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80500000009

第9章 无字碑

艰难的解脱,厘定身前身后事,豁然大悟,永远的无字碑……。

大周女皇太寂寞了,寂寞中夹杂着一丝烦躁。

除在佛教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之外,她还不能没有男人,不能没有男人的温存,不能没有心力企盼的那种床第之乐。最先发现大周女皇烦躁中企盼的人,就是她的女儿太平公主。薛怀义伏诛后不久,太平公主听说一直侍候在母亲床榻之上的那个宫廷御医沈南璆被赶出了后宫,并在极度的虚弱中如药渣般的死去了。被吸取殆尽的沈南璆的死,使太平公主顿然领悟了母亲这样的女人开始烦躁所缺的是什么了,尽管母亲已年届80,但她绝非一般女人。太平公主知道母亲急急刻刻的欲望从来没有停止过,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男人,于是太平公主行动了起来,她发誓一定要找到那种能让母亲满意的男人,以填补母亲古稀之年枯寂烦躁的生活。

为此,太平公主绞尽了脑汁。

她从当年姑母千金公主送给母亲那位薛怀义的事情上得到了启发和灵感,她轻而易举地就想到了她心目中的那个年轻男人,这便是经常与自己寻欢作乐的官位已累迁至尚乘奉御的年仅20岁的眉清目秀的张易之。太平公主首先想到张易之,是因为这个面目姣好擅长音律的男人,亦有些床第之乐的手段,曾无数次的使自己在床榻之上神魂颠倒。太平公主想以此为讨好母亲的一个砝码,要通过这个年轻男人的魅力,使自己的身价在母亲心目中进一步提高,要达到增强自己政治势力的目的。

且说这张易之,其祖父张行成曾经是太宗皇帝时代的宰相,便其父却一生平平,生前只做过雍州司户那样的小官。张易之全然是凭自身的努力,才混到京城做的官,尽管他十分清楚地知道,要想当大官,必须与武氏等豪门贵族有往来,但他在气度上毕竟带有寒门小户的痕迹,不免要捉襟见肘。在不断地努力下,张易之终于在京城建立了新的宅院,而且鬼使神差地与年届四十的太平公主姘居了起来,成了太平公主这样穷奢极欲的玩物。

太平公主并不是直接将自己心爱的玩物进献给母亲的,而是利用一个机会,先将张易之的兄弟张昌宗推荐给大周女皇。

这张昌宗,年不足20,一身凝脂般的皮肤闪烁着白瓷般的光泽,是任何女人都不能拒绝的一块美玉。大周女皇一见这个张昌宗,不由得心头一震,不由自主地抬起手来去抚弄这个男孩白细的脸颊。张昌宗走进后宫之后,除了上朝,大周女皇便整天和他在一起,与他形影不离,久而久之,大周女皇的老脸上滋润出了一种美妙的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又有着一重妖魇的亮光。然而,张昌宗终于不堪重负了,他不得不向大周女皇透露出了自己那位既善音律又有姿容的哥哥张易之。这一透露,正是太平公主事先设计好的,是太平公主设计的必由之路。

大周女皇决定饶了这个不满20岁的男孩,即刻下诏请太平公主带张易之进宫。黄昏时分,在饱尝了最后一次欢愉之后,太平公主带着她的砝码,按时进宫晋见母亲。当然,该走的走了,该留的留了。太平公主满怀希望地离开了,而张氏二兄弟共同投进了那个老女人的怀抱。与张氏兄弟的风流狂欢,使年迈的大周女皇看上去又显出了几分活力,她太需要他们了,她要求他们终日陪伴着自己,要通过他们来驱走寂寞,消除烦躁。

其实,大周女皇无法消除内心的烦躁。她的烦躁她自己十分清楚,她也十分清楚地知道,要彻底消除内心的烦躁,必须解脱,必须从解脱中走出来,必须能够立地成佛。她在回顾中总结,在总结中回顾。自从称帝登极以来,表面上看,朝臣和天下百姓众口一辞,没有人敢再跳出来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周女皇的宝座可以永远坐下去,特别是自己的子侄中,曾为唐王朝睿宗的李旦蜗居不出,对什么事都不敢表态,似乎是远离自己;而三子李显则被贬放在外,身为庶人;以武三思、武承嗣为首的武姓子嗣,却是倚仗自己的地位,为非作歹,什么事都敢干。自己曾想过或暗示过立武姓子侄为太子,但遭狄仁杰为首的群臣劝谏。这大概也是上苍的安排,怎么能把武姓子侄立为太子呢?大周女皇亦扪心自问。为了平衡内心的烦躁,大周女皇只好把原来的那个睿宗皇帝立为皇嗣,此一则可解缓自己内心的烦躁,二则可示告天下之人,大周王朝的继承人仍然是李姓子孙,而不是外人。

