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232900000007

第7章 雕刻(1)

(第一节)砚工

洮砚的雕刻历史和砚工的鼻祖及其传承,起自何人何地何时,既无史书文献记载,又无碑刻留世,现已无法细考其源流。但民间对此却有一段美妙的传说,这段传说,人们祖祖辈辈口传心授流传至今。说是虚构的故事吧,有些还与史实巧合;说是真实的历史纪实吧,又无史料的记载。在没有考证出更为确切的传承史实之前,权且记载,以补史料不足之憾。

据传大宋朝在九甸峡口的守城中,有一山西籍卢姓配军,自幼酷爱雕刻技艺,经常雕刻一些木石工艺品馈赠他人。虽身在军旅,却练就了一身出类拔萃的雕刻手艺。一天,他巡哨于洮河边用手掬水喝时,发现水中有一块翠绿晶莹的石头,绿质黄章,艳丽异常。遂带回营中逐日琢磨,按其形态雕成了一尊喇嘛佛像。逐日打磨把玩,石面光滑如玉,当石表被汗水浸湿时,石中竟透出缕缕神奇的纹理,才知道这是块宝石。由此决心私离兵营沿河而上,去寻找石料矿点。直寻至一座似喇嘛帽形的峻峰脚下,才发现了石料的矿床。他用兵刃采掘了一皮袋石料,兴致勃勃地返回军营。先用上好的石料雕刻了几块砚台奉献给主帅,才免去其擅离职守的罪责。此后,守军将领遂命他在军中刻砚授徒,以供其仕途所用。久而久之,军中大小将官时常向他索要石刻制品,供奉不及,便遭欺凌。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辞军退役,在石料矿地附近的山坡上修了一座小寺出家,作了真正的喇嘛。卢喇嘛在诵经修身之余,也刻几方洮砚馈赠布施粮米的施主。时日一长,他刻制的砚台慢慢流传各地,成了稀世珍品。他还收了许多僧俗徒弟,既传经卷教义,又传授刻砚技艺。卢喇嘛圆寂后,这些僧俗徒弟们大部分定居于此,专以刻砚诵经,兼以牧耕为生。据说现在洮砚石料矿带附近的喀日山、纳儿、上达窝、卡古、丁尕等村最早就是由当年的徒弟们繁衍的。后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刻砚的祖师,将他原当过兵、刻过砚的峡口古城更名为宝石口(即今藏巴哇乡包舍口村),将他采过石的悬崖称为喇嘛崖。徒弟们又照师父生前所刻制的小佛像,在采石洞口凿了一尊大佛像。并规定每逢进洞采石,先在喇嘛爷神像前献上一只绵骟羊,将祭肉分送于采石的本土乡民共食后才能进洞采石。

砚工传承至金、元时代,由于此地连年兵燹不息,居民迁徙无常,加之此地土民中的砚工对刻砚技艺的传承非常保守,传承方式也极怪癖:只传子孙,不传外姓,致使能操刀刻砚者愈来愈少,每年只有数百方砚台出售。

洮砚民间砚工普及性的传承活动开始于明洪武年间。时沐英征服洮州,大量屯兵,军垦、民垦业迅速发展,原先寂静荒凉的洮西地区,顿时一片繁荣景象。人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对文化教育的追求日趋强烈,对砚台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砚工们除要给朝廷刻制贡品外,还要完成土司、官府作为馈赠礼品的方物砚台。另外,他们还要自售一些砚台养家糊口。原先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显然不能适应这种供求形势。砚工们抵挡不住昂贵砚价的诱惑,扩大授徒范围到亲戚、挚友,以增加产量。收徒地域也从本地逐渐传向外围。

