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曾对如何跟老板、上司相处这样的问题冥思苦想过,到底是该精明处事、高调表现好,还是藏锋露拙大智若愚好?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相信一般人略作思考都会知道选择后者会更稳妥一些;那些看起来略有些呆笨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他们抓住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处世之道——装傻。
命运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卑微总是和大多数人联系在一起的,而只有少数人才是职场的真正主角,这也是主角和龙套的关系。要么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碌碌无为,要么就作为职场主角决定自己的命运。记住,命运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不得不知道的职场潜规则第一条:办公室里只有两种角色,主角和龙套。你是选择扮主角还是跑龙套?往往志向决定命运。每个办公室里,都不乏野心勃勃渴望上位的人,也有只想偷懒没有大志的小职员。刚进办公室时,所有人都呆在一条起跑线上,几年之后,有野心的人不是升职就跳槽到更好工作,而小职员永远都是小角色,就算时间再长,依旧只能是一个小职员。这不是命运决定前途,而是你的志向决定命运。在职场里,你是愿意作为主角星光熠熠,还是愿意碌碌无为地情愿跑龙套,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在任何地方,甘于做小人物的,总是比充满野心的要多。所以,小人物从来都是大多数。但你更要记住,管理层的职位永远只有这么多,而只有成为少数才能算为精英。
你是要做平庸的大多数呢?还是要做极少数的精英领袖?现在的职场容不得懒人,你要比别人生存的好,就唯有当主角,让别人去做龙套。千万别相信这种话:“我们没必要那么累,有事情让别人去做好了。”说这话的人不是想拉个垫背的,就是要踩着你往上爬。如果你不想被埋没在职场,不想成为别人的垫脚石,立下志向,挖掘野心是唯一的选择,也是职场的必修课
谢晖和冯晓明、林峰一起进入A公司销售部,三人有着相同的学历,却有着不同的出身。谢晖是凤凰男,来自于河南农村,是接受了好心人的助学才得以上大学,他成绩拔尖,面试时以应试者第一名的身份考入。冯晓明是这个城市里土生土长的八零后,虽然家境一般,可也从小衣食无忧,毕业后没费多大力气就进了A公司。林峰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他父亲是某政府部门的小官员,只和A公司董事打了个招呼,没参加考试轻轻松松年就直接进了销售部。谢晖知道自己出身不好而暗自较劲,他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在一年内混出样子来,至少坐上副主管的位子。林峰也野心勃勃,瞄准的也是销售部副主管。他后有父亲撑腰,又得了公司董事的暗示,所以有的放矢,准备大展拳脚做出一些成绩出来为以后的升迁做准备。唯一没大志的便是冯晓明,他有着城市80后普遍的好逸恶劳的习性,最好就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每天能偷懒就偷懒,在公司一上班就上网聊天,还时常提前下班去接女朋友。公司派业务单子时,谢晖和林峰总是挤破头似的抢,为此好多次在例会上都翻脸相向。冯晓明一直是看热闹的那个,他和许多别的同事一样,从不会去抢活干,主管派给他什么,他就做什么。几个月过去了,销售部主管甚至是销售部经理都知道,部门里最拼的是谢晖和林峰,而冯晓明是最闲的那个。有一天,主管丢下来一张“死单”。这是公司销售部里惯用的名称,意思是这张单子铁定不但谈不成,而且最后会顶雷挨骂,弄不好还会被投诉的麻烦客户。快到开会的时候,几个同事和冯晓明一边谈笑一边往会议室赶。“今天主管拍下来一张死单,你们知道么?“谁拿到就倒霉了,那个客户被得罪的不轻,被投诉是特定的。”冯晓明啧啧道。
“我们担心什么啊,公司里不是有两个积极分子么。”同事A不怀好意地回答道,“反正他们会抢着做的,我们不用担心。”“为了张单子争得头破血流,也不知道谢晖和林峰是怎么想的。”同事B说,“像我们这样多好,日子活的多轻松,多滋润。”冯晓明点头称是然后就走入了会场。果不其然,例会时,主管拿出了那张“死单”,问谁愿意接。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谢晖和林峰。主管也侧头征求两人意见。林峰直截了当地说:“我手上有三张单子在跟,我抽不出时间做新的。”谢晖倒是含蓄:“我倒是可以接,不过要等我跟完CG公司王总那单,你们也知道,那张单子谈了半年,也差不多该收尾了,数目可不小……”“哦!”主管意识到了,这两个人前段时间拼命接单,确实手上事儿比较多,而且都是要紧事情。于是环顾在场的职员,最后目光落在了冯晓明的身上:“就你做吧。”“我?”冯晓明张口结舌,慌慌张张地看看四周,却只看到同事A、同事B幸灾乐祸的笑容。谢晖和林峰压根就没转头看他。结局并不特别让人意外,冯晓明没有谈成这张单子,而且还被客户投诉,受到经理点名批评。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冯晓明拿到手上的,不是“清水单”就是类似的“死单”,苦不堪言。