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先生摆摆手算是受了这一礼,又让她起身,“若是老夫身上才学十分,你如今也算学了七分,倒是可以出师了。”
沈昭正色道:“先生谬赞了。学生所学不及您十分之一,学生的路还长着呢。”
“你啊倒是谦虚得很。”关老先生笑着摇摇头,又想起一事来,“松雪那丫头近来可安稳?”
“行事举止倒是微小谨慎,多教几日该学的就都学会了。”
沈昭笑着说,“只是先生这里少了个服侍的人倒叫学生过意不去了。要不然改日给您送个丫鬟过来。”
“那倒不必。”关老先生摇摇头,“她年纪也不小了,总跟着老夫也不妥当,早就想放出去。如今跟在你身边老夫倒是放心得很。”
“先生只管放心,学生会好好照看她的。”沈昭脸上露出笑容来,又提起一事。
“京都的铺子也开了许久了,学生这些日子正打算拜访一下惠州府同知陈适大人,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老夫远离朝堂数十年,对这些晚生后辈并不清楚,不过想来你准备许久,时机也该到了。”关老先生轻声道,又忍不住嘱咐。
“但是你要切记,行事不可莽撞,这可是谋者大忌。虽说你也是巾帼不让须眉,但毕竟是女子,行事还是谨慎为上,定不要让人捉到把柄。
虽则今上这位子是靠血脉之缘得到的,但天家无情义,未必心存多少感激。
大长公主对于今上又一向是苛责多于关怀,摄政期间也驳了今上不少决策,尽管是为了江山社稷,可到底让今上不悦。
今上也非心胸开阔之人,否则不会将大长公主替他求娶的皇后置于宫中不幸,而独爱郑氏女。更是在大长公主退居别院之后,关了京师的女子学府。
虽未明令禁止女子读书,其意却不言而喻。可想而知,若是让他知晓有女子敢插足朝政,必会心生不悦。”
“请先生放心,学生心里头有底。必定是事事谨慎小心。”沈昭颔首,又道,“先生虽不知陈适,但想必他的老师次辅窦敬言是熟识的。”
“广平窦氏的子弟?”
“正是。”
“老夫刚来惠州那会儿,他还是个小小的六科给事中,如今倒是官至次辅了。到底还是得到了重用啊。”
关老先生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里充满了欣喜,又带着些许感慨,怕是忆起往事了。
“他这人别的不说,至少性情端正,又很有几分本事,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沈昭听到这话便问道:“那依先生之见,这人是值得交往了。”
“怎么?你想搭他的线?”
“先生以为如何?”
“胆子不小。”关老先生点了点她的头,大笑起来。
“彼此彼此。”
沈昭回府时已是月上柳梢头,沈行书早就遣了仆人在门口等着,远远地瞧着沈昭的骡车过来了,就连忙去通知。
等骡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了府门前,沈行书就上前扶着沈昭下了车。
他牵着沈昭的手穿过山水影壁,“囡囡今日怎么想着出门了?”
