领
一、商品的供求规律
对于供求平衡、货源正常的日用品,适销什么,就购进什么,快销就勤进,多销就多进,少销就少进;对于货源时断时续,供不应求的商品,视市场需要开辟采购渠道,随时了解供货情况,随供随进;对于扩大销售,而销售量却不大的商品,应当少进多样,在保持品种齐全和必备库存的前提下,随进随销。
二、商品的季节产销特点
对于季节生产、季节销售的日用品,季初多进,季中少进,季末补进;对于常年生产、季节销售的日用品,淡季少进,旺季多进。
三、商品的供应地点
在当地采购,要少进勤进;在外地采购,应适当多进,适当储备。
四、商品的市场寿命周期
对于新产品,应通过试销,进货从少到多。待打开销路后,再适当扩大采购批量;对于商品市场寿命周期短的商品,应抓住时机,勤进快销,防止积压;对于市场寿命周期长的商品,可适当储备,防止出现缺货现象。
五、商品的产销性质
对于季节生产、长年销售、生产周期比较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生产不稳定的农副产品,应寻找生产基地,保证稳定的货源;对于大宗产品,可采用期货购买方式,以减少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对于花色品种多变的商品,要加强调研,密切注意市场动态,按需定购。
运用商品采购的6大技巧
一、采购批量的技巧
商品采购数量适当,不仅能够稳定地保证销售需要,而且还可以节省资金占用,减少费用开支,获得较多的利润。
采购商品既要支付采购费,又要支付储存费,这两种费用都随采购量的多少而变化。一次采购的数量少,采购的次数就多,采购费用支出也就多。而储存费用支出和资金占用情况,却正好与采购费用支出相反。也就是说,从采购费用的角度看,采购次数宜少不宜多,要求一次商品的采购量越多越好;而从储存费用和资金占用的角度看,又要求多进几次,一次采购不要太多。因此,采购时不要只考虑一项费用,必须综合权衡,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节约。大批量采购的优点是,采购价格较低,能够节省采购费用,但要求库存数量不受限制;小批量采购的优点则是占用资金少,风险小,但要求货源充足,采购方便,没有时间限制。是选择大批量采购还是小批量采购,须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过,也有一个一般的常识,即大型零售商店及超市通常适合于大批量采购。如果经营的是一些区域性总经销或总代理的商品,或者是看出商品有明显的涨价趋势时,一些小批发商或零售商也可偶尔采用大批量采购的方式。但是,如果不具备大量销售的条件而盲目地大量采购,就会造成商品库存过大,增加保管和折损费用,带来资金周转困难等。因此,是否采用大批量采购的方式,必须慎重决策。
对小批发商或零售商来说,通常还是采用小批量采购的方式比较保险。采用小批量采购,除了便于资金周转和库存管理等因素外,还有利于营销筹划。例如,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和控制商品的周转期,还可以适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经常更新商品品种,减少由于销售不畅而造成的商品积压。
可见,小批发商和零售商采用小批量采购的方式,比较适合自己的特点,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采购品种的技巧
销售商品,不仅要求采购的批量适宜,而且还要尽可能做到品种繁多,花色齐全,应有尽有,让顾客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有所求,可谓是百客百意。不过这并不是坏事,正因为百客百意,才能引起他们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产生兴趣。于是,商品越多,品种越全,规模烘托效应越大,就越能招徕顾客盈门,生意也就越做越红火。
但是,就单个的商人而言,所谓品种齐全,也只是相对的。不管我们资金多么雄厚,也只能经营极为有限的品种。
我们选择的经营品种是否适销对路,对偌大的市场不会有什么较大的影响,而对于我们自己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摸清行情,准确掌握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购活动,这样方能使生意越做越活。
市场行情千变万化,去年的畅销货,今年可能变滞销;上月商品价格还居高不下,本月也许会跌进低谷。不懂得这些变化,经商就会完全处于盲目被动状态:受顾客欢迎的商品采购不到,不受欢迎的却积压不少;该多进的少进了,该少进的多进了;该早处理的商品没能及时处理,不该处理的商品却过早脱手了。结果有的商品积压,有的商品脱销,效益自然好不了。
因此,进货要进到点子上。要知道什么货该多进,什么货该少进,就必须摸清市场的购销情况、需求情况、价格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早计划和安排,这样才能掌握经营的主动权。