冯晓明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冯晓明一直觉得谢晖和林峰天天抢着干活太笨,但他们真的是笨么?例会时大家都等着两人想往常一样继续抢单子,可两个人一副忙碌样子,是真的在忙么?谢晖和林峰绝对是这个部门内最聪明的人,他们因为有野心,心有大志,所以才拼命干活,要尽快做出成绩。而工作,恰恰是职场上最好的掩护,干活越多的人,越是拥有挑选工作的资格,他们可以在遇到“死单”和“清水单”的时候,用工作忙作为掩饰。试想如果你是上司,会把麻烦事情交给手下最得力也最能产出效益的员工么?每个上司都懂得二八法则,都知道百分之八十的效益永远是在百分之二十的人身上,所以谢晖和林峰永远能得到最优厚的业务单,这是对他们野心的回报。而冯晓明呢?他一心只想做个普通职员,只接主管派下来的活。一个只知道永远接受指派任务的人,是没有资格拒绝的。所以冯晓明的下场是不出意料的,他就是谢晖和林峰的垫脚石。这几个月,主管不断给他死单,就是整他,给他穿小鞋。三个人当中,谢晖来自于乡下,按理说他才是小人物。但职场上并不看你出生地,甚至没那么在乎你的学历。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的经验是,你自己是想跑龙套还是想做主角。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龙套永远是大多数,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合群,自己做的事情和大多数人追求一致,自己并没有比人家多做什么。那恭喜你,你就是个龙。
才入职的这几个月,冯晓明是郁闷、烦躁而心有不甘的。他搞不懂究竟是为什么?明明自己和别的同事一样干活,也从不和谢晖、林峰抢单子,而且又老实听话从不犯错,但主管偏偏不喜欢他,总是把死单丢给他,同时都打趣地称他是“死单峰”。冯晓明和谢晖的关系还不错,有次两人在酒吧喝酒时,冯晓明就问了谢晖这个问题。谢晖笑笑说:“哪个主管都不会喜欢混日子的员工。”冯晓明辩解道:“我哪里有混日子,明明和别人一样干活啊。”谢晖说:“你是和别人一样干活,但也和别人一样偷懒,主管凭什么觉得别人是混日子,而你就是踏实做事的人呢?”“踏实难道不是靠做出来的么?”冯晓明不解地问。谢晖摇头:“当然不是,踏实做事是靠演的,在职场中,所有东西都是靠演的,你想演主角就要忙碌,你想演龙套,就可以混日子。”冯晓明呆住了半晌,若有所悟。谢晖拍拍他肩膀:“你就和别的同事一样吧,工作朝九晚五,反正公司也给你交养老保险,干上退休,做自己的小职员吧。”“我不想!”冯晓明大声吼了出来,“我们一起进的公司,凭什么你们能上位,我就得永远当小职员?”“你看过电视剧《潜伏》么?”谢晖突然转开话题。“看过啊,这么红的电视剧,谁没看过。”冯晓明迷惑不解,“这和《潜伏》有什么关系。”“关系大着呢。”谢晖并没有摆出莫测高深的姿态,耐心解释道,“《潜伏》这个电视剧与其说是间谍片,更像是职场实战教程,余则成就是一个真正的职场高手,而且大获成功。若是学到余则成的生存法则,就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冯晓明一下子来劲了:“余则成的生存法则?快给我讲讲”“这第一条法则么……办公室里只有两种人,不是主角就是龙套。”谢晖同时竖起两根手指。“这是什么意思?”“《潜伏》里,你能记住几个人的名字?”“余则成,站长,马奎,陆桥山,李涯,翠平。”冯晓明挠挠头,表示就记住了这些。“没错,这些都是主角的名字,而那些跑龙套的,看过一眼就忘了,他们没有机会,没有地位,唯一的用处,就是去送死。”冯晓明若有所悟,他虽然好逸恶劳却并不笨:“我懂了,想要成功,就不能当龙套,必须要做主角!”“在销售部三十多人,只有三个是主角——主管、我、林峰,其他都是龙套。”谢晖微微一笑,“林峰。而东区销售经理下管几个销售部,东区销售经理头上还有华东大区销售经理,上面还有大中国区销售总监,你说单就公司的销售系统就有多少人?销售系统里主管级以上的位子能有几个?不过区区几十个而已。你如果做龙套,那你就是沉默的大多数,根本不会有出头的机会。”冯晓明张大了嘴就没有合拢过:“你说有道理,仅销售系统就那么多人,这些人难道一辈子都做小职员么?”“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是小职员,一旦裁员还是首当其冲,虽然日子过得清闲,却随时都会丢了工作,职场的命运都操纵在别人手里。这就是你们的现在和将来。”谢晖悠然道。“我不能再这样下去。”冯晓明鼓足勇气,“我不要做龙套,我要做职场的主人!”“你不是没大志,也不想太受累么?”谢晖说,“要想上位,就得有高远的志向,你有什么志向?”冯晓明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没有太高的理想,以前同同事聊天的时候,说的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工资够用钱够花就可以。这几个月来,冯晓明已经受够穿小鞋的滋味,他立志要改变。于是就对谢晖悻悻然说:“我不要当死单峰了,这算不算志向?”“勉强也算吧。”谢晖点点头,“心怀志向,而且愿意为志向努力,就能做职场的主人。”“那我要怎么做才好?”冯晓明还是不解,“我怎么才能不收死单?”谢晖教给冯晓明一个小方法:“很简单,从明天开始,你要让自己忙起来,不管什么时候,手上至少要有一个单子。”“那岂不是很累?”冯晓明苦着脸说。“既然要做主角,首先就不能怕累。”谢晖淡淡的喝起了啤酒,“既然怕累,你就继续去跟你的死单,等到公司下一次裁员,头号名单就是你。”经过了这番开导,冯晓明彻底开窍了,他暗自立志,不能再当办公室混混,也不再迟到早退,手上永远保持有一张单子在跟,虽然没有谢晖他们的拼搏,但主管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下一次的死单,也就与冯晓明彻底无缘了。一个月以后,他就彻底摘掉了“死单峰”的帽子。
