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是你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
亲戚一般情况都是与自己有血缘关系和跟姻亲有关的成员;亲情就是基于这种直接或者间接的血缘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情感。
有了亲戚的热情相助,我们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事业发展上,都会减轻很多障碍。生活上,我们需要资金融通,可以找亲戚帮助;工作上,我们可以从亲戚那里得到指点,得到人脉资源和机会。比如,很多人在创业初期,除了创业者本人,亲戚或朋友就是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因为他们最有可能相信你以及你的经营想法,而且因为他们最不可能像银行那样需要个人担保来拖累你。此外,很多人在事业上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最喜欢找的就是自己的亲戚。一方面,选择自己的亲戚合作,由于亲情的关系,很少会出现被合伙人欺骗的情形。
俗话说得好,人人都难脱一个"情"字。亲戚之间也亦是如此,建立良好的亲戚关系是求亲戚办事成功的主要原因,但良好关系的建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入手,依靠平日的积累。只有不断的构建和巩固。亲戚关系才会牢固。有了"铁"关系做垫底,何愁求助无门呢?因而亲戚之间经常往来进行感情投资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亲戚关系的维持也有特殊性。很多亲戚在你事业成功以后,都成了创业元老。如果他们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对你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实中,存在着太多这样的例子了。因此,一方面,日常我们要搞好和亲戚的关系,整合他们的资源和能力,支持自己的事业成功。另外一方面,在我们事业成功以后,必须要处理好自己和亲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地让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和谐发展。
和亲戚和谐相处
每个人都有三亲六戚,与这些亲戚来往是交际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亲戚之间大都有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的亲密性。同时,亲戚关系又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亲戚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比如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这些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诱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因此,亲戚关系和其他关系一样,在交往中也存在一定的规律,如果遵循这些规律办事,彼此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反之,违背了这些规律,亲戚之间也是会互相得罪的。
那么,亲戚之间在交往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才能避免相互得罪呢?
经济往来要清楚,不要弄成一笔糊涂账
从实际情况看,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得罪人,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比如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的是为了救急,有的是为了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作理所应当,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为了经济问题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那时,就已经到了得罪人的边缘。
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大概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亲戚给以帮助。但是,对于这种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假如亲戚之间为了盈利而合作办事业,那么在合作之前就要有一个什么说法,最好立上文字合同之类,把各方的责任和利益都写清楚,这样合作才会顺利和成功。亲戚之间的合作共事因事先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发生矛盾,最后反目成仇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亲戚之间在合作共事时,不要以为大家是亲戚,就感情用事,什么也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不好。到了发生经济纠纷时,大家就会因事先没有约定而闹得不愉快。在有了合同的情况下,就一定要讲信用,不能只顾自己,更不能贪便宜,否则就会得罪人。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
