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档案:张剑星,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79年就读于浙江机电技工学校(原浙江建材技工学校),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江山水泥厂工作。先后任企业综合计划员、企管科副科长、重点工程办公室主任。1992年,任江山水泥厂副厂长、副总经理;1996年任江山水泥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8年出任浙江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常务执行副总裁。连续当选浙江省九、十两届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营一个企业如下棋,走错一步便会全盘皆输,因而必须步步为营、出奇制胜。张剑星从出任虎山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后,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波折,但他始终高举改革大旗,连出三着好棋子,使企业走出困境,练就了强大的竞争力。
第一着好棋:机制创新,剥离辅业,控制成本,实施全员岗位交流,支撑起摇摇欲坠的江山水泥厂。
虎山集团前身浙江江山水泥厂,是一家创建于1958年的老牌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这家老企业有太多的不适应:观念落伍,技术落后,发展缓慢。企业使用的是清一色的湿法回转窑,能耗高、效率低;企业布局不合理,石灰石供应依赖外省输入,有人戏言:“虎山集团”用的是“江西米”,做的是“浙江饭;身躯庞大,但体质羸弱。”至1995年,虎山集团每月亏损达90万元,面临倒闭的危险。
1996年,张剑星临危受命,出任虎山集团总经理,上任后,出了第一只棋子:剥离辅业以控制成本,实施“质量否决,人员流动”。
剥离副业、实施主辅分离,说说容易,做做难。它关系到企业2000多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入7个部门,500多号人。张剑星面对老职工坚定地表态:绝不将一名不愿离开企业的员工推向社会。
接着,在企业内部实施“质量否决”管理机制,形成每个目标层层落实,步步跟踪。一级对一级监督,一级对一级负责,使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归属到企业发展的大目标中。这一来,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水泥产量迅速提升,而成本大大下降,企业从年产30万吨一下提高到80万吨,当年便扭亏为盈。同时,随着企业的发展,就业人员从2000人增加到3000多人,让所有员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第二着好棋:技术创新。向科技要生产力,研制推行湿磨干烧技术,使企业插上低能优质高效的翅膀。
1999年,水泥市场呈现持续低迷,虎山集团面临严峻挑战。企业落后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产量低,能耗成本高,经不起当时国内一些企业使用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和机立窑生产水泥冲击。张剑星算过一笔账:仅生产熟料的耗煤成本一项,应用湿法工艺生产要比干法窑生产高出80多元,年产100万吨就要高出生产成本8000余万元。
面对挑战,张剑星毅然决策,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向科技要生产力。经反复思考,当机立断,由天翼技术有限公司总承揽,应用全部国产设备,对湿法窑进行技术改造,形成“湿磨干烧”新技术。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努力下,仅用6个月零1天时间、3800万元资金,使虎山集团旗下原湿法回转窑,全部改成“湿磨干烧”窑。而在改造中,就使用全部国产设备一项,就节省了50%改造成本。经三个月试运行,达到增产量、降能耗的双目标,创下“工期最短、投资最省、国产率最高、达标达产最快”的四个“全国之最”。回转窑生产能力从原来的日产熟料380吨猛增到1000吨,每年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700多万元。
第三着好棋:体制创新,连续跨出“混合经济”与民营经济二大步,促使企业提升竞争力。
他决定在虎山集团实施股机激励机制,考虑到员工的出资能力,他大胆尝试在企业内部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通过有效投入,科学管理,扶持企业经营层持大股,使“虎山集团”建立了内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既有效降低国企风险,又培养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这种“混合经济”雏形的出现,推进了“虎山集团”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拥有近20家子公司,集产、供、销、科研服务于一体,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的企业集团,快速增强了虎山集团的规模和实力。
然而,张剑星清醒地看到,这种探索与改革只是特写环境、特定条件下的无奈之举,不可能根本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诸多弊端,充分发挥潜在的竞争优势。2001年,面对水泥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张剑星大胆提出了“扔掉保险带,国有股完全退出,由经营者控大股”的改制建议,得到江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面对着有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2000多职工的切身利益,张剑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出了积极稳妥的改制方案,最终以96 。7%的高票获得职工代表大会的通过。改制后,国有股全部退出,经营者持股73%以上,这是全国建材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最大胆之举。
企业运行机制的优化,带来的是企业生产力的解放,市场竞争力的强化。改制后,“虎山集团”,的生产基地从浙江扩展到江西;集团产业由单一的水泥拓展到电力、新型建材、仓储物流、商品混凝土、职业教育,实现了“主业强大、关联发展”的目标。企业已连续3年排名衢州市纳税第一,上缴税金高达1.5亿元。
点评:缺乏创业意识的人看到的是一个金钱稀缺的世界,而有创业意识的人则看到的是一个很多钱的世界。张剑星创业历程中,我们坚信:他看到的是“一个很多钱的世界”。因为看到钱,他就会为之而动脑子,才会去奋斗,才会去进行科学创造。企业内部的好机制、企业的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企业的体制建设,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很多钱”的基础,张剑星之所以能将企业越办越大,关键就在于他在这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因而他就能获得比别人大的成就。总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