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小米今年小升初,如果不想被“就近分配”,就得制作简历递交给意向就读的学校。小米是个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小学6年在我和他妈妈的精心培育下,学习成绩非常优秀,虽然在奥数比赛中没有取得过名次,但也学得不错。有一所数学教学口碑非常好的学校特别合我意,我认为小米在那里读书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就特意到该校了解招生范围。老师说小米的奥数成绩不错可以考虑,但要先递交简历。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小学生也要递交简历,为了孩子,简历不得不做,回到家,我和老婆好一通忙活。次日,我把简历交给学校老师,路上碰到另一位“同求”的家长,他给我看了他家孩子的简历,做得特别花哨,从小到大取得的成绩写得特别全面,连幼儿园做小主持都写上了。我为小米做的简历则简单了很多,我有点儿担心,这份过于真实的简历会不会为小米减分,失去参加招生考试的机会?我就想重新为小米制作一份,但是这份简历的确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小米在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如果重新制作,免不了要受到刚刚看到的那份简历的影响,对小米的成绩夸大其词。一份简历就竞争得如此激烈,如果小米真的进入该校,会不会在竞争中被压垮?而且到目前为止,小米只知道我为他制作简历,想让他参加该校招生考试的事情,并不了解该校招生竞争的激烈程度,这等同于“被竞争”,这样帮助孩子,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幼升小,一样要简历”来自:挑剔的我?!
1楼
楼主,不要说您家孩子小升初了,我家孩子今年幼升小,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小学,我为孩子制作了五十页的超厚简历,详细记录了孩子上幼儿园以来所有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第一页是孩子的照片,这可是我和老公从孩子一百多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第二页到第十五页是孩子的基本情况,出生日期、籍贯、性格特征和孩子的优点:主动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见到生人主动问好,非常懂礼貌。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竞争力,其中还有我和孩子爸爸的工作情况:国企职员和私企老板。
第十六页到第二十五页是孩子在思想品德方面的成绩:获得幼儿园“文明礼貌小标兵”,连续4年无迟到、打架等不良记录。
第二十六页到第三十五页全面完整地记录了孩子在学业方面的成绩:考取剑桥少儿英语证书、获得围棋二级证书、获得中小学生少儿美术书法大赛优秀奖和少儿绘画三级证书、取得跆拳道黄绿带……
第三十六页到第四十页是幼儿园各科老师的评语。
第四十一页到第五十页是孩子取得证书的复印件。
现代社会就是竞争性社会,孩子还小,不能够慎重选择竞争方向,做家长的当然要帮助孩子“被竞争”了。既然要帮,就要帮得有模有样。楼主别纠结,等小米长大了,自然就明白您的苦心了,无论是自愿竞争还是“被竞争”,都是为了孩子好。
““被竞争”实属无奈”来自:巫茗仕2楼
楼主,我是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近来我收到了很多学生简历。小学毕业的孩子最大的也才13岁,最厚的一份简历居然有五十多页,和楼上简历的厚度相差无几,这也无可非议。我从中看到了很多具有潜质的学生,但看到更多的是无奈。
忙着为孩子做简历的家长,站在家长的角度为学生考虑,固执认定好学校可以帮助学生功成名就,就算不然,也能推进孩子的人生进程,却又担心激烈竞争会让孩子吃不消。
不明就里“被竞争”的学生,为了简历的厚度,从小学习文化知识和各种特长,不知失去了多少欢乐的时光。
我不否认,当孩子成人后,简历中有在名校学习的履历会使孩子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但名校和普通学校各有千秋,教委提倡均衡教育资源,也需要家长和学生的配合。如果孩子主动要求就读名校参与竞争,家长倒是不妨让孩子了解竞争流程,让孩子切身参与到竞争中来。
