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规模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很少,所以概率预测是核心,否则一旦判断失误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巴菲特认为几乎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概率的运用,在投资活动中,运用概率提高预测的准确性能够大大降低投资风险。所以他建议投资者在进行大规模集中投资前一定要对这只股票进行概率预测,寻找到了概率估计的确定性是投资的前提。巴菲特说:“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就无所谓了。承受重大风险的根本原因是你事先没有考虑好确定性。但是,以仅相当于证券内在价值的一部分的价格来买入证券并非是冒风险。”
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把集中投资成功的秘诀归纳为——集中投资于成功概率最大的股票。巴菲特说:“人类并没有被赋予随时随地感知一切的天赋,如果人类努力去感知,通过筛选众多的机会,就一定能找到一个错位的赌注。而当成功概率很高时聪明的人会下大赌注,而其余的时间他们则按兵不动,事情就这么简单。”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当胜算大的时候,并且没有人敢像你一样在相同的方向下注,这时,你就应该增加自己的投资注码,这样才能赚大钱。
既然集中投资是在成功概率最大时下大赌注。那么如何估计成功的概率呢?巴菲特采用的方法是:用赢利的概率乘以可能的赢利数额,再从中减去损失的概率与可能损失的数额的乘积。他说:“把可能损失数量的损失次数概率从可能赢利数量的赢利次数概率中除去。这就是我们一直想做的。”
当然,与在数学中学习的概率计算相比,这些概率估计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概率估计以大量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然后再根据在无数的重复性试验中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概率计算。但是现实中的企业面对的永远是与过去不同的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而竞争环境、竞争对手以及竞争对手的竞争手段、甚至企业自身都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所以,企业竞争成功的频率分布图,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计算出来。同样,集中投资的成功概率也是无法用传统的统计概率来估计。
但是,如果想让投资获得高的回报率,投资者就必须进行概率估计。那么,如何判断集中投资的成败概率呢?巴菲特认为以下两个模式可以一试。第一个模式是巴菲特自己创造的桥牌决策模式,另外一个模式是查理·芒格的格栅决策模式。
一、巴菲特的桥牌决策模式
巴菲特判断股票投资输赢概率的高超技巧主要来自于他最大的爱好——打桥牌。他经常说:“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永远坐牢。”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巴菲特,是一位思维6集中投资——最好的股票组合获取最多的利润首富真相:巴菲特投资思维疯狂的桥牌爱好者,他一星期大约打12小时的桥牌,最喜欢看《你为什么会在打桥牌时输》这本书,他认为这本书里包含了一些集中投资者应熟记于心的真知灼见。
巴菲特认为打桥牌与股票投资的策略有很多相似之处,巴菲特说:
“这(打桥牌)是锻炼大脑的最好方式。因为每隔10分钟,你就得重新审视一下局势(桌面上的局势)……在股票市场上做决策不是基于市场上的局势,而是基于你认为理性的事情上……桥牌就好像是在权衡赢得或损失的概率,你每时每刻都在做着这种计算。打牌方法与投资策略是很相似的。因为你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接下来,随着事态的发展。
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添加新的信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根据你所拥有的信息,你认为自己有成功的机会就去做。但是。当你获得新的信息后,你应该随时调整你的行为方式或做事方法。”
从巴菲特打桥牌的风格,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桥牌决策模式是怎样一种决策模式:收集信息,然后不断的往里面添加新信息,当认为自己有可能成功的机会,就出手投资。当然,这种概率估计是基于一些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因素做出的。
在巴菲特的投资中,概率论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例如巴菲特对威尔斯?法哥银行的投资,就是一次运用概率而成功的经典案例。
1990年10月,伯克希尔公司投资2.87亿美元购买了500万股威尔斯·法哥银行的普通股,占该银行已发行股票的10%,从而使伯克希尔公司成为这家银行的最大股东。
对于伯克希尔公司的这次大行动,外界的看法各有不同。在1990年初,威尔斯·法哥银行的股价曾攀升至86美元,此后随着投资者的大批抛盘,该银行股价一路下跌。原因是当时美国西海岸正处于严峻的经济衰退的痛苦之中,一些分析师认为银行的贷款资金都被住宅抵押所占用,从而导致经营困难。而威尔斯·法哥银行是该地区银行中拥有最多商业不动产的银行,那些分析师认为它是最脆弱的。
