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是非常出色的,他的主要作品为《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均受到了读者热烈的追捧。他的成功秘诀便是自省!
在写作过程中,狄更斯对自己有一个规定,那就是没有认真检查过的内容,绝不轻易地读给公众听。每天,他会把写好的内容读一遍,每天去发现问题,然后不断改正;作品写完后还要花上一段时间不断修改。
直到最后定稿,这一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态度,使狄更斯的作品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又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自我反省是一次检阅自己的机会,是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更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是选择消极地逃避,还是积极地自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为每一张罚单作检讨,是要我们能正视自己犯过的错误和自己经历的失败,只有能坦然面对自己的过错和失败,才能从失败中走向成功。
面对自己的失败并不容易,但是要知道所谓失败,仅仅是失去了这一次达成目标的机会,但同时,也得到了排除错误的一个宝贵信息。我们可以败在经验、败在技巧上,但绝不能败在心志和信仰上。意志力坚强的人懂得在失败中培养自己的恒心和毅力,并将它变成一种习惯,以至于在今后的人生长途中,无论遭受多少挫折,仍有坚持朝成功顶端迈进直至抵达为止的力量。
往往,那些懂得检讨自己失败和错误原因的人常常以其恒心和耐力而获酬甚丰。作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回馈,不论他们所追求的是怎样高远的目标,都能如愿以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将得到比物质报酬更为可贵的经验:“每一次失败都伴随着一颗同等利益的成功种子。”
最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对于失败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否则也不会有那千百次的“尝试”。
在研制白炽灯时,他尝试了上千种材料,均告失败。有人嘲笑他说:“你永远不会成功。”爱迪生不为所动,沉下心,坚持废寝忘食地进行研究。他仔细考察每一次失败的原因,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新的知识,而确信自己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
终于,他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枚电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而他的名字也熠熠生辉地烙印在史册上,经岁月流洗而不褪色,盛名流传至今。是爱迪生懂得正视失败,从每一次失败中进行检讨,才最终创造了非凡的成就。
当我们因为某件事而受到挫折时,不妨想想爱迪生在给整个世界带来光明前,那千百次的失败。爱迪生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他能够从每一次的失败中检讨自己,学到新的东西。正是因为他对每一张失败的罚单作了反思,才会发明出许多当时的科学家不可企及的东西。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当我们接到人生的罚单时,不要沉溺于挫败感中,不要逃避,不要失望,以勇士般的精神来反思自己,从中不断得到修正和积累,最终得以蜕变为更好的自己。
耕耘自己的小园地
当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时,有人徘徊,有人决绝;有人半途而废,也有人勇往直前。在抉择前,我们可以参照别人的方式、方法、态度等,但一定要坚持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因为人生是不能抗拒的前行,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
一个农夫与儿子共同赶着一头驴到附近的市场去做买卖。
没走多远,父子俩就看见几个路人对他们指指点点。其中一个人大声喊道:“你们见过像他们这样的傻瓜吗?有驴子不骑,宁愿自己走路。”听到这话,农夫心中很是在意,立刻让儿子骑上了驴,自己则在后面跟着走。
走了一会儿,他们又遇见一群老人,只听他们哀叹道:“你们看见了吗?现在的老人可真是可怜。那个孩子只顾自己骑着驴,却让年老的父亲在地上走路。”农夫听到这话,连忙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上去。
走了一半的路程时,父子俩又遇上一群孩子,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乱喊乱叫着:“嘿,你们瞧那个狠心的爹,他怎么能自己骑着驴,让自己的孩子跟着在后面走呢?”农夫听罢,又立刻叫儿子上来,与他一同骑在驴背上。
快到市场时,又听到有人说:“ 哟,这驴多惨啊,竟然驮着两个人,真怀疑这是不是他们自己的驴。”另一个人插嘴说:“哦,谁能想到他们这么骑驴啊,瞧驴都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样的驴哪有人肯买啊。”
听罢这话,农夫对儿子说:“怎么骑驴都是错,依我看,不如咱们两个人抬着驴子走。”于是,他和儿子急忙从驴背上跳下来,用绳子捆上驴的腿,找了一根棍子将这头驴抬起来,卖力地向前赶路。
当父子俩使出了浑身的劲将这头驴抬过闹市入口的小桥上时,又引起了桥头上一群人的哄笑。驴子受了惊吓,挣脱了捆绑,撒腿就跑,不想却失足落入河中,淹死了。农夫最终空手而归,既懊恼又羞愧。