明清时代,洮砚雕刻艺人的发展呈两支主线。一支主线即产地附近村寨中的民间砚工,历代刻制贡品砚。以纳儿、喀日山、丁尕、卡古等地为中心,逐渐向石门峡外的哇儿沟、古路坪、峡地一带村寨发展。这一时期,峡外移民涌至,古路坪、杜家川一带居民大增,人口丰盈,劳力过剩,制砚的时间相对人口稀少、劳力不足的纳儿等石料产地的村民充裕。更加上峡口外村寨各民族聚居,文化教育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另外,峡外地域不受土司辖领,每年也就没有义务性的差赋砚要刻,自己刻的砚即可从中寨、岷县等地就近销售,得利颇丰。由于以上因素,峡外诸村的民间刻砚业发展很快,技艺反而超出峡内师辈们许多。这时峡内砚石产地的砚工自惭自卑,渐趋于销声匿迹,很少刻砚。其子孙后裔,也不再师承父辈的手艺而专心卖石求值了。从清朝中期,由洮河东岸洮砚产地这一主线发展的民间砚工,其中心从纳儿转移到了古录坪,这一流派的砚工以藏族为主力,产品以贡品龙砚为主。尤其擅长对龙凤图案的设计雕刻,以刀工细腻,石形自然,选料严格见长。另一条主线沿洮河西岸以新城为中心发展。据说始于明永乐中,师承于城内药王庙的李道长。他原来也是一名擅长雕刻技艺的屯军士兵,因年迈退役,出家修道。每逢集日,收得几块洮水东岸砚工们所刻的粗胚砚台,重新修琢打磨,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后再拿去出售。他传授的徒弟主要分布在党家沟、刘旗、李家庄、扁都一带。洮河西岸流派的主要砚工名匠均源于屯军之中,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图案,构思大胆新颖,奏刀粗矿豪放有篆刻风,擅长于奇特款式与花鸟鱼虫的雕刻。这一民间砚工流派的发展极快,队伍也非常庞大,遍及今临潭境内的新城、石门、陈旗、扁都等乡,其盛名在民国末年时甚至超过洮河东岸流派,许多名砚工的精湛技艺至今被人们传颂。清同治年起,砚乡遭受兵祸,石料产地百姓纷纷迁徙,移居于今武都、宕昌、舟曲一带,避难时日长达十余年之久。期间许多老艺人谢世,年轻砚工也因无石料加工,手艺日趋荒废,以致返回原籍时,原来的砚工十不存一,使民间砚工队伍大伤元气,曾一度扩大授徒范围的传承方式又恢复到子承父业的传统方式,砚石产地的乡民们只好以出卖石料的微薄收人补贴生计。仅存的砚工也由于技艺平平,无甚建树。民间砚工的刻砚业在此期间处于低潮甚至停滞阶段。而此时的洮西流派,因地域遭受的兵祸稍轻,恢复起来又很快,再加上石料供应充足,民间制砚业在此阶段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1949年后,由于国家对民间工艺事业的重视,砚工队伍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乡镇、个体企业迅速崛起。各类联合体的工厂、车间式的授徒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子承父业祖辈沿袭的授徒方式。新的授徒方式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徒工多为自愿从艺,爱好刻砚手艺,具备了教者愿教,学者爱学的条件,保证了徒工的出师率。二是徒工的素质较高,普遍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艺术天赋,接受新事物快,学徒周期短。出师的砚工,技艺起点都较高。加上视野开阔,思想解放,能大胆接受新事物,又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其作品普遍透出典雅新奇的时代气息。这些民间砚工已从普通工匠开始跻身于艺术家的行列,与洮砚一起登上工艺美术品的大雅之堂。

民间砚工分布的密度和制砚普及程度首推洮砚产地——卓尼县洮砚乡。据1990年调查统计:挑砚乡现辖拉扎、古录坪、结拉、纳儿、杜家川5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共1327户,6311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

拉扎行政村位于乡境之东,离石料矿点最远,辖坟湾、加麻沟、路巴、毛家山、坑乍、下拉路、水沟、陈家、拉扎、别那山、尕路、牙里等19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362户1537人。其中从事刻砚的有80余户,有4人参与贩运,年产砚台800余方,有民间砚工150人左右。

古录坪行政村辖古录沟、古录坪、石门寺、哇儿沟、大古山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336户1681人,是洮砚民间砚工分布最密集的地区。村委会驻地距喇嘛崖15公里,约有75%的家庭从事刻砚业,有20佘人参与贩运。在此行政村中,以古录坪、峡底、哇儿沟诸村的家庭制砚业最为普及,几乎户户刻砚,人人动手。这几个自然村也是历代名砚工的摇篮。

纳儿行政村辖丁尕、卡古、纳儿、喀日山、上下达窝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共143户802人。这个行政村是洮砚石料的占有者。从事刻砚的有60余户,5人参与贩运,有50余户从事采石业,年产石料20余吨,砚台500余方。这个村因占有石料开采权的优势,以经营石料为主,砚工队伍发展缓慢,近年才逐渐普及家庭制砚业。