巴菲特对这些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但他认为威尔斯·法哥银行不应该是最脆弱的。这是不是由于他掌握了比其他专业投资人士更多的情况呢?事实不是这样,他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局势。从他的思维过程中,我们就会清楚的认识到巴菲特是如何应用概率投资的。
对银行业务,巴菲特十分清楚。在1969年至1979年间,伯克希尔公司曾收购了伊利诺伊国家银行和信托公司。从伊利诺伊国家银行身上,巴菲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家妥善经营的银行不仅可以使它的收益有所增长,而且还可以得到可观的资产回报。巴菲特还认识到一家银行管理层的行动决定了它的长期价值。管理者不明智,不但会使银行的运营成本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业务上的重大失误——贷错款;而优秀的管理者总是在寻求降低成本的方式,对那些风险大的贷款,他们几乎不做。
当时,威尔斯·法哥银行由卡尔·理查特管理。在卡尔·理查特的领导下,该银行的收益增长率以及资产回报率均取得了高于平均值的成绩,而且该银行还建立了坚实的放款业务。
巴菲特对威尔斯·法哥的风险进行了分析,他说:“大地震的具体风险将降临到加利福尼亚的银行,这一风险可能完全摧毁借款者,进而摧毁贷款给他们的银行。”但巴菲特又有一个结论:一切都表明,发生地震和金融恐慌的概率并不高。
接着,巴菲特又认为,对妥善经营的威尔斯·法哥银行来说,不动产价值下跌产生太大冲击力的概率很小。他说:“考虑一下具体数字吧。威尔斯·法哥目前税前的年收益在扣除贷款损失的3亿美元之后,仍超过10亿美元。如果银行全部480亿贷款的10%——不只是不动产贷款——遭受像1991年那样重创,而且产生损失(包括前期利息损失),平均损失量为本金的30%,公司仍能保本不亏。”
对银行来说,放贷业务的10%遭受损失就等于企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萎缩,但巴菲特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即使发生了,仍能保本。巴菲特说:“如此糟糕的一个结局——我们认为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似乎不可能——也不会使我们沮丧。”
巴菲特经过严密的概率论证认为,对威尔斯·法哥银行能够产生长久重大损失的概率非常低,购买威尔斯·法哥的股票,其赚钱的机会是2∶1。不过威尔斯·法哥银行的股价还是下降了50%,但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是买进的好机会。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巴菲特的“下大赌注”是建立在他对行情充分了解基础上的,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巴菲特说过:“慎重总是有好处的,因为没有谁能一下子就看清楚股市的真正走向。5分钟前还大幅上扬的股票,5分钟后立即狂跌的情况时有发生,你根本无法准确地判断出这个变化的转折点。所以,在进行任何大规模投资之前,必须先试探一下,心里有底后再大笔投资。”
在具体操作中,投资者应该怎样运用概率来提高胜算呢?巴菲特认为要做好以下四点:第一,计算概率;第二,根据新的信息调整概率;第三,随着概率的上升,投资数量也应加大;第四,只有当成功的几率完全对投资者有利时,才可以投资。
再让我们来看看查理·芒格的格栅决策模型。
1993年,查理·芒格做了一个主题是“选股是处世艺术的一个分支”的演讲。在演讲中,查理·芒格说:“你要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股票市场、金融学、经济学的知识。但同时要学会把这些不同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要把它们看成包含了心理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的知识宝库的一部分。用这样宽广的视角就会发现,每一学科之间都相互交叉,并因此各自得以加强。一个喜欢思考的人能够从每个学科中总结出其独特的思维模式,并会将其联想结合,从而达到融会贯通。那些养成这样思考习惯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非常成功:不具备坚实的心理素质的人在股市上或其他方面的成功只能是一时的运气。”
为了让听众充分理解这段话,查理·芒格用“格栅模型”来说明不同学科的不同思维方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他说:“你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思维方式,你得按自己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将其安置在格栅模型中。”也就是说在思考问题时要将历史、心理学、哲学、数学、物理、工程学、生物学、统计学、经济学以及其他传统学科中的分析工具、方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查理·芒格告诉我们,将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联系起来建立起融会贯通的格栅,是投资成功的最佳决策模式。用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思考同一个投资问题,如果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这样的投资决策更正确。懂得越多,理解越深,投资者就越聪明智慧。
查理·芒格说:“你必须知道主要学科中的主要理论并有规律地用到这些理论——是所有理论而不是其中一些理论。多数人只在一个模型中接受教育——比如经济学——并试图使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你知道有这样一句老话:‘对于拿着大锤的人来说,世界就像是一枚钉子。’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