三、采购时机的技巧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采购和推销一样,良好的时机也常常稍纵即逝。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一个非常好的构想,动作稍一迟缓,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值。采购商品也是如此,一定要善于寻找机遇,从市场调查研究中,分析出该进哪种商品,什么时候进,才能够赚钱。一旦看准机会,就应及时捕捉,充分利用,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如果犹豫不决,畏首畏尾,就会坐失良机。
有一则寓言:一头小毛驴在干枯的原野上好不容易发现了两块青草,可由于不知道应该先吃哪一块,竟在长时间的犹豫和徘徊中饿死了。在现代商场中,类似这种小毛驴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在商场上,获利的机会并不是唾手可得。机遇如果被竞争对手获悉,别人就可能会先下手为强。哪怕仅抢先半步,也会从此步步领先。
的确,新产品、新行业的出现,较容易吸引顾客,产品的定价也可以提高,顾客的需求也较大。只要抓住机会,就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多利润。等到别人醒悟过来,也跟着一哄而上时,市场却已饱合,“新”又变成旧了。到那时,精明的老板早已把目光又投向了新的行当。为了不失时机地采购商品,使商品存量始终保持在能够保证供应的水平上,而又不过多地增加资金占用,通常采用“采购点法”来确定采购时间。所谓“采购点法”,就是当库存下降到采购点时,就应及时进行采购。一般商品从开始采购到商品进店,须有一定的间隔时间,并不能做到随要随到。另外,库存商品随着逐日销售而下降,当下降到采购点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就可能脱销。因此,当库存商品下降到通过计算确定的合理存量时,就应开始采购。
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经营上没有十分明显的淡旺季变化的常年性商品的正常采购。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采购点就应作相应调整。
由于生产和消费以及社会购买力的季节性变化,商品经营经常会出现淡旺季变化。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消费旺季来临之前组织采购,不失时机地变换采购品种,增减采购数量,从而以充足的货源保证销售的正常进行。
具体来说,须注意三点:季初要抓“头市”,即抓住时令和数量之头,力争早日采购,多采购,早上市;季中要“补”,及时添补一些品种和一定数量,以补充旺销时的不足;季末要“去尾”,即压缩采购数量,力争在淡季到来前基本售完。
四、货比三家
如何选择采购渠道是每个老板非常关心的事。那么,怎样才能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呢?通常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把好商品采购关,在采购时,须对生产厂家有个初步了解,了解厂家是否为合法经营实体;
2.严格考察厂家的商品质量;
3.采购时,须“货比三家”,至少选择两家以上的供货单位。其好处在于:
(1)可以促使供货方之间在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2)可以有效防止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的不正当交易,比如回扣等;
(3)可以及时掌握商品信息和市场动态,从而有的放矢。
五、抓住畅销商品
对于什么是畅销商品,除了可以从销售情况得出结论外,关键还须考虑商品流动的时间及产品供应状况等,因为消费者的口味变化越来越迅速而多样化。
1.采购新产品时,不要盲目地一时大量购进,因为新产品可能是畅销货,也可能不是。应当先少进一点,试销后视销售状况再做进一步决定,以防积压大量资金。
2.对流行商品,应充分考虑到流行时间。在畅销高峰到来前,应备足存货,充分保证畅销的需要;待畅销接近尾声时,可视情况采取优惠酬宾、买一赠一、多买多送等多种促销形式,以避免商品积压。
六、依靠信息采购
采购商品,离不开市场信息。准确的市场信息,是我们做出正确采购决策的依据。如果信息不可靠,就会使经营遭受损失。
依靠市场信息采购和经营,归纳起来可包括“知己”、“知彼”、“知货”、“知人”、“知时”5个方面:
1.“知己”。是指要知道自己的销售现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要知道现有的商品库存量和货源供应情况;要知道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所处环境的优劣处等。
2.“知彼”。是指要知道竞争对手的业务活动情况,包括销售、库存以及经营特点、策略和方法等。这样方能出奇不意,以奇制胜。
3.“知人”。是指要知道消费者的心理动机和所处商圈内消费者的数量、类型、结构、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等。如此方能因地制宜,购进适销商品。
4.“知时”。是指要知道政治经济形势与季节气候变化,并认真分析这些“天时”给市场带来的影响程度,据此方能做出针对性的举措。
5.“知货”。是指要有商品知识,熟悉商品的性能、质量、规格、花色品种与价格,知道产品生产和货源情况等,这是采购商品的根本要求。
获得最满意差价的4条途径
差价是利润的根本,没有差价就没有利润。