记住,办公室里没有永恒的主角也没有绝对的龙套。办公室游戏是一个孤独的游戏,有人陪你一起倒霉,但却没人能陪你一起发达。如果你有高远的志向,那就注定其他人会成为你的垫脚石。冯晓明不再接死单,意味着他的部门里就将出现“死单王”或者“死单李”,总而言之,职场上的陷阱,不是你掉进去就是别人,这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做每件事情都是需要代价的,你要达到什么目标,就得有所付出,而不想付出的人,就注定会被职场的狂涛骇浪隐没。就像电视剧讲诉的那样,主角是永远不会死的,因为没了主角片子就无法演下去,而龙套的存在,就是凸显主角的威风,以及替主角去送死的。在生活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后,自己的命运是自己决定的——是要当芸芸众生里的一员,做个卑微的龙套。还是要出人头地成为少数的那部分人,变成职场的主角。
虚名都是浮云
人人都喜欢别人的夸奖赞扬,在别人一味的夸饰之下总是会难免膨胀飘忽起来,就会开始忘记自己,自大而狂妄。这个时候才是最危险的,失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埋下伏笔。不计浮名,泰然自若,才是真正的保身之道。
人生艰难,充满坎坎坷坷起起伏伏。或许是太过专注,总会把得失看得太重,当沉浸在失败中时,总是会牵出那容易受伤的灵魂,于是难以自拔。然而,回过头去才发现,自己太过看重的东西对这个世界来说是那么的渺小甚微,别人的生活照样继续着,地球照样运转着。没有人会去关注你的悲伤,你的委屈。所以不妨糊涂些面对生活,面对那些夸奖你的或是贬损你的话语,泰然对待。
关羽关云长虽然被后世人所顶礼膜拜,但他死在陆逊、吕蒙手里,从此落下个“只提过五关斩六将,不提败走麦城”的讥诮之语,可见后来人敬重之余,对他的失败,多少有些认为是他老人家咎由自取,自取其祸。
根究关羽的下场不仅仅是因为太把自己当回事外,还离不开几大“高人”。第一捧家——曹操,关羽自“温酒斩华雄”天下传名,同时曹操也开始了施展他的计谋。“斩颜良、诛文丑,真一世之雄也”,捧得关二爷把自己当神人。接着配合关羽来了一出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曹操这一手妙棋,把关羽放到一个忠义无双的高度。到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曹操继续演上一出准备迁都的闹剧,直捧得关二爷有点飘忽忽不知所以,浑然可以主宰国家存亡,甚至忘了自己曾经是一名马弓手,以为三国时代天下人都为自己跑龙套一样。
捧家榜上第二名就是诸葛亮。华容道念及旧情放走曹操,诸葛亮对于关羽也不予以追究。马超投降刘备后,关羽知马超武艺过人,便想和他一决高下,吓得诸葛亮写信给他戴高帽,劝说其守荆州责任重大,小心安抚,才得以制止。关羽常将这封信“遍示宾客”炫耀自己之能。虽然诸葛亮是为了内部稳定着想,但是也让关羽愈加自大,甚至连刘备的封赏,只因与黄忠平行都要拒绝。可见其自大到以容不得别人与之具有相同的地位。后来的关老爷“虎女安嫁犬子”恶语拒婚孙吴之举似乎也自然而然了。
第三捧家坐镇江东的孙吴,先是吴主孙权被关羽侮辱性地拒婚后,保持缄默不发一言。紧接着大都督鲁肃上场,还配合关二爷来上一出单刀赴会,更使关羽认为东吴无人。再加上陆口守将吕蒙装病,以及新上任的陆逊的一封恭恭敬敬的信件更让关老爷膨胀起来,大有云长一出,谁与争锋的势头。
结果是,惨败吕蒙,身死他乡。可关云长就是关云长,世间忠义的代表,英雄的化身,英雄怎能低下高昂的头,当然要走上英雄该走的路——英雄式的死亡。
骄兵必败,浅显的道理谁都明白。但是,包括英明统帅,三军首领,沙场老将,无敌勇士,也避免不了事到临头犯糊涂。知道骄傲不好,却一错再错,甚至明知错了,还要错下去。这就是过分看重自己,容易倔强的固执下去。
西楚霸王项羽,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的悲剧英雄。项羽骄傲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掌控天下人生死大权,对待他人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次又一次自以为宽宏大量地放过弱小刘邦,以此显示自己的气量和强大。可历史是悲剧的,项羽最终得到的只是古来英雄空余恨,自刎乌江,身败在自己眼中的弱者之手。自高自大容易使人认不清自己,使得原本最有希望掌控天下的项羽败在弱小的刘邦手下,留得后人空悲切,而楚霸王的狂妄自大,妇人之仁更是成为了历史的笑柄。
失去自我定位是可怕的,容易失去理智不说,还会失去常识,造成偏执情绪和逆反心理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判断失误。最后,甚至自己也明白是错了,可情绪还退不出这个误区,再加上中国人惯有的爱面子,容易死扛这份可怜的尊严,执迷不悟地往死路上走,十匹马也拉不回来,直到错到彻底失败为止。这种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事,发生在过去现在,将来也不会绝迹的。所以,学会糊涂,不把自己放得太高,不把自己太当回事,看待自己要实事求是,不受虚名所累,也是个保身之道。
认清自己才是进步的开始
