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例子是这样的:有一位毕业生的论文这样写道:“预先变形对退火时间的影响”。他总共只试验了四种材料,一种是20号铜,退火时间缩短;一种是纯铝,退火时间延长;还有两种是紫铜、黄铜,退火时间没变。他的论文结论却说:所以,预先变形对部分金属材料可以缩短退火时间。显然,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究其根源是不符合归纳推理的要求。四种实验过的材料中只有一种材料是缩短了退火时间,怎么能得出就是“部分材料”的结论呢?原因之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培养好。
同样文科方面的工作也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当记者要采访科学家,当编辑要编科技书稿,当作家要写科学家,当个语文老师还要讲科技内容的课文,更何况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可见抽象思维能力也影响文科的学习。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阶段以后,人的智力发育基本成熟起来,已经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了。尤其是初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这个时期,这一能力的水平如何,常常影响着学习水平的高低,成为学习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二学习《平面几何》之后,在这个阶段很容易和同年龄的学生拉开距离。
下面介绍一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途径。
1.自学一点有关逻辑学知识,了解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2.自我分析法。不论上什么课,对着课文认真思考这一课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为什么安排成这样顺序?道理在哪里?用的是哪一种逻辑方法?能不能换一种逻辑方法?如果换,该换成什么样?可以试一试。这样自我分析得多了,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需要说明的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即在初中生的思维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经常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来助一臂之力。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正处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急速转化的过程中,他们已能够脱离感性支持,用抽象的理论作指导,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所以,初中生应重点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以便为逐步形成复杂的概念系统打好坚实的基础;初中生在培养抽象思维时,要多用猜谜语、智力测验、趣味比赛等形式来进行,以收事半功倍之效。高中生则应重点培养理论型抽象思维,力求对各种材料做出理论的、规律性的说明,高中生在培养抽象思维时,可多用解数学题、推导公式、演绎论证等方法。
另外还要紧紧抓住初二这一思维的“关键期”。初一时学生的思维类型和小学高年级还相差无几,初二则是抽象思维的新起点,此时,逻辑抽象思维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是一种质的飞跃时期,在心理学中叫做“关键年龄”。教师、父母和学生本人都应抓牢初二这一关键期,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抽象思维的起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广大中学生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经常向老师请教。
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活动从某一个角度可以分为:记忆显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前者取决于如何记忆老师教授的知识,如何在需要使用某一知识时让这一知识显现在脑海里。因此,记忆显现性思维的效果则表现为记忆的信息不消失、显现信息迅速准确。这对于培养熟练工人和仿制技术人员是有用的。而创造思维则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成果,它是以前人的成果为基础又超越前人的成果,因此,中学生应当多参加一些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创造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时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它又分成两种形式;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
集中思维,是指对于由扩散思维提出的各种可能性逐一地进行讨论,做出比较、评价和选择,选出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某一种可能性的思维过程。它要求达到的目标是迅速地进行知识进行筛选,采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将问题转化成最简单的一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选取较理想、较合理的可能性,使问题得到解决。
扩散思维,是指为达到某一确定的目标而尽可能多地设想出所有的可能性来进行讨论的思维过程。在扩散思维过程中,总是尽量获得尽可能多、尽可能新颖而独特的设想。当然这种设想还只是一个可能性,设想是否正确还要通过验证。比如:在做练习的时候,往往是绞尽脑汁地企图找出多种解题方法。
然而,集中思维和扩散思维一般是不会单独存在的,而是经常地联系在一起,循环往复的,这是一个不断进行着的扩散——集中——再扩散——再集中思维循环过程。每一闪循环并不简单的重复,而是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循环,从而从创造性思维向更高水平发展。
例如这道初一代数课本中的例题: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1,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和是这个两位数的1/5,求这个两位数。
首先,让我们对这道题进行分析,可以用列方程来解,还可以用列举法解决简便的集中思维。比如,我们的判断是列举法简便,那么就再次进行扩散思维: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小1的两位数可能是:12,23,34,45……89等上的数字的和是这个两位数的1/5的条件呢?“既然是5的倍数,其个位数字必须是0或5那么在上述八种中只有45。这第二次“扩散——集中”后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当然,创造性思维并不只是为了解代数题,这里只是用此做一个例子,来说明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之余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小的发明创作,从小培养自己创造思维能力,下面就是一个学生的创作随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电视已成为城乡居民的主要文化生活之一。就像秤杆离不开秤砣一样,电视机也离不开天线。天线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接收效果。
现有的天线种类很多:室外有铝合金支架天线,简易易拉罐天线,室内有拉杆天线等。种类多,效果也不错,但其突出的缺点就是体积大,不美观,安装和使用不方便。尤其是在追求美、追求新的现代家庭中,更显得不和谐。
我心里一直在设想有这么一种天线,它既美观,又不占太大空间,而且能清晰地接收到电视节目。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到了“集肤效应”,令我茅塞顿开。电磁波具有“集肤效应”,就是电磁波只沿导体表面传播的性质,那么,将立体的管状天线变为平面的,不是同样可以达到接收电视节目的效果吗?因此,我想到了锡箔纸,它既是良好的电导体,同时又像纸一般地轻、薄,具有很好的韧性,极易粘附在挂历背面。我从废旧电容器中取出大量锡箔纸条,经过多次的制作和调试。一种新型挂历式电视天线便诞生了。
原料的改变,使天线的制作过程更加简单,成本也更低廉。首先,将锡箔纸裁成40毫米宽的长条备用。接着,用万能胶把长800毫米的锡箔纸条按X形粘附在挂历背面,再把尾端与电视机相接。最后,只需将锡箔纸条用稍宽一点的胶带纸封上,一个挂历天线就做成了。
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适合于接收甚高频,即1-12频道的节目。还有一种“O”型天线,圆的直径为350毫米,适合接收超高频,即13-68频道节目。当然,锡箔纸的宽度和粘贴形状都是经过长期调试形成的,有具体的规定。使用时只需用两根电线把天线的尾端与电视机收天线连通即可。
这种挂历天线只占面积0.5平方米,接收半径可达到50千米甚至更远。接收效果好,清楚无杂波,可完全替代其他室内天线甚至室外天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一定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发明,对社会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发明家都是小的时候特别爱钻研一些小的、不起眼的东西。正是这种小的创造才孕育出了伟大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