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la)最新预测结果显示,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资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能源短缺和安全问题困扰全球
伊拉克战争后人们曾预计,随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迅速取胜和对局势的控制,世界石油市场将趋于稳定。然而从2004年初开始,世界石油价格就一路攀升,从1月份的每桶30美元到10月份最高达到每桶55美元,涨幅之大,来势之猛,完全超出人们的预料。在这次石油涨价风暴中,中国是主要受害者之一,但同时又成为西方国家最主要的攻击对象。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作为“世界工厂”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2004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短缺局面。而中国的能源短缺和增加国外需求的趋势恰逢世界石油的涨价风潮,因此一些“中国威胁论”者不负责任地把涨价因素归昝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上造成此次油价暴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三点:第一,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未能迅速平定伊拉克局势,伊拉克国内局势动荡,石油生产能力迟迟未能恢复,石油出口严重受阻。同时,委内瑞拉的罢工风潮、沙特阿拉伯油田受恐怖分子威胁,以及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债务问题也对油价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出于反恐和应对石油危机的需要,近几年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表示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石油经销商和投机商则借机牟利。另外,欧佩克为减少美元贬值带来的损失,有意控制石油产量,抬高油价。第三,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多年衰退后开始复苏和增长,使石油能源需求激增。而在此之前,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能源需求偏低,欧佩克主要成员国的生产能力没有及时提高,因此造成了供应紧张的局面。
油价暴涨产生的直接后果是影响了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每桶石油的价格上涨5美元并持续一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将减少0.3%。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负面影响,2004.年中国净进口原油预计达1.1亿吨,仅价格上涨因素就多支出80多亿美元。油价上涨还带动了航空、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成本或产品成本上升,预计gdp损失0.7个百分点。然而,也有些国家从油价上涨中获得好处,大部分欧佩克成员国从高油价中获得巨大利益,俄罗斯2004年6.2%的gdp增长有相当部分得益于高价能源的出口,而澳大利亚也因亚洲地区的能源短缺增大了煤炭的出口量。高油价也刺激了对能源开采的投资,2004年世界石油开采和技术投资比2003年增加了6%。
油价暴涨反映出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安全体系脆弱。在过去的50年里,世界经济主要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而作为交通运输的动力燃料几乎都依赖石油。因此,一旦石油价格出现大幅波动,世界经济就会出现震荡。根据埃克森美孚、bp和英荷壳牌这世界三大石油公司的预测,按照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速度,全球石油的平稳供应只能维持40多年,天然气为60多年。从长远来看,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经济已无法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及早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大力发展包括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发展核能和开发利用氢能及燃料电池,大力推行节能降耗技术。采取能源多元化和开源节流等多种措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世界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求情况
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都在设法提高能源自给率,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都在努力开发可替代石油的能源及其他新能源,并推进节能工作。英、法、瑞典都大幅度提高了能源的自给率。日本进口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已降到和意大利相同的水平。如英国从1975年北海油田投产后,能源结构发生戏剧性变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迅速增加,到1981年,英国实现了能源自给,并成为石油出口国。
法国和瑞典也由于大力开发核电,大幅度降低了对进口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1974年,法国总统德斯坦批准了核电开发政策,从那时起,法国迅速发展核电,到1980年法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核电大国。现在,法国出口富余的电力,今后还将大力发展核电。还有瑞典、日本等一些没有石油资源的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也有明显下降。
一些国家过去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都很高,如1973年,日本是75.5%,意大利是73.8%,法国是68.2%,瑞典是59.8%。但在实施摆脱依赖石油的政策后,这些国家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都大幅度下降了。
尽管各国都在尽力节省能源,但最近15年里,能源消费总量还是在增加(英国除外),不过,各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尽相同。
目前世界上划属发展中国家的共204个,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但所消费的能源仅占15%。由于这些国家的人口持续增长,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继续增加,因而对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5%。但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能源的开采、储运成本很高,加上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管理经验不足,致使这些国家的能源供应日益紧张。
亚洲能源需求增长最为迅速。为了满足亚洲迅速增长的经济需要,其电能需求以每年10%~15%的速率增长,而提供数量如此庞大的能源需6000亿至10000亿美元。90年代中,世界新增装机容量几乎有2/5是在亚洲。
新加坡、韩国、香港地区和我国台湾省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各有追赶“四小龙”的目标。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能源需求的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