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社会的人,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因而善于不耻下问、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固然是一种比较好的品性,问题是不分场合、对象、环境和谈话内容,毫无选择、顾忌地东扯西拉,疑问连牍,继而,又情不自禁地将某些谈话内容传播出去,就让人生厌了。因此,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忠告:你觉得保守一个秘密比传播一个秘密更有价值时,你就成熟了。
朋友阿安前几天托付一件事,让我去看一下他的在我所属辖区某单位上班的妹妹阿妤,了解一下参加工作后的情况。我见到她的第一印象很不错:明眸皓齿,身材苗条,纯真活泼,应该属于小家碧玉。单位领导也同意我的看法,同时告诉我,阿妤工作热情很高,敬业精神强,勤奋爱学习,但令人忧虑的是她的人际关系不太好,同事们都不喜欢与她往来。我问为什么?这位领导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和盘托出——阿妤特别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每每见到一位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就很起劲地询问别人的家庭情况,诸如收入啦、夫妻关系啦、恋爱对象感情啦、与单位领导同事的关系啦等等,反正越是人们平常不愿深问的,她就越有兴趣再三追问。加之她心直口快,在与人们闲谈聊天的时候,经常随意将“私事”公开化,她好像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她这样做会对别人产生什么损害,所以搞得大家疑惧重重,万分头痛,避而远之,都以为她是那种心怀叵测的人,口碑不太好。我与这位领导通过综合分析达成共识——其实,阿妤的内心毫无恶意,她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好奇,一方面是由于好说话。好奇就对别人的私事发生无穷的兴趣;喜欢说话就不免把自己知道的“秘密”随意讲出来。可见她在这种“天真烂漫”的社交行为中,不知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的不安和不快。
社会上的人员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所以,除了对很亲近的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人对于别人的私生活都不去询问。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关切,也要请求别人的同意,等别人自愿地告诉你,如果他不大愿意告诉你就不要再去追问。假如对方愿意把事情告诉你,说明他相信你,你就不要把你知道的“私事”当作新闻一样,到处传播。那样的结果,只能像阿妤一样,搞得人人见了你就不高兴,成了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