古言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现实生活却是,以镜为人,可以知得失。认清自己,认识自己,才是真正清楚明白自己的优劣、喜恶、爱憎。只有了解了自身,才能有效地去改善自己,然后获得成功。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彼此才是成功的保证。认识自己之后,你就能客观地评价和正确对待你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知自己行为上的不足以及情感上的缺陷,你才有方法来克服这些不足——取人之长,避己之短。认识你自己,使你能够从过往中获得进步,才能不断成长。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内因和外因的,即由众多因缘所形成的,故一切事物现象必然会随其内因与外因的变化而变化,任何事物现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人生中的苦恼也是由“心”和外因引起的。因此,人生的一切悲伤、苦痛、烦恼都是可以改变的,我们无法办法去消除人生的苦痛,只是我们自己缺乏找到苦痛缘起的能力。人生苦痛缘起的原因,是内心和外部环境所共同引起的。
然而,人们普遍认为人生的苦难都是环境所造成的,然后就拼命地在身外寻找解脱烦恼的方法,就拼命地让自己忙碌起来,遇到烦恼时,就紧盯着这个烦恼不放,一心想要解决烦恼。这就像是一栋房子着火了,不去考虑灭火的方法,也不观察最大的火势在那里,只顾着瞎忙活,将水一股脑地乱浇一气,结果水用完了,火势却越来越大。
有的人却可以找出着火的地方,认清火势的部位,然后用有限的水和自己的能力止住火势,从容地灭火。前者就是那种用尽了一生的精力,舍弃了自己的身、心想要去解脱烦恼的人,这样只能是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一无所获的同时,也使自己走上绝望之路。后者看清烦恼苦痛是自己由心而起,外因只是一撮小火,要想灭火就必须先把自己内心的火灭掉,大火灭了何愁小火不灭?即找出主要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是一种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自己的烦恼、悲伤、苦痛就是“火情”,首先你自己要找到火的起源,看清火势。这种智慧就是——看清自己、认识自己。
人们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当苦恼、悲伤时就诸事不顺,甚至是越做越糟,究其原因就是你没有找到着火的根源,没有理清思路,只是随性灭火,结果是火越烧越大,如果你能冷静下来,从内里找找原因,找到烦恼的根源,运用你的能力扑灭自己的火——修正自己的行为,你就会获得快乐。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是自己,看清自己、认识自己是战胜困难最大的智慧。
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成功只会离他越来越远。同时,又说明他根本不懂得糊涂的哲学。
认清自己,才知该如何进步,才知什么位置适合自己,才有新的努力方向,才知哪里是自己的短板,才知什么时候该小心谨慎……
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全国赫赫有名的美男子,别人都叫他徐公。和徐公家离得不远,便是邹忌的住所。
邹忌也是朝野公认的美男子。一天早上,他穿戴后以后对着镜子,问他的妻子说:“你看我和徐公谁更漂亮?”
妻子回答说:“当然是我相公漂亮了,徐公哪能比得上?”
徐公是名闻齐国的美男子。邹忌有些怀疑自己会比徐公更漂亮,于是又去问他的小妾:“你觉得我和徐公比,哪个漂亮些?”
妾也回答:“徐公虽然漂亮,但他离您还差得远呢!他哪能和您比呢?”
邹忌听到妻妾都这样说,非常开心,心想:连妻妾都这样说我,那肯定就是我最美了。
一天之后,有个客人拜访邹忌,邹忌设宴招待他,席间,邹忌又顺便问了问客人:“你认为我和徐公比美,谁更漂亮一点呢?”
客人也同样回答道:“徐公没有您漂亮。”
这句话使得邹忌更加沾沾自喜了,他现在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漂亮了。
又过一天,徐公到邹忌家做客,邹忌就细细地把徐公的面貌、身材、姿态等各方面都仔细打量了一番,又暗中和自己相比,始终没发现自己什么地方比徐公漂亮。
徐公走了以后,他又去照了一回镜子,更觉得自己比徐公逊色不少。
邹忌为这事夜不成寐。他想了又想,得出了一个结论:“妻子偏爱我,当然要说我漂亮;妾呢,她又惧怕我,所以也说我漂亮;至于客人当面夸奖我,那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邹忌是明智的,他因为旁人的甜言蜜语而迷失自我,而是清醒地认识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是智者,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聪明。一个人的眼睛只能周围的环境和人,只有借助镜子、水等才能看到自己。同样的道理,我们能够清楚地看清别人的弱点和缺陷,却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熟视无睹。在看清别人的同时,你是否也能认识自己?
