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已定,接下来的就是操作。他先给比尔·盖茨写了一封信,信上说,众所周知,您没等到大学毕业,就去创业了。今天您所拥有的财富,证明您是世界上最善抓住机会的人,也是普天之下,对机会最有认识的人。经反复商榷,我们《 机会 》杂志社认为,题写该刊发刊词的最佳人选,非您莫属。敬请拨冗赐教,不胜荣幸之至。
信发出去后竟石沉大海。亨利·肯德里想,《 机会 》杂志创刊在即,绝不能这样坐失一个可以产生轰动效应的良机,于是派记者前往旧金山微软公司总部去见比尔·盖茨,最后,比尔·盖茨终于答应了在纽约开往内罗毕的飞机上,可以接受一刻钟的采访。
为了能充分利用这一刻钟的采访,《 机会 》杂志的记者草拟了三个问题想请比尔·盖茨回答。第一,您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么?第二,你认为谁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第三,你认为现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么?
这位记者心想,只要比尔·盖茨回答了这些问题,《 机会 》杂志就有了世界上最绝妙的发刊词了。
采访开始了,记者首先想缓和一下气氛,就说,这次您刚忙完盖茨夫人(比尔·盖茨的母亲)的葬礼,就前往非洲参加艾滋病研究中心的捐赠仪式,着实令人敬佩!下面我冒昧地问三个问题,希望能得到您的答复。说着,把采访本上写着三个问题的纸撕下来,递了过去。
比尔·盖茨看了一会儿说:我不知道世人对这三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顺;也许我的回答令您非常失望,但是,既然接受采访的是一位刚刚失去母亲的人,我相信这样的回答是最诚实的。对第二个问题,假若你问的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年轻人,他也许会说,被他打败的对手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然而,对一位40岁的男人而言,他一定会认为,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初恋。我相信,还没有一个人,被初恋敲过第二次门。至于第三个问题,恕我直言,是行善。假若你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一定是我们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同。
比尔·盖茨的回答结束了,可记者自始至终都没听到“机会”二字。就在他失望地返回座位的同时,坐在比尔·盖茨附近的一位美国《 生活周刊 》的记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么一行文字:在现实社会里,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机会;最不可能第二次前来敲门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是机会。其实,这种来自战场和商海里的观念,并不适合于生活。
生命感悟:生活中,只有一件事不能等待;只有一种东西不会第二次前来敲门;也只有一种行为最需要抓住。但它们都不是机会。它们是什么?你若想知道答案,请先成为像比尔·盖茨一样的亿万富翁。
放弃的勇气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因为那是他最贴心的玩具。
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公园玩耍的间隙,他的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口琴,不一会儿就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他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着他。就在这一瞬间,他做出了选择——他松开了手,毫不犹豫地放飞了气球,然后扑向母亲索要口琴。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口琴,而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件事上获得了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启示,那就是:当人生需要做出选择时,该放弃的就必须勇敢地放弃。这之后,他考上了音乐学院,虽然这对他无异于游鱼得水,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对音乐并不是那么钟爱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转而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学习自己更感兴趣的经济。1950年,他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得到去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在这所大学里,他遇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曾在尼克松总统麾下效力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亚瑟·博恩斯教授。从此,他放弃了一切该放弃的东西,一心一意关注经济学。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对经济学的研究上,并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行家高手。1987年,当里根总统任命他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时,他一下子便成了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像小格林斯潘那样,手中抓满各种各样的气球,比如金钱、权力,以及已有的成绩与地位。这些既得的利益与成果,虽然能给我们一种保障与安全感,但同时也很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与勇气,阻碍我们去追求更远大的人生目标。因为当更好的发展机会来到我们面前时,面对已经取得的利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放弃。
其实,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选择与放弃的过程。放弃所有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转而抓住自己真正愿意用一生精力去研究的东西。只有这样,生命才可能获得它的最大值。
生命感悟:放弃所有我们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转而抓住自己真正愿意用一生精力去研究的东西。
最坚强的东西
世间最坚强的东西是什么?是石头,是钢铁,还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用飞机、坦克等重武器围攻莫斯科。苏联红军在冰天雪地里用简陋的装备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不,是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前进的铁蹄。苏联红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终于使这座城市免遭法西斯的蹂躏。后人为了纪念这些壮烈牺牲的英雄们,特地用坚硬的石头做了一个大大的英雄雕像。雕像完成后,要在上面刻上一句话,刻什么话最能表现英雄们无比坚强的意志呢?挑来选去,终于有一句话被刻在了上面,那就是:愿这些石头像英雄的意志一样坚强。
