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菲一连几月没有张苍的消息,便没有在待在讲武学院。此时的她出现在了一处非常热闹的镇上,这镇名叫苏桥镇。
传闻此镇,原名苏家桥,位于文安县城北部40华里的大清河畔。有着优美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苏桥汉朝时就形成了村落,当时有靳、刘、穆、萧、丁、沈、杨、杜八大姓居住于此,因而得名“八姓庄”。后来,随着时代的推移,村落越聚越大。到唐代,村落扩大到大清河两岸,已远近闻名。宋代嘉祐六年(1061年),苏洵任文安县主簿。相传他来八姓庄体察民情,发现大清河上只有一个摆渡,没有桥梁,给两岸人民带来诸多不便。苏洵便组织民工架木桥一座。从此,人们往来得济。为了纪念这位文化名人,人们将清河两岸的八姓庄更名为苏家桥,后简称苏桥。后来,人们又推而广之,将大清河河堤(即千里堤)也称作“苏堤”;文安人也自称“苏民”。并在清河以北的长村街(疑指今下码头长街)上建了一座苏公祠,以世代奉祀景仰。这就是文安八景之一——“苏公胜迹”。
明、清两代,苏桥一直是文安七镇之一,是直隶有名的水陆码头,有过昔日的辉煌:大清河岸千里堤古柳成行,草木葱茏,被称为“万柳金堤”,也是文安八景之一;这里曾作为驿站通行大道,即所谓“官马大道”,通向四面八方;大清河碧水东流,舟楫荡漾,沿河可上至保定府,下达天津卫,是有名的水运通道。
“苏公胜迹”指苏桥和苏公祠等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苏公祠内除了苏洵塑像外,两侧还配有他两个儿子苏轼、苏辙的塑像。唐宋散文八大家这儿就占了三席。祠外古木参天,屋舍俨然。骚人墨客,景仰前贤,过此境者,总是留连忘返。
“万柳金堤”即千里堤,是明隆庆五年(1571年)史天祐任文安知县时创修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渊源,铸就了苏桥特有的人文景观。它不仅促进了苏桥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还招徕诸多至尊显贵、骚人墨客以及僧侣善人的垂青。
二
首先来苏桥的至尊显贵是燕王(后为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燕王朱棣与惠帝朱允炆叔侄发生了一场骨肉相残的皇权争夺战。史称“靖难之变”
其次来苏桥的至尊是康熙皇帝。
清康熙时,子牙河有两支入文安县境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子牙河茨花口决口,水淹大城、文安等县。康熙帝巡视子牙河堤,命于献县、河间东西两岸筑长堤,西接大城,东接静海。并在东堤广福楼焦家口开挖新河一道,以分子牙河水势。
第三个来苏桥的至尊就是乾隆皇帝。
4次巡视文安堤工,乾隆帝至少3次来到苏桥,并且每次都赋诗,每次赋诗还不只1首,足见乾隆帝对苏桥的钟情了。第1次(乾隆三十二年)作《苏桥杂咏》诗4首;第2次(乾隆三十五年)作《题苏桥》诗2首;第3次(乾隆三十八年)又作《苏桥杂咏》诗4首。共计10首。诗的内容主要是对圣祖康熙帝在苏桥所留遗迹的瞻仰和凭吊。
在这3次来苏桥时,乾隆帝每次都依照康熙帝《巡子牙河建坝》诗的诗韵赋诗1首。
乾隆帝4次来文安阅堤工,除了留下上面介绍的诗作外,还留下两个古迹:一是望洼楼(即皇恩亭),二是苏桥行宫。
望洼楼位于苏桥与崔家坊之间的千里堤上。相传乾隆帝阅文安堤工驻跸在大清河里的龙舟上,某些官吏对文安被水的灾情欺瞒不报。有个老秀才欲诉无由,便在龙舟前跃身跳入水中。皇帝立即命人把老秀才打救上来,发现身上有一个封闭很严的信札。拆开一看,上面写着“请主上登堤向南一望”9个字。乾隆帝便命人将龙舟靠岸,登上大堤一望,只见一片汪洋,于是顿生恻隐之心,挥笔赋诗。并建楼于此,名为“望洼楼”(即皇恩亭),这是文安第二个皇恩亭。此亭建在何时?碑文上有几首诗,排列顺序如何?至今没有找到具体的文字记载。2005年春,笔者专程去皇恩亭对碑文进行考察,发现御碑四面摹刻的正是乾隆帝4次阅文安堤工时所作的4首诗作御笔。1997年,崔家坊村民才筹资仿照原样修复重建。
乾隆苏桥行宫建在清河北岸的长村街(疑指今下码头长街)中间,它创建于乾隆三十二年,是直隶总督方观承和文安知县冯履咸申请帑银修建的。乾隆帝四次阅文安堤工,究竟哪次驻跸此行宫,居住多长时间,尚不得而知。到民国时,苏桥行宫倾圮,成为隙地,仅存旧迹。
三
苏桥大街路北有观音寺,又名悬梁寺,以梁柱悬于空中得名。其殿庑门垣弘巨,建筑风格独特,此寺历史悠久,据说是唐代创建的,明代万历年间重修过。清康熙年间,文人陈仪曾多次来此下榻,知县杨朝麟迎鸾驾也来寺巡视过。在知县的支持下,主僧照珠于康熙四十一年在寺中又募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悲阁。清同治年间,又重修观音寺,有仁和吴公碑记。
苏桥上房西有一座竹溪精舍,是苏桥人在清光绪初年为程仁恩善人修建的。
抗日战争时期,首届****文安县委成立,苏桥划归为五区。
解放战争时期,苏桥先划归为文安八区。1985年改社为镇。至今,苏桥一直是文安商贸重镇。
四
此外,苏桥的传统小吃也久负盛名。陶玉海、张少泉的脱骨鸡、马家的吊炉烧饼,郭家的糕点,韩庆云的熏肉,张家炸果子等,堪称一绝。有的工艺还传入天津南市食品街,成为享誉中外的传统食品。
五
优美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渊源也给苏桥带来了教育的兴盛和文化的繁荣。上面提到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和至尊显贵朱棣、玄烨(康熙帝)、弘历(乾隆帝),还有僧人照珠、善人程仁恩、杜恩绶以及陈仪等一大批歌咏苏桥的文人,都使苏桥古镇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蕃息出苏桥教育和文化的兴盛。
苏桥还有关帝庙、药王庙、三官庙、菩萨庙和火神庙,与上面提到的苏公祠、皇恩亭、行宫、观音寺、大悲阁、竹溪精舍等建筑,后先辉映,形成苏桥特有的庙宇文化。每到庙会祭神,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特别是被誉为苏桥三件宝的戏楼(有东、西两座)、牌坊与文昌阁(苏公祠俗称)等著名建筑,成为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有至今盛行不衰的各种花会,如狮子会、扛枪会、小车会、登云会、杆会、灯会等等,都是生长在这块土壤上的一朵朵民间艺术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