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得了“大三阳”怎么办?
如果确为“大三阳”,则需作进一步的全面评价肝脏功能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判断:
(1)肝功能正常、无临床症状、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伤者,可采取动态观察,每6个月进行一次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及B超的检测,可暂不予治疗,但在生活中应避免饮酒和过度疲劳。
(2)肝功能不正常,乙型肝炎病毒的DNA呈阳性,有临床症状者,考虑慢性肝炎处于活动期,需要到医院接受保肝或抗病毒治疗。
(3)肝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但其他检查结果提示肝脏有损害,则最好做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32.孕妇患“大三阳”怎么办?
患有乙肝“大三阳”的女性,如果长期保持肝功能稳定,身体状态良好,是可以怀孕的。但需要提醒的是,在怀孕期间,还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一般1~2个月查一次。
如果肝功能正常,没有必要服用任何保肝药物。如果肝功能轻度异常,转氨酶轻度升高,可以用一些诸如护肝片、益肝灵等中药。如果肝功能显著异常,转氨酶、胆红素显著升高,则需要住院观察;若病情进展迅速,可以考虑终止妊娠。
33.妊娠期间患了肝炎该怎么办?
妇女妊娠期间患病毒性肝炎的几率与普通人群没有什么差别。但孕妇,特别是妊娠晚期的妇女,得了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戊型肝炎)后,病情往往较重,极易发展为重症肝炎,导致孕妇深度黄疸,严重的会出现全身性水肿、大出血、肝昏迷等,病死率极高。所以一定要早发现、早诊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阻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如果在妊娠期间患了肝炎,该怎么办呢?
(1)及时治疗。一旦发现,就要及时住院治疗,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护胎儿,尽量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2)安定情绪。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会影响孕妇的休息,不利于肝功的恢复,所以应尽量想方设法关心体贴患者,安定患者情绪。
(3)保证营养。孕妇的营养需求高于普通人,此时应尽量给孕妇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及维生素K的饮食。若孕妇呕吐严重,则应每日静脉滴注高渗(10%~15%)葡萄糖液500~1000毫升,内加适量胰岛素、肝泰乐和维生素C。如果是重症肝炎孕妇,应少食脂肪及蛋白质,待病情改善后再逐步增加蛋白质类食物。
(4)慎用药物。妊娠期间患了肝炎,切忌病急乱投药,凡能对肝脏和胎儿造成伤害的药物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如果病情需要,一定要遵医嘱,注意用药的种类和剂量,不宜过多或过大。
34.患肝炎的母亲能否与孩子母婴同室?
患肝炎的母亲能否与新生儿母婴同室,主要取决于母亲会不会把肝炎传染给新生儿。
当母亲恰在肝炎的急性期或慢肝急性发作期是不能与新生儿同室的,因为这时的母亲不但无力照顾婴儿,而且还会因为照顾婴儿而疲劳或睡眠不佳,影响自身的康复。
如果是肝炎的恢复期或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产妇,一般可以实行母婴同室。以常见的乙肝为例,尽管受感染的孕妇的唾液、乳汁都可能有传染性,但在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预防注射后,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乙肝感染率无明显差别,所以可以母婴同室。
其他像甲肝、戊肝的病毒感染是不会母婴传播的,丙型、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母亲乳汁等体液可能有传染性,但没有确实证据,目前也尚无因为母婴同室传播丙肝的报道,权衡利弊,也可同室。
安排母婴同室的要注意:①注射肝炎病毒疫苗,预防肝炎病毒感染;②母亲接触婴儿前要洗手;③有乳头破裂的应暂时停止喂奶;④母亲与新生儿应分床。
35.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怎么办?
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指新生儿期以阻塞性黄疸、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症状常在出生后1~3周出现,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消退,或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持续或加剧。发病开始时其他症状不明显,也有出现吃奶减少、呕吐、体重不增加者。出生后大便颜色正常,病后逐渐变成浅黄色或灰白色,小便为深黄色。肝脏肿大。重者黄疸迅速加重,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还可能引起核黄疸,大便变成白色,肝脏明显肿大,质地变硬,还可出现腹水、肝昏迷、大出血等。
本病的病因有:①感染因素:可由甲、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等引起,还有细菌感染所致的中毒性肝炎,还可能是弓形体原虫、梅毒螺旋体等引起;②胆汁排泄障碍:可由肝脏内外胆管发育不全、胆汁黏稠、肝脏或胆道肿物等引起;③家族中遗传代谢性缺陷病:包括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病等。
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小孩出生后2周左右黄疸不消退,或黄疸加重,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而且吃奶减少,经常吐奶,应将小儿送医院住院治疗。一般经医生检查血液和肝脏B超以后,即可寻找出病因。在治疗病因的同时,使用护肝药物、酶诱导药物、中草药口服或灌肠帮助退黄,防止发生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如果B超检查确诊为肝外胆道肿物或胆道闭锁,应予尽早手术,防止发生肝硬变、肝昏迷。
小儿血脑屏障功能差,如果本病引起的黄疸较重而长时间未予治疗,可能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的发生;如果为胆道闭锁引起,而不能及早手术,可能导致肝硬化或肝昏迷。高胆红素血症或核黄疸和肝昏迷都可致脑损伤,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因此,在怀孕时、小儿出生时或出生后都应预防感染,实行新法接生,接生器械及接生员的手应严格消毒,患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特别是有肝脏疾病的人不能护理小儿,有甲肝、乙肝等肝炎的母亲不要喂奶。仔细观察小儿情况,发现小儿黄疸异常应尽早送医院治疗。
36.病毒性肝炎有后遗症吗?