而对于为孩子制作简历,我有几点建议:
(1)简历应简洁明了,写明孩子的基本信息、特长、比赛成绩和家庭联系方式即可,控制在20页以内为佳。
(2)了解意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主打学科,重理科的学校比较青睐在奥数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学生,重外语的学校比较青睐考取过英语等级证书的学生,重综合素质的学校比较青睐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所以应针对学校特色将学校最重视的特长证书放在简历醒目位置。
(3)简历条理清晰,彩色数码打印或普通黑白复印皆可,其中内容一定要条理清晰,千万不可做成成长纪念册。
“竞争教育,影响深远”来自:F3楼
美国人克雷格·安德森与梅利莎·莫罗曾将参与试验的学生对半分成两组,一组用竞争模式进行游戏,一组用合作模式进行游戏,结果我们都已经知晓——竞争模式下的游戏者杀死了更多的怪物,比合作模式下的游戏者高出60%的战绩。
但问题随之而来,非赢即输的竞争,使竞争组的游戏者之间相互产生敌意,发生了较多的攻击行为、敌意甚至歧视。就像足球联赛中激烈竞争的两支球队,很可能会为一个进球而在赛场上发生冲突,而后展开攻击和骂战……
现代教育正是竞争的另一种表现,唯有最优最强的孩子才有可能进入理想中的学校学习。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难以教育,大多把责任归咎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其实,过早让孩子参与竞争,也会导致孩子发生问题:
(1)竞争容易使孩子对竞争对手产生误解和偏见;
(2)竞争导致孩子的思维模式化,产生只有黑白或输赢的世界观,忽视双赢或多赢理念;
(3)竞争中的孩子为了超越对手,不愿意和对方分享知识,渐渐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
(4)一旦孩子享受到通过竞争获得成功带来的快感,很可能会由此产生持续竞争甚至偏执竞争的想法,不允许自己失败,渐渐变为完美主义者;
(5)竞争使孩子产生压力,进而焦躁,非常影响创造力和思维的发展;在平静和快乐状态下的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则发展得很快。
如果在重大竞争中失败,孩子会有如下表现:
有些孩子在失败后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力较弱的现状,为了弥补对成就感的需要,他们往往会依赖心目中的强大者,后果就是思维要靠老师灌输,事情要靠他人决定,是非要靠朋友判定,最终丧失主动思维和自我主导的能力。
还有一些孩子在失败后产生与世无争的想法,表现为口头上要求进步,事实上却原地踏步,仍旧一种凡事无所谓的态度。
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旦孩子的名次有所下降,就会责骂孩子,致使承受力较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作为一名专攻教育学的学生,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楼主,在竞争中,胜利者总是相对较少的一部分,并且很难有人可以坚守胜利者的席位。通常而言,在小学考试中,达到主科全部95分以上的学生只占5%。所以,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失败者!这也是在升入初中后学习好的孩子越来越少的原因——在一次又一次的竞争中,负面心理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尽管社会提倡良性竞争,目前也以竞争性升学为主体教育模式,但楼主一定要再三斟酌是否要让小米加入 “被竞争”的大军中。过早过多地让小米参与竞争有其不利的一面,如果小米在竞争中失败,更会对小米产生不好的影响。
““被竞争”提升奋斗力”来自:了一4楼
楼上的说辞很专业,但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年龄小和担心竞争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就让孩子逃避竞争,是否有失客观?有哪个成功人士没有经历过竞争的洗礼?
