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因素是异性交往过密的内在原因。性早熟是5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倾向,人的体重和身高提前一至两年达到平均标准,这种发育的加速必然引起性成熟提前和性意识过早产生。现代男女平均在十六至十七岁达到性成熟高峰。性机能的成熟使少男少女进入充满活力、骚动、神秘的青春期。由于情窦初开,异性间有种情感上的吸引,有彼此接近的需要。对异性的注意力也就越来越强,在相互间不断地交往和彼此好感的基础上,便会出现“异性交往过密”的情况。另外,由于社会、学校和家庭一般对此都讳莫如深,甚至讥笑、训斥,严重压制了男女之间的交往,反而使这种情感和需要得到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社会上各种性信号的刺激,促使一些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主动地向异性抛出感情的红绣球,早恋便开始了。
从外界因素来看,与异性交往过密主要是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当前社会上各种观念越来越开放,当然也包括性观念的开放。酸溜溜的情歌、充满色情的广告、铺天盖地的网络情缘以及男欢女爱的床上戏,在很大程度上催熟了年纪尚小、思想幼稚、单纯而脆弱的中学生的性心理。有些学生的长辈在外找情人、包二奶,还闹得纷纷扬扬。学校对此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学生不早恋才怪呢!
去年《南方日报》曾刊载过这样一则消息:四川省绵阳市城区某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们布置了组词作业,结果当作业本交上来后,这些年仅六七岁的孩子让老师啼笑皆非:有学生用“老”字组成了“老婆”,用“情”字组成了“情人”,用“勾”字组成了“勾引”……小学生受这种风气熏陶的时间毕竟还短,他们尚且至此,更何况受这种潜移默化影响已久的中学生呢。
那么,家长对于孩子过密的异性交往应持怎样的态度呢?
首先,家长应告诉孩子:异性交往是必要的、正常的。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和实际观察发现:青春期交往范围广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的人,比那些少有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的个性发展更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容易形成积极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一个从小生长在与异性有交往、有正常接触的良好环境中的人,其人格更完善,智力更发达。
一个常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的人会经常受到异性思维的启发,在异性身上学到自己可能缺乏的东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人结婚后总比婚前成熟得多。那是因为结婚意味着与异性有了一种亲密的关系,彼此朝夕相处中,随着了解的深入,无意之中会受到对方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思路得以开阔、宽容度得以提高;同时也学会突破自我,变得丰富起来。此外,经常与异性交往的人,异性度高。西方心理学家对人的异性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的女性度高,更富有创造力;女性的男性度高,智商也高。异性度高的人说明他接受了异性的长处,思维更加活跃。民间较开放的地区,人较为聪明机智,这与那里有正常的两性间的交往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提倡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和相互学习。与异性有正常交往的人,性意识也容易健康发展。
其次,家长还应当引导孩子进行有分寸的异性交往。异性交往要注意交往方式。青少年男女以集体交往为宜。课堂上的讨论发言,课后的议论说笑,课外的游戏活动等,为大家创造了异性交往的机会。使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同学免除了独自面对异性的羞涩和困窘;而一些喜欢交际的同学又能满足与人交往的需要,每个人都融入了浓浓的集体气氛中。在集体中的异性交往,每个人所面对的是一群异性同学,他们各有所长,或幽默健谈,或聪明善良,或乐观大度,或稳重干练。这些都使孩子们在吸收众人优点的同时,开阔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异性而发展“一对一”的恋爱关系。孩子们的集体交往,既让家长放心,老师也支持。集体交往的形式很多,如兴趣小组、学习小组等。集体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娱乐、游戏、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等。不过,要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对方约你一同参加某项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逛书市,这是正常的,公开场合的两性交往,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赴约。女孩子应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分之想;男孩子要沉稳庄重,尊重对方。假如两人互有好感,相处愉快,约会的次数会增多,每次约会的时间会延长,直到两人难分难舍,恨不得每时每刻都和对方在一起。这时一定要注意适可而止,不能占用对方太多的时间,不能因为两人的约会,使一方或双方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无暇与家人、同学、亲友相聚。必须有所节制,减少单独在一起的次数、时间,见面时多谈谈学习上的事情,使双方的感情降温。为防患于未然,对于抱着谈情说爱为目的的约会,最好婉言谢绝,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放弃对你的追求。