要平等相待,相互关照,不要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在这层关系之外还要求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存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的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穷在街市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一点不欢迎的态度的话,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而得罪人。
比如,有一位在城里当公司经理的人,神通广大。这天,他的一个远方的亲戚来家做客,是因为在家里受了村干部的气,要求他帮忙打官司。可是,这位经理借口不了解法律而推脱,使亲戚感到十分恼火,拂袖而去。这是地位高的人小看地位低的亲戚而造成的不愉快的事例。一般说来,地位低的人对于被小看的事情是很敏感的,只要对方露出哪怕一点冷淡的表示都会计较、不满,造成不良的结局。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求亲戚办事,特别是办一些有违原则的事,人家没办就心怀不满,说人家不讲情谊之类,这也是很使人伤心的。有一家的女儿想当兵,就到武装部去找当部长的远房伯伯。可是女子当兵是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的条件也不具备,这使当伯伯的很为难。于是他向她说明情况,说有政策规定,不能开这个后门,劝她回去好好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他可以给以帮助。姑娘十分生气,说伯伯不愿帮忙,回去后一家人都骂部长,她的父亲还写了一封信指责,说他官当大了,六亲不认。这件事使部长十分生气。
如上所述,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地满足对方的需求,另一方则应考虑对方的难处,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因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计较。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相互得罪。
方法方式上要讲分寸,不要一厢情愿,为所欲为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亲戚越走越亲",是一般原则,但要看你如何走法,这里面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如果不会走也可能走出矛盾和问题来。
有一位青年到城里做生意,要求在他的一个亲戚家里住几天。可是一住三个月,每天把很多货物弄到家里,把这里当成了仓库,一家人还要为他当保管员。他赚了钱也不说拿一点出来买些菜什么的,这样搞得人家一家不安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他下了逐客令。类似这位青年在亲戚家的表现行为,就有些过分,是最容易得罪人的。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亲戚之间的往来在方式上也要注意更新,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对方的情况。事实上有些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交际的要求。比如,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任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比如,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还有的人卫生习惯没养成,到了亲戚家里依然如故,不讲卫生,他们抽了烟,烟灰烟头到处扔,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以忍耐克服一下,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的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赢得亲戚支持的技巧
上面,我们介绍了亲戚交往之间的一些原则。掌握了亲戚之间交往的原则并加以运用,我们可以实现和亲戚之间的融洽交往。但是仅仅遵循这些原则就想赢得亲戚的支持,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其他一些技巧才行。
善待穷亲戚,赢得所有亲戚的尊重
为什么要善待穷亲戚?这并非仅仅是出于道义和亲情上的考虑。作为个人,应该明白,你不仅是在和亲戚打交道,你还在和其他社会上的人交往。你和亲戚交往的形象会给你和其他人的交往带来影响。设想一下,如果你对待亲戚,嫌贫爱富,会给你的很多朋友造成一种你是一个势利的人的负面形象,这显然对你和其他人的交往带来不好的影响。
因此,亲戚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尤其是注意尊重贫穷的亲戚。如果自己富有,绝不可财大气粗,看不起穷亲戚。相反,我们更应尊重他们,热情地支援和帮助他们,穷亲戚往往比较敏感,有自卑和谨小慎微的心理,我们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有一条要特别注意:不论贫富一视同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一样热情对待,亲戚间只有年龄、辈分的差别,而不应有贫富的差别,不应有门户之见。
亲一些人,疏一些人,在有些亲戚面前唯唯诺诺、毕恭毕敬、低三下四,在另一些亲戚面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由此造成一些亲戚家门槛踏破,另一些亲戚家则门可罗雀,这是为世人所摒弃的。如果自己各方面条件好了些,在与亲戚交往中,更应谦虚谨慎,主动交往。当亲戚生活上发生困难,应尽力相助,做到"富不自贵"。应该看到,如果自认为高人一头,就等于自己把同别人交往的渠道堵死了,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境地。