杜家川行政村辖杜家川、小湾、阴山、石旗、尚务那、鹿角山、古峪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共356户1651人。辖区位于乡境南部洮水东岸的上游。此地也是洮砚民间砚工的汇集地之一,仅杜家川、鹿角山、小湾三村,从事制砚的就有100余户,仅次于古录坪行政村。

结拉行政村位于洮河西岸,辖区与喇嘛崖石料矿带隔河相望。辖有结拉、沙扎、羊沙口、寺下川4个自然村,约130户650余人。近年来,由于洮河上架起了钢索吊桥,与东岸石料产地已成通途,民间砚工队伍正在崛起。

名砚工简介

岁月沧桑,日月轮回,大自然的恩赐与历史的积淀,孕育出具有洮河流域文化特征的人类文明。自然生态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觉乃民俗文化、土司历史文化、池砚文化,如同民族文化园林中的五朵奇葩,争奇斗艳,竞相绽放,成为汇聚卓尼历史文明发祥演绎的渊源,成为传承发展卓尼文化的灵魂。五大文化犹如五部厚重的史书,既反映了卓尼几千年的发展变迁,又承载了无数对卓尼未来的憧憬和希冀。

苗存喜男,汉族,1920年出生于临潭县扁都乡李家庄,祖上就以刻砚出名。从小继承祖业,解放初期成名。1962年被卓尼县洮砚乡聘请为雕刻技师,在石料产地纳儿村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加工点。旋即以此点扩建发展成为一座月产砚台近50方的社办洮砚工艺厂。苗师傅除任设计、技术指导外,还亲自授徒,刻砚。如今颇具盛誉的本地中年砚工中,有数位曾经他的亲手指点和技艺传授。1964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厂正式招聘他为洮砚车间技师。1979年10月,甘肃省轻工局授予他“全省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1980年1月10日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60岁。苗存喜的洮砚雕刻技艺,在他步人中年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中,尤以销往日本的“松鹤砚”、留为样品的“丹凤朝阳砚”最为驰名。在构图布局和雕刻刀工上都得到国内外工艺美术界人士和鉴赏家们的赞誉。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洮砚产地涌现出的负有较高声望的刻砚技师。

刘文琳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临潭县扁都乡刘旗村。自幼子承父业,操刀刻砚。1971年被甘肃省工艺美术厂洮砚车间招聘为技工。1977年10月被省轻工局授予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1982年退休。1990年病逝于临潭刘旗,终年66岁。刘文琳退休后,宝刀不老,一方面在卓尼、新城等地筹备办厂,一方面收徒授艺。他的作品刀工精细,构图古朴典雅,作品风格浑厚朴实,深受人们的赞誉。主要作品有“绿石单龙吸水砚”、“古琴砚”、“腊子口双砚”、“墨海”等。许多作品被销往海内外。

张建材艺名张锲,取锲而不舍之意。1947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古录沟村。自1964年从师苗存喜等刻砚,现已是当地驰名的刻砚大师。他的作品刀工细腻精湛,构图不拘一格。其作品不但畅销国内外,还多次在全国性的艺术品展览会上参展、获奖。他创作的“岁寒三友”、“济公醉酒”、“翠竹”、“鱼龙戏水”等五件作品曾代表甘肃省乡镇企业局、轻工业厅参加过泰国曼谷举办的亚太地区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销会。

李茂棣又名金疙瘩,1942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峡底村。自幼子承父业,十几岁时就曾刻制出相当考究的砚台,在当地民间砚工中颇有名气。他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擅长花草、鱼虫、人物造型的雕刻。对洮砚传统风格有所突破,构图新颖别致。他的刀法粗旷豪放,自成一家。李茂棣热心于民间刻砚事业,富贵不忘乡里。1984年他率先在卓尼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工艺厂,十余年间亲手授徒三十余人。主要作品有“巨型八仙过海砚”、“荷叶砚”、“葡萄砚”等。

石长生临潭县扁都乡扁都村人,自12岁起就继承父业雕刻砚台。1%4年底随苗存喜等招入甘肃省工艺美术厂任洮砚雕刻技师。他的刻砚技艺精湛,构图灵活,能脱开旧窠。他的作品多次在北京参加过砚展,还曾在广交会上为国家换得过高额外汇。1979年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老艺人称号。1986年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65岁。

