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中,法庭中大多数人(包括检察长)都认为惠斯勒的画毫无价值,因而百般替被告辩护。检察长想以《黑色和金色夜曲》创作时间短为理由,证明它没有什么价值。他问惠斯勒;“你完成这幅大作花了多少时间?”
惠斯勒知道检察长这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故意迟疑一下,然后漫不经心地说:“我记得大约一天,第二天画还未干,就又补了几笔。”
检察长自以为得计,无知地惊叫道:“才两天!要200吉尼?!”
其实,惠斯勒早就料到检察长会问这种无知而庸俗的问题。他微笑着一字一句地说:“不!这200吉尼不仅仅是两天的工钱,这画的价值代表了我的学识和能力,我要的是终生学识费。”
检察长这才意识到上了圈套,只好无可奈何地判拉斯金向惠斯勒道歉。艺术作品不能用创作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其价值,惠斯勒明白这点,采取欲擒敌纵的方法,将检察长置于无可后退的地步,取得诉讼的胜利。
阿凡提买缠头
掌握对方的弱点,就意味着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如此在所有的周旋中你都会占尽主动。
一天,阿凡提戴着一顶华丽的缠头来到王宫里。他知道国王会羡慕这顶缠头,这样,他就可以把这顶缠头卖给国王。
果然不出所料,国王一见到他的缠头就问:“你花多少钱买的这个缠头?”
阿凡提回答:“1000个金币,陛下。”
一个大臣看出了阿凡提的企图,低声对国王说:“别听他的。只有傻瓜才会出这么多钱去买这顶缠头呢。”
但是,国王实在太喜欢这顶缠头了,又问:“为什么你会出这么一大笔钱呢?我还从未听说过一顶值1000个金币的缠头。”
阿凡提说:“啊,陛下!我买它,是因为我知道全世界只有一个国王会买这东西。”
国王命令给阿凡提2000个金币,自己带着这顶缠头,沉醉于赞美和恭维中。
后来,阿凡提对那位大臣说:“你能够知道这顶缠头的价值,但我却知道国王的弱点。”
获巨奖的小孩
人的思维是不能僵化呆滞的,如果这样许多问题都很难找出正确的答案。须知,打开思路把握本质是寻求答案的最好所在。
英国一家报纸举办一项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三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三个人中,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生命因环境污染而身陷死亡的噩运;一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遭毁灭;另一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够使不毛之地植生谷物,让数以亿计的人们脱离饥饿。
奖金丰厚,应答信件众说不一。巨额奖金的得主却是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答案是——把最胖的科学家丢出去。
有时,复杂的不是问题,而是看问题的眼光。
要解决问题,须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要被“弯弯绕”给绕过去。
死法的选择
这个故事看起来只会是一个笑话,但就其本身的寓意而言,运用灵活的头脑,抓住事物矛盾的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古希腊有个国王,为了显示他的仁慈,允许死囚在临刑前自己选择死法——砍头或绞刑。
国王让囚徒选择死亡的方法既简单又可笑:让囚徒在临死前随意说上一句话,并当场能够验其真假,说真话的处绞刑,说假话的被砍头。
临刑时,说真话的囚徒被一一带上绞刑架,处以绞刑,说假话的囚徒一个个人头落地。
有一个囚徒叫布尔,国王的卫士把他提到刑地,也让他和其他囚徒一样说一句话,断定其真假话后,再处死。
只见聪明的布尔说道:“请将我砍头!”国王听后,不知其话是真是假,他思来想去:囚徒说的这句话如算真话,就应该处他绞刑,如处绞刑又使这话变成了假话;同样,这话如算假话,就得将他砍头,而砍头又使这话成了真话。
国王抓耳挠腮,得不出结论。于是他只好宣布将布尔放走,免去他的死刑。
布尔聪明地使用了逻辑中的矛盾律,得以幸免一死。
国王与牛肉纠纷
尽管生活中有些事情会使你在被欺骗中感到受伤害而憎恨,对讨个公理当然无可厚非,但当过分的要求变成一种更凶狠的残暴时,你可能就是遭反对的对象了。
有个人到市场去买牛肉,卖肉的人欺骗了他,给了他一块很糟的牛肉,斤两还不足。
他拿了牛肉,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骂。国王遇见了他,问他:“你在骂谁呀?”那人说:“我在骂那个欺骗我的人。我买牛肉付了三斤的钱,可是他只给我两斤肉,而且还是很差的牛肉。”国王就说:“我们一起回到市场去,你指给我看,是哪个商人欺骗你。”那人回到市场,把那个卖牛肉的人指给国王看。国王亲自把牛肉过了秤,发现的确是卖牛肉的人欺骗了他。于是国王说:“那么,你要我怎样处分这个商人?”那人说:“你命令把他背上的肉割下来,他少给我多少牛肉,就割多少。”
国王说:“好吧,你拿刀来,把商人的肉割下一斤来。不过你听着,你割下来的肉要恰好一斤,要是多于一斤或少于一斤,那就要拿你来问罪。”
那人听了默不做声地回家去了。
列宁吃“墨水瓶”
办法总比问题多。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只要你内心充满着热情,你就会设想出许多妙计。
1895年12月列宁被沙皇政府逮捕,关押在彼得堡的一个监狱里。当时列宁正筹划着重大的革命策略,急需给革命组织作出一系列行动指示,可怎么将这些指示从狱中传送出去呢?