为了能够解脱,大周女皇还要继续她与佛教的因缘。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大周女皇因法藏和尚弘法有功,赐号三藏法师。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三藏法师,第一个即是玄奘法师,因其精通经、律、论三藏,故被赐名三藏法师。大周女皇此次赐号法藏为三藏法师,是抱着超越前人的目的,是给天下人看的。既然在太宗、高宗皇帝之朝,能有高僧被赐号三藏法师,那么在我大周女皇之朝,也应该有三藏法师。从佛教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来看,法藏和尚被称为三藏法师亦是能够胜任的。有唐一代,包括武周之时,佛门的高僧大德应该是除玄奘之外,即是法藏。玄奘新开一代宗风,法藏亦开一代宗风;玄奘西去求法,法藏也曾西去求法,其译经的成就大可与玄奘相媲美;玄奘能与帝王结交,倚仗帝王来弘扬佛法,法藏亦如之;玄奘曾为宫廷佛教道场的领袖人物,法藏亦主持过诸多的皇家寺院。这些事实说明,大周女皇抱着超越前人的动机而赐号法藏,并非没有事实根据。赐号的意义远非如此,因为大周女皇在寻求解脱中,还要利用新的三藏法师。她命法藏和尚重译《大云经》,想通过这次重译,把自己的结束点放到自己的起点上来。

法藏和尚按照大周女皇的旨意,即刻组织精干的译经班子,未几即将该经重译了一遍,上报大周女皇。大周女皇亲自披览了新译的《大云经》,对其中的女身王天下的内容特别留心,阅后甚为兴奋,欣然提笔,仍效李唐王朝的太宗、高宗皇帝,亦作了一篇《三藏圣教序》。在这篇序文中,她以超越前人的气魄,对佛教进行了极力地称颂,对自己即位后的功德进行了详尽的罗列,并对法藏和尚等人也进行了称赞。她写道:

发启善根,实资开导,宏宣妙旨,终寄显扬。至若鹿野初开,俨尊容于常住;龙宫载辟,缄舍利于将来。所以地涌金身,为证说经之兆;空悬宝殿,爰标阐法之征。八万四千分布阎浮之境,三十六亿庄严平等之居。敷演一音,则随类而解;广陈三句,则劫寿难穷。……如来设教,同趣菩提。既显神咒之功,庄严最上;爰述下生之记,说法度人。三藏法师义净等,并缁俗之纲维,绀坊之龙象。德包初地,道轥弥天。光我绍隆之基,更峻住持之业。……重开甘露之门,方布大云之荫。

这篇经序文笔优美,辞句丽彩,实为一篇上乘之作。

大周女皇继续在烦躁中寻求解脱的道路。

大周女皇寻求解脱之路是非常艰难的。内心涌动的烦躁和现实政治的表面平静而实为激荡的事实,几乎要把大周女皇逼上了绝路。酷吏政治的严厉,武姓子侄们的争夺,两个儿子的蛰伏,都使她感到无法解脱。她决心要重新振作起来,要重新树立女皇的真正权威。但她又在反思,在内心进行检讨,并且进行了多方的尝试。

大周女皇要行动了。首先她开始了频繁的改元。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之后,她曾改元万岁登封(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公元696年)、神功(公元697年)、圣历(公元698年)、久视(公元700年)、大足(公元701年)和长安(公元701年)等。从这些年号中,可以发现她的烦躁不安,可以发现她的企盼,也可以发现她寻求解脱的意图。也就是在这频繁改元的最后几年中,大周女皇终于找到了解脱的道路。

万岁登封元年(公元696年),大周女皇决定要去登封嵩山。这一年,大周女皇已经74岁了。她在登封嵩山的诏书中说,女皇登封嵩山,是为遵行丈夫唐高宗李治的遗嘱。从其中就不难看出,此时的大周女皇好象更为理智了,登封嵩山本身并没有什么,无非是举行一个大典,告祭一下嵩神,然后行封嵩神礼等。但重要的是这个原因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这就等于向天下人说明,大周女皇以70多岁之身,亲自去登封嵩山,心目中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丈夫,依然没有忘记李唐王朝的先帝。