在我们今天的实际生活中,一些人与亲戚交往是以贵贱贫富而定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住深山有远亲",正反映了这一情况。亲戚间交往是富有人情味的,如果受金钱、地位的影响,亲戚关系必定会变得不正常。
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的亲戚要自尊自重,不能为了从富有的亲戚那里得到一些好处,就想方设法地巴结逢迎。亲戚不论富贵贫穷,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以贫富分尊卑。因此,在与富有的、有地位的亲戚交往中,应当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珍重自己,生活上遇到困难,尽量依靠自己去克服。不应自己作践自己,把自己摆在乞求者的地位。
而对一些富有的亲戚来说,可能有一些穷亲戚上门来请求物质上帮助;对于有地位的亲戚来说少不了有人找上门来请求帮助办事。一般说来,亲戚有难处来求,应当热情接待,表现出愿意热心帮助的态度,不能慢待对方,更不应因为亲戚有事相求而表现出厌恶的情绪。富亲戚或者有地位的亲戚应尊重别人,切忌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尤其在与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交往中,要注意尊重他们。穷亲戚、社会地位较低的亲戚一般比较自卑,对富亲戚或是社会地位较高亲戚的一举一动都很敏感。如果言行稍有不周,便会引起他们多心。所以,富亲戚、社会地位较高的亲戚,一言一行都要注意。比如,与亲戚交谈时,要格外认真倾听,不能漫不经心,应付了事。绝不应自视清高,小瞧对方,不尊重对方。
亲戚间交往,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逢年过节,你来我往互相应酬,不可厚此薄彼,招待亲戚都要一样热情。婚丧人事,众多亲戚聚会,让座敬茶,宴请吃饭,入席敬酒,先后顺序只能根据年龄辈分来办,而不能以贵贱贫富来定。
能够毫不势利地善待穷亲戚的人,才能够在社会上真正长久受到尊重,才是长久有所作为的人。亲戚之间,无论是自己的亲戚,还是爱人的亲戚,都应该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宜在这方面注意"门户",分"亲"和"疏"。有的人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好,对爱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另眼相待。给自己的父母生活费每月几百元,给爱人的父母却几十元,甚至分文不给;自己的兄弟姐妹结婚办喜事拿彩礼几百,甚至上千元;爱人的兄弟姐妹结婚只有一两百元。这是很不妥当的。当然,也不能搞绝对平均,但也应说得过去。在亲属之间人为地搞"亲"和"疏",就会造成家庭不和、亲属不满而闹出矛盾,出现纠纷。
明朝嘉靖时期,有一位大臣叫张居正,此人为官清廉,秉公办事,在朝野中权力极大,连嘉靖皇帝也要敬他三分。
张居正在家里也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特别是在对待亲戚关系上,不分"亲"和"疏",深得亲戚们的敬重。张居正的妻子来自一个贫苦的农家,世代务农。她聪明贤惠,嫁给张居正后,操持家务,颇有大家风范。
张居正与妻子互敬互重,举案齐眉,对待亲戚一视同仁,并不因为他们是农民,而不屑于与他们往来,或者有分"亲"和"疏"。有一次,张居正的岳父病重身亡,尽管当时身为宰相的张居正公务繁忙,而且从礼法地位上说,张居正不必前往凭吊,但张居正却没有这样做。他向嘉靖皇帝请了假,带领全家人赶回去,尽了孝道。这个举动,深深感动了所有的亲戚,大家都称张居正不愧是个人人称颂的"好宰相"。
因此,不分"亲"和"疏"也是摒弃"门户之见"应注意的一个方面,注意到了,则在处理亲戚关系问题上将会游刃有余;忽视了或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亲戚之间的关系破裂或疏远,于己、于亲戚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赢得大多数亲戚就不要斤斤计较
《盐铁论·毁学》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贤士殉名,贪夫死利。"意思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像小人一样太贪恋那点蝇头小利,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不要太斤斤计较。
在人与人交往中,谁都不喜欢那种将什么都分得清清楚楚,不让自己吃一点亏的人,因为这种人让别人觉得,与他交往非常累,自身什么亏也不吃,做事太过于认真。同样,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典型的世俗习气,是不足取的。
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你给我半斤,我给你八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样才有利于关系的密切发展。
朱德在年轻的时候就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些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使他的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年轻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收完了。而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即使被疑心也不抱怨。他如此大度,深受亲戚们的赞许,和亲戚们相处得很好。
妥善处理企业创业元老与亲戚问题
有些公司的创业元老大部分是亲戚,这些人由于资格老或者亲戚关系,不太好管理。同时,他们的知识相对比较陈旧,观念比较落后,而且,创业阶段的激情不再,工作没那么主动了。这时候如果不妥善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亲戚就会变成冤家,闹得不可开交。那么,如何处理企业的亲戚问题?