于是,我们有了答案:世间最坚强的不是别的东西,是血肉之躯里深藏着的意志。人的意志之坚,可谓无坚不摧。
生命感悟:风,能让石头开裂;雨,能让钢铁锈蚀。唯有人的意志百折不弯,千磨不变。让我们向坚强的意志敬礼,并取一段做我们的脊梁骨。
永远做一个勤奋的人
在美国,有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每一天里,都几乎做着同一件事:天刚刚放亮,他就伏在打字机前,开始一天的写作。这个男人名叫斯蒂芬·金,是国际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的经历十分坎坷,他曾经潦倒得连电话费都交不起,电话公司因此而掐断了他的电话线。后来,他成了世界上著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整天稿约不断,常常是一部小说还在他的大脑之中储存着,出版社高额的订金就支付给了他。如今,他算是世界级的大富翁了。可是,他的每一天,仍然是在勤奋的创作之中度过的。
斯蒂芬·金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只有两个字:勤奋。一年之中,他只有三天的时间是例外的,不写作。这三天是:生日,圣诞节,美国独立日(国庆节)。勤奋给他带来的好处是,永不枯竭的灵感,学术大家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勤奋出灵感。”
生命感悟:缪斯女神对那些勤奋的人总是格外青睐的,她会源源不断地给这些人送去灵感。
做不可多得的人
在一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就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因此,我们无论在何单位,做何工作,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斯泰因梅茨因发明了交流电,与大发明家爱迪生齐名。但他移居美国的时候,身高只有1.5米多一点,驼着背,头显得特别大,又不时地咳嗽,年龄又偏大。这样的模样,就是在当今的人才市场上怕也很难找到工作。他当年以电器工程师求职的时候,就处处碰壁,没人愿意雇佣他。最后他抱着唯一的一线希望,向工厂主依克梅尔出示了一封朋友的推荐信。依克梅尔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给了他工作。虽说那时厂子并不很景气,但多个人倒也没什么,这时的斯泰因梅茨,也就无异于是个多余的人。
依克梅尔的工厂生产大型电动机,之所以销路不畅,其原因在于机组一发动就过热,这在当时是一个普遍现象,没办法解决。斯泰因梅茨很愿意解决这个问题。他与爱迪生不同,他不去设计制造模型,而只是用纸和笔,他整天翻阅各种资料,然后运算和思索,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据。一年以后他终于研究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各种所需的数据。工人们用他的成果,果然制造出了不过热的电动机,一时间使依克梅尔工厂的电机销路大增。斯泰因梅茨也一举成名。
美国总电器工程公司得知了他的天才,主动派人来“挖”他,并指示可以不惜任何代价。斯泰因梅茨却不答应。他说:“依克梅尔先生不愿意我离开,你们即使给我10倍于此的报酬我也不会动心,我有义务在依克梅尔先生还需要的时候,留在这里。”总电老板闻言,便立即拍板:索性出高价买下依克梅尔工厂,因为这是得到斯泰因梅茨的唯一方法了。
1923年福特公司最大的一台大电机发生了故障,公司所有的工程师会诊了两个多月都没能找到毛病。公司便找来斯泰因梅茨,只见他在电机旁搭了帐篷安营扎寨,然后整整检查了两昼夜。他仔细听着电机发出的声音,反复进行各种计算,又登上梯子上上下下测量了一番,最后他用粉笔在这台电机上画了一条线作为记号。斯泰因梅茨对福特公司的经理说,打开电机,把我做记号处的线圈减少20圈,电机就可正常转动了。工程师们将信将疑地照办了,结果,电机果然修好了。事后,斯泰因梅茨向福特公司要价10000美元作为报酬。福特公司的工程师大哗,说画一条线就要这么多钱,这价也要得太高了。斯泰因梅茨不动声色地在付款单上写道:“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把线画在电机的哪个部位,要9999美元。”
就这样,斯泰因梅茨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由一个多余的人变成一个不可多得的人,不仅成为本单位不可多得的人,也成为全世界不可多得的人。至于他不为10倍报酬而动心,让人们想到的是他的高尚的人格和境界。
生命感悟:在一个单位工作,弄不好就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如果成了多余的人,那就离下岗失业不远了。因此,我们无论在何单位,做何工作,都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人。
彰显你自己的特色
一天,一个年轻人走进某国际函授学校丹佛分校的办公室,他想要得到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总经理约翰盯着这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谈了一些问题后,突然话锋一转,问:“你有什么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对不起,先生,我没有办法把打字机推销给农场主,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回答,让约翰先生高兴得几乎跳了起来,他说:“小伙子,祝贺你,你通过了。就是这道测试题,有无数的应聘者,想尽了各种办法,要把打字机推销出去,只有你的回答最让我满意。”
“谁会愿意去买一件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呢。”约翰先生说,“去工作吧,小伙子,你会工作得很好的,因为你知道谁需要什么,谁不需要什么。”
还是这个年轻人,后来主动从这家公司辞职,到位于俄玛哈的阿莫尔公司去应聘,依旧是做推销员。公司总裁海瑞斯端坐在宽大的老板台后面,故意摆出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看了他一眼说:“年轻人,不管你以前工作能力如何,来到我这里就都等于零,这样吧,从现在开始你去接受一个月的职前培训。”
“抱歉,先生,如果这样的话,我宁愿另觅他处。”年轻人一边说话,一边就要走。
“请等一等,年轻人。”海瑞斯很好奇,“通常所有的人来我这里应聘,都要按照我的旨意来做事的,只有你与众不同,敢于坦陈己见。我很想知道你刚才想马上离开这里的原因。”
“很简单,先生,如果我在这里接受一个月的职前培训,就意味着这一段时间,我丧失了与顾客在酒吧或其他场合聊天的机会,我的心目中,只有顾客,没有职前培训。”年轻人的话,博得了海瑞斯对他的好感,思忖了片刻之后,海瑞斯在一张信笺上,写下了这样一行字:将一个不愿意丧失顾客的人委派到南达科他州西部,那里的业务由他接管。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著名的交际大师、演说家戴尔·卡耐基,他的演说影响了几代人;而他年轻时候的这段求职经历,同样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个让人成功的理由,也有无数个让人失败的原因。在人生关键的几步,或许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心里。
生命感悟:戴尔·卡耐基的成功告诉我们:有时候,你头脑中的真实想法,就是你最美的特色。拿出你自己的特色,你在尊重了自己的同时,也一样会赢得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