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在随着大周女皇的所作所为在猜测,在猜测这个老女人究竟要干什么。特别是她又把自己的丈夫抬了出来,已经表明了一种发展的趋势,一种只有她本人才能左右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朝臣们开始行动了。他们利用一切机会,向大周女皇婉转地提起了酷吏政治的严厉,并且不断诉说由此引起的种种冤案,特别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正在当权的来俊臣。对于来俊臣的所作所为,大周女皇本人十分清楚。多年来,正是依靠来俊臣之类的酷吏,才使得大周王朝能够平稳;如果没有这类酷吏,或者不利用这些酷吏们行事,就很难实现改朝称帝的目的,或者是改朝称帝之后的平稳。但是,此时的大周女皇觉得似乎不能再任用这类酷吏了,要想达到彻底解脱,就必须彻底放下手中的屠刀。大周女皇觉悟到了应该是结束来俊臣之流因缘的时机了。

此刻的来俊臣根本没有体味到大周女皇正在寻求圆满结局的道路,根本没有感觉到刀已加项,依然沉浸在得意忘形之中。他趾高气扬,打算网罗罪状,对付武姓子侄们和太平公主等人,还准备诬陷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哲。在朝臣众口一辞的要求下,大周女皇终于下诏将来俊臣下狱治罪。对此,大周女皇也在犹豫不定之中,不断拖延对来俊臣的判决。最后,大周女皇终于下定了决心,将来俊臣斩首示众。大周女皇对此并未惋惜,因为将来俊臣处决后,民心大快,其仇家争相刮食来俊臣的肉,大周女皇方觉得这是顺应民心的一件善事,所以又下诏历数了来俊臣的罪状,并决定将来氏家族全部诛杀,其家产全部没收入官,用以伸雪人民的怨恨。此诏一下,朝臣百官弹冠相庆,天下民众拍手称快,都说从今以后我们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大周女皇在一步一步地解脱。特别是诛杀来俊臣之后,她感到轻松了许多。一天,她对侍从官员说:“近年以来,来俊臣等酷吏调查审理案件,往往牵连大量官员,说这些人反叛。国家有法令,规定了如何惩处反叛,对这些人我很痛心,但不能违反法令。有时我也的确心有疑惑,也常派身边的人去查问,但被告无一不是亲笔写下自白书,承认自己犯罪,所以我也就不疑惑了。现在来俊臣之流被诛杀了,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叛乱,看来以前被诛杀的人,的确有被冤枉的。”这大概是大周女皇发自内心的实话,也是她为了解脱的一种理智的表白。

这时,大周女皇其实并没有完全轻松下来。

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周女皇的两个侄子,一个即魏王武承嗣,一个即梁王武三思,二人密谋乘女皇年迈行将就木之时,将皇太子的地位争夺过来。他们二人不断请人向大周女皇提醒说:“自古以来,天子没有封不同姓的人继承大位的。”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白,就是说现在是武姓为皇帝,因此应该封武姓的人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武承嗣和武三思用心是要将目前的皇嗣李旦拉下来,达到武氏王天下的目的。大周女皇不时听到这样的建议,内心甚是犹豫。这种犹豫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犹豫,也是达到最终解脱过程中的犹豫。其实,这种犹豫之中,大周女皇亦有毫不犹豫的一面。从自己一生的奋斗和事业来看,从自己称制改唐为周的作为来看,她不知道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好象没有什么目的,又好象有什么目的;若无目的,一切都是空的,都会不存在的;若是有目的的,一切又都是有的,万岁千秋的历史又会有浓浓的一笔。这种有与无的矛盾,这种与佛教教理极为相似的命题,使大周女皇既能看透一切,却又执着无法解脱。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大周女皇又觉得应该是毫不犹豫的,因为她自己已经设计好了一条解脱的道路,应该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她是在有与无的矛盾中犹豫,在看透自己生命结局中犹豫。大周女皇在这件事上还是暂时无法解脱。