对于亲戚的处理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民营企业的大问题,不少企业因为没有处理好这样的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有些甚至因此倒闭。一些企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员工福利等,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除此之外,对于如何处理该问题,还有如下一些建议:
——公司元老的情况差别很大,要区别对待。有些元老能力跟不上了,观念落后了,可是有些还是未必,公司在用人的时候,对于有能力的元老要给他们舞台,充分让他们发挥。对于那些确实通过培训、开发都无法胜任工作的,公司要通过制度让他们退下来,同时要保证他们的利益。做好这个工作,就要首先解决一个问题:各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入职要求/岗位胜任模型。有了这个前提才可能衡量某个人到底是否适合相应的岗位。否则,我们就没有科学的依据判断某人是否适合,而只能凭直觉、拍脑袋。
——亲戚在公司工作是中国企业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产物,应该解决好。通常,我们应该避免亲戚在公司工作,可以设想:公司如果有七大姑八大姨你根本没有办法规范运作公司。并且,有他们在很难吸引到人才,谁愿意到这样的公司当"外人"?所以,对于亲戚,应该建议他们逐步离开公司。如果他们是人才,不管到哪里都有饭吃;如果他们不是人才,要他们在公司干什么?当然,也不要动作太快,还是要一步一步分批来。第一,也不要一刀切。第二,不要太强硬,要多做说服工作,实行自愿原则,并且要有一套制度、流程,以照顾他们的利益(当然也要照顾好公司的利益)。
——创业的激情不容易保持长久,当初之所以有激情,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憧憬,都有一个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可是,这种憧憬会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公司并没有像当初所想的那样,他们个人当初的理想也没有完全实现。这种情况下,保持原来的创业激情是不可能的。另外,当初他们可能是"无产阶级",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资产,生活也比以前好了很多,开始享受生活了。要知道,享受生活是要花时间、精力的,有的时候同工作会产生矛盾的。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就需要我们企业的老板、老总们有一个远大的理想,要给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现在的条件下描绘一幅宏伟的蓝图(可实现的),并且把这样的一幅蓝图印在每一个员工的心里。并且要把公司的理想同他们个人的未来联系起来,变成他们个人的憧憬、个人的美好向往,这样他们才能有激情。
赢得邻居的支持
北京零点调查公司曾发布过一个报告,"虽然高达98%的青年人表示自己有好朋友,但其中42%的人称自己的好友是昔日同窗,14%的人称是现在的同学,26%的好友是单位同事或工作伙伴,15.2%因个人兴趣相投而获得良友,只有1.2%的人好友是邻居。"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可见邻里关系的重要。可是如今,随着一幢幢高楼大厦的竣工和一扇扇防盗门的安装,那种曾经亲如一家的邻里关系已经难觅踪迹。
有两个原因导致了我们和邻里的疏远:一是房屋结构的改变,加大了人们互相走动的难度;二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和邻里交往。但是这种改变使得我们丧失了宝贵的邻里人脉资源。设想一下,你的邻居如果是位很有学识的专业人才,正好能够为你排忧解难,如果你因为上述两个原因而没有充分地去利用这种人际资源,会有多么可惜?再设想一下,如果你设立的企业位置恰好在一个小区周围,如果你没有妥善处理好邻里的关系,你的企业可能因为污染环境而导致邻里的抵制;再设想一下,如果你住在一个聚集了特定人群的小区,比如新闻记者,你如果不去结交邻居,你是不是会丧失很多机会?
台湾著名的春天酒店董事长何丽玲的成功就充分地利用了邻里关系。她在接掌春天酒店之后,立刻开始敦睦近邻工作。北投林泉里里长张聿文说,过去温泉业者都只是礼貌性的拜会,当邻里有事情需要请托时,业者就表现得心不甘情不愿。但何丽玲毫不敷衍,她主动接触、认识所有的里长,她对里长们表示,很能理解温泉业带给地方交通、垃圾等等的负担,还主动提供春天酒店往来于捷运站的接驳车,让当地居民能免费乘坐。结果她的温泉酒店事业远近闻名,很多邻里甚至为她的酒店做起了免费宣传。
可见,在我们如今的社会里,和邻居搞好关系,从邻居那里获取帮助或者支持,依然很有必要。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和邻居关系融洽,又能充分利用邻居的资源促进自身的成功呢?
多扫邻居家的雪
对于邻居交往,有许多人的行事原则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样一来,既不得罪别人,也把自己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可是,既然自己有余力,何不多扫几处雪?
