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生活的磨砺在暗示它的作用,也许是人生的坎坷蹭蹬在隐隐作痛,也许是初恋的含苞玫瑰的夭折在顾影自怜,也许是温情的纯洁笑靥在诱惑风情,也许是歧途顿悟在归真返璞,也许是遗传的因子在显示它特有的功能,也许是注定的天性在进行本能的反应……你越来越对生活过于敏感了。
然而,过于敏感,有时会与事无补。
过于敏感的男子,会变得世故、狡黠、缺乏激情。
过于敏感的女子,易滑向沉沦、多疑,缺乏纯真——它使你处处设防,时时疑心,不自觉中步入一个个误区。
当你在单位上孜改不倦地工作取得一些成绩,初露圭角的时候,遇上一次或提升或深造或奖励的机会。无论从工作成绩、个人才能、为人处世,还是从政治面貌、年龄文化结构,你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据个别知己领导透露的“小道消息”,你是享有这次殊荣独具竞争力的最佳候选人。你春风得意,喜笑眉开,时刻以激动的心情等候着那辉煌的时刻到来。然而,现实太出乎意料,你这张王牌候选人却被一个远不如你的人给击败了。你转辗反侧,整夜难眠,冥思苦想,寻根求源。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几个领导人中,你只与一个领导有过节,一个领导不太通融,那么一定是他俩从中作梗,讲了你的坏话。你甚至把对方在决定这件事时反对你的神情都想象的栩栩如生,活龙活现。从此,你便对这两个人恨之入骨。可是,不久你便发现你过于敏感的神经在自己心中创造了一起“冤假错案”——两位与你有摩擦的领导一直是非常欣赏你并投了同意票的。
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有时还会增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淡化友情,失去朋友。不是吗?人家一扬眉,你就会联想翩翩;对方一努嘴,你就会思绪万千;他人不高兴,你就以为对你不满,厄运来临;某人在无意中说了你一句,你就再三嚼味……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往往发生在无意之间。所谓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为每个人的教养、个性、生活、阅历、工作方式,不尽相同,所际遇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也各不尽然。因而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氛围,他人的每种语言也并非是都有利害关系,每个动作也并非是都代表某种体态语言,你何苦要这么敏感呢?又何苦要处处以别人的脸色为“睛雨表”作为自己的行动的“指南针”呢?不妨粗心大意一些,也不妨木讷、随和一些。
人们常常以你的待人接物,处事是不是精灵迅捷来揣度你的敏感与否。实际上,人越是臻于这样的敏感,就越有可能丧失纯真自我、快乐、激情。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不规则的曲线,处处有波峰,时时有峡谷,常常还会出现坦途——你可以想象出任何境遇,既可能是欢乐的,也有可能是哀伤的。过于敏感,就是这样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驱使你走向忧愁,导向悲伤。就像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一样,作茧自缚,自找麻烦,原本欢乐的生活气氛都似一缕青烟荡然无存。
由此可见,太迟钝愚蒙,可怜;太敏感过虑,可怕;适度敏感难能可贵。你若想永葆你的生活花园四季如春,必须随时挣脱太迟钝的羁伴和太敏感的诱惑,大胆地地两者之间觅划一片美丽壮阔的“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