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舍得让孩子吃苦
不知道苦的孩子,也永远体验不到甜的味道。对于教育孩子来说,让他们吃苦不是目的,而是教育他们的手段。我们常提起的一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家长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今后有出息,能够考上好大学,能够找到好工作。所以为了孩子,家长宁可吃尽苦头。但是,家长往往忽略了一点——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替代不了孩子,不是说家长可以代替孩子吃苦,恰恰相反,如果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吃苦,那么,自己为孩子操办的越多,孩子会变得越软弱,越“苦命”。
所以,让孩子吃苦,并真切地体会“苦”的味道非常有必要。也有些家长认为,家庭条件不错,光是为了让孩子认识一下吃苦,就让他去真的受苦受累,也许没有那个必要。这要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了。
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并且对孩子很娇纵,每天都生怕他碰了,饿了,冻了,自己宁可省吃俭用,牺牲事业,也要让孩子过得舒服些,满足他的一切需要,甚至是无理要求。那么,还是奉劝你让孩子去吃点苦。毕竟家长永远都无替代孩子,你可以在经济上资助孩子,在情感上关心孩子,但是你却无法在能力上替代孩子,也更无法去把握孩子一生的幸福。
处于青春期孩子已经有了一定吃苦的能力,但就是因为家长过分爱护孩子,让他们变得任性、固执、脆弱、自负、不懂礼貌,自己说了算。有一位母亲曾伤心地对人说:我的女儿都上中学了,可对大人一点都不理解。有一次我病了,卧床不起。她早起上学时,明明看到了,可她放学回家,见我还躺在床上,就气呼呼地把书包一扔,冲我大叫:“还不起床做饭,懒猪!”当时我听了心都碎了……
谁又能说这样的孩子是个案呢?正是基于这样脆弱的孩子,教育界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磨难教育或挫折教育。当然,这种磨难教育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只是让孩子单纯地受苦受难,体验一下苦的滋味,而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通常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让他们在苦中求乐,在苦中求知。
1.教育孩子要勤俭
现在,一些父母把对孩子的关爱扭曲成溺爱,而溺爱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给孩子高消费。如买书包就要300多元的。孩子点啥,就给他买啥,从不犹豫。其实,这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有出息。因此,父母要教育孩子勤俭。不要一贯地满足孩子种种无理要求。勤俭的方式很多,穿一般的、普通的衣服,不要给孩子很多零用钱,生活上也不要大吃大喝,搞铺张浪费,等等。
2.让孩子真实地感知生活中的苦
许多家长地教育孩子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么给孩子讲个名人故事,要么就是说说自己当年各种困苦的遭受。其实,这都不如直接让孩子去从生活发现苦,感知苦。如,有时间,多带孩子到农村亲戚家转转,让他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农村的穷苦孩子,这样一对比,就会让孩子受到教育。也可以让孩子与贫困山区的孩子交朋友,一帮一。这能使孩子变得有同情心和爱心,能感觉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的保贵,来之不易。
3.多让孩子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和夏令营活动
很多父母怕自己的孩子劳动累了,吃不消,不大爱让孩子参加劳动。这是错误的,孩子多劳动,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参加夏令营,能锻炼和培养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和团结互助的品德。
4.适当在孩子面前过些苦日子
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不要让孩子摸清家庭的具体收入状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开始关注起家庭的收支状况,如果一个家庭长期过着富足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会认为这种富足是理所当然的,更可怕的是,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模糊孩子的价值观,让他们在生活中分不清什么是苦,什么是甜。如果,家长在适当的时候过些苦日子,如,吃饭时只炒一盘菜,或吃些粗茶淡饭;出门多走一些路少乘一次车等。这都可以让孩子切身体会到:“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过好日子。”从而在思想上为孩子敲响了警钟:“好日子需要通过付出,通过吃苦获得。”
当然,让孩子吃苦的方式还有许多,家长可以根据家庭情况,以及自身条件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些教育方案,使孩子在吃苦的过程中,学会珍惜父母的劳动,适应各种不同的挫折,从而不断增强孩子对逆境的免疫力。
提升孩子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在此过程中自尊心、自信心会得到相应的增强,学习方法、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从完美人格塑造的角度来看,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家长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将来他们就有可能会成为“动物园里的老虎”,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失去竞争能力。
当一位青少年缺少必要的挫折经历时,他就不善于实现情绪的自我调节,不能客观的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赏识,这就容易使他们在学生、生活,以致后来的工作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加之没有充分的抗挫经验和心理准备,就会觉得生活不精彩,人生无意义。因此,在培养孩子应对挫折能力方面,更为积极的一个要素就是培养孩子在逆境中的竞争意识与能力。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抗挫教育,提升孩子竞争能力时,一定遵循科学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分步实施。