商品采购价格越低,销售价格越高,利润也就越高。追求采购的最低价和销售的最高价,是经商的基本原则,也是获取利润的根本途径。
如果销售价格已定,那么,获取利润多少,就取决于如何获得最低的采购价格。同一种商品,从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供货渠道采购,或者采购批量不同,其采购成本大不相同。
对经营者来说,合理制定各种商品的差价率,不但可以直接增加利润,而且还可以减少库存,降低费用,避免损失。差价当中大有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说,获得了满意的差价,就意味着经营的成功。从批量角度看,通常可通过以下4种途径获得最满意的差价:
一、批量差价
通常,商品采购数量越大,价格越低;反之,价格就会相对高些。这就是人们学说的批量差价。
批量差价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反映了买卖双方共同的经济利益和要求。对卖方来说,一次销售量越大,费用越小,资金周转越快;而对买方来说,一次采购越多,费用越大,资金周转越困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借用批量差价这个杠杆。
卖方对大批量采购的客户,以价格折扣的方式,将自己由于费用节约、周转加快而增加的利润,让渡给买方一部分,以刺激销售,结果是双方利益均沾,何乐而不为?在商品购销环节中,不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要根据商品批量和价格、费用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计算批量供应与批量采购的最佳差率。
对于卖方来说,首先要确定批量折扣的起点,然后划分批量折扣的档次,最后计算出每个档次的最佳差率,也就是卖方能分到的最大限度的净利润而买方又能接受的差率;而对于买方来说,一方面要核算大批量采购对流通费用和资金占用产生的影响,卖方所让渡的差价是否可以抵补大量采购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还须对不同批发商的价目表和批量差率,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对自己最为有利的供货厂商,选择最佳的批量档次。
二、季节差价
季节差价是相同商品在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采购价格或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季节差价主要有两种:
1.储存性季节差价
它是由于季节生产、常年消费或者常年生产、季节消费的商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流通过程中,需要发生一定的储存费用,而形成的一种季节差价。
2.淡旺季季节差价
在不同季节,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单位产品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不同,而形成的季节差价。
要想获得满意的季节差价,首先要把季节差价与乱涨价区分开来。差价不是凭空制订的,而是根据合理的季节储存费用、生产成本以及不同季节的消费需求差异制订的。保持合理的季节差价,既有利于促进生产,调节供应,又能满足人民消费需求。
其次,要掌握好季节购销商品的规律。属于季节性购销的商品都有规律可循,一般都表现出令前、上令、正令、下令、背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购销价格都有很大差别。
最后,以商品购销规律为基本依据,确定升降有序的商品差价,既使经营者在季节差价中获益,也令消费者乐于接受。
三、质量差价
不同质量的相同商品,在同一时间与地点的价格也不一样。商品的质量、等级、花色以及鲜活品的新陈、老嫩、死活不同等,均可形成质量差价。另外,市场供求、社会环境、生活习惯对商品质量差价也有影响。
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质量差价包括:品质差价、品级差价、等级差价、含量差价、规格差价、式样差价、花色差价、色泽差价、包装差价、新陈差价、鲜度差价、老嫩差价、品牌差价等。
根据不同商品、不同季节、不同社会环境等分别制定不同差价,是灵活经营、占领市场、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制定质量差价的基本原则是优质优价、劣质低价、同质同价、分等定价、质价基本相符。
四、地区差价
同种商品在不同地区,其价格也会有所差别。形成地区差价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条件、收入水平、生活习惯、市场供求等因素。
从商品的流转环节看,工业品一般分为大中城市之间、中小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地区差价;农产品则分为产地、初级市场、中转市场、销地市场之间的地区差价。
根据地区差异,选择和确定采购渠道和目标市场,可以获取较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