武承嗣和武三思密谋太子的事不久便传遍了朝野,天下哗然,群臣亦个个忿然不平,他们推举鸾台侍郎狄仁杰在适当时机向大周女皇进谏。这天,朝会时气氛非常融洽,狄仁杰乘机向大周女皇进谏说:“太宗皇帝不避风霜,冒着刀林箭雨,平定天下,把王朝传给了先帝高宗皇帝,先帝又把两个皇子托付给陛下。听说陛下想将天下交给别人,这恐怕既不是天意,也不是先帝和天下民众的意愿!请陛下想一想,母亲和儿子,姑妈和侄儿,到底谁与谁亲?惯古通例是皇位应该由儿子来继承,怎么能将皇位交给外姓之人呢?”大周女皇听后,并没有不高兴,只是淡淡地说道:“这是我们的家务事,请你不必管。”狄仁杰马上对应说道:“帝王的家是个大家,包括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如此凡天下事都是陛下的家事。在这个大家中,帝王是头脑,臣属是手足,民众是体肤,普天之下的人都可以过问此事。”对于狄仁杰所说的这个道理,大周女皇亦非常清楚,因而她就没有再说什么。狄仁杰接着建议大周女皇召回庐陵王李哲,并将他立为太子,以便日后继承皇位大统。这时,群臣亦接着进谏,都说同意狄仁杰的意见。大周女皇此时没有吱声,但心中的犹豫已不复存在了。她下定了决心。

不几天,大周女皇派人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将庐陵王李哲及其妻子接了回来。同时,她又下诏将武承嗣和武三思二人的宰相衔削去,官秩降为三品。其中武承嗣经受不住如此打击,怅惘失望,不久便病死家中。

这是大周女皇为自己设计好了的解脱之路,她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看到了一片光明。这条道路的最终走完,就是在那种有与无和犹豫与坚定中实现的。

几个月后,皇嗣李旦坚决要求退皇嗣位,提出将继承大统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哥哥庐陵王李哲,得到了群臣的积极响应,大周女皇也就欣然同意了,并正式册封庐陵王李哲为太子,使其复名为李显,诏告天下。

李显就太子位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母皇武则天命他率军北击犯边的东突厥。此前凡出兵征战,特别是武承嗣或武三思之流为统帅时,民众投军的人数非常少;这次听说皇太子李显出任统帅要北击东突厥,天下民众纷纷响应,投军的人像浓云一样急速前来,不几日便征集了五万人。

在皇太子李显率军北上的同时,大周女皇又想到了佛教,她特命沙藏和尚建立十一面道场行道,祈祷皇太子能大胜而还。

正在完成解脱的大周女皇突然又想起了太宗皇帝李世民和玄奘法师。

那是太宗皇帝晚年在玉华宫召请玄奘法师陪侍时的事。当时,大周女皇是太宗皇帝身边的武才人。大周女皇清楚地记得,玄奘法师奉诏至玉华宫后,请太宗皇帝为自己新译的《瑜珈师地论》作序,太宗皇帝将该《论》披览一遍后,马上就亲自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并对侍臣们说佛教广大,并以未能广兴佛事为憾。太宗皇帝还请教玄奘法师,用什么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广树功德,玄奘法师回答说,一是度僧,二是建寺造像,太宗皇帝欣然领受法旨,开始了广度僧众和大规模地建寺造像活动。这些事情使此时的大周女皇不断地进行反思。她反思的中心问题是自己的功德如何?是否已经达到了太宗皇帝那样的程度?因为大周女皇要超越前人,包括太宗皇帝和自己的丈夫高宗皇帝李治。

大周女皇在平静的回忆中又决定要解脱了。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她决定在神都洛阳的白马寺建造一尊大佛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为自己树立功德。因修造这尊大佛像耗费太大,光靠朝廷出钱有困难,大周女皇决定向天下僧尼摊派,让天下僧尼每人每天出一文钱,每人共征得一百文,以资造像之用。大周女皇心想如此广树功德之举,一定会受到僧众的支持,一定会使自己的功德圆满。但是,狄仁杰首先站出来反对,他劝大周女皇说:“现佛寺规模壮观超过了皇宫,这些寺院及其造像的完成,都是世人出的力,各种材料也都是不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由民众供应的。如果不耗费民众的钱财,怎么能将如此众多的寺院修建起来呢?同时,日前僧尼泛滥,他们中有些人正在假托佛法,贻害百姓。比如现在民众向佛寺的供奉,比给政府上税还要多,能不叫人感到痛心吗?另外,陛下您决定征收僧尼的钱来造像,并决定向每个僧尼征收一百文,这些钱看起来很多,但开支远远不够。佛像高大,总不能露天放在那里,还要修建一座高大的楼房,还有走廊阳台等配套建筑。这样一来,耗资更是庞大。再者,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慈悲为主要教义,陛下怎么能驱役人民来装饰自己呢?”狄仁杰的慷慨陈词,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赞同,大周女皇面对如此局面,不得不对狄仁杰等人说:“你们教我做好事,我怎么能不听呢?”于是决定停止造像。