1.教育孩子不要轻视自我
社会的实践证明,自我轻视的人在生活中永远是被动的。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低、脑子不好、缺乏经验等等,所以凡事自己不去做主。这些人总想依赖别人,也乐于听从别人的摆布,并且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竞争权利。所以,在对孩子进行竞争教育时,需要在以下10个方面下功夫。
(1)教育孩子不要寻求赞许,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自己所想的,干自己想干的,客观评价自己的成功与失误。如果总是企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无异于说别人的看法比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
(2)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冒险。不敢冒险本身就潜伏着失去自我的危险。
(3)教育孩子不要回避竞争。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果遇到竞争对手时就退避躲让,往往就会失去自我奋斗的机会。但应当教育孩子,竞争的着眼点不应瞄准在人上,而应瞄准在事上,就是说要与事竞争。竞争不是要把某个人比下去,而是要把某件事做得更好。
(4)教育孩子不要迷信权威。要向孩子讲明白:如果总是盲目服从于“权威”们“必须”、“应该”之类的条条框框,也就必然限制了自己思考的自由和范围。爱默生曾说:“一旦冲破传统的束缚,开始积极思考,便会创作出大量诗歌和故事。显示出极大的智慧、希望、美德和学识。”
(5)教育孩子丢掉依赖心理,遇事要敢于自己做主。如果存在着心理上的依赖,就必然不会有自己独立、自主的成长,这容易产生怨恨与痛苦,甚至是终生的遗憾。
(6)教育孩子不要自我挫败。要告诉孩子:在自我挫败的心理状态下,就会常常用“我也就能做到这个地步了”之类的言辞来安慰自己;或用“这样做了大家可能会嘲笑我”,“要是那么去做,可能会被别人拒之门外”等等来回避。有了自我挫败感,就一定会缩手缩脚,使成功的希望毁于一旦。
(7)教育孩子不要自我奴役。自我奴役是指那些把自我关进心灵集中营的人。有些孩子在遇到挫折后,往往就容易消极冷漠地看待生活,把自己与社会分离开,自己给自己的愿望和目标设置障碍和框框,从而永远也无法看到成功的曙光。
(8)教育孩子不要追求完美。有些孩子受到家庭或社会的影响,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渴望一鸣惊人,因此就抱着至善至美不放。
(9)教育孩子在做错事时不要寻找借口,要和孩子一起认真地分析原因。用“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格言激发自己改正错误、继续奋发的干劲。
(10)教育孩子贵在坚持的道理。要告诉孩子,要做成事,个人的选择的目标与坚持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和孩子一起,选择那些值得做又估计能做得成的事去做,并且千方百计、死心塌地坚持去做,这样,才有希望取得成功。
总之,父母要反复让孩子明白:时时刻刻把握住自己一生中,要经常问自己:“我的人生理想是什么?”“为了理想我需要做些什么?”朝着既定的目标,迈出自信的一步又一步。
2.教会孩子竞争的方法
除了让孩子树立起竞争的意识外,还要教会孩子正确地面对竞争,从而让孩子在竞争中成为一个智者、能力、强者。通常,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在竞争中要保持从容。让孩子认识到竞争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永恒现象,因为一切生物都要随时随地为争取自身的生存而进行竞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竞争更是无所不在,如政治竞争、经济竞争、学术竞争、体育竞争、社交竞争、职业竞争,等等。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要有竞争,就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教孩子学会对竞争中胜负的双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要告诉孩子竞争是一件好事。通过竞争可以克服人的惰性,可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生机与活力。要敢于和善于跳出竞争的心理陷阱,消除对竞争的恐惧心理,克服对竞争的消极情绪,以“敢为天下先”、“我是强者”、“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无畏心态,迎接“优胜劣汰”这一自然界进化法则的竞争局面。
(3)告诉孩子,在竞争中要时时刻刻做到行为端正、光明正大地竞争。对他人,我们不但要敬仰、祝贺竞争中的胜利者,也要关心、爱护竞争中的失败者,给他们以继续竞争的勇气和机会;对自己,既要格外珍惜竞争胜利得来的不易,想他人礼让之贤、铺路之功。“成功之后找问题”,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竞争中的失败,用“胜负乃竞争常事,失败乃成功之母”的格言,学习胜者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再三再四地努力,以求一搏。
(4)对自己已经选择的竞争方向,要尽早为自己规划几套应变的对策。要想到当自己前进时应先想到退路,当你通过竞争超过别人时要先想到别人超过自己时的滋味,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想到一旦失败时的处境,等等。在处理与解决竞争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时,要有始终能保持平静心态的心理素质。
(5)要把竞争建立在由爱心、良心、忠诚、忘我和自我牺牲等品质锻造出来的内在的勇敢基础上。竞争胜利更要谦虚,不忘对竞争对手的帮助,不要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竞争失败不要灰心气馁,要虚心向强者学习取经,真正做到任何时候都举止得体。六是要培养孩子的意志,使孩子养成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顽强不衰的毅力,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欢迎别人超过自己的胸怀。教育孩子不做竞争奴隶,努力去做竞争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