在把握邻里关系中,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人们都希望在自己困难时,有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在邻里之间,也同样。但要别人帮助自己,首先应以帮助别人为前提,这样的互帮互助,才能让自己的希望成为现实。
清代康熙年间,当朝人称"张宰相"的张英与一个姓叶的侍郎,两家毗邻而居。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在邻居家上打主意,要邻居让出3尺的地方。邻居叶家并非寻常百姓,不肯让步。张家立即写书信给京城的张英,要求他出面干预,张英却作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看后即命退后三尺筑墙,而叶家深表敬意,也退后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即形成了六尺巷,被百姓传为佳话。
张家当时没有恃强欺弱,在为叶家仔细考虑之后,做出了既有利自己又有利邻家的决定,这样,不但将"自家雪"扫了,还帮邻家清理"瓦上霜",和美的邻里关系自然产生了。
互相帮助,才能让自己从中受益,这点人们并不难理解,但仅仅是意识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必须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许多事说起来非常悦耳动听,要结合实际去做却不容易。
更多的时候,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心人。有心人看见"他人瓦上霜",想到怎样去做,立刻付之于行动,才能为和美的邻里关系打下基础。
他人的门前雪,不仅要扫,而且要多扫。感谢自己有一双慧眼,看到邻家之难,尽自己心意去帮助了,但并不代表就此结束。
做了一次帮助邻居的事,会让邻居认为欠你一次人情,也许邻居会用一次机会或其他方式巧妙地还了人情,今后,大家仍然"各扫门前雪"。
要想拥有邻居的信任,仍以"多"帮为妙。看到邻家有难,理所应当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能够多做些时就应该多做,当邻居认识到,有幸与你为邻,而你又是如何可以信任时,要想有和美的邻居关系,并不困难。天地之间,人们互相依存。面对现实,我们仍然要与社会相融,注重关系已成为现代人发展的必然趋势。
良好关系的形成需要我们花费心思。仔细思虑,眼界豁然开朗,我们认为,"多帮"创造了良好条件,这样,不妨在"帮"字上多做做文章。
在交往中,摩擦总难以避免,遇到性情开朗的,总会有雨过天晴的一天,遇到孤僻内向的,也许会一直耿耿于怀。邻里之间,也难免会有口角,这时,多体谅、放宽心的处事态度则会为良好的关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一笔。
有一位局长的邻居喜欢计较些小事。一日,她发现局长夫人手提的小筐与自家的相似,而自己的小筐又于几日前不见了,就问局长夫人是否错拿了自己的筐。局长夫人虽知真相并非如此,但也了解邻居的脾气,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笑眯眯地把筐送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又发现自己的那个筐,十分抱歉地将筐还给局长夫人,而她仍是笑嘻嘻地说了句:"不是你的,那我就拿走了。"
这位局长夫人把握关系的分寸是十分合适的,关键不在于那个筐到底是谁的,而在于多用一份心思,多体谅别人,做到恰到好处,邻居自然而然地会接受自己。和美的邻里关系是靠自己点滴用心积累而成,何不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让自己多为他们想一些。体谅别人并不难做到。在争夺小利小惠时,难免伤了邻居和气,而我们更应该放宽眼光,远望才能有更多收获。古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了有和美的邻里关系,更不必对小事斤斤计较,多为邻居想一点,你会拥有灿烂而愉快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邻居间互相帮助的事情很多。比如有的邻居工作和学习很忙,时间比较紧,或家中人手少,有孩子拖累,你要是上街买菜,不妨主动问一下邻居买什么菜,顺便帮邻居买回来。有的邻居有客人来访,而碰巧家中无人,在弄清对方身份的前提下,或请客人留张纸条,或将客人引入自己家中稍候。如果客人给邻居带有礼品,可代为收下,等到邻居回来时,再将纸条和礼品一并交给邻居。如果邻居家有人患病,要表示慰问,并主动帮助请医生或护送住院。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主动协助护理,帮助照顾家里老人孩子,使邻居能安心治病。假如邻居老公出差,可以适当地应邀帮助照顾家里,诸如买粮、买煤等。邻居若是全家出了远门,也可帮助照看家,还要义务为邻居防火防盗。邻居如果发生了突发性困难,在钱粮和物品方面应主动帮助,以济邻居一时之难。邻居家里吵架生气,或遇到烦恼、伤心的事求助于你时,不应袖手旁观,应主动去劝解和开导。这样当你遇到困难时,大家也会帮助你。
在邻居结束繁忙的一天,疲惫地归来时,也许只是一两句"下班了""最近很忙吧"的简单问候就立刻让人倍感温馨。在许多时候,人们对自己很熟悉的人,并不注重礼节。其实有心人会认为适当的礼节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能使别人认为自己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礼"并非见面鞠躬等正统大礼,只须融入一点关心,诚心诚意地说上一两句就足够了。你会发现,这点很容易做,也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礼"学,还有另外的说法。在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今天,何不与邻家共同分享一些快乐?