大周女皇欲造一尊大佛,并不是心血来潮,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解脱,依靠佛门来解脱,同时也是在还愿。因为她非常清楚地知道,她自己这几年来默默所做的一切,包括朝廷政事和自己的家事,以及宠爱张氏兄弟二人的风流之事,大都把身前身后事厘定了,起码使这些事都走上了预定的道路。但是,她还有许多心愿没有实现。所以,大周女皇开始还愿。既然不能建造大佛,不能向僧尼们摊派,而心愿却是依然要还的。在这种情况下,她诏命宫内的工匠造一躯与自己一样身高的佛,她特别要求既不造卢舍那佛,也不造阿弥陀佛,更不造弥勒佛,她要求造一尊与自己等身的如来佛。如来的含义是乘如实之道而来成正觉,这正是她所希冀的。大周女皇要成正觉了。

宫内的工匠们十分领悟女皇的心思,他们在内道场高僧大德们的指导下,耗时数月,终于完成了这座如来佛像的雕造。该佛像与大周女皇一般高,面部表情仪态万千,活脱是大周女皇年轻时的模样,给人以安详、慈悲和艳丽的感觉。该佛造成后,大周女皇甚为高兴,她按照既定的心愿,诏命将该佛抬出皇宫,到神都洛阳巡游一遍,并命文武百官参加。巡游之日,神都洛阳城中万人空巷,人们都集中到大街上礼瞻这尊如来佛,甚是热闹非凡。此时的大周女皇却在后宫中命人收拾行李,准备离开神都洛阳。

当这尊如来佛被安置于大遍空寺的时候,大周女皇却起驾要返回长安了。西返长安,便是大周女皇最终要了却的心愿。自从她提出给亡夫高宗皇帝了却心愿登封嵩山,决心立李氏为太子后,大周女皇便特别注意从感情上与李氏接近,召回李显立为太子,封李旦为相王,封诸女为郡主,使李氏得以重新显世。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最终的目的。这个最终的目的,她是在揣摩、在感觉、在寻求中逐渐明确的。她非常清楚,这个最终目的的实现,也就是自己的大彻大悟和解脱。西返长安,就是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的的。同时,她又确实不想离开自己曾经登峰造极的神都洛阳,她为此曾苦恼过,也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将一尊等身的如来佛留在神都洛阳,自己带领诸子及文武百官于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十月,踏上了西返长安的路程。

归程中的大周女皇仍然在不停地思索和回忆。自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之后,大周女皇就一直住在神都洛阳,已经有20年了。在这20年里,事业上的成功,非凡的政绩,以及以女身王天下,这些都未使她忘记长安,因为那里是她成长的地方,有童年甜蜜的梦幻,有入宫为才人的寂寞,有感业寺的辛酸,也有再度入宫的喜悦,更有当皇后的惬意。特别是那里有李氏的宗庙和亡夫高宗皇帝李治的陵寝。她也非常清楚地知道,长安城中宏伟壮丽的宫殿,也是李唐江山社稷的象征,更是自己能够解脱的归宿。

据载,西返途中,适逢大雪,天寒地冻,太子李显曾亲为母皇暖脚,一个年届五旬的儿子,为年届80的母亲暖脚,一派母子和睦的景象,使随驾的文武百官深刻地理解了大周女皇西返长安的根本目的。大周女皇到达长安后,即下令大赦天下,并在长安整整住了两年。

这两年,大周女皇是在繁忙的厘定身前身后事中度过的。当年十一月,她下诏改含元宫为大明宫,恢复了该宫的原来名称,任命得力的武将为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陇右诸军大使,以确保大周王朝河西地区的安定;次年(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她在长安创设武举,以武艺选取武举人为将;九月,她在长安大明宫麟德殿设宴招待吐蕃(今西藏)使臣,准其求和并承先世之举与吐蕃联婚;不久,她又下诏复准文武百官所请,复查来俊臣等酷吏所治旧案,为受冤者昭雪平反。

上述这些举动,使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顿时感觉到大周女皇已经大彻大悟了,非常一致的认为这个八十岁的老女皇又恢复了那种干练果断的气魄了。

其实,人们只猜对了一半,说大周女皇开始大彻大悟不假,但人们感觉到的那种干练果断是她生命的最后一搏,她是想把一个完整的江山交给自己的儿子。

长安三年(公元703年)八月,长安地区遭受冰雹和暴雨袭击,文武百官奏请大周女皇回驾神都,她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又东返洛阳。她本来是不想再回洛阳的,但她又觉得不得不回去,因为她要将自己的结束点放在自己的起点上。她也知道,已经80岁的她,此番东返洛阳,将是自己最终的一步了。