监狱规定:犯人可以阅读书籍,但绝对禁止写东西。一旦发现轻则延长监禁时间,重则被处死,况且狱中也找不到任何可供写作的东西。
在这样的环境里,列宁却想出了巧妙的办法,得以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指示送达给狱外的同志们。
那时,列宁正患着肺结核,他母亲费尽周折,得到允许每天可给列宁送一瓶牛奶补养身体。列宁知道牛奶可以书写,干后看不出痕迹,而用火一烤,牛奶书写的地方就会现出茶色字迹来。他想用指甲蘸着牛奶写在母亲借来供他阅读的图书白边上,再由母亲带出去。
用什么办法将牛奶留下一些呢?列宁又想了一个高招,他把狱中的食品黑面包紧紧捏成一团,中间掏出一个小洞,好似墨水瓶一样,就可盛少量牛奶了。
就这样,每次母亲送来牛奶他便倒进一部分贮存在这特殊的墨水瓶里。乘看守不在时,列宁就抓紧工作起来,在图书的白边处写下了许多的建议和指示。再由母亲将这些图书带走传到同志们手中。
有时候,看守突然出现在门口,列宁来不及收起沾着奶汁的书来,他便沉着地翻过一页,再拿起“墨水瓶”咬上一口,装作一边吃面包一边看书的样子,看守根本没有看出其中的奥秘。只是吃掉一个,还得另做一个新的“墨水瓶”。列宁后来回忆此事,风趣地说:“有时我很不走运,会连吃三个‘墨水瓶’。”
王羲之醉酒
不同的事物应不同的对待,不同的时机,应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化解危机的一个重要所在。其关键就是要反应灵活。
东晋时期有个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就开始练字,被人誉为“小神笔”。
朝廷中有位名叫王敦的大将军,常常把王羲之带到军帐中表演书法,天色晚了,还让他在自己的床上睡觉。
有一次,王羲之一觉醒来,听见房间里有人说话,仔细一听,原来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谋士钱风在悄悄商量造反的事,他们一时忘记了睡在帐中的王羲之。听到谈话内容后,王羲之非常吃惊,心想,如果他们想起自己睡在这里,说不定会杀人灭口呢!怎么才能渡过这一关呢?恰好昨天喝了点酒,于是,他假装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到处都是,接着,蒙头盖脸,发出轻轻的鼾声,好像睡熟了似的。
王敦和钱风密谈了多时,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惊肉跳,脸色骤变。钱风恶狠狠地说:“这小子必须除掉,不然。我们都要遭灭门之祸了。”
两人手握尖刀,掀开帐子,正要下手,忽听王羲之说起了梦话,再一看,床上吐满了饭菜,散发出一股酒味。王敦和钱风被眼前的一切迷惑了,在床前站了片刻,当确认王羲之仍处于酒后熟睡中后,便放弃了原来的打算。
“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一些缺乏良知的人的确惹人憎恨,痛骂一场,不免解恨。但在不超越法律道德的基础上,还需骂得妙,这样才能使对方无言以辩,自受其辱。如此可谓真正的高手。
一次,有位记者采访马克·吐温后,在报纸上登出了马克·吐温的原话:
“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狗娘养的。”
这句话令许多人为之一快,但却戳着了国会议员们的心头肉。他们勒令马克·吐温公开道歉并加以澄清,并且威胁说要诉诸法律。
马克·吐温答应登报道歉,议员们才稍感解气。可是过了几天,他们读到了马克·吐温在《纽约时报》上登载的“道歉声明”:
“前几天我在酒会上说,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再三考虑后,也觉此言不妥,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幸望谅解。”
明眼一看,马克·吐温这里与其说是“道歉”,其实是骂得更巧妙了,然而,却让被骂者无法声讨。这是他用意之妙。
机敏的军官
