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璿天天往糯米的坤宁宫跑,独宠了整整半年。糯米天天往乾清殿的御书房跑。这两人不是你找他,就是他找你,如漆似胶。楚璿在看奏章,糯米就红袖添香,磨墨斟茶,递各种小吃的。几个月下来,楚璿竟然胖了三斤。先前最喜欢喝的百味汤也被糯米强行停止了,糯米让御膳房每日变着花样给楚璿做各种吃食。渐渐地,楚璿不再迷恋百味汤了。这个好消息,着实让糯米和李太医高兴了好久。因为,他们至今都没有查出百味汤中的猫腻。
百里将军已经将太平匪徒全部歼灭,远在他乡辗转的兵部侍郎李大人忙的团团转。他天天在剿匪,忙了将近八九个月,眼看着离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余下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忐忑不安的李大人,带着一块刻着凤凰的上好暖玉,来见糯米。糯米很想知道盗匪的情况,在楚璿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见了李大人。
“李大人,你去了这么几个月?捷报到是时常见着,本宫就是不知这盗匪缴得如何?”糯米跪坐在圆垫子上,铺开地势图,问李大人军情。
“哎,一言难尽,还望娘娘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请娘娘听我说来。”李大人满脸沧桑,一脸的络腮胡,看样子连胡须都没时间刮。
“臣接到圣旨,就到那三处盗匪最猖狂的村子铲平盗匪。结果扑了个空,只抓住了二十来个小人物。经严刑拷打,得知,山中的大多数盗匪转移了山头。臣就将分为三组的平盗的官兵合成了一处,集中力量与盗匪抗衡了一个月。盗匪占着山头,地势险要,又有大刀长矛,官兵日日与他们交锋,可就是攻不下山头。盗匪还猖獗到了极点,乘着空隙,想下山屠村。臣得到消息,和村民联手,将盗匪砍杀了上千人。可臣的兵死伤过半,跟着臣的上千兵只活下了五百余人。”李大人边说边哭,哭死去的将士,哭自己的艰辛。糯米听得伤感,递过去了一只手帕。
李大人边擦边诉说军情,“娘娘,兵就是为了保护百姓而生的,死得其所。可臣损伤了这么多兵,就是无法将盗匪剿灭。等臣再次选拔官兵,再去那山头时,盗匪又换了踪迹。臣派出了百人探听盗匪的去向,可一无所踪。当下,臣就守着,不信盗匪不出来活动。可臣立的军令状时间到了,任务没有完成,恳请娘娘在皇上面前求情,再给臣三个月时间。臣定将盗匪剿平。”李大人说着,走到中间,跪下磕头。
“李大人快快请起,本宫虽是一妇人,倒也知道国家大事的重要性,皇上哪里,本宫自会实情相告,当然也会向皇上求情,宽限时间,平定盗匪。只是臣有疑问,平匪是关乎老百姓的大事,难道就没有老百姓向官府告发吗?你如果能取得百姓的支持,或许平匪就没有这么难了。”糯米说出自己的想法,李大人听得真切。