东返神都洛阳的大周女皇,由于年事日高,加之积劳过度,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但她不让子侄们来侍奉,只让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侍侧,朝廷大事几乎全凭张氏兄弟二人揣摩女皇的意思决断。

尽管如此,大周女皇依然没有忘记佛教。她不时地召请高僧大德们入宫问对,不断地延请高僧大德们为自己祈福。在与这些高僧大德的交往中,她又想起了造大像的事。因为她总觉得这尊由自己提倡修造的大佛像,如果不能建成,将是自己终生的遗憾,同时也觉得自己的一生好象缺了点什么。长安四年(公元704年),大周女皇又一次下诏,天下僧尼每人捐钱一百文,要继续在洛阳的白马阪修造诣巨大的佛像。诏命一出,又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大臣李峤上疏说:“天下民众,贫穷衰弱的很多,现造大佛像,仅现款就要用一十七万串,如果把这些钱用来施济穷困,每人发放一千钱,就可以救济一十七万户。拯救受冻挨饿的穷苦民众,就是善事功德,就是顺应佛祖的慈悲。”监察御史张廷珪也上疏劝阻说:“现在朝政大事,最重要的就是巩固边防,其次是充实国库。从佛教的教义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解救苍生的苦难,这样才是树立功德。”

大周女皇向僧尼们摊派,自然也招致了僧尼们的不满,他们也发牢骚说:“修造佛像,并无大小之分,只要有至诚的心就行了,怎么能把我们当作摇钱树呢?怎么能向我们这些人聚敛钱财呢?”无论是臣下的谏言,还是僧尼们的抱怨,都阻止不住大周女皇的这次行动。当年冬天,大像落成,女皇亲率百官臣僚非常隆重的礼拜了一番。

在大周女皇看来,此次造像本身并无多大实际意义,问题是她要通过造大像来平衡自己的心理,要为自己求得个功德圆满。在大佛像落成不久,那个法藏和尚在宫内向大周女皇谈起了法门寺佛舍利的故事,这一下子又勾起了大周女皇广树功德的心愿,特别是大周女皇本人在显庆年间曾协助高宗皇帝迎请过法门寺的佛舍利,身为皇后的她还曾施舍过衣帐等物供养,而且她还知道法门寺舍利塔30年一开示的说法。于是,大周女皇又心血来潮了,她决定要迎请法门寺的佛舍利,要让天下信众都知道,只有她本人才能一生中两次迎请佛舍利,这就是超越前人,这也是在寻求功德圆满,也是为了进一步的解脱。

决定要迎请法门寺的佛舍利,文武百官都知道这时再进谏,不会有多大意义了,所以也就听之任之,他们也想让这个80多岁的女皇能够达到最后的满足。

凤阁侍郎崔玄暐和法藏和尚受女皇诏命,同僧俗1000多人轰轰烈烈出发去法门寺迎奉佛舍利。到该年年底,佛舍利被迎奉到神都洛阳,大周女皇敕命王公以下洛城近畿之众,皆精事幡华幢盖,又命太常具乐奏迎,将佛舍利置于神都洛阳的明堂,并以兜罗锦为衬置放。大周女皇特别要求太子李显与自己一块顶礼膜拜,并请法藏和尚率众僧普为善祷。一时间,到明堂观瞻佛舍利的信众蜂拥而至,好不热闹非凡。

大周女皇将佛舍利奉迎至神都洛阳,在明堂置放了三年之久,直到中宗李显即位后第二年,才将佛舍利送回法门寺。

这是大周女皇一生最后一次与佛教的机缘。从此之后,她与佛教的因缘就此了断。这个不可一世的老女人终于应该走上自己的归宿了。

次年(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82岁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的宫中一病不起,病榻上的她亦感觉到自己铺就的道路已经畅通了,自己设计好的那一天也应该来到了,自己也应该解脱了。所以,她只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留在了身边,别人一概不见。

她在静静等待着结局。

正月二十二日,朝臣张柬之和崔玄暐等人合谋,率兵直扑大周女皇的后宫,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斩杀于大周女皇的床前,并扬言二张欲发动政变。此时的大周女皇非常清醒,她没有惊慌,很坦然地面对了这一切。

因为这正是她所企盼的结局。

次日,她做出了太子李显监国的决定。第三日,大周女皇终于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显。第四日,李显复位于神都洛阳的通天宫。不久,便称唐中宗,大周王朝的时代结束了。