沈昭笑道:“父亲前些日子不还说女儿整日窝在家里未免过于无趣,这不今日便想着出门走走了。”
“出门倒无妨。”沈行书笑了笑,又摸摸她的头,“就是往后别回来这么晚,到叫我们忧心了。”
“是女儿不对。”沈昭赶快认了个错。
沈行书他们并不知晓关老先生的事,倒不是她不愿意提,只是关老先生不愿让她提起这些事,她只好瞒了下来。
便说起早就打好的腹稿。
“是燕姐儿给我捎了口信,说他们府上在郊外有一座田庄,最近后山的林子里面长了许多果子,味道有几分特别。
便想领我去尝尝鲜,当成散心了,却不想误了时间。燕姐儿还让我带了好些果子回来,待会儿便送给父亲尝尝鲜。”
说着,她又吩咐罗会把那些早就准备好的果子搬到正院里去。
沈行书忍不住笑了笑,带着些许欣慰,“囡囡心里还惦记着父亲呢。”
“怎能不记得父亲?”沈昭仰起头,朝沈行书道,“就怕父亲嫌弃那果子过于寻常,不喜欢吃。”
沈行书闻言又哈哈大笑起来,“囡囡给的东西就是再寻常父亲也愿意吃。你母亲今日特地吩咐厨房做了几道你最喜欢的菜,今日就跟着一同到正院里用膳吧。”
沈昭眉眼带笑,“那正好。女儿也许久没跟你们一同用膳了。今日就让女儿到你们跟着布菜,尽尽孝道。”
“正合父亲的心意。”
沈昭跟着直接去正院,又问起沈行书今日的行程来,“听母亲说,父亲今日带着孟家族学的学生去郊外修习骑射了。”
沈行书便点点头,不免露出几分无奈之色来,“现在这些晚生后辈啊吃喝玩乐倒是样样不误,身子却不大健壮,谈起骑射来,一个不如一个,比起父亲当年那会儿可差远了。
虽说习读圣贤书是学子本分,可身子骨也不能落下。想着刚入秋,天气甚好,去野外走一遭也未尝不可,就让他们去郊外试一试了。”
沈昭知道她父亲的意思其实不是说晚生后辈重文轻武,而是君子六艺渐渐隐没。他失望的地方也在于此。
先秦以前,世族子弟遵循周礼,习君子六艺,此时的六艺并非后世所传六艺经传,而是作为一种技艺存在。后遇战乱,礼乐崩坏,六艺大多失传。
孔圣人重新整理,为六艺著书立说,六艺就从技艺变成了经传,但其中的御,射却因车战消失而没落。
后世所习也多为经传,而非技艺,又因焚书一事致使六艺经传中的《乐》失传,此后世人便多知五经而非六艺,君子六艺就更不像之前那般盛行。
后为广纳贤才设立科举,初期亦取题于四书五经。此后又重置科举,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其中的数就不再受重视。
也就是说此时的科举虽然取题于四书五经,可到底只是做文章,别的一概不论。尽管也是读圣贤书,习孔孟之道,可书还是读死了些,对于许多事物并不通达。
否则,太祖在国朝新建之初,也不会说出“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这样的话来。
甚至在殿试之后又加了观政制度,只为“欲其遍观政事,识达治体,以扩充其见闻”。
但太祖这番举动只是为选取有才之士,培养文臣。科举考试的内容依旧还是取自四书五经,儒家原先推崇的六艺并没有继承下来。
跟先秦以前的君子六艺更加不一样。
虽然流传悠久的世家子弟大多承袭古训,习六艺,前朝雅集的兴起更是让六艺受到文士的推崇,但毕竟不是主流。
寻常人家是不会习六艺的,以致如今六艺衰弱,其中御,射,数能者更是极少。
但沈行书却是精通六艺的。
因为沈家的祖训其中有一条就是要修习六艺。
这其实是让沈昭很意外的,毕竟如今的沈家起于微末,跟那些底蕴深厚的簪缨世族并不相同,更不会有那样的思想。而且如今跟沈家一样的家族也很少有遵循古法的。
沈昭心里很是大为赞同沈行书的话,面上却免不了要问上一句,“莫非一个个都不如您的意?”
听沈昭这么问起,沈行书倒是记起来了,“倒也不全是入不了眼的。孟家那位孟扬浊对于骑射一事倒是颇得要领。
孟家到底是孔孟后人,家族底蕴比起寻常家族来还是要深厚些。说起来,他下场之前还来府上向父亲讨教过制艺,不知囡囡可还有印象?”
沈昭听他提起孟湛,神色便有些不大好,以前他上门请教学问的时候都只称他一声孟公子,现在倒是喊起字来了。
她对孟湛其实没什么具体的印象,只是停留在天资聪颖,才情俱佳上。
只是一想起孟家费尽心思接近程党,又想办法入四皇子的眼,心里便不舒服起来。
她对程党对天家实在没什么好感,当然,最重要的是,孟家本来是她属意的合作伙伴啊。
这么一来就像是煮熟的鸭子飞了,真真是够她气的。
她想到这里就颇为冷淡地道:“我连他的面都没见过,又哪里会有什么印象?”