成功关键在于你一定得认识和了解自己,而认识自己都是自己一个人的功课,最终自己获得的答案才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即能在实践中扬长避短、快速成功。聪明人都有自知之明,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也不掩盖自己的弱点,而是积极地去改变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获得进步,发挥长处,去追求自己渴望的功。
各司其责,各尽其能
如果人人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便能良好的运转下去。部门、公司、组织、社会都像是一个个精密仪器,每个小的部件都有着自己的功能,如果所有的部件都能良好运转,那么这个社会、组织、公司、部门也会是有条不紊。
汉宣帝时有一位名叫丙吉的宰相,一年春天,丙吉经过繁华的都城街市时,碰见有人群斗,死伤极多,可他若无其事地通过现场,什么话都没说。之后不久看到一头拉车的牛吐出舌头气喘吁吁,丙吉马上派人去问牛的主人这是怎么回事。旁边的随从看见这一切就有些不解,为什么宰相对群殴事件不闻不问,却担心牛的气喘,如此岂不是轻重不分。于是有人鼓起勇气请教丙吉。
丙吉答道:“处理群殴事件是长安令或京兆尹的职责,宰相只要每年一次评定他们的工作,再将其赏罚上奉给皇上就行了。宰相对于所有琐碎小事没有必要过问,在路上处理群众围斗更不需要。而我之所以看见牛气喘吁吁要停车问明缘由,是因为正值初春时节,而牛却吐着舌头气喘不停,我担心是不是阴阳不调。宰相的职责之一就是要顺调阴阳,因此我才特地停下车询问缘由。”众随从听后恍然大悟,旋即明白了宰相的英明。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领导者的职责是:第一是对大局的判断和掌握。第二是激活团体的能力。第三是让部下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就汉朝而言,这样的丞相还有很多,汉初的陈平就是这样的一位。
陈平足智多谋,在年轻时帮刘邦攻城拔寨,对刘邦的成功贡献颇大。晚年后被汉文帝任命为左相。有一天,文帝召见陈平和右相周勃。文帝首先问右相周勃:“你经手的裁决事件,一年约有多少件?”周勃低声地说:“臣不肖,对这件事不甚清楚。”
文帝又问:“那么,国库一年的收支大概多少呢?”周勃仍然支吾不语,紧张得汗流浃背。
然后文帝问了陈平一样的问题。而陈平的回答是:“关于这些问题,我得询问负责人才能知道。”文帝又问:“谁是负责人呢?”陈平回答:“裁决事件的负责人是司法大臣,国库收支的负责人是财政大臣。大家各司其职。”文帝接着问道:“倘若所有职务都各有所司,那么宰相又负责什么呢?”陈平自若地回答:“宰相要使百姓各得其所;对外镇抚四方的蛮族与诸侯;对内则要督促所有官吏做好分内工作。”文帝听完这番话,连连点头表示赞许。
周勃自知自己不如陈平,很快就辞去职位。此后便由陈平一人独承宰相大任。而陈平之后的表现正如他自己告诉文帝的,是针对每个人的才能赋予其应做的工作,宰相则加以督导,这不也是一件更重要的工作吗?
陈平因政绩卓著,被誉为名相。从陈平的行为可以看出,领导者不必事必躬亲,做到事无巨细,该放手的就要放手。而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充分调动每个下属的积极性,使其各尽所能,各司其职,这样整个机构就会像一台机器一样不停地运转。做下属就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服从安排。
做领导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越位行事。同样道理,做下属的也得懂得认清位置,做好分内的事情,不去越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
社会就是一架精密仪器,每个人都是上边的一个零件,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使机器正常运转。你是工兵,就得尽好工兵的职责,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有条不紊,人尽其能,才会使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
永远不说上司的坏话
进入职场,你会发现,同事之间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老板的好坏、公司的优劣、薪水的高低,同事们聚在一起似乎“无话不谈”。诚然,偶尔八卦一下可以促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但是在“八”的过程中,怎样把握一个度就是关键问题了。
很多职场中人特别喜欢背后谈人是非,不管是跟自己有关的还是无关的。逐渐,所有与自己相关的无关的,经历的没有经历的都将会成为自己议论的对象。有时候是故意为之,有时候则是不经意流露。但是有一点要铭记:如果你打算跟着老板干下去,那就不要说老板的坏话。
在单位如果你想混得久,想 往上爬,就永远不要说上司的坏话,不管是对谁。不要以为你对同事说的话不会传到老板耳朵里,同事毕竟是同事,就是至亲好友也有嘴松的时候,更何况是有竞争关系的同事。而且,即使你自以为说的是一些很客观的、没有恶意的话,但如果透露和歪曲你说的话能够给他人带来利益,那么一定会有人为了邀功请赏而曲解你的话并转述给老板。当然,这些打小报告的人会被指责为无耻,但是追本溯源,还是你自己“祸从口出”。只有管好你自己的嘴,才能从根本杜绝别人陷害你。如果连自己的嘴都管不住,怎么能管住别人的嘴呢?