病毒性肝炎往往都有后遗症,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出现该症状的主要特点是肝炎已达临床治愈标准,虽然活动量增加也没有反复,转氨酶也正常,但巩膜仍残留黄疸,血清胆红素未恢复正常,一般在17.1~34.2毫摩尔/升,极少数超过85.5毫摩尔/升,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以残留的胆红素常在劳累或感冒后有小幅度波动,当休息或感冒痊愈后迅速下降。出现该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可能与葡萄糖醛酸转换酶发生缺陷有关。
对于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尚无速效方法,一般成人用苯比妥30~60毫克,1日4次,但停药后黄疸可能会反弹。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如长期观察确无肝炎活动现象,可在密切观察下逐渐增加活动。肝炎痊愈后,残留轻度的胆红素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2)肝硬化。少数肝炎患者可发展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如坏死后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和胆汁郁积性肝硬化。
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对丙型肝炎,只要诊断确立,不管急性还是慢性符合适应证者,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治疗,急性丙肝抗病毒有效率可达80%~90%,效果比乙肝好,有研究表明利用干扰素治疗丙肝,肝硬化进程可延迟7年以上。
②对乙型肝炎: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和/或HBeAg(+)、肝功能异常者主张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治疗可使35%~45%的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阴转,但其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③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硬化的形成是由于肝细胞持续不断的炎症和坏死造成的,对肝损害明显者,建议住院/积极治疗为好。
④肝炎活动期宜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宜逐渐增加活动量,做到劳逸结合。
⑤饮食宜用高蛋白(肝性脑病者除外)、高纤维素、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适量食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类食物,必须忌酒。
⑥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必须用药的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⑦定期复查:慢性乙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都应定期到医院复查,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都应该定期做B超动态观察,作系列血清化验,以便了解病变的进程,随时调整治疗。
37.脂肪肝与病毒性肝炎有什么关系?
脂肪肝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内脂代谢障碍,表现为脂肪细胞含量增多,大量充盈于肝细胞内,减弱了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发一系列消化道功能紊乱的症状。
一般情况下,各型急、慢性肝炎是不会发生脂肪肝的,只有少数肝炎患者在恢复期过程中或痊愈后,由于长期卧床休息,过量摄入高热量类食物,致使身体发胖,体重过度增加,使本来就处于脂肪代谢功能比较低下状态下的肝脏蓄积了过多的脂肪,进而发生脂肪肝。但在此状态下的患者常表现为单纯血清转氨酶升高,极易误诊为轻度慢性肝炎而被要求继续休息、增加营养,造成脂肪更多地蓄积在肝脏的恶性循环。
此外,慢性肝炎患者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也会加速脂肪肝的发生。
38.肝炎孕妇怎样对待孕期用药问题?
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染上了肝炎,孕妇及其家人都会担心治疗肝炎的药物会影响胎儿发育,造成胎儿畸形等。有的患者整日忧心忡忡,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有的患者认为孕期患病是腹中孩子带的,等孩子生下后会变好的,干脆拒绝用药或根本不去就医,这对肝炎的治疗和恢复都是很不利的。在孕期谨慎用药是对的,但是有病不治,会使得病情不断发展,自身尚且难保,又怎么谈得上胎儿的安全呢?
常用的保肝药,如复合维生素B类、肝泰乐、益肝灵,对胎儿均无不良影响。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如糖皮质激素类、胰岛素等,只有在长期大量应用才有可能产生致畸作用,而在治疗肝炎时只是小剂量、短时间应用,一般不会造成胎儿发育迟缓、死胎或致胎儿畸形。
应该注意的是,就诊时应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怀孕了,这样,医生在用药时才会有所选择,医生会考虑选择对胎儿无影响或影响小的药物,孕妇本身不必过于紧张、忧虑,应遵医嘱用药,积极治疗肝炎。
肝炎患者怀孕后,最好到专门的肝炎产科就诊,那里的医生会更全面地考虑你的肝炎和妊娠的情况,制定出综合治疗方案。
39.中药对肝脏的损害有哪些病理类型?
有些中药对肝脏是有损害的,目前已发现或证实有损肝作用的中药有黄药子、苍耳子、农吉利、千里光、猪屎豆、鱼胆、四季青、苦楝皮、贯众、铅丹、砒石、草乌、雷公藤、艾叶、红茴香根皮、有毒蜂窝、薄荷油等。中药损肝的病理类型有:
(1)肝细胞损害型。主要病理改变为肝细胞损害,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或坏死,如猪屎豆、鱼胆等可致此型病理损害。
(2)胆汁郁滞型。病理改变为胆小管胆栓形成,或见胆管炎和轻度肝细胞坏死,其主要表现肝内胆汁郁滞,而肝细胞损害不明显。
(3)混合型。有的中药可导致混合型肝损害,如黄药子造成的肝损害,既有肝细胞损害,又有胆汁郁滞,临床表现可有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中度升高和不同程度的黄疸。
40.如何诊断药物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有:
(1)给予药物后,大多于1~4周内出现肝损伤的表现(睾丸酮类激素除外)。
(2)初发症状可能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表现。
(3)周围血液白细胞分类种嗜酸性粒细胞大于0.06。
(4)有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细胞损害的病理和临床征象。
(5)巨嗜细胞或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阳性。
(6)各种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
(7)偶然再次给药又发生肝损伤。
具备上述第一条,再加上后边的其中任何两条均可考虑为药物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