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于心死。我想,一个人如果对周围抑或身边的事物麻木不仁,漠然视之的时候,快乐早已在他身上消失殆尽。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执着奋斗,不懈追求目标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出生活无聊、没有意义的悲观结论的。保持好奇心,就是对任何事物,富有极大的兴趣,敢于涉足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如果我们留意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一个拥有快乐的人,必是一个好奇求知的人。他好像从不知疲倦,孜孜矻矻,锲而不舍,永不满足地求索,并从中不断学到新的东西——获得的同时,也就是快乐降临之时。
有一次,我访问完著名歌手张燕,大家一喝着奶茶一边闲聊,看她开心的样子,我们的话题一下子就扯到她如何获得快乐心情上。
张燕说,人自出生就随身带着一种奇怪的东西,那就是好奇心。好奇心,短短的三个字却可以概括我们人生的目标。那就是发现未来,探索未知,质疑已知……许多人成年人总是说,自己已经老了,已经对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看惯了,许多已经很难让他们开心起来了,那究竟是什么东西使他们用强颜欢笑的无奈代替了天真的欢笑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归根到底就三个字:好奇心。他们不开心就是好奇心在做怪。自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充满了对各种事物的好奇,比如会说话的收音机、会鸣响的水壶、会产生温暖的炉子等。
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总是看到妈妈在厨房忙活,之后一堆“其貌不扬”的蔬菜就变成了一道道美味。于是就在脑子中产生了好多好多的问号,总是在想,妈妈用了什么魔法让这这些丑怪的蔬菜美化了呢?抱着这种好奇,我举起了菜刀,砍向了一个西红柿,没想到啊,那西红柿变得更难看了,我想那味道是不是会变呢?又一大口咬上去,味道还是那个味道……无语了。
渐渐大了些了,学会观察生活了便知道了,原来菜不是砍出来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己走进了厨房,放下了当年的菜刀,拿起了炒勺,各种翻炒,千辛万苦之后,初尝自己的劳动果实,虽然味道一般,颜色单调,但觉得还不错啊。毕竟满足了自己小小的好奇心啊。让我很快乐。
后来从侯外地来北京创业,见识了许多,没有了当时的稚嫩,但是我依然没有失去珍贵的好奇心,我依然对身边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只不过好奇的方式再也不是孟浪的尝试,而是思考,无限制的思考……我好奇数学的伟大原理,好奇语文的深奥无比,好奇英语的自由开放,好奇演艺圈里的“争奇斗艳”,我一直在好奇着……
就在前些天,我在书店闲逛,无意中看到一本《掌纹诊病实用图谱》,于是一好奇就买了一本回家。闲暇的时候随便翻阅了几页,感觉掌纹诊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经过数千年历代人的实践探索,不但可以进行生理疾病诊治,还可以进行心理疾病诊治,以至人格疾病诊治,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命医学意义。因此,我的闲暇成了学术研究的空间,沉醉其中,受益匪浅,不亦乐乎。
好奇心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好奇可以让人在发现中找到快乐,在探索中得到乐趣,在质疑中得到满足,好奇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快乐变得充实,让我们再也不会因为空虚寂寞变得无聊,让我们不会因为无事可做变得找不到人生价值。具有好奇心的人既能在人类创造的环境中积极生活,也能在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并从中体验到人世间的各种乐趣。也许别人觉得索然无味的东西,他却能体验个中的快乐滋味。正由于此,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对于未知领域的涉足,成功了,自然高兴的手舞足蹈,但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了,沉思自省,但不会气馁,捶胸顿足。这是前进路上不可避免的一粒绊脚石子,踢开它,继续勇往直前。如果走进了一条死胡同,也不会有世界末日来临之虞,至少又证明了一条道路走不通。折回来吧,而今迈步从头越,前方依然一片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