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大概在剧场和电视节目中都欣赏过有关记忆方面的表演。观众对表演所以感到惊讶,是由于这些表演是那样令人莫测。
他们是这样进行表演的,首先,在舞台中间放一块大黑板,在黑板上写上从1-30的数字。此时,让表演者蒙上双眼,再让观众任意说出一种事物的名称,地名、人名和物名都可以。比如观众说:“五—桔子,”助手就在五下面写上“桔子”。用同样的办法,在所有数字下,写上各种物品的名称。
一切准备就绪,让观众任选数字提问,比如观众问:“5是什么?”表演者立即回答:“是桔子。”表演者能准确无误地回答从1至30数字下面的所有词。即使将数字的顺序任意颠倒,也照样能回答得准确无误。
世界闻名的记忆大师哈利,罗莱因先生,据说能在招待会上把在座的500多人的姓名、脸型,一下子全都记住。
进行这种表演的演员,往往被人们看成是天才,人们会羡慕地认为此人的语文、数学、法律等各科的学习一定不错,其实,罗莱因先生决不是什么天才、奇才。他只不过掌握了记忆的要领,训练有素而已。记忆方法是任何人都能掌握的。记忆力的强弱并非天生的,它是可以随着训练和掌握好的记忆技巧和方法而提高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伍德华司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只要学得正确的记忆方法,就能够提高记忆力。他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些人分成记忆力相仿的两组,他让第一组的人只依赖简单的背诵方式去完成一个记忆任务,而让另一组先接受记忆方法的培训,再完成与第一组同样的记忆任务,背诵的时间也一致,结果掌握正确记忆方法的一组,成果远比另一组好。
所以,在记忆中,既要花功夫苦干,又要找窍门、摸规律,做到事半功倍。
(1)心情平静,树立信心。
心情平静容易记住来自外部的信息。我们知道,向微波荡漾的湖水中投掷石子,荡起的波纹会立刻消失。但是,向平静如镜的湖水中投掷石子,荡起的波纹则很难消失。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可以说,在我们的头脑里也同样具有这种情况。当我们心身舒畅、心情平静的时候,我们的记忆装置——大脑皮层就会安静下来,这时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会被牢牢记住。不知你是否有这种感受,你不妨试一试。
树立信心会使头脑灵活,增强你的记忆力。道理很简单,就像学外语一样,如果觉得“我一定能学好它”,通过刻苦学习,你会记得住、学得好的。
(2)注意休息,消除疲劳。
消除疲劳可增强头脑的活动能力,疲劳会降低头脑的活动能力。因此,即使是经常进行激烈比赛的运动员,在比赛前也要进行充分休息,待消除疲劳后,再投入比赛。这是因为,疲劳会显著地降低脑细胞的活动能力,记忆力也会随着这种降低而减弱下来。所以,要想提高记忆力,就必须经常调整自己的身心状况,使脑细胞处于良好状态。
心理学家在试验中证明,在记忆新的事物和单词时,每记忆30分钟以后中间休息五分钟,其效果远远超过长时间连续记忆。我们常常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头一天晚上怎么也解不开的问题,第二天早晨,一演算就迎刃而解了。可见,休息对记忆来说,是多么重要。
(3)寻求良法,寻找刺激。
寻求良法可提高记忆效率。记忆的方法,因人而异。有的人在第二天早晨把前一天学习的内容看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下来;有的人边听边写就能很好地记住;还有的人边听音乐边学习,比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记忆得更好,等等。你自己最擅长的记忆方法是什么呢?如果清楚的话,一定要注意运用和发挥它;如果还不清楚的话,要注意观察、分析和总结,它会使你的记忆力如虎添翼。
刺激可使脑细胞变得年轻而敏锐,提高记忆的生命力。要使我们的脑细胞永葆青春,关键在于要经常给予刺激。观察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观点是很好理解的。一些高级领导人,七八十岁了,仍然朝气蓬勃,机智敏锐,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经常处于接受新刺激的环境中”,是重要的一条。
(4)明确目的,提高兴趣。
目的明确可集中精力,从而促进记忆。乘车去朋友家时,自己开车和坐别人的车,情况完全不同。只要自己开车去一趟,几乎就把路线完全记住了,可是,由别人开车,自己尽管坐在司机旁边,也很难记住路线。这就是目的性强弱的差别,它同记忆的差别密切相关。
提高兴趣是提高记忆力的促进剂。例如,如果问:“你第一次和女朋友约会时,对方穿的是什么衣服?“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清楚地回忆起来。但是,如果问:“你还记得入厂的那天,厂长穿的是什么衣服?”几乎所有的人都回答不出。由此可见,兴趣这个“促进剂”,对提高记忆非常重要。
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人只记感兴趣的东西。”确实,我们往往对于自己所关心的事物能够很轻松地记住。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学生上学时,沿途要经过好几个玩具店,他能把玩具店的店名记得一清二楚;相反的,一个每天赶公共汽车上下班的人,对于窗外的街景却没有丝毫的印象,这是因为他没有抱着有趣、好奇的心情去欣赏。
