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6 生活上,“穷教”还是“富教”
“纠结案例”
小贝去年9月入学后和同学之间相处得不错。转眼到了新年,我想孩子之间应该会送贺卡之类的小礼物,就和小贝提议一起去给朋友挑选贺卡,小贝很高兴地答应了。谁知第二天小贝给我拉了一张单子,上面列出哪些同学要送贵的贺卡,哪些同学要送普通贺卡,哪些同学要在送贺卡的基础上加送文具,粗略算一下,至少要花去几百元。
我和小贝妈都是工厂的普通职工,收入有限,大部分开销都用在了小贝身上,平时我们俩能省就省,这笔钱真的不想花。但一想,孩子之间也就在新年应景送个礼,不满足孩子似乎有点儿说不过去。
谁知,转过年后,孩子几乎每个月都向我要一百到二百元给同学买生日礼物,赶上劳动节、端午节要得更多,还美名其曰“礼尚往来”,说同学们都是这样做的,他不这样显得不合群,会被同学孤立。孩子之间相互送礼成风,咱们做家长的该不该阻止?如果强硬阻止,会不会伤了孩子的心?
“孩子开心最重要”来自:爱晒太阳的臭老板1楼
不瞒楼主,我也有相同的纠结。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也不高,几经纠结后我打算着手教育孩子,但在这时,我看了一则新闻。
新闻的主要内容是,奶奶收拾房屋时没注意把同学送给孙子的礼物毛绒公仔扔到了垃圾箱里,孙子得知后居然横穿马路去翻垃圾箱,幸而数辆汽车紧急刹车,才得以避免一场车祸。
这则新闻是在街头小报上看到的,真假不知,但我想相互送礼这件事对孩子而言一定是很重要的,不然那个孩子不会因为想要寻回同学送的礼物而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就横穿马路。我想等孩子大些,懂得了生活的不易,自然就会对这件事情有所收敛。至于现在,还是开心第一吧。
“送礼交友,培养人脉,从小做起”来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2楼
我们家条件一般,两边老人各自的退休金都够花,这让我们的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支持孩子送礼,并且绝对没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忽略孩子之间的社交。据我观察,我家孩子从入学起就有了固定的伙伴群,我想这就是他社交的开场。
孩子之间相互送礼,是他们建立友谊的一种途径。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比较孤独。作为家长,我希望孩子能多交些朋友。学生时代建立的友谊如果能一直保持下去,长大后对孩子而言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坚实的朋友不但可以在生活上互相帮助,更有可能成为帮助孩子成功的人脉。所以,尽管会增加不小的开销,我还是很乐于为孩子交友支出。但在支出的同时,我会培养孩子的择友观,适时告诉孩子人脉的重要性。
“送礼送出感恩仔”来自:宋难题3楼
支持楼上乐于为孩子送礼支出,但如果仅仅是为了给孩子一张人脉“存折”,未免有点儿操之过早。
我家小球不太懂得感恩,认为我和他爸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上学后因为我们的支持,他送了很多礼物给同学,他自然也收到了很多礼物。一次他过生日,同桌送了他一套价值不菲的橡皮,他对我说要我买一个“斯伯丁”牌篮球在同桌生日时送给同桌。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孩子间的礼尚往来,后来我家小球才和我说,同桌知道他很喜欢那套限量橡皮,就用每天多读一小时名著做交换,让他父母在小球生日时买下了这套限量橡皮。小球觉得同桌的礼物不只是贵在价值,更重在心意,认为应该感谢同桌,就一定要送给同桌一直想要的“斯伯丁”牌篮球。他还对我表示,如果用周末补课来交换他也愿意。
小球的理由让我很意外,同时也很高兴。从小娇生惯养的小球居然也懂得感恩了。其实只要引导得当,送礼可以作为让孩子学会感恩和与他人分享的阶梯,现在小球经常会对我说谢谢,有时会说妈妈好辛苦,我特别欣慰。回想一下,或许我也曾引导过小球,只是当时不自觉:
(1)小球曾收到过不太喜欢的礼物,一副气愤的样子。我就告诉小球,同学送给他礼物是向他发出交友的信号,无论喜不喜欢,都要对同学说谢谢,这是做人的基本礼仪。
(2)一个小球认定的好哥们送给小球一张很便宜的贺卡,而之前小球送给他一个书包。小球就很不高兴,认为好哥们敷衍他。我给小球讲了礼轻情意重的道理,小球听完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3)还是小球的这个好哥们,他在端午节时,送给小球一个DIY的变形金刚纸膜,送给小球同桌一个真的变形金刚模型玩具。小球就很不平衡,认为这不是礼轻礼重的问题,而是在好哥们心中孰轻孰重的问题。我灵机一动,故意表现得很委屈,对小球说:“那爸爸妈妈过生日你从来都没送过我们礼物,你是不是心里不爱我们呢?”小球连连否认。我就告诉小球,礼物的轻重不表示在一个人心里的重要度,只要有爱,送不送礼、送什么都一样。后来,小球记住了我和他爸爸的生日,会在我们过生日时对我们说“生日快乐”。
“拒绝送礼,学业为重”来自:阿七阿九4楼
楼上几位说得各有各理,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同时也是带班的班主任。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支持孩子送礼的,原因有如下两点:
(1)送礼会增加家庭负担。众所周知,教育支出一直以来都是家庭主要支出之一,很多家庭因此而不堪重负,送礼风无疑使很多经济堪忧的家庭雪上加霜。
据我所知,除了逢年过节的送礼外,我的学生入团要送礼,当上班干部要送礼,就连在考试中取得比较好的名次也要送礼。班上30名学生,如果按月均一次送礼,每位同学只送普通的圆珠笔,一年就要花去将近一千元。通过和这些学生的近距离接触,我知道他们如此做只是为了面子——别人送,自己也要送,有收有还才有人情。
(2)送礼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孩子上学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送礼成风则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更有甚者会为了送礼而欺骗家长。
班上有个学习很好的孩子,他知道他家经济状况不好,既想送同学一支钢笔,又不想给家里造成负担,就节省自己的早餐费,每天早上只吃一碗馄饨,连续半个月天天如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做真是得不偿失。
还是这个孩子,他是班上第一批入团的团员,原本是件高兴的事,结果他为了和同一批入学的同学一样送礼给伙伴们,竟然欺骗父母说学校要组织晚自习,需要收费。幸好他父母及时和我沟通了,不然这件事既会让家长觉得学校乱收费,又会使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甚至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
不知道现在小学生送礼状况怎么样,但从初中阶段送礼状况来看,拒绝孩子送礼的观念要从小培养,家长最好从小学阶段就明确拒绝孩子的要求。
“送礼成风,家长也有责任”来自:轻微强迫症痊愈者5楼
支持楼上班主任老师的观点,但觉得很难做到。
我是做销售的,平时和客户间免不了礼尚往来,时间长了,孩子也学会了。一次,我对他总是送礼而且礼物越送越贵表示愤怒,他居然还嘴说:“爸爸您不也是这样吗?”