作为一名医生,我很负责任地告诉楼上,被我们看做抵抗力强、常年不感冒的人患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感冒的人的6倍。这个结论似乎有悖常理,但据生物学家观察考证,如果把一条金鱼放入鱼缸,成活率非常低;如果把三条鱼同时放入鱼缸,基本可以活一年多,因为它们在竞争氛围中成长。竞争使它们的奋斗力旺盛,进一步讲,经常感冒的患者在历经痛苦后,奋斗力更持久。
法国物理学家伦琴小时候被学校以不尊师重长为由开除,致使伦琴因为没有中学毕业证而被大学拒之门外。逆境中的伦琴不惧挫折,积极参与竞争,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苏黎世学院。20年后,成功担任德国沃滋堡大学校长,发现X射线,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
每个生命体都需要参与竞争经受磨难,为了使孩子的奋斗力更加旺盛和持久,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孩子不惧挫折,主动参与竞争,在与现实“磨合”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不抱怨、感恩、宽容甚至理解。
“良好习惯,由竞争塑成”来自:争先恐后5楼
我是一名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竞争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改掉不好的习惯。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教室卫生特别差,虽然我委托卫生委员安排了详尽的值日表,但大多数学生都不认真负责。为了让学生主动做值日,我做出了竞争值日员的举措,全班50名学生每周竞争15个值日生的岗位,得到这个岗位的学生,会得到一张奖状。为了得到奖状,学生积极竞争,自觉维护班级卫生。
我不否认,成绩排位和升学考试的确会使学生产生压力,甚至滋生不良情绪,但除了学业,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方面,竞争是非常有效的促成手段之一,各位排斥“被竞争”的家长不妨试试用这种方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的知识并不难,只要养成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可以提高成绩,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适度创造挫折,培养孩子竞争力”来自:海龟琇6楼
我是一名幼教,女儿在上幼儿园期间一直被同事们“特殊照顾”,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想吃食堂就吃,不想吃食堂就带她出去吃。在上小学之前,女儿从没受过一点点挫折,但上了小学之后,不再能享受“特殊照顾”的女儿久久怀念之前的“一帆风顺”,心里非常失落。一次,她在课堂上和同学传小字条,被老师训斥了一顿,回到家她竟然哭闹着不肯再去上学……
女儿看似脆弱的心灵其实和她没有经受过挫折、没有通过竞争就轻易博得老师的好感有很大关系。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一味娇惯也容易磨灭孩子的坚强意志,后果和我女儿一样。我提倡让孩子经历挫折,在挫折中培养孩子的竞争力,让孩子越来越强:
(1)帮孩子树立自信,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主动帮孩子解决,要给孩子解决问题克服苦难的勇气;
(2)告诉孩子挫折是人生必经之路,指导孩子调整目标,让孩子懂得扬长避短,发挥优点和长处一定可以在竞争中突围;
(3)为孩子设置难度适中的挫折障碍,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负责打扫家庭卫生,让孩子逐渐适应挫折带来的沮丧感,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
(4)当孩子真正在竞争中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要表现出焦急的态度,更不要对孩子焦虑的心情视而不见。最好和孩子一起探讨挫折产生的原因,共同制订应对挫折的方法,增加孩子对困境和压力的忍耐力,使孩子在下一次的竞争中遇到挫折时,有信心克服困难。
“挫折是财富”来自:弹性咀嚼7楼
在蜜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的确需要“被竞争”,但“被竞争”不仅仅要体现在升学和成绩排名中,还要全面展开,力求在竞争中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面对挫折,为人生积累财富。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孩子能够为未来的目标奋斗不息时,会产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反之则产生挫败感。小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只能对身边的事物发生兴趣,产生联想。教导孩子应对挫败感,应当多使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案例,让孩子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教条式的理论则很不易被孩子接受。在孩子经历挫折时,培养孩子从容应对挫折的能力,会使孩子感到一旦从挫折中挺过来,对失败的恐惧就会减少,明白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对手,最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升学和工作中不断“被竞争”打下良好基础。
必要时,我们和老师沟通,请老师针对孩子的弱势诸如不爱读课外书、自理能力差、性格任性等方面,在班里通过划分小组的形式展开竞争。进步最大的孩子可以得到奖励,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进步,积累竞争经验。
现如今小学生也有了简历,而家长递交简历的行为也被称为“被竞争”。竞争对孩子而言有利有弊,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既有可能产生颓败心理,也有可能经过家长、老师的鼓励和正确引导后养成极好的耐挫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不断的“被竞争”积累经验。
正视挫折,经历挫折,和孩子一起迈过挫折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多了解小学阶段孩子的心理,正确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总之,挫折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请您妥善保管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