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小档案:封海明,1992年毕业于浙江省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经济管理专业,1993年自主创业,在海宁皮革城经营皮革业务。1998年至2002年投资商铺,订购皮革城出口加工区四千平方米的厂房。2004年搬迁到海宁皮革城出口加工区,2005年5月创建海宁市丹巴拉皮草有限公司,从生产型转入贸易型企业。同年,收购皮革城风尚中心商务楼,致力创建风尚品牌,并全面进军水貂行业。先后担任海宁皮革商会副秘书长、海宁工商联合会理事、海宁皮革商会副会长,2009年被评为海宁中国皮革城十五周年杰出人物。
抓机遇创业
封海明毕业于浙江省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经济管理专业,早在求学时,他就对商业买卖感兴趣,先于别人规划自己的人生,准备将来做经营者。
1992年毕业后,封海明开始为自己的理想打拼。首先成立了封氏皮草皮革制衣厂,亲任厂长。第二年,海宁中国皮革城开始招商,他觉得这是个机遇,但当时自己手上资金紧缺,最后,与商城再三协商,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个店铺,使企业开始产销顺利起来。
创业初期是最困难的,但封海明靠自己摸爬滚打闯下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为了能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许多经营工作靠他自己亲历亲为。平时一有时间就往兄弟企业取经,储备充盈的信息量。
1995年,海宁皮革业呈现供求两旺态势,封海明紧抓机遇扩大产品生产和经营规模,使企业获得跳跃式发展。封氏皮革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一下子发展成一个中型企业。虽然企业发展了,但封海明仍不满足,他要将企业做到最大。他希望通过新产品的研发,形成自己特色的风格而把生产外包到其他企业,打造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
为此,他在香港成立了丹巴拉皮草有限公司,设立自己企业生产的专营店,营造产品知名度。
营造品牌促发展
丹巴拉公司成立之初,虽是皮装小企业,但已形成了原辅料采购、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的“一条龙”经营模式。封海明明白,一个企业要立足市场,必须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为此,他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力培养,形成企业自己独有风格;对外,加强产品形象展示和宣传,让“丹巴拉”品牌深入人心,使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005年,丹巴拉公司皮装获中国裘皮服装设计大赛《真皮标志杯》优秀奖。
同时,公司始终坚持“质量为生命,客户为上帝”的宗旨,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和口碑。随着丹巴拉皮装的市场需求量的提高,封海明及时调整经营模式,自己集中精力做最擅长的产品开发和营销,将生产制作外包给信誉好、质量佳、交货及时的生产企业。刚开始,封海明的这种做法还遭到一些同行的“质疑”,结果企业规模得到快速扩展,效益得到最大化,当时的质疑一致变成了赞叹。产销分离短短5年间,封海明圆满完成了产品资源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有效提升了自己企业的研发和营销能力。
如今,走进充满现代气息的封氏企业,陈列橱里挂满了各种风格和款式的皮衣,墙上挂着的是标有160多家连锁店、批发部红点的地图。他们的连锁店遍及全国与全球多个国家。拥有生产用房4000平方米,营业用房4400平方米,员工80余人,资产达5000多万元。
几年奋战,今天的封氏企业已然成为皮革行业的先锋。在皮革博览会上,封氏企业抓住商机,应势而为,以新颖独特的款式、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2007年,“丹巴拉”产品被海宁中国皮革博览会评为新锐品牌。
雄心勃勃迎未来
纵横商界多年,年轻有为的封海明在商海得心应手地搏击。从白手起家到如今的5000多万的资产,这一路,他始终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他每年总要详尽地写好工作总结和制订好第二年的工作计划,一册册工作笔记清晰地记录着封海明不同阶段的从商经历、成绩和教训。如今,他雄心勃勃地规划着向皮包、皮鞋领域发展。他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说:“要办好一家企业,要放远眼光,敢于抛弃不必要的顾虑,大胆改革创唯有如此,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封海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相信他的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壮大。2009年,封海明被评为皮革城15周年杰出贡献人物,而封氏企业将在海宁中国皮革城掀起一场更波澜壮阔的前进大潮。
点评:封海明将青年时的人生规划付诸实施,在自我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顺,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追究他创业成功的原因有三:一是他人生规划明确,而且敢想敢为。二是他在企业初创期,善于资本运作。企业有起色后,便抓住机遇投资商铺,获得皮革城4000平方米的厂房,使企业资产不断扩大。三是善于打造品牌,当别人都在为国外知名企业做加工时,他科学地将生产外包,专攻开发与销售,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使自己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不断得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