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对于纠缠不休,甚至威逼恐吓的人,就要请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们帮助处理了。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诚恳对人,热情大方,自尊自重,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以自身良好的修养和人品赢得异性的尊重和友情。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与异性同学之间有一些接触并不可怕。他们或者一起结伴去远足,或者去逛几次街,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异性交往,离恋爱还远着呢。有些父母总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山雨未来风满楼”,动不动就把孩子正常的异性交往说成是恋爱,结果反而使孩子之间生出同病相怜、患难与共的情感,结果真的“假戏真做”起来。
异性孩子之间有过于亲密的交往,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只要反对就可以解决。因为孩子有自己对抗的办法,父母不可能每一分钟都跟着他们吧。尽管有些中学生谈恋爱并没有影响学习和其他方面的发展,但也确实有不少人不仅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还出现了发生性关系、怀孕、离家出走等等情况,做父母的能不着急吗?青少年心智还不成熟,他们谈恋爱有很多拿不准的事情,有的不一定能够自己处理。这时,做父母的就更要和他们搞好关系。这样,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和父母谈。假如家长公开反对孩子谈恋爱,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糟糕了,孩子有了问题就不会找家长。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早恋要是自己不反对,不干预,就没尽到做父母的责任。父母反对孩子早恋,是因为爱他们,担心恋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父母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爱孩子就一定要保护孩子。
请听孩子们的心声:“很多男女同学只是因为关系好,就被大人扣上’早恋’的帽子,使原来纯洁的友谊沾上了污点,这样是非常不对的。”孩子最反感父母对早恋采取的态度依次是“到学校反映情况”、“跟踪监视自己”和“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不少同学说,早恋是青少年第一次对异性产生美好的感觉,是纯洁健康的,家长、老师最好不要采取过激行为,这样反而会使他们反感。他们希望家长们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多沟通,少责骂。
当父母发现孩子与异性交往过密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有的父母去学校接孩子,免得孩子下学不回家;有的告诉老师,请老师出面干预;有的找对方家长,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有的不许孩子接电话;有的威胁和孩子断绝关系,等等。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不让孩子来往。
现在很风行网恋。很多青少年在网上用QQ交往,然后就相约出去,他们的父母都不知道。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孩子和你讲,你就可以和他谈。他什么都不和你讲,你就什么都不知道。有些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忙着挣钱,忙着搞事业,不太关注孩子,没有时间听孩子讲话。到孩子进入青春期,问题就出来了。可青春期的孩子要寻求独立,摆脱父母的控制,这时让父母和他们做朋友,不是太难了吗?
家长都是过来人,想想当年上中学时,有几个人未曾有过这种朦胧的感情?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那么坦白,什么都敢说出来。其实,孩子敢于向父母说出自己有意中人,敢于如此表白内心的情感,这正是人性解放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说出来,这样利于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引导。不应竭力反对孩子有自己的“意中人”,而是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因为一棵树木而忘记了整个树林,人要合群,在集体生活中才能体察到每个人的真实性格,看到这个人的各个方面。多看看、多想想,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不要总和某个人玩,忽略了集体活动,也就放弃了全面发展自己的机会。
家长要以疏导的方式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以家长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自身的成长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沟通疏导才是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的最好方法,也是帮助孩子真正走向成熟的一剂良药。
最后强调的是,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与自己的同学广泛接触,共同成长。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学生时代的交往是成年人交往的基础,不要幻想这时候不交流,大了自然就会交流了,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基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对孩子异性交往问题态度偏激,解决的方式方法不当,从而使家庭矛盾激化,对家长和孩子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下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初夏的一天,一名十七岁的男生由于不满父亲对自己的严格管教,向警察报警,说家里有人要杀自己。警察立即赶到现场,发现只是一场闹剧。