故事十分可笑,然而,这种任由别人支配自己行为的事情并非只在故事里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在意别人的眼光,为了让别人满意,小心翼翼,甚至费尽心机。
殊不知,这样一来,那个真实的自己就会逐渐离我们远去。一个活在别人标准和眼光之中的人是盲目而悲哀的。因为人生只有一次,而他们从来都不曾体会过由自己亲手设计命运的快乐。
有一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虑别人对我们的看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看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看我们。”这并非消极,因为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并没有多少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身上。
也许是成功的概念过于抽象,当我们审视自己的人生时,常常不自觉地以别人的议论作为了标准,然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快乐和自己的成功。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中,安心享受自己生活中的快乐和喜悦,就是自己的幸福。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
人们每天奔波在繁华都市中,所追求的应当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自我珍惜。所以,我们不该为自己是他人眼中的主角就扬扬得意,也不要为别人的轰轰烈烈而无地自容,更不要为自己的平平常常而妄自菲薄。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只要能够尽心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一种快乐,就是一种成功!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爱默生说:“相信自己‘能’,便攻无不克。”正是这种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的勇气,使他攻克了诸多知识难题,终成“美国文明之父”。拿破仑讲:“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正是这藐视一切磨难的话激励他南征北战,横扫欧洲大陆,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我们常常觉得,那些伟大的事都是由伟大的人做出的,而我们只是平凡生活中的平凡人,不可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来。
诚然,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如果不去不断地挑战自我、打破自我,你又怎能知道自己能力的尽头究竟在哪里?如果不去尝试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又如何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打破自我才能成就自我,如果永远只做自己有把握,永远只做自己熟悉的事情,那么人生也不可能再有新的突破。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可能”的,也没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一开始谁都不知道结果怎样。敢于打破自我,敢于向不可能挑战,这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一种人类战胜自我的绝佳的精神体现。
他是一名澳大利亚残疾人,出生时只有可乐罐那么大,而且天生严重残疾,脊椎下部没有发育,医生断言他不可能活过24小时,建议他父亲准备后事,但是他却坚强地活了一周、一个月、一年、十年……17岁时,他不得已做了腿部的切除手术,成了靠双手行走的“半”个人。
他的人生是充满痛苦和耻辱的,上学时周围不少小孩骂他是“怪物”,更有一些同学恶作剧地在他的课桌周围撒满图钉。有一次,他甚至被一群同班学生绑起来扔进点燃了的垃圾桶,差点送命。中学毕业后,他决定给自己找个工作,但是看到爬在滑板上的“半个人”时,那些店主都拒绝了他。
这样的人生算是相当坎坷的了,似乎他的生命已经注定是场悲剧。然而,他却勇敢而快乐地生活着,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而且取得了一系列让正常人惊叹的成就:1994年,夺得澳大利亚残疾网球冠军;2000年,拿到澳大利亚体育机构的奖学金,并在全国健康举重比赛中排名第二;2000年,获得板球、橄榄球二级教练证书,考取了驾照。后来,他先后到过190个国家进行演讲。
他的名字叫约翰·库蒂斯,他是享誉世界的国际残疾人激励大师。
他天生严重残疾,但他挑战死亡;他从小受尽歧视和折磨,依然笑对人生;他只能依靠双手行走,却成为运动健将。为什么他能够将诸多的“绝不可能”变为“绝对可能”?对此,约翰解释道:“这个世界充满了伤痛和苦难。有人在烦恼,有人在哭泣。面对命运,任何苦难都必须勇敢面对,如果赢了,就赢了;如果输了,就输了。但是,如果不去努力突破自己,那么你在面对之前,就已经输了。”
因为敢于突破自己,约翰·库蒂斯多了一份“我能够成功”的自信,最终得以成就自己。面对生活赋予他的一切,甜也好,苦也好,悲也好,喜也好,痛也好,乐也好,他都有勇气去承受,不畏惧困难,敢于尝试,敢于挑战自我的极限,最终成就了自己,赢得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