说老板的坏话,不仅指在公司内部,还包括与公司外的人进行交流。很多人在公司遇到了挫折和不公的待遇,就喜欢跟别人抱怨自己的公司如何不好,自己的老板如何没有水准。这么做等于告诉别人做你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并且如果你的评价让人觉得你的老板是一个无耻、令人鄙视的人,那么听者不禁会问:你怎么会选择在这么一个可恨、无能的上司手下做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身在职场怎能苛求事事如意?自己抱着什么样的想法和心态去对待不如意的事情对职场生活起着关键作用。遇到了职业道路坎坎坷坷,人和人的反应会出现不同:有的人开始沉沦、抱怨,有的人到处诉苦,有的人则陆续离开,但也有人坚守阵地试图去改变。
抱怨上司和公司,最终的结果是伤人伤己。有些人牢骚满腹,在公司跟同事说,回家跟家里人说,更有甚者,谈生意时,向客户抱怨。将心比心,你愿意跟一个满口抱怨的人合作吗?抱怨自己的老板,抱怨自己的公司,对方心中留下的印象并非是公司和老板的无能,而是诉说自身无能,因为公司是你自己选择的。在客户面前的牢骚,不仅不会得到同情,反而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印象分。有的客户在你诉说的时候也许会点头应和,但也许,在你还没有走出谈判桌的时候,他的电话已经打到了你老板那里,这样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聪明的人怎么会去做呢?
很多公司里都会听到员工这样抱怨:老板太小气,只知道让员工加班加点干活,却从来都不提加工资。这些员工对老板有数不完的抱怨,而且抱怨成为了他们对公司和老板的最终评价。他们没有想过公司提供给他们的机会和薪水,也没有想到只有老板和公司在身后给予助力才能使自己走到这一步。
抱怨之前,应当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自己上司真的如想象的那样无情无义、无知无能吗?退一万步想,如果没有老板和他的公司,你就没有这份工作,也就没有了薪水,更没有机会发挥自己才能。从这点出发,你就应该感谢老板,至少他为你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一个让你得以发展的机会。在抱怨老板之前,你应该多考虑自己的责任,不要总是认为上司在算计你、剥削你,却将你自己有没有完成任务搁置在一旁不加考虑。
每个人每个单位都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了自己的公司或上司的不足之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正确的场合,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同时附上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也许,你的建议并非很全面,你的解决方案也不是很具体,甚至有些幼稚,但是这种解决方式绝对是公司和老板所欣赏的,而且你在试图寻求解决之道的时候也提升了自己。
无论何时何地,不管人前人后,永远不要说上司的坏话,这是职场新人们必须要牢记的一点。
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跟同事之间私下议论老板是非,等于双手奉上同事向老板打小报告的机会。
不任意张杨自己的个性
社会生活总是在无形中要求人们保持从众的心理,不管你的朋友、家庭,还是同事,对着装、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都显然有着规定好的“准则”。当你的言行举止偏离这些准则时,便会受到他人的嘲笑甚至排挤。
为何人们要对别人的“不同”之持排斥的态度呢?看一看“桶里的螃蟹”这则寓言也许就可以找到部分答案了。
假如你把一只螃蟹扔进桶里,它会想方设法用爪子钩住桶的边缘而逃走。然而,倘若你把几只螃蟹都放进桶里就不会有一只螃蟹能逃走,这是因为只要一只螃蟹靠近桶边,其他螃蟹就会一拥而上把它拉回来。当然,螃蟹并不是有意识地去阻挠同伴的成功,不过,这种现象很典型地折射了人类的心理:当有人表现得出类拔萃时,人们普遍的心理并非是赞赏、期待他更出色,而是众人共同打击,让他回到跟大多数人一样的水平。这样的现象,往往是源于人类的嫉妒之心。
因此虽说彰显个性无可非议,但在职场中就要遵循职场中的“潜规则”,这样才能站稳脚跟以自保,稳步上升以蓄力。倘若急于求成,什么事情都想冲锋在前,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势必会招来嫉妒、反感和攻击,使自己受到排挤,一步步将自己推入充满阻力与敌意的环境中,。
小张是河北省一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国企。
刚到岗位时的小张真算是意气风发。他的嘴巴像抹了蜜一样甜,讲的笑话往往逗得同事们前仰后合,还总是抢着干脏活累活。很快,前辈们都对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小弟弟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可好景不长,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之后,小张口无遮拦的毛病便逐渐暴露出来。
9月份,小张所在的部门人员众多,可效率却十分低下。某天,部门领导就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争取到更多自由时间的问题征求大家的意见。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小张将自己的方案递交给了领导。不过他信心满满的方案并未得到实施,领导批准的是另一个看起来执行性并不强的方案。
