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推出了2008年度全球富豪排行榜,巴菲特以620亿美元位列榜首。然而,巴菲特成为世界首富的途径与那些石油大王、房地产大亨、船王以及强盗式的富商截然不同。他以100美元起家,仅仅通过投资股票和企业并购成为富豪榜首的第一人。
毫无疑问,在投资企业和股票方面,无人能出其右。
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所有人眼中,巴菲特就是活财神。他的旗舰上市公司——伯克希尔公司取得的成就更是独一无二。40多年来该公司一直保持着平稳的收益,平均每年都保持近23.5%的增长,而在战后美国,主要股票的年均收益率大约为10%。安迪·基尔帕特里克曾经这样说:“如果你在1956年把1万美元交给巴菲特,它今天(2003年)就变成了大约2.7亿美元,而且这还是税后收入。”巴菲特的这些骄人业绩令那些自认为自己在投资方面造诣颇深的华尔街人望尘莫及。
投资领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作为大师的巴菲特和其他人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不光通晓规则,而且深谙规则背后隐藏的道理。
他喜欢用基本的生活常识、基本的恐惧感与人性的分析来指导在投资领域的活动。他认为投资成功的秘诀是寻找那些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巴菲特以其超人的智慧,区分出市场中永恒的法则与多变的因素,使投资成为一种理性光辉下的行为。可以说,在投资领域,还没有哪个人能够赢得比巴菲特更多的尊敬。在投资界人们称巴菲特为“股神”,并形成了奇特的“巴菲特现象”。
从2000年起,为了资助穷困者和无家可归者,巴菲特向全球推出了“午餐约会”计划。对一位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零距离接触巴菲特的最好时机。为了抓住一次同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投资者们互相竞价,让“午餐约会”计划成了一个拍卖品。2003年,“午餐约会”计划被拍到25.01万美元,2005年达到35.11万美元,现在这个计划则高达168万美元。
当然,巴菲特不会给每一位投资者这样的机会。惟一的有效途径是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成为该公司的股东,然后参加股东大会。据说,伯克希尔公司每年的股东大会都吸引了很多人,目的就是聆听巴菲特的只言片语,毕竟投资大师的话总是醍醐灌顶。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花费得起这样的巨款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以及购买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每股约1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股票),也不是每一个人都不受时空的限制,与巴菲特零距离的接触。更多的“巴菲特迷”们只能通过现代传媒工具,了解巴菲特投资心得的点点滴滴。
令人遗憾的是,巴菲特自己没有著书立说。尽管在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在研究巴菲特,并编著成书,但这是不是巴菲特真正的思维呢?令人怀疑。正如比尔·盖茨所说,仅仅背下巴菲特的格言是不够的,还必须从他的思维方式中进行深层次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