在紧急的情况下,能遇乱不变,处事不惊,并能简单而又轻松自平息,以解后患,实乃足智多谋者。
北宋渭州知州曹玮足智多谋。
有一天,他在部下将官的陪同下大宴宾客,吃完饭,正想与宾客下棋时,一名士兵慌慌张张跑进来报告说,大事不好,有好多士兵叛逃到西夏那边去了。
曹玮一向以治军严明著称,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众将官和宾客面面相觑,十分惊讶。听到这一消息,曹玮自己也暗吃一惊,但他想到身为主帅,如果此时举止失措,不但会危及自己的治军威望,而且有可能动摇军心,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他灵机一动,急忙止住士兵的话,故意压低声音说:“不要声张,那些人是我派过去的。”
宴席上,人多嘴杂,曹玮的话很快就传到西夏人那里,他们果然相信凡逃亡去的宋营兵士都是奸细,立即一个不留全给杀了,并把这些人的头抛到了宋朝边境里。
曹玮一句话,既安抚军心,又杀叛逆,并止住了宋兵的叛逃,真可谓一箭三雕。
左撇子疑犯
俗话说:“要使人不知,只有己莫为。”以侥幸蒙混过关是难以如愿的。须知没有解不开的死结。
端州桂阳地方有两伙人,因为争抢一只小船,互相械斗,打死了一个人。当时,捕快把参与械斗的几个人抓住,关押起来,审问了几次,都不承认自己是打死人的凶手。因此,案子很久定不下来。
端州刺史欧阳晔亲自审理案件。这天,他吩咐差役把犯人都带到庭中。等把人犯带齐后,又传命卸去他们的刑具。
差役们不敢怠慢,上前去七手八脚地把犯人的手铐脚镣都卸在一边。随后,欧阳晔道:“取酒饭来!”犯人见给酒饭吃,心中喜欢,都狼吞虎咽吃了起来。一会儿吃完后,欧阳哗便令差役留下一名犯人,将其余的照样收监。
单独留下来的犯人,心中疑惑,顿时变了脸色,欧阳晔对他说道:“快快把你抢船时打死人命的事,从实招来!”
那人以为欧阳哗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初时尚且抵赖,道:“那天抢船,小人是参加了械斗,却并未打死人命,求大人明察。”
欧阳晔道:“你就是打人致死的凶犯。方才这么多人吃饭,我仔细观看,只有你是左手执箸。这次械斗打死的人,伤在右肋,说明是善使左手做活的人所为。可见这凶犯不是你又是谁呢?”
犯人痛哭流涕道:“是我打死了人,我完全承认,绝不敢连累他人。”
瞎子偷钱
如果弱者利用别人的同情心理来达到讹夺的目的,那就是弱智。须知,假象终究是立不住脚的。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瞎子走进一家卖肉的铺子买肉,喊了几声,见没人答应,他就从柜台上盛钱的盒子里偷了一些钱走了。
卖肉的发现后就追上了他,瞎子便在大街上捶胸顿足地哭喊说:“天啊!快来人哪,他欺侮我眼瞎竟抢我的钱!”
这时,围观的群众都站在瞎子一边,指责那位身强力壮的肉铺主人。可肉铺主人不相让,于是,告到总督衙门。
总督赵廷臣叫人打来一盆水,令人把钱扔进水盆中,看见有油浮到水面上来,便把钱判定还给卖肉的人。
卖肉人的手上总是沾满油,经过他手的钱也沾染上油,这一特征,却是瞎子不具备的,所以,抓住这一特征,钱的归属也就容易判断了。
辨认疑犯
有道是:世上没有解不开的结。只要善于开动思路,问题就能解决。
据《晋书》记载:前秦时,苻融在冀州为官。一次,某老妇在路上遭到抢劫,大喊捉贼。有个过路人追出很远才捉住了抢劫者。不料抢劫者又反诬他是抢劫者,两人互相指责着、厮打着。由于当时天色昏黑,老妇也认不出谁是真正的抢劫犯,就把他们一齐扭到了官府。
苻融开堂审理这场纠纷案,到底谁是抢劫犯呢?苻融一时也真假难辨。突然,他心生一计,便命二人尽自己最大力快跑,出凤阳门,然后再回衙门。
等到二人气喘吁吁地回到衙堂上,苻融一指后到者说:“你是真正的抢劫犯,何故诬陷他人?”那人一听,便赶紧低头认罪了。
苻融已无法根据现场事实作出判定,为此,他采取实验的方法,让事实得以再现,从而取得了进行断定所需要的证据。由罪犯被捉到这一事实,苻融知道在二人中他是跑得慢的。据此,通过再现,使罪犯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