不服输的小张,开始在同事们面前连连抱怨,他极力宣扬自己方案的优点,甚至还找到领导理论。没想到,迎面而来的不是赞扬和夸奖,而是狠狠的训斥。
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小张接连4次受到了打击,幽默风趣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如果不是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以及后台,恐怕早就被辞退了。“在学校的时候,可以散漫随意,可到了职场,就要约束自己,这里不是彰显个性的地方,这里需要的是服从。”小张这样总结自己的教训。
那么,个性在职场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随着各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员工扮演的角色就像一颗颗螺丝钉,换掉了哪一个也很难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因此职场中个性的发挥空间,会越来越小。
但是员工保留自己的个性还是有必要的。所有公司的规章制度或者潜规则都不是想磨灭员工的个性,让员工只会机械地工作。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岗位对职员的个性要求是不一样的。例如相对比较传统的企业(包括一些国企),对员工的要求通常是论资排辈、讲究规则、遵守纪律,个性张扬的年轻人必然感到有些压抑。而外企更加看重职员的创造性、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他们常常会给予员工相对来说较为宽敞的发挥空间。
身处职场,只有先立稳脚跟才能求得发展。年轻人失败有时候就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所以,我们要学会适当地用一用“拟态”和“保护色”。
在动物世界中,“拟态”和“保护色”是得以生存的重要法宝。“拟态”指的是动物或昆虫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非常相似、难以分辨。像枯叶蝶这种生物,当停在树枝上时,褐色的身体就好似一片枯叶。“保护色”指的是生物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当它处于这种环境中,天敌就很难辨认出它来。蚱蜢的身体是绿色的,这便是它的保护色。“拟态”和“保护色”确保了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世代繁衍。而通常会拟态的生物一般兼具有保护色,它们的生存能力要强于只具有保护色的生物。
在人性的森林中,我们有必要认识人性的“拟态”和“保护色”,同时加以运用,特别是当你和周围环境相比较呈现明显的“弱势”时,这两种本能便可以成为你生存发展的重要武器。
例如进入一个新单位,应该尽量“入乡随俗”,也就是要遵守这个单位的“规矩”和价值观念。这是在寻找一种“保护色”,避免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否则会遭到别人的排挤。当你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相协调,你就成为了这个环境中的一分子,达到了“拟态”的效果。这样,你就基本营造好了自己的生存环境, 遵循了“静止不动”的生存原则:不让自己显得过于与众不同,好让人对你“视而不见”。这样可以把危险降到最低程度。
社会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人半夜遭遇劫匪,是因为戴着名贵首饰;有些人家里被抢,是由于房子装潢太奢侈,让人一看就觉得是有钱人家。这都是由于他们不知“拟态”和“保护色”的作用;相反,有些富翁穿着普通衣衫出门,开普通轿车甚至骑自行车,这种人就是深谙“拟态”和“保护色”的奥妙。“拟态”和“保护色”是生物演进的本能,“弱者”有,“强者”也有。我们要好好体会存在于人性丛林中的大自然的奥妙。
别把领导当敌人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与下级之间总是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原本能够通过沟通交流,彼此理解原谅,以消除矛盾和误会。有些人却把领导当成了敌人,一旦发生矛盾,总是反抗命令、顶撞上级、甚至消极怠工,使得原本不足为道的一些小摩擦,结成了 “大疙瘩”。
人类社会中的组织多种多样,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目标、责任,但这些组织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如何搞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组织高速、高效地运转,进而实现组织的功能和目标。
在组织中,上级通常都很在意自己在下属心中的形象,在意是否受到下属的尊敬,同时也关注自己的决策、决定能否被下属一丝不苟地贯彻执行。倘若领导者在下属心中的形象不佳,不能得到下属的尊敬,那么这个领导就很难在下属面前树立权威,而下属就不会坚决去执行领导的决策、决定。
王亮自从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共换过六家单位。每次到了一个新单位,他和上司的关系总会越搞越僵,到最后不是单位的领导炒了他,就是他主动“炒”了单位。尽管王亮每次被辞退,所在单位领导对他的评价都是出奇的一致:目中无人、态度傲慢、不守纪律。而王亮却每次总是归罪于领导无德无能。那么王亮为何总是连连被辞?
