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同学进入考场拿到试题后,不看全卷,从第一页,第一题开始答,他们害怕看到后面不会的难题,干扰了前面答题的情绪。这样做的坏处是,前面遇到难题,可能以为后面也全是难题,同样答卷情绪不佳,还完全可能因过多用时间答前面的难题,到快交卷时,后面容易的、会答的题却没有看到,没有时间答了。大部分同学领到试卷后,先用几分钟时间浏览一两遍,做到胸中有全局,特别对经常研究考试题,经常自己出题的同学,拿到试卷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绝大部分类型题都做过,绝大部分题自己都会做,浏览全卷起到了稳定情绪,坚定信心的作用。
2.想不起来,先跳过去
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类似的现象:明明记得很牢固的概念、定理或公式,答卷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遇到这种情况,同学们不要坐在那里浪费太多的时间,可以把此题放一放,先去做别的题目,有时忘记的内容会突然“再现”出来。如果回过头再想仍然想不想来,就可想一想与这一部分内容相近的知识或有联系的事情,通过联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当然,这一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这部分的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应该在以后加强巩固。
3.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如果试卷提前答完,还有时间,一定要从头到尾,抓紧时间再检查一遍。检查时,也应该有一定的方法,要先检查容易的、省时间的、错误率高的、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题目,后检查难的、费时间的、错误率低的、把握大的题目。有的学生忘记了考场上检查的时间是有限的,固执地先检查分数多的题目,结果刚好碰到难题,由于题目复杂,不是检查不完,就是查出了错误也没有时间改正,结果白白浪费了检查其他题目的时间。所以对于那些查出了问题也没有时间改正题目,最好不要改了,倒不如去检查那些容易改正的试题。检查时不应用原来的解法,而应当用别的解法来检查,或者把答案代入试题进行验算。不过检查中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反复推论,确认是错了,才在试卷上修改原先的做法和答案。因为,第一次做时,往往比较准确,错误率较小。有时候,有的同学在检查时反而改错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4.学会编排解题顺序
拿来到试卷,总体浏览之后,就开始答题了。先答哪些,后答哪些,顺序安排得当,才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有利于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不至于答完题后产生过多的遗憾。常见的解题顺序一般有六种:从头到尾法,先易后难法,先高分后低分法,客观性题目入手法,先难后易法。这些方法各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就产生一定的弊端,自然也就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考生。具体地选择哪种答题顺序,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
5.考场运筹时间的方法
考生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按照时间的多少进行安排,步步为营、稳扎稳进。如果因意外,出现时间少、试题多、无法正常解题的情况,不妨采用以下应急的方法:不作详细阐述,也决不留下一些题目空着。这是因为一道题的答案不管你答得如何完善,得分也仅是一道题的分数。而解答了两道题虽然只有一半,然而是答案的主要内容。一般说分数相加比只答其中一道题分数要高。如果是理解分析性的题目,可以采用只列要点、简例,不作具体分析的方法。要点、简例用提纲表述,不阐述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考虑语言组织。这类题目一般按要点、简例分析几方面评分,答了要点便有要点分,如再加一具简例,则丰富了内容,分数就更高。同时,应养成复查的习惯,复查是大战后打扫战场。解题犹如战斗,讲究紧张,速战速决;复查是打扫战场,要求冷静,所谓冷静就是从原有的思路中解脱出来,从当事者变为旁观者,对试卷做仔细审查、无情挑剔。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应试者只有头脑清醒时,才能避免种种可以避免的遗憾。
6.要冷静沉着地读卷
答卷之前一定要把全部考试试题看一遍,正确理解题意。如果发现有不明确或不理解的试题,应立即举手请教老师,让老师讲清楚。然后,从整体上看一看,全卷共有几种类型题,如:概念问答题、计算题、判断正误题、选择题、论述题等,每一题可给多少分,这样以便分配考试时间,占分数多的试题可以重点做。
如果考试时间已到,还有试题没有做完,可尽可能地把简约解法和答案写上。
总之,同学们在考试进行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紧张心理,沉着冷静、合理而有效地安排时间,保持良好的应考状态不但可以考出自己的水平,也是考取高分的有效方法。
考后分析提高应考能力
考试之后,有的学生拿到考卷,把试卷大体看一遍,看看哪儿扣了分,就弃之不顾了。个别学生看到成绩不好,甚至把卷子撕毁了。需要说明的是考试之后同样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阶段,是大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知识的阶段。在这一期间广大同学应该通过及时、准确的考试总结,亡羊补牢,加深印象,巩固以前所学知识,以便将来更好地学以致用。
同学们应该认识到,考试绝非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是学习旅途上的一个全新的起点。考试后,我们必须认真进行反思,总结本次考试的经验教训,找出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巩固、深化记忆。同时,还要努力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方法上的不妥和态度上的不认真等问题,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与措施,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很多学生考试一结束便觉得完事了,似乎压根儿就没有考试这回事情,从来就不愿作考试总结,而只关心考试的分数,似乎只是为了给父母、老师交差。估计能够及格的,沾沾自喜;不及格的,垂头丧气或者满不在乎。从根本上,很多学生把考试总结这一环节给忽略了。
其实,如果仅仅将考试的目的定位于“60分”上,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考试,不及时进行考试总结,所学的知识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忘得一干二净,举办考试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而所谓培养能力也就成为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因此,我们绝对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及格率,而要把参加考试作为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一个强大的驱动力,把考试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一些优秀生在拿到考卷后,则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考卷的总结分析上。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考后分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试卷应该有以下正确的认识:考题是经过精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学习中的问题,应当很好地通过对试卷的总结分析,使自己从中受益。
下面介绍一些对试卷进行分析总结的方法:
对于做错的试题要想一想是如何做错的,找到答案先把错误改正过来。把正确的答案用彩色笔抄在旁边,要把出错的地方鲜明地标示出来,以便复习时查看。然后分析丢分的原因,把做错的试题进行分类。要看看因审题不准确、运算不正确和对公式、概念、原理记得不牢固及因思路、马虎等各扣了多少分,分析后就比较容易找到自己在前一阶段学习上的主要问题了。这样,既可以在考好的基础上再次拔高,还可以找出错误的原因下次再接再厉。
这样分析之后,对考得不好的状况就比较容易接受了,再制定改进措施也会比较容易,比较也要进行分析。一般阅卷,主要是看结果对不对,对了就打对钩,至于答题过程往往被忽略。对于打了对钩的题进行分析的目的是看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方法。
优秀的学生,在分数考得很高情况下,依然对试卷进行分析,而且分析得比谁都多,也许有人会奇怪:题全做对了,还分析什么呢?原因是这样的学生把作对的题又用更加高明的方法重做了一遍,他们认为自己虽然得了满分,但解题方法太笨、太慢,以求更简便的解题方法。
事实证明,一个学生如果能经常在考试之后对试题进行考后分析,并且针对自己的弱点加改进,在未来的考试中一定会使自己的学习水平得到更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