我特意咨询了一位教育界的朋友,他分析得很有道理,提出的建议也很有帮助性。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处于模仿性比较强的阶段,并且对问题的思考比较简单。这使得他们十分珍视对同学和朋友间的友谊。他们把送礼视为建立和巩固友谊的方式,其实是攀比心和模仿力在作祟。
通常而言,孩子送礼都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随着他们与同学、朋友友谊的逐渐加深,礼物的价值也会越来越高。家长要把握住变化的过程,及时教育。现在想想,我就是教育晚了,才导致孩子对我还嘴。
如果您和我是同一种情况,建议您也不要强硬处理,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耐心加以引导,注重孩子的日常教育,肯定会有效果,比如: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家长自己也要注意,不要大手大脚地花钱。
(2)建立书香家庭,引导孩子阅读文化类书籍,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如果有时间,家长更要和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做人的底线等文化道德问题。
(3)家长因为工作或客情送礼,一定要尽量避开孩子,以免对孩子产生误导,进而模仿。
专家的建议对我家孩子还是比较管用的,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酌情选用。如果孩子还是坚持要送礼物,您也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避免和孩子发生正面争吵。等过个一两天,孩子冷静下来再和孩子进行沟通。送不送礼虽然是件小事,但如果因此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事态就真的严重了。
“酌情限制,杜绝攀比和虚荣”来自:朝圣者6楼
孩子是弱小的,没有实现自我满足的能力,他们喜欢、渴望的礼物只有在家长的帮助下才能购买。这时候,恐怕没有哪个家长能够做到狠心拒绝孩子,但大手笔的支出似乎让家长勉为其难。既然如此,倒不如稍稍做些限制。
(1)限制金额。我每个月按时给孩子一笔零用钱,由他自由支配。当然,如果他要给同学买礼物,也要从这里出。这样一来,孩子会自觉主动地规划基金的支出,对金钱和理财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有时候孩子看到基金所剩不多,就买很便宜的礼物和包装纸回来,和我一起动手给礼物包装,看起来特别漂亮,送出去也一样有面子。
(2)限制范围。我要求孩子送礼只送同班同学,不送外班同学,这样就规避了孩子大手笔购买礼物的情况出现。同时我还要求孩子贵重的礼物只送好友,告诉他人生中得一二好友足矣,讲了一些名人交友的故事给他听,培养他健康的择友观。
“DIY礼物最珍贵”来自:DIY吧主7楼
我是一位手工作坊的小老板,我觉得DIY的礼物比大手笔买来的礼物珍贵很多。小学生完全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做些手工礼品,纸膜、贴片式口金包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家长的帮助,以免孩子因为DIY作品完成得不够好而沮丧,丧失了DIY的兴趣。同时,家长也要及时对孩子DIY的成品给予肯定,鼓励孩子再进行尝试。
现在市面上DIY原材料价格都不贵,一般家庭都承受得起。最重要的是,DIY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基本上一到两周只能做完一件成品。这样既可以增强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杜绝孩子盲目跟风大范围送礼,不知不觉减少送礼支出。
“收礼后不可不教育”来自:瓶子GG8楼
5楼和6楼的方法都不错,但在限制送礼后也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礼尚往来,有送就有收,对送礼的孩子要引导和教育,收礼的孩子也同样需要。
孩子收到重视的人送的或特别喜爱的礼物后,都有想炫耀的心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在一段时间内特别爱不释手的情况。这时,千万不要骂孩子,最好可以引导孩子理解送礼人的爱,可以问孩子“他希望你收到礼物后影响做作业吗?”“他想让你只和礼物玩,不好好吃饭吗?”之类的问题。通过引导,孩子往往可以回答出自己的不对之处。这时,家长仍要稳住心神,不要急于批评,要继续引导孩子思考,问他“那你要怎样做呢?”孩子思考后多半都会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总之,对孩子要做到全方位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不难看出,孩子之间相互送礼成风这件事,有人支持,有人限制,但究竟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送不送礼,送轻送重,送好友还是送全班同学其实可以由您自己决定,但就以上讨论得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法而言,孩子之间送礼这件事不仅仅纠结于穷教或富养,更纠结于选择穷教限制送礼或选择富养支持送礼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生活多烦忧,家教多纠结,选择需谨慎,无论送礼前后或收礼前后,全方位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孩子送礼送得开心,送出感恩仔,送出好人脉,收礼收得舒心,不攀比不虚荣,您才能真正不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