太子李显复位后,武则天还活了300天。这300天应该是她最轻松的时间,也是她走完人生之路的最后时间。太子复位的次日,武则天即被迁移到上阳宫修养。这上阳宫位于洛阳皇城之西,南临洛水,西距毂水,北连禁苑,有观凤、仙居、甘露、麟趾、丽春等殿,又有浴日楼、七宝阁及双曜、神和、芙蓉等亭,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好地方。最后的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优逸环境中,走向了自己的解脱。

史载,武则天临终前,将中宗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及武三思等人全部召至身边,向他们交待了后事,留下了一份完整的遗制。其主要内容有三:一是去帝号,什么天册金轮皇帝等等,一律去掉,只称则天大圣皇后就行了;二是要归葬乾陵,与自己的亡夫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一起,以李氏先妣的礼制归葬;三是将过去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的尸骨重新埋葬,并赦免这些人的亲属,特别是让王皇后、萧淑妃的亲族恢复本姓。另有史载,称武则天临终遗制中还有一条,即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

尽管在归葬乾陵问题上,刚刚恢复的大唐王朝的朝臣们意见不一,但唐中宗李显力排众议,坚持将母亲武则天与父亲高宗皇帝李治合葬,他做了一个继位儿子应该做的事。

关于无字碑,它却给后人留下了谜一般的话题。有人说是因为武则天自以为功高,无法用文字来描述,故一字不书;有人说是因为中宗李显难言武则天的称位,是称皇母还是称母后,实在无法确断而书;另有人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的意图是想让后人去评说自己的是非功过。

无论哪一种猜测,对于这个曾经达到辉煌顶峰的女人来说,都是恰如其分的。同时,无字碑本身却有着另一番的蕴义:它是一个生命解脱的象征;它是一个与佛教有缘的人大彻大悟的象征;它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女性明智选择的象征。它意味着它的主人将永垂不朽。永远的无字碑……。

同类推荐
  • 雄起大唐

    雄起大唐

    李响回到了唐初贞观年间,他用自已多出的千年见识,让大唐龙旗世界飘扬,让大唐战船威加四海。世人尊其:“中华国师。”他却说:“我只想回西安。”
  • 清史不忍细读

    清史不忍细读

    作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明清实录、起居注、朱批、奏疏、档案、笔记、方志等,在《清史不忍细读》中用一种“历史书写”方式来说大清王朝,有朝堂之争,有宫廷探秘,有真伪辨析,有褒扬贬斥,正评反批,直击清史中戏剧性与转折性事件,觉察偶然因素导致帝国巨变的连锁反应,明暗交替,惊心动魄。全书共分五篇,分别是“辽东天命”“定中原”“康雍迷局”“乾嘉荣衰”“帝国余晖”。翻开此书,您将看到近三百年大清王朝的嬗变:多情与冷血,放荡与克制,智慧与昏庸,兴盛与衰亡……
  • 带着玩家回大明

    带着玩家回大明

    玩家生存指南第一:如何在手无工具的情况下,取得生存四要素——水火食物庇护所。第二:如何正确捕猎跟牛犊子似的山鸡,以及如何应对东北虎差不多大小的山猫袭击。第三:迈入铁器时代的正确步骤。……总结:只要你扛过这波核爆,我就承认你是最强的。这是一个穿越者带着第四天灾们,面对玄幻版的崇祯十二年,最后的倔强!
  •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中国古代典型冤案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步入阶级社会以后,冤案也就与之相伴产生了。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其间的冤案充斥古今中外。古代冤案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诠释着人类历史螺旋式发展的进程。在林林总总的历史冤案中,每个冤案的出现均有其历史必然性。从世界古代历史的角度探究冤案范围过大,而从中国古代历史中择取具有代表性、较为典型、影响较大的冤案,同样能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诚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无双庶子

    无双庶子

    李信,平南侯的私生子。母亲病逝,跟随舅公进京寻亲的他,被平南侯府骂作“野种”,赶出了家门。于是,这个无家可归的少年人,被活活冻死在了破庙里。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另一个李信来到了这个世界。作为一个光荣的穿越者,李信给自己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活下去。二,打倒渣爹!ps:已有两百万字完结老书《将白》,人品保证,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书友群:640355806
热门推荐
  • 深悔错过你

    深悔错过你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在面对生死的选择,谁又能够淡然处之。。
  • 猫王爱上鼠