对于背英文单词也是如此,有许多学生很讨厌英文单词,记住一个英文单词不知要花多大的力气,但是却很喜欢外国歌曲,所以能很流利地唱出英文流行歌曲。
因此,记忆的先决条件就在于兴趣。你对所从事的工作抱有强烈的兴趣,会使你的记忆效果迅速提高。
在记英文单词的过程中,与其为应付考试才去死记硬背,不如想一想,有一天我遇到一位外国人时,如何和他交流。把记忆当作一大乐趣,就会越来越能背单词,记忆力就会随之提高。
(5)心境愉快,仔细观察。
心境愉快能把事情牢牢记住。学习前先想想愉快的事情,看看令人愉快的东西,听听令人愉快的音乐,会有助于心情的平静,从而提高记忆力。还有,把学习与自己的抱负联系起来,把学习与想象中的成功的喜悦联系起来,也会大大提高记忆力。
仔细观察可增强对事物的印象,提高记忆力,比如,经过辛苦的查询和一番周折而拜访了一次朋友后,往往比看地图或听人告诉更能记住地址。这是因为,亲临现场观察比耳闻更能清楚地记住目的地。
(6)理解意义,强化形象。
俗话说:“强记不如善语。”真正理解一些知识后,你就能很轻松地记下这些知识。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做过一个有名的有关记忆力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艾宾浩斯让同一组人分别记忆两组不同的记忆材料。一组是12个无意义的音节,一组是含有480个音节的诗。实验结果表明,在记忆12个无意义音节时,人们平均需要复习16.5次就能完全默写正确,而对于含有480个音节的诗,平均只需要复习8次就能背诵。这个实验表明,理解有助于记忆,记忆无意义的或不理解的材料比记忆有意义的或理解了的材料困难得多。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是克服遗忘的有利手段。张载曾说过:“书多阅而好忘者,只是理未精耳,理精则须记了无去处也。”意思是指要彻底在“理解”上用力气,透彻的理解能使自己牢固的“记得”。宋朝时福州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开始求学时,每拿到一本书,就匆匆忙忙地读完。他虽然读书很多,却收获很小,记住的东西不多,认为自己的记忆力天生不好,常常为此而感到苦恼。后来,他遇到了理学大师朱熹,朱熹对他说:“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连读它二三百遍。”陈正之回家以后,按照这种方法读书,每次只读一小段,务求读懂、记牢,然后再往下读。这样,他开始感到读过的书经久不忘。后来,他知识大进,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
只有深刻理解了所学的东西,才能加深记忆。有的人不这样,总是不求甚解地读自己喜欢的书,或者养成一种挑着书读的坏习惯,不去深刻理解其意义,这样只能是读一本忘一本,到头来什么也记不住。著名作家林肯就不是这样,他是一个贫苦的拓荒者的儿子,难得有钱买一本书,因此,只要得到一本书,就反复地读了又读。由于他孜孜不倦地反复阅读,既能深刻地理解其意义,又能有条有理地把内容记在头脑之中。
把要记忆的东西变换成具体的形象化事物,就能迅速地记忆在头脑之中。比如,有的外语单词很难记,你根据词的发音变换成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某些东西去记忆,这样就不难了。记住这种东西,就会记住那个单词。
(7)善用联想,不断反复。
善于运用联想去记忆,既牢固又好发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之所以能够记住长篇的演说内容,就是由于善于运用联想。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可以说明联想有助于记忆。如青年人一到和女友分手的地方,就会想起她的音容笑貌。
有效的不断反复,是保持记忆的有效途径。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遗忘有着自己的规律,一开始,它气势汹汹,最初的20分钟内,会忘掉20%;3个小时后,忘掉了一半;此后,遗忘的速度减慢了,一个月后,忘掉了大约80%。这就是说,学习就是记忆和遗忘的一场比赛。如果你赶在遗忘之前再记忆——复习,效果就比晚复习好得多。比如说,在遗忘最快的前20分钟抓紧复习,记忆得到了强化,遗忘的东西就会少得多;如果在3小时内再复习一次,记忆又二次得到了强化,遗忘的内容就更少;如果在第二天再进行一次复习,你就会记得相当牢固;此后,在一周后再记忆一次,在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你就能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甚至可以做到终生不忘。
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德国哲学家狄慈根也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这些伟人的名言是有一定道理的。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他年过八旬时仍然有着相当惊人的记忆力,他还可背出圆周率小数点以下一百位精确的数值。在一次宴会上,有人询问到:“您是怎样记住的呢?”茅以升回答说:“说起来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