送给邻家的东西不必是稀世古玩,也无须是鹿茸人参,只要一些地方土特产或自己烹调的美味食品就足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太贵重的东西,邻家通常会认为是有求于他,不敢接受,而家常小菜就要单纯得多,邻居会认为,你很热心待客,与你的接触容易也自然得多,和美的邻里关系就不难形成了。
多信任你的邻居
今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往往对别人的信任度降低,自然地,在人们之间筑起了玻璃墙。
在事实上,信任别人也是处理邻里关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无论何时,人们总是对信任自己的人有好感,总感到和他相处很容易也很快乐,他尊重自己,认为自己可以依赖,而人们也似乎从中了解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对于陌生家庭之间的相处也有同样的道理。想要相处得好一些,也必须有足够的信任度。这其中的信任并不等同于盲目信任,而是对邻居的能力、人品等方面的信任。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价值所在,都有闪光的一面,作为邻居,要形成良好的关系网也必须信任别人。邻居会从你的信任中看到自己,这种良好印象的形成,已成为和美邻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做到信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尊重。马斯诺的需求原理中有关于对"尊重"的需求,而这是比较高层次的需求,证明人们都渴望被尊重,这是不可忽视的一点。邻里之间也要有尊重可言。不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居高官,享厚禄"的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同时,尊重别人也相当于尊重自己。
在处理邻里关系上,具体的做法是看到邻家的长处,尊重邻居的意见、看法,结成和美的关系网。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不但意识中要有"尊重"这两个字的概念,还要有心地让自己去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把握住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们都有自尊心,只有当自尊心受到别人的尊重时,才会以此为基础,产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要的一点是这样的尊重必须要表现在行动上。在现实生活中,与邻居接触的时候不少,在一起聊聊家常,或互相帮助时,都可以借此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只要把握相应的时机,表现出适当的尊重,一定会促进与邻里感情加深。
表现自己对邻居的信任感还可以是:接受、采纳邻里的意见。与邻居相处,自然会发生一些事,影响彼此的生活。对于邻居正确的、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应该持积极的态度,分析之后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存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正,促进彼此间的和睦相处。这种做法才是可取的,并能增进感情。
有一对年轻夫妇与一对已过"银婚"的恩爱夫妻成为邻居。年轻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大家一起又玩又跳常常高唱卡拉OK,而老年夫妻生活好静,老爷爷喜欢浇浇花,或坐在灯下看一两本书,老奶奶就看看电视,或早早地躺下休息。年轻夫妇很懂礼貌,每次出去游玩不忘记给邻居家带点特产或别的东西,逢年过节,也会把老人叫到自己温馨别致的小屋中,做几个好菜,像模像样地吃一顿,但年轻夫妇总觉得两位老人与他们相处,隐隐有些不愉快。一天老爷爷叫年轻小伙子去他家,一进他家,就进入了十分安静的环境里,老爷爷有些犹豫地说出了些看法,就是关于他们家有时太吵,影响到邻里的休息问题。而又认为两家挺和睦,担心说给年轻人听会因此而有什么不愉快。
年轻人听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忽略了这一点,但并没因此生气或闹情绪,只是笑着对老人家说:"您早说就好了。"从那以后,两家的关系犹如一家,先前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
年轻人的成功之处在于欣然接受了意见,这成为和美邻里关系的一条纽带,联系着彼此,并以诚信相待,再古板刻薄的人,也会容易相处。
主动结交带"圈"的邻居