    猫王爱上鼠

    故事的起源是在公园前1500年的白卡里小镇以贝尔多老人家中收养的流浪猫和老人家中偷吃大米的老鼠为开端,在到流浪猫与老鼠相遇从开始的仇敌逐渐建立一种不可割舍的生存关系,在到成就了一段神奇而让自然世界充满无限可能爱情故事!在然后流浪猫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护老鼠历尽千辛万苦,不顾猫族的反对面临猫王争霸巨大挑战老鼠也为了能够得到鼠族的认可与流浪猫共同努力,最终获得了一段神话般的爱情!(本作品人物、时间、地点、故事情节均为虚构)
  • 逆完美世界

    逆完美世界

    本文为辰东所著《完美世界》同人衍生作品。这是一片天残地缺的世界,曾经傲视诸天的一代不朽之王之安澜被荒所镇杀,他化作一尊石雕俯瞰着异域的衰败,九天十地的强大彻底逆转了完美世界的局势!千百万年后,人们早已忘记了曾经的辉煌,在这乱世之中负隅顽抗,天庭重兵压来,所向披靡,谁才能解救异域苍生?又是谁在不知不觉间逆转了未来,最后一统了两界?荒已飞升、遮天未至,在末法时代和神话时代以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无数强者与天地斗,与自然争,想要万古长存,红尘为仙!诸多阴谋算计被一步步揭开,有人料算天机,发起黑暗动乱,想要以诸天万界为代价助他突破!最终却被天地法则所玩弄,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就真的没有路可走了吗?不,没有!只是那些被谱写的不朽篇章都被淹没在了纪元的尘埃,纵是遮天时代的大帝,也不可能沿着时光长河逆流而上,完全去了解清楚历史的全貌!——与天斗,我要翻云覆雨!与上苍斗,让上苍无路可走!我就是王,镇杀诸天的不朽王!王不可辱!我要逆改天命,重新书写属于我的“完美世界”!
  • 掌星局外人

    掌星局外人

    来到克苏鲁所在的世界,感受不可名状们的日常生活,于旧日的支配者之间纵横捭阖。如何在没有人类的怪奇宇宙中寻求真相,光怪陆离的故事逐渐展开。
  • 倾世萌丽:唯爱不休

    倾世萌丽:唯爱不休

    她,本是的王者,英姿飒爽。一朝穿越,成为萌化人心的妹纸。他宠溺着她,温柔似水,对于外人却一脸冰山。让爱携手,同行天下!
  • 阴阳眼之绝魂路

    阴阳眼之绝魂路

    天生阴阳眼,能够看透天下鬼物,却无法看清人心。青梅竹马的张芳芳,诡异的马婆婆,奇异的女鬼。在这远离城市的山村中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步步的揭晓。
  • 何日是末世

    何日是末世

    广告公司的小销售高格,和游手好闲的公子赵四面临末世,人类濒临灭亡,小人物又如何能活下去。希望和梦想支撑着他们,而信心和毅力才是决定未来的武器。一步一步,从活下去开始,到活的更踏实更安全,高格和赵四一起跟这个末世抗争着。一天一天,从武汉开始,到占领基地,大家一起创造着自己的净土。一个一个,从高格和赵四、刘小伟三个人开始,到拥有几千万人的国中之国,说不清是高格创造了新世界,还是这满是鲜血的末世创造了高格。因为第一次发小说,所以排版和分章节部分有些问题,包括题目我都是随便写的,经过两个星期的实验,表示还有人看。所以,决定增强润色,丰富剧情及人物性格,多谢各位的支持,稍后会修改名称后发出,如果编辑看见,请直接删除本书。多谢多谢。
  • 星路灿烂

    星路灿烂

    请忽略封面与书名,这是一本正经的玄幻文。幽冥入侵,恒天星亿万生灵惨遭屠戮,五大星帝联手抵御,胜利之际,姜王遭受背叛,荒古姜国被封大荒千年,古国覆灭。千年后,北荒姜村,一位孩子走出大荒,传奇故事开始....
  • 魔道狂魔

    魔道狂魔

    一个平凡少年,因被未婚妻上门退婚,不甘受辱,即将死的时候,一个万年魔王附体,从此一生就此改变,为了报万年之仇和侮辱之恨,一代魔道狂魔就此成长,杀强敌,灭仇敌,脚踢众族天才,拥绝世美女,成就一代魔道大擎。
  • 上古仙剑

    上古仙剑

    一个无法修炼的少年,一把上古仙剑,一条坎坷的人生,一路血雨腥风,且看少年如何踏上巅峰,成就不世前者。一剑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