原来,王亮上学时总认为老师冷淡自己,最初他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不会讨好老师,逐渐,在张翔的脑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领导(老师)都看不上我”。由于王亮内心存在这种偏见,他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领导,常常把领导对他的正常要求当作是“成心挑刺儿”,甚至还把别人对领导正常的尊重态度视为“拍马屁”。
工作中王亮总是感到自己得不到领导的青睐,他违反规定带哥们儿到单位来打长途、复印,通过这些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自我肯定,由此得到一种心理满足,仿佛总是不起眼的自己在领导眼中顿时“高大”起来。但其实适得其反。
也许你对上司并不服气,因为他没有你聪明、没有你能干。也许你觉得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公司领导层会让你绕开你的上司直接晋升那你就错了。公司通常会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组织的稳定性,并且他能上升到那个位置就说明他必然在一些方面有突出的能力,有可能是领导力或组织管理能力也有可能是对公司的忠诚。当你和上司出现矛盾时公司会站在你上司这一边,这一点要牢记。上司像是一个守门人,你想绕开,结果也许就是错过了为你敞开的一扇机会门。
李平是个有能力的小伙子,他调到一个新部门。他看出上司的业务能力不如自己,而且常常做不了决定。因此很多时候他绕开直属上司直接跟总经理沟通,而业务上总经理也对他颇为赞许,这让他很得意。可是突然有一次,上司说他工作太辛苦,让他去马尔代夫休假,并且有公司报销。李平从马尔代夫回来后却发现他在外度假的这段时间公司的人事调令将他调到一个无关紧要的部门。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上司,只要你想留在这个部门,留在这个公司,就要配合你的上司努力工作,他会帮你打开一扇机会的门。
绝对服从但不盲从
服从是职场生涯的首要准则,不学会服从就得不到职场上的成功。想做一名优秀员工,想要完全理解组织的价值观念,就必须学会服从,只有服从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取得职场胜利。
有一句传承至今的至理名言:恭敬不如从命,揭示了职场中的首要原则—服从。员工服从领导,是上下级之间保持正常工作关系的前提,是得以融洽相处的默契,同时是老板观察和评价员工的一个重要依据。
作为员工一定要清楚,上司是你的直接领导,你的工作全部都由他来安排,倘若你总是与上司持不同意见,就不可能做好工作,而你可能被降职甚至开除。如果对上司的决策有异议,可以勇敢地提出来,但在上司认同之前,你作为职员应当服从命令。尊重并不是意味着奴颜婢膝,而是在服从的同时不卑不亢、维持自己的尊严。
作为下属,你要时刻谨记:老板是你最大的顾客。你要学习沃尔玛的经营理念一样——顾客永远是对的。不管什么工作服从是成就杰出职员的第一步。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服从者要按照指示做事,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自主独立,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
不过,即便服从是对上司的第一准则,我们也不能够掉进“服从”的陷阱里,不然就容易变成一种“盲从”。
职场中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职场守则NO。1:上司永远是对的;NO。2:假如发现上司错了,请参照第一条。”这句话的实质就是透露出人们对蛮横权力的无奈和消极,不过这不是优秀员工所应有的态度。
不得不说,服从是体现出一个员工具有高素质的第一要素,我们必须服从上司的指令,服从各项业务的操作规程,服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服从不代表盲从,具有充分领会精神实质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思考能力的员工才是合格的优秀员工。显然,这不是指公开顶撞或者常常贬损上司,挑战上司的权威,而是通过沟通的方式形成共识;不是无视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而肆意妄为,而是透过探索让避免企业失误和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能够得以推行。所以,一个优秀的、成熟的员工,对上司的指令和企业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通过沟通、探索去执行或者执行中沟通、探索。这样不光能够避免企业出现大的失误,还可以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威尔斯顿上校曾经在一次远征的动员大会上说过:“忠诚并非愚忠,服从不是盲从,假如你的长官错了,你还盲目的忠诚于他,那你就是愚昧的人,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海军陆战队。”职员和军人一样,服从命令是天职,但是职员和老板的关系并非封建社会的君臣,而是坐在同一艘大船上,拥有相同方向的协作者。不盲目服从老板命令乃每一个职员的责任,不仅是对自己的忠诚,同样也是对企业这艘大船得以顺利航行的忠诚。
卡耐基在他的书中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罗文被树立为职场之中职员主动、忠诚和富有责任感的典范而广为传诵。
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急迫需要联系上时任西班牙反抗军首领的加西亚,此时的加西亚正在古巴的丛林之中,根本无法找到他的确切地点。
正当大家为派谁能去找到加西亚而陷入一片茫然之时,有人向当时的美国总统推荐了中尉罗文。
当总统麦金利将自己手中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一封信交给罗文时,罗文只是从他的手中接过信,安静的用油纸包好,挂在了自己的胸前,然后就上路了,他甚至没有问一句加西亚将军在哪里的话!
三周过去了,罗文从危机四伏的古巴丛林中走了出来。没有人知道他是怎样进去的,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出来的时候有没有遭遇到一些什么,但是重点是,加西亚将军收到了那封信。
许多老板在考核自己员工的时候,不单单考虑他能否在布置下的任务面前毫不退缩,最重要的是这个员工是不是能有办法把信交给加西亚,说得清楚一点,就是过程很重要,但是结果更重要。
服从是一种忠诚,很多人觉得对老板绝对的服从就能够表示了自己的忠诚。然而忠诚不光只是对自己的老板,更是对自己所在的企业,所在的社会,我们不能奢求我们的老板是一个圣人,所有的决策都明智无比,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的瑕疵。老板之所以能够成为老板,并不是因为他是完美的,而是在于他在某些方面拥有过人之处,我们要学会像是看平常人一样看待他,看待他的决定和决策,而不是盲目着一味追随。
善于掌握服从的分寸、划清服从和盲从的界线的员工,不光具有一颗仰望星空、永不满足的进取心,更具有脚踏实地、永不言弃的求索精神;不仅具备与时俱进、刻苦求知的精神,更拥有创新的思维,拥有自由的想象空间;不仅能勤勤恳恳干好本职工作,更能坚持干中求索,求索中干。无论是在哪个层次的员工,都要接受周围环境在不断地变化这个事实,都要意识到未来的世界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世界。这些创新不仅来自上司、企业家和发明家,来自各类教科书,而且也来自所有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