包述吉男,藏族,1950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古录沟村。其祖上为洮砚雕刻世家,出过数辈雕砚名匠。其父包含文就是一代洮砚雕刻名师。包述吉自幼从父学习刻砚技艺,基本上继承了父辈的传统技法,后来又曾在省工艺美术厂深造。他的作品纤巧细腻,构图有古风,属洮砚民间传统工艺的正宗流派传人。

李学斌艺名木石,1%1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古录坪村,自幼酷爱书法金石。1978年高中毕业后,即在家苦练书法艺术数年。1983年师从李茂棣学习洮砚雕刻技艺,后又得到张建材的指导、培养,刻砚技艺长进很快。出师后,在刻砚的同时,仍抽空练习书法,并将篆刻、书法艺术融进传统工艺。李学斌的作品集巧妙典雅、古朴雄浑于一身,刀法刚柔相济,是当代青年砚工中的佼佼者。

(第二节)造型构图

洮砚的造型风格在砚行中独树一帜,它是洮砚雕刻艺术独创性和个性高度统一的结果。千百年来,聪明睿智的刻砚艺人,用得天独厚的石质特征,独特的造型设计,丰富的图案题材,出神入化的表现手法,完成了洮砚完美的造型艺术风格。

洮砚的外形,基本上分自然形和规矩形两种类型。自然形:姚砚素有“石形带盖”的美誉。其石形就是保持了原石料的自然形态,因石造势。既保留了石料边缘部分天然带有的各种石膘又避免了砚台周边矫揉造作的斧凿痕迹。自然形石料之间的缝隙弯曲斗折,充填在缝隙之间的石膘亦随其形,不但边缘巉岩崎峻,而且层理薄厚不均,更富于构图的想象力。独具慧眼的出色砚工会将死石变活,雕刻成一件件珍奇的艺术品。若将它强加斧凿,则会失去质朴天姿。自然形砚多为不规则的任意多边形或不规则的菱形、梯形、扇形等。

规矩形:由于洮砚石料的劈理比较发育,大多数石料采下后,就无形中形成大大小小的长方形平板料,稍加规矩校正即可。所以,洮砚石料的外形中,方形、长方形的石料居多,而且薄厚也较均匀。规矩形类砚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五边、六边形等。规矩形砚台的一边或数边是天然劈理,带有各种石膘,其余的边均须进行锯、凿、磨工艺才能形成各类规矩的几何图形。

圆形砚台比方形的还要流行,是洮砚最原始的图形。洮砚除它的墨池到现在大多仍为圆形外,整个砚台的外形也多呈各种圆形。较流行的图形有圆、椭圆、鸭蛋形、梨形、瓜形、树叶形等。

同类推荐
  • 菊与刀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20世纪初女性学者。她受恩师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每种文化都如人类个体一样,有其个性与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 the mum and the 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运用“文化模型”理论来诠释日本文化而影响深远。
  •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本书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文化领域内顶尖专家在北大表述与传达关于“文化产业”主题精彩观点的文本形式。
  • 都是性灵食色

    都是性灵食色

    《明清人文生活考》之中出场的骚人墨客性格各异。他们多半才高八斗,命运也大都可悲可笑。龚自珍虚荣地吹嘘自己的艳遇,郑板桥装腔作势地谋利,黄仲则恃才而放纵自己的乖戾,柳亚子自视甚高因而伸手索官,袁宏道热衷奔走于达官贵人的门下,吴梅村终于从前朝遗民到腆颜事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文人的生活、命运似乎和政治权势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科举应试,卑躬屈膝地索取名流的推荐信,得到一官半职,便趾高气扬地顾盼自雄;官场失败挂冠而去,则寄情山水、愤世嫉俗、妓女倡优、僧道药酒,或者标榜人格形象,或者觑破了世态炎凉而领悟了人生真谛。在朝如此,在野如此,庙堂或者江湖,舍此便别地他途。
  • 诗性的寻找

    诗性的寻找

    本书在作者实际课堂讲课的基础上,以散文式优美的语言,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和对作家创作秘密的深度发掘,多方位阐释文学的魅力。登堂入室,引领读者全方位进入文学的殿堂;启迪智慧,打开看文学看人生的多种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新颖的角度解读二十多部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点评十多位经典作家的多彩人生,建立文学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联系,拓展文学理解的空间和视角。
热门推荐
  • 血色浪漫风华别