陈雨就读高三,即将面临高考。父亲陈先生从事房地产工作,长期在外地,家里一直是陈雨和母亲作伴。因为老来得子,母亲对这个儿子非常宠爱,从小重话不说一句,总是有求必应。父亲偶尔回家,对儿子也多是客气相对。进入高三之后,升学压力大起来,但陈雨的成绩却一直往下跌,最后一次模拟考试,竟然滑至全班倒数第几名。“这个样子是考不上好大学的。”老师向母亲说。无奈之下,陈先生向单位请假,从外地赶了回来,想跟儿子认真谈谈,但是却无法沟通。在家住了一个星期,陈先生观察到,儿子总是手机不离手,不停地发短信,他于是怀疑儿子谈恋爱了。陈先生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交流后得知,儿子一直跟一名女生来往密切。
为了确认儿子是否一直在跟这个小姑娘短信来往,陈先生前往移动营业厅,要求打印一份儿子手机的对话单。工作人员告诉他,没有密码的话是不可以打印清单的,除非出示“本手机”——即拿着陈雨的手机前往营业厅打印。怎么才能拿到儿子的手机呢?陈先生为此绞尽脑汁。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中午,陈雨跟同学外出打球,手机放在了家里。陈先生趁机赶紧带着手机前往邻近的营业厅,打印了近三个月的清单。清单证实了陈先生的猜测,陈雨近三个月来,每个月都有上千条短信,而且大多都是发给同一个号码,来往的时间甚至出现在凌晨三四点钟。“这样怎么能考好!”陈先生很生气,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儿子。
当天傍晚5点左右,陈雨浑身是汗地回家了,一进家门,手机就响了,陈雨低头回短信。儿子的这一举动,让陈先生一下子怒火中烧,一个箭步上前,夺下儿子的手机,大声呵斥道:“你是不是在谈恋爱?”父亲的态度让陈雨很反感,于是他和父亲顶撞起来。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空穴来风,陈先生拿出刚刚打印来的清单,要求儿子一一解释。“你太过分了!”陈雨夺过清单,“你有什么权力查我?”陈雨的态度让父亲的怒火到达了顶峰,未加思索,一个耳光扇了过去。已经比父亲高出一头的陈雨呆住了,这是小学毕业之后,第一次被父亲打,他转身跑了出去。
逃出家门后,陈雨越想越觉得生气,心想晚上不要回去了。此时,正巧一个巡警走了过来。陈雨“灵机一动”,跑向巡警,喘着粗气大呼“救命”。“我家里有个人,要杀我!”陈雨跟警察说。警察吓了一跳,要带陈雨回派出所做笔录。一看这么复杂,陈雨想想还是算了,又推翻了之前的言论。警察觉得蹊跷,仔细询问起来,陈雨索性一言不发,硬是拉着警察到了自己家里。
陈雨和警察进门的时候,陈先生正在数落妻子平时没有将儿子管好,咋一看到警察登门,吓了一跳,连忙招呼。警察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父亲管教儿子,儿子不服气,才报警。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发生的闹剧。高考临近,父亲担心儿子因为异性交往过密,影响学业,本无可厚非。但是他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法,背着儿子打印其电话清单,本身就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后,采取了过激的反抗,甚至撒谎引来警察,使得家庭矛盾激化。在高考临近这个非常时期,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在接受考验,家长和孩子应当多一些推心置腹的交流。
“成功教育案例”
教育专家王红梅老师曾经收到过一封学生来信:
王老师:
您好!我现在是一名高一的学生,学习成绩仍像以往一样,排在班里前5名。但是,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在了!
那是初三的下半学期,我转学到了附近的初中就读。然而,就在那个教室里,和我说话的第一个男生就是他!用不同于其他男生的眼神读懂我的也是他!我记得非常清楚,每当我们面对的时候,他就像触电似地望着我,好久好久……他英俊、聪明,旁征博引的谈吐更是令我倾心。他经常找机会和我说话,话中又隐含着许多关心……只可惜,那时的我还很不成熟,也很SHY(害羞),生怕和他那样……下去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所以,我从没表露出自己的一点点爱意……
现在,我们已经不在同一所高中了。但是,每当想起他来,我就睡不着,也吃不下。我这才意识到,我现在仍深深地爱着他!
可是,我不知道他现在心里是否还记得我?是否曾经真的……爱过我?王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呀?和他联系,还是彻底放弃他?
我们一起看看王红梅老师的处理方法——
我给这位高一女孩开的“处方”就是不要急于和他联系,更不要轻易向他表白自己的爱意。因为,人是会变的。为了说明这一点,我还给她举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了:我小时候,班里也有这样一个男生,个子高高的,脸庞白白净净的,学习也特别好,还当过大队长呢!所以,班里的女同学都很喜欢他。可是,过了三十年,当我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大家发现,他的个子好像再没怎么长高,脸庞也没那么白了,整个人更不像从前那样有魅力了……
所以,我最后告诉那位高一女生:“你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对他的那份感情暂时埋在心底。再过几年,等你们都长大了,再看看自己是不是还喜欢他,还爱着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再和他联系好了。孩子,请记住我的话吧,暗恋中的人是最愚蠢的,所以这时候最好什么都别干。”
面对暗恋,你最好打开心灵的窗户,让生活的阳光照射进来。阳光多了,烦恼就会少些。
面对暗恋,你最好走出心中苦闷的小屋,走到众多的同学们中间,去喊,去笑,去倾诉心声。朋友多了,世界就变大了。
做一个阳光少年吧!你高兴,别人也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