“是吗?”沈行书满是一脸可惜的模样,“那位孟扬浊到真是一位满腹才学的少年人,难怪能在清和雅集上颇得盛名。”
沈昭见自己父亲对那孟湛赞不绝口,忍不住在暗处翻了个白眼,心想您要是知道他与自己祖父费尽心思往程党靠,恐怕就要大失所望了。那孟湛可不仅仅是您说的满腹才学那么简单。
他们心思多着呢。
这一天,沈昭正在小书房的窗前读书,前些日子,她父亲不知从何处寻了一本游记,她瞧着颇有几分趣味,便拿来读了。
虽说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在她无法四处行走时,便也只能从书上看看了。
她看得正起兴的时候,云日引着罗会过来见她了,说是消息打探到了。
沈昭只好放下手里的书,去敞轩接见了他。
罗会年纪不大,十五六岁的样子,穿了一身粗布短褐,手脚都缠了绑带,清清爽爽的倒也精神。
他见到沈昭,便立即行了礼。
“小的按照姑娘的吩咐给了那马夫十两银子,让他照着原话说了。又跟了他两日,果然见到有个作小厮打扮的人在李子巷那边跟他见了面。
小的虽离得远,却瞧得真切,是那季公子身边的人无疑。”
沈昭点了点头,“没让人发现你吧。”
“小的出李子巷时,确实有人尾随跟踪,不过小的在大街小巷绕了好几圈,把他们甩了。”
罗会道,“只是往后要是再联系那马夫只怕会让人起疑心。”
“往后也不用再联系那马夫了。你这趟差事办得不错。”沈昭满意地笑了笑,又道,“孟湛那边有什么动静?”
“哥哥说最近这些日子,孟公子都带着他的两位好友去各处的茶楼酒肆看了一看,倒是寻常的游乐。只是……”
说到这,罗会停顿了一下,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脸上不由得赧然。
沈昭一愣,“怎么?有什么能不说的吗?”
罗会咳嗽了一声,“就是那位季公子前日去了乐音坊。”他只说了一句却不肯再说了。
沈昭顿时明白过来,想必那乐音坊也不单单只是听曲儿这么简单的地方,不过孟湛也会跟着去吗?还有苏修允,看着也不像那种人啊?
她仔细想了想,有点不太明白。
可能男人都会去一两次的吧。
云日见她有几分懵懂,便想着定是不明白这些的。姑娘天仙似的人儿怎能听这种污秽事?
她想着就瞪了罗会一眼,“这事就别提了。”
罗会也笑得讪讪的,连忙说自己该死。又提起别的事来,“不过昨日只看到了孟公子和季公子两人上了街,并未见着那苏公子。”
沈昭听闻不禁诧异,还有分头行动的?这孟湛对他这两位好友难不成还能有不同的态度?或
者这苏修允来惠州府也不是去孟府做客的,只是恰巧。
“他是没有出府吗?”
“这……小的也不清楚。”罗会摇了摇头,“总之哥哥的意思是只看到了那两人。”
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兴许是身子不适想在府中休息,看紧那个季槐的才是最要紧的。
沈昭沉吟了片刻,便道:“那你就接着盯着孟湛他们吧。有什么动静也不必亲自来禀告我,通知云日就行了。”
自从京都的铺子被她母亲知晓后,虽然没有再出什么动静,可态度却也有些不甚明朗,她不想动作过于频繁,使她母亲徒增不快。
罗会领了命便退下了。云日就说起陈府回帖一事,“陈太太今日亲自回了帖,说是明日就请太太和姑娘上门叙话。”
“接下帖子就好。”沈昭点点头,又忍不住皱起眉,不过还是要把她母亲喊上才行。
既然是以她母亲的名义下的帖,要是一个人贸然前往只怕也不好。不过她母亲未必会同意啊。
要是以前她还可以想办法劝说一下,可是现在沈余氏知道了她的打算,只怕不会觉得她这是寻常的上门叙旧。
她得想套好好的说词才行,可不能让她母亲不开心了。要是别人她可能就不会这么小心翼翼的,只是亲人对她而言到底是不同的。
以前的时候她小小年纪就失去了母亲,后来又在豆蔻年华失去了父亲和几位兄长,除了祖母之外就没有别的亲人了,所以大多时候她都是一个人。
因此她成了另一个沈昭后,总是格外在意这些,哪怕一点点温情她也觉得来之不易。
所以她并不想惹得沈余氏不快,沈昭仔细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去跟她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