    血色浪漫风华别

    薛东莱在生死诀别之际,回忆起自己从离开家乡上海到回到上海,潜伏于敌后的这一段生活经历,回想起自己的爱人,孩子,战友,父母,这个繁华与悲惨,洁白与肮脏,恐惧和留恋,欢乐和苦痛交织的城市。于薛东莱而言,宋雪曼始终站在纷纷扬扬大雪之中,清冷芬芳,从未离开。她清冷芬芳,漫漫风华。初见一抹侧影,再见就是生死较量,而后并肩作战,儿女之情和家国大爱之间,抉择平衡。黎画潜伏于上海,在他漫不经心始终不可一世的张狂外表之下,是深沉谨慎,步步为营,他变换几副面孔,周旋于各色人物之间。梅玲看着狂傲不羁的黎画,故作潇洒却一次次深陷,明知身前是沟壑,却偏偏一次次踏了进去。对于身处黑暗的人而言,无论是何种身份,身上流着哪国的血液,不过是这局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却必须甘愿赴死,就算有一天光明到来,他们也未必能脱离黑暗可能早已经骨枯青山。胜利和失败对于身处其中的人而言,没有意义。在薛东莱,黎画,宋雪曼看来,死得有价值,便已足够。愿骨埋青山,英烈长安。
  • 原来你一直住在我心里

    原来你一直住在我心里

    度过了初中生活,很快就进入到了高中。想不到这一次的升学,竟发生了一件改变了何晓淇一生的事···她爱上了腹黑的顾辰枫,却又迟迟不敢开口告白,最后她是否能拥有这份爱情呢?
  • 斗梦浮沉

    斗梦浮沉

    一个废物少年、被迫放下手中的锄头、明悟了软弱软一时拳头硬硬一世嘲笑又怎样最后还不是臣服在我的脚下师姐又怎样只要够漂亮师娘我都敢泡!种草不让卧不如改种仙人掌!
  • 你的锁骨连着谁的

    你的锁骨连着谁的

    一个计划,一个你,我跌进你的温柔,你却带引我平凡的人生走向激情之旅
  • 红楼四论

    红楼四论

    《红楼四论》从审美及精神层面探讨《红楼梦》不可复制的独特价值,内容为四大主题:《红楼梦》的解脱之道(《无立足境,是方干净》)、《红楼梦》的疾癖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红楼梦》的生育败象(《薛蟠寓言》)、《红楼梦》的审美之趣(《关于文学的超越》),让读者从美学和文学思想史的角度入手,感受《红楼梦》蕴含的审美情趣和写作的深层内涵。
  • The Dragon and The Raven

    The Dragon and The Rav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未实现科技

    未实现科技

    由于人类战争的顶点消耗完了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人类封弃了无数的超科技的大功率机械力量,耗光太阳能源后面对的日益枯竭的太阳,人类走向陌路的同时在超级计算机“诺亚”的引导下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 虚拟末日纪元

    虚拟末日纪元

    新书(这款游戏不对劲)已发,有兴趣的姥爷们可以去看看!这是末世枪炮师、魔法师、盾战、狂战、医生、猎魔人……多职业并存这是末世,也是……盛世!当某天所有玩家都被强行穿越到游戏中时,他们才幡然醒悟,原来……这并不单单是一款游戏,从这时起,实力、装备、长生成了他们最热衷的东西!
  • 都市之重生灵修

    都市之重生灵修

    地球灵气枯竭没落元年,在一次外出执行猎杀异兽任务时,错误的情报导致行进路线偏移,误打误撞遇到灵师高阶异兽在最紧要关头,为了保护队员们成功撤离,罗天宇只身断后,硬生生拼死拖住异兽,使得所有队员安全撤离不过,最终因为伤势过重,独自在一处隐蔽山洞中,静悄悄的死去但当他再次睁开眼,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死,居然穿越回到了一百年前地球灵力充盈的修炼元年,灵魂附身于一名与他同名同姓的高三学生身上且看主角罗天宇,如何从一名懦弱的废物学生,一步一步登顶神位,让世人仰望
  • 仙道记事

    仙道记事

    自少羽改名覆玄,这个小子就背负上了覆灭玄云门的家仇,仙界龙族之主同时也是仙界第一人传他功法,助他武道五阶化身为龙飞升成仙,他修习剑道成为仙道高手,建立自己的宗门,传道天下。书友群:一二六九七四八一一希望有看本书的书友可以加一下,给我些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