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一束忘忧草——情感发展中的挫折及应对
(一)情绪、情感与智力发展、身心健康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当客观事物以一定的方式影响人的时候,人就会对其进行认识并产生态度体验。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不同,不是单纯反映客观事物,而是采用两极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而当客观事物不能满足甚至破坏人的需要时,就产生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由此可见,需要是情感赖以产生的内部基础。由于需要的不同,可将人的情感这一广义的概念分为狭义的情绪、情感和情操。
情绪是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层次比较低的情感,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当然人的情绪受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教育的影响而表现出社会性,所以比动物的情绪体验更高级一些。而且人的情绪还表现出情境性、易变性和偶然性的特征,这种体验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和消失。
情感是人所独有的,是在人的
社会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态度体验,其特征是稳定、持久、带有一定思想倾向性。可以说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依存的,情绪是情感的外在形式,情感是情绪的内容,任何一种情感,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情绪过程,就很难就其性质和特点加以判断。
情操属于高级情感形式,它是在人的社会精神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社会、集体与人的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将之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按字面来理解,情操是情感与操守的结合,操守即人的坚定的行为方式和品行,它被高尚而且稳定的情感控制着,所以情操比情绪、情感更复杂,与人的思想、世界观、个性等密切相关,比一般情感具有更高的概括性、稳定性和倾向性,在人的行动和心理中起核心的定向和调节作用。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情绪、情感处于急剧发展的时期。青少年情感丰富,好胜心强,易于激动,容易急躁,重友情,讲义气,常感情用事。他们的情感发展是有一定的轨迹可循的:儿童进入小学后,情感的兴奋性表现仍很明显,往往是“喜怒哀乐溢于言表”,自我的调节控制能力较差,这主要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不平衡所致。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小学生的情感内容丰富了、深度加深了,但仍以直观性和直接性的体验居多。而进入中学,青春期的生理变化、自我意识的增强,使得情感的兴奋、冲动等特征趋于稳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情感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社会性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得到完善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初中学生与高中学生相比,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他们往往容易受情境支配,情绪的波动性较大,不够冷静,甚至义气用事。而大学生力求将情感投入社会,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义与非正义、善良和邪恶、高尚与庸俗等涉及社会意识、人生哲学的重大问题,会触动他们的内心世界,引起相应的体验,他们的情操迅速发展,道德判断、追求真理、美的欣赏达到较成熟的地步。
青少年情感发展中的挫折问题,主要表现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体验。应试教育中家长亲友的高期望值和严格要求、学校教师的重智育轻情感教育,使得他们面临着各种不如意,经历着大大小小挫折的冲击。他们的情感是紧张的还是脆弱的,直接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发展。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的情感问题比较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只好以逃避来掩饰情感的脆弱。如学习压力太大,便表现为焦虑、恐惧;成绩不好,便不能容忍失败;一旦受到批评或责备,往往以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方式来逃避。又如有的人家庭发生突然的变故,像亲人去世、父母下岗等,常常长时间沉浸于悲伤和沮丧中,连性格也从外向变为内向,多疑、封闭,不与人交往。由此看来,对青少年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情感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
情感教育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消极的情绪不光降低学习效率和热情,而且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消极情绪主要有两种:过度的情绪反应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过度的情绪反应包括:因一些重大的生活事件而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因一点小事而怒不可遏或激动不已;也包括反应过于迟钝、麻木、冷漠等。范进中举是狂喜而疯的典型例子。持久性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忧、悲、恐、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很长时间沉溺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情绪的每个变化,都能引起人们生理上的变化,如面部肌肉和内脏器官的变化。
总之,人的情绪无处不在,消极情绪无处不害。青少年应充分认识自己的情感、情绪特点,掌握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情操,以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业,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有用之才。
(二)消极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方法
情绪困扰对青少年来说并不陌生,最常见的是学习压力造成的焦虑,特别是临考时有的同学脾气特别坏,情绪反常,总爱和人吵架,有的出现过敏症状,如掉一撮头发或起荨麻疹,有的出现腹泻、尿频症状;还有因学习方法不当,过高的外界期望或青春发育的困惑不安而造成的神经衰弱;有的因家庭的突然变故或家庭的不完整而变得性情忧郁、敏感、多疑和悲伤;有的人很羞怯而退缩,或因抑郁而自虐,或因各种原因而诱发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乐观、积极的情绪使我们的生活、学习充满活力,悲观、消极的情绪则令人焦虑和抑郁。青少年如何驾驭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一到几种方法。
1.理智调控法。理智调控法有四个步骤:
(1)面对现实,即承认消极情绪的存在,但有的同学不愿承认,如考试考砸了,别人劝其振作精神,他却认为痛苦是应该的。
(2)分析原因,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苦恼、忧愁、愤怒,分析过程中可能会得到正确的认识。
(3)三思而行,一个含义是考虑后果,在挫折面前应该以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来调控情感。比如忍不住要动怒,冷静地审察情势,以决定发怒是否合理,后果如何,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再一个含义是学会设身处地为对方想想,也许就心平气和了。
(4)辨证思维,即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从另一个角度来积极看问题,会使人在任何困难面前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成为生活的强者。正如巴尔扎克所言:“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却是一个万丈深渊。”凡事只要换个视角,便有另一番景致。
2.渲泄调控法。渲泄有两种方式——直接和间接。直接渲泄是直接针对引发情感的刺激来表达情感,比如当与人闹矛盾时,要敢与对方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以消除误会。当此法于人于己都不利时,可用间接渲泄让消极情感找到释放出路,比如将自己的郁闷、不快汇入笔端,在纸上或日记本上渲泄,既可以自我安慰又可以理清心绪;也可以通过写信或谈话方式向亲朋好友倾诉,从他们那儿得到同情、理解和帮助,正如培根曾说的:“如果把你的苦恼和朋友分担,你只剩下一半的苦恼了。”有的同学担心内心活动说出来于己不利,因而对谁都不愿吐露,将自己关在狭隘的感情圈子里冥思苦想,这是有损健康的。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有限的,甚至是模糊的,他人点拨几下,会使你茅塞顿开。当然也可以与诸如上海电台“相伴到黎明”谈心节目或心理热线联系以释放自己;还可以大哭一场。痛苦流泪是一种心理保护法,一个人遭到极大的委屈或极度悔恨、极度伤心时会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哭过之后压在心头的悲哀、委屈、悔恨就会减轻,心情也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