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为启发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就说:”有两个客人到我这里做客,一个人很爱干净,一个人很脏。我请这两个人洗澡,你们想想,他们当中谁会洗呢?“”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的。“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的去洗,因为他养成了爱清洁的习惯;脏人却不当一回事,根本不想洗。再想想看,是谁洗澡了呢?“”爱干净的。“学生改口说。
”不对,是脏人,因他需要洗澡。“老师反驳说,然后再次问学生:”这么看来,谁洗澡了呢?“”脏人!“学生只好又改回原来的答案。
”又错了,当然是两人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的习惯,脏人有洗澡的必要,怎么样,到底谁洗澡了呢?“”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学生犹豫不决地回答。
”也错了。两个人都没有洗,因为脏人不爱洗澡,干净人不需要洗澡。“”那……老师,您好像每次都说得有道理,可每次的答案都不一样,我们该怎样理解呢?“”很简单,你们看,这就是诡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呢?不要听他的”诡辩“,自己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善于调查研究,用事实去说话,别让自己的思维被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