孟子的母亲曾经择邻而居。现在社会,择邻而居,对于一般人而言,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无论如何,一定要主动多结识一些带圈的邻居。多认识一些带圈的邻居,意思是多认识一些朋友多的人。每个人的人脉网是不一样的,邻居身边的朋友也有可能成为你的朋友。这就如同数学的乘方,以这样的方式来建立人脉,速度是惊人的。
假如你认识一个人,他从来不跟你介绍他的朋友。但另外一个人说:"下星期我们有个聚会,你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吧。"你到了那个聚会,发现这些人都是五湖四海的人。带圈子来的人和不带圈子来的人的附加价值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在人脉网中,朋友的介绍相当于信用担保,朋友要把你介绍给其他人,就意味着朋友是为他做担保。基于这一点,你可以请你的邻居多介绍他的朋友给你认识。就像我们做客户服务一样,如果你的新客户是一个很强有力的老客户介绍的,这位新客户一下子就会接受你或你的服务。
我们所谓"圈子"这个概念,就是当我们的人脉关系链接成社会网络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建立人脉的成本是最低的,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介绍,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请客吃饭,这些都省下来了。
我们思考问题通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一般再好的个人,其实都有自私的、丑恶的一面,这是因为单个人总是有系统偏差和缺陷。所以,认识一些带圈的朋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弥补我们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不足。
要认识一些带圈的邻居,首先必须假定一个前提,我们所拥有的人脉关系如同做生意,也是一种社会交换。我们跟邻居之间之所以可以维持互动关系,是因为我们各自有可交换的东西,而且这种交换是不同价值的交换,是不同价值通过交换弥补各自的需要的,而且对双方都有意义的。
还记得人脉关系的黄金法则吧?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以怎样的方式对别人"。要获得邻居圈里的资源,就要舍得奉献你自己圈内的资源。
解决好邻居纠纷
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而现如今,在我们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中,邻里之间却成了"鸡犬"隔窗相望,老死不相往来的陌路人。不往来倒罢了,邻里之间一旦发生了纠纷,一些人动辄恶语相加,甚至大打出手,这种现象更是令人担忧。如果你去百度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大量的邻居纠纷而导致的恶性事件。
邻里纠纷大多具有既鸡零狗碎又错综复杂的两重性,若不及时化解,便可能越闹越大,以至不可收拾。由于这类纠纷多起因于生产生活中的细小矛盾,日积月累演变而成,结果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纠纷双方自己很难解决,诉诸法律既不值得,又可能埋下更大的祸根。因此,解决这类纠纷,讲"德治"往往比讲"法治"更管用。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要以"德治"解决邻里纠纷,必须有纠纷双方都信得过的人主持公道,方能让大家口服心服。这里面既需要"说话"的人澄清是非、化解矛盾,更需要他以德服人,让纠纷双方互谅互让,促进邻里和谐。
另外,搞好邻里团结也是解决邻里冲突和纠纷的有力武器。邻里团结主要是能与居住环境中邻居做到互相协调和谅解,能在邻居发生困难时相互关照和伸出相助之手。大致有这样几点应该注意:
——居住环境宁静友好。使用音响设备时,要掌握适宜的音量,特别要注意照顾上班的职工,教育子女不要任意吵闹。
——居民居住地的共用部位要保持整洁。不要乱抛垃圾杂物,在楼上的居民,不能往楼下倾倒污水脏物;在阳台上种花草注意浇水时不要让水滴到楼下;晒衣物时,应当注意不让水滴到下面,最好是先在洗衣机里弄干;晒被时,不要任意拍打,弄得灰尘飞扬;放在阳台上的杂物、花盆之类的要固定好,以免被大风刮落伤人;不能占据居民区的公用通道、区域;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公共卫生打扫活动;不能在邻里住房的外墙上乱贴乱画。
——邻里发生困难。如患病、小孩子临时没人带领、客人盈门需